李威
摘 要:分析綜合能力是高考明確提出的能力之一,歷年高考必考的能力考查項目,它是通過考查對物理過程的分析來實現(xiàn)對考生分析綜合能力的考查。要求考生能對較復雜的或生疏的問題進行分析和綜合;能夠獨立地對所遇的問題進行具體分析,弄清其中的物理狀態(tài)、物理過程和物理情境,找出其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關條件;能夠把一個復雜的問題分解為若干較簡單的問題,找出它們之間的聯(lián)系;建立適當?shù)奈锢砟P?,靈活地運用物理知識綜合解決所遇的問題。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主要從三個方面闡述如何培養(yǎng)高中學生的分析綜合能力,即學會正確建立物理模型,學會發(fā)現(xiàn)隱含條件,學會分析物理過程的細節(jié)。
關鍵詞:物理模型;隱含條件;物理過程的細節(jié);高中物理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6148(2015)12-0043-3
眾所周知分析綜合能力是物理高考五大能力要求之一,它是比理解能力、推理能力更高層次的能力,也是高考必考的重點能力。因此,培養(yǎng)高中學生的分析綜合能力是提高高中學生物理成績的有效手段,作用重大,意義深遠。
高考考查考生的分析綜合能力是通過考查對物理過程的分析來實現(xiàn)的,要求考生能對較復雜的或生疏的問題進行分析和綜合;能夠獨立地對所遇的問題進行具體分析,弄清其中的物理狀態(tài)、物理過程和物理情境,找出其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關條件;能夠把一個復雜的問題分解為若干較簡單的問題,找出它們之間的聯(lián)系;建立適當?shù)奈锢砟P?,靈活地運用物理知識綜合解決所遇的問題。針對高考的能力要求和考查方式,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就如何培養(yǎng)中學生的分析綜合能力提出一些粗淺的方法。
1 學會正確建立物理模型
所謂物理模型,是一種理想化形態(tài),是物理知識的直觀表現(xiàn)。我們利用抽象化、理想化、簡化、類比等手法,把分析對象的本質特征抽象出來,構成一個概念或實物的體系,即形成模型。從本質上講,分析和解答物理問題的過程,就是構筑物理模型的過程。我們平時所說的解題時應“明確物理過程”,“在頭腦中建立一幅清晰的物理圖景”,其實就是指要正確構建物理模型。每一種模型都要滿足一定的條件,這一條件往往就是解題的切入點和突破口。我們在做比較復雜的問題,尤其是現(xiàn)在流行的“信息題”或“情景題”時,感到無從下手,就是因為不能建立正確的物理模型。
案例1 (2015江蘇高考)做磁共振(MRI)檢查時,對人體施加的磁場發(fā)生變化時會在肌肉組織中產(chǎn)生感應電流。某同學為了估算該感應電流對肌肉組織的影響,將包裹在骨骼上的一圈肌肉組織等效成單匝線圈。線圈的半徑r=5.0 cm,線圈導線的截面積A=0.80 cm2,電阻率=1.5 Ω·m。如圖1所示,勻強磁場方向與線圈平面垂直,若磁感應強度B在0.3 s 內從1.5 T均勻地減為零,求:(計算結果保留一位有效數(shù)字)
1)該圈肌肉組織的電阻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