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鵬飛
在傳統(tǒng)教學教育理念的影響下,班主任過分注重“師道尊嚴”,加之“角色代溝”班主任與學生之間產(chǎn)生隔閡、敬而遠之,雙方難以真實的交流與溝通,使得教育效果并不理想。隨著素質(zhì)教育的逐步深入,為了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適應新的要求,班主任就必須更新教育教學理念,在全新教育理念的指導下,重視人的全面發(fā)展,重視學生完整人格培養(yǎng)、個性充分發(fā)展。筆者認為新時期高中班主任應該從以下方面做起,重新給自己的角色進行定位。
一、班主任要全面提升自身素質(zhì),做學生的帶路人
班主任對學生的隱性影響是很大的,要讓學生接受我們的教育不在于我們有多會說,而在于我們有多會做、做得怎么樣。作為一名班主任要謹記“學高為師,身正為范”,身教永遠重于言教,時刻提醒自己,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學生不做的自己堅決不做,真正做到既教書又育人。這樣才能讓學生從情感上接納你,會給自己的班主任工作帶來事半功倍的效果,進而為班主任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古人說的好,“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教師的榜樣對學生是無聲的教育和有力的鞭策。班主任要成為師表楷模的形象,用行動凈化學生的心靈,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二、班主任要改變嚴師形象,做學生的知心朋友
班主任做好各項工作的前提和基礎是熱愛學生、關心學生,努力成為學生的知心朋友。作為班主任要學會換位思考,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做學生的知心朋友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會犯錯誤,班主任要有耐心,允許學生講清自己的理由,要豁達大度,學會寬容學生,允許學生說錯話,做錯事,給學生一個補過的機會。批評是教育學生最常見的一種方法,但我認為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班主任應從轉變?nèi)胧?,多鼓勵、少批評,即使遇到非批評不可的情況,也要控制自己的情感,抑制無益的沖動,沉著冷靜,把握好尺度。這樣既有利于學生的成長,也能保持良好的師生關系,學生也容易接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閃光點,班主任要善于發(fā)現(xiàn)每個學生的長處,看到他們的閃光點,尤其是差生,當他們有了進步,那怕是一點進步,都要及時給予表揚和肯定,幫他們樹立自信心,從而促使學生在良好的發(fā)展軌道上邁進。班主任對學生要普愛而不是偏愛,要嚴愛而不是溺愛,在人格上尊重他們,在思想上開導他們,在生活上關懷他們,在學習上幫助他們,使他們感到班集體的溫暖,讓他們更加熱愛生活、熱愛集體、熱愛自己,對未來充滿信心。
三、班主任要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做學生心理咨詢員
健全心理素質(zhì)的培養(yǎng)是素質(zhì)教育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由于高中學生正處于人生不成熟期,情緒多變、感情易沖動、思想不穩(wěn)定等特征,特別是高中生自我決斷,自我發(fā)展意識普遍提高,如果班主任對班級的管理過分看重學習成績的好壞,忽視心理素質(zhì)的培養(yǎng),過分強調(diào)普遍性要求,忽視學生個體差異,往往引起個別學生發(fā)生心里偏差,影響學生的一生,也影響教育教學質(zhì)量的提高。所以班主任應重視學生心理素質(zhì),嘗試做一個心理咨詢員,在教育過程中,班主任要有對學生心理需要的合理引導,真正走進學生的心里,特別是那些較偏激的學生,班主任更應關心,更要引導他們透過事物的現(xiàn)象,抓住事物的本質(zhì)和規(guī)律,從中激發(fā)學生探討真理的積極性。
四、班主任要擔負橋梁紐帶作用,做好家校協(xié)調(diào)員
在班級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必須協(xié)調(diào)好各方面的人際關系,處理好與領導、同事、學生、家長等方方面面的關系,把學校教育擴張到全社會,成為一名善于交往的“協(xié)調(diào)員”。首先要建立和諧的班級人際關系,班主任要正確處理好班級學生的關系,使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的關系和睦相處,充分調(diào)動每一位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其次,班主任要正確處理與其他任課教師的關系。由于學科性質(zhì)以及教師個性的差異,對每個科任老師的教學要求、授課方式、教學風格不一致,課堂管理方式也不一樣,這就需要班主任協(xié)調(diào)好科任教師之間的關系,班主任要虛心聽取科任老師對本班學生情況的反映,對學生進行正確引導,使他們主動地配合科任教師,并加強與科任教師之間的聯(lián)系。第三,班主任還是溝通家長橋梁。學校教育應與家庭教育結合在一起。班主任與學生家長的目的愿望是一樣的,都希望孩子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全面發(fā)展。在班務工作中多與家長溝通、交流,相互理解、達成共識,使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機結合起來,這樣,各項工作才能得到家長的認同和配合。
總之,新時期下班主任盡管面臨著巨大的挑戰(zhàn),但要迎難而上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觀念,保持開放的心態(tài),接受新事物,支持新事物,加強學習提升自己的素質(zhì),積極主動地適應新形勢。
(作者單位:甘肅省會寧縣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