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光茫
魯迅先生這一輩子,除了令人仰視的各種成就,還和常人一樣,也喜歡美食,也有著饞嘴的一面。其實(shí),在吃喝這件事上,魯迅還是個地道的行家,不但會吃,還會做,對許多菜肴都有獨(dú)到的見解。
魯迅喜歡吃辣,據(jù)說最開始吃辣是為了解困,后來就上癮了。早年魯迅請胡適吃飯,第一道菜就是放過辣椒的梅干菜扣肉。這個菜胡適非常喜歡吃,但他好奇菜里有辣,便問魯迅:“據(jù)我所知江浙一帶人愛甜不愛辣,先生好像是個例外?!濒斞刚f:“紹興人確無吃辣椒之好,獨(dú)魯迅有辣椒之嗜,我是以此物解困。夜深人靜、天寒人困之時就摘下一支辣椒來,分成幾節(jié)放進(jìn)嘴里咀嚼,只咀嚼得額頭冒汗,周身發(fā)軟,睡意頓消,于是捧書再讀。適之先生可以一試?!边@說明二人關(guān)系一度曾非常融洽,但竟成反目,已是后話。
魯迅對北方菜非常喜愛,他和郁達(dá)夫喝酒常用的下酒菜是炒腰花、辣魚粉皮、沙鍋豆腐等。魯迅吃的炒腰花要用兩口鍋同時進(jìn)行炒制,一口鍋加豬油和花生油燒熱,另一口鍋里煮水,將切好的腰花放進(jìn)熱水去焯。油溫升到最高時,馬上把腰花從水中撈出放入油鍋爆,旋即放在漏勺里,留一點(diǎn)底油炒一些青蒜苗、木耳,再把腰子加進(jìn)去快速翻炒,勾好芡,加姜水、料酒、醬油、味精、糖、醋少許即成。先過水后過油,能讓炒好的腰花呈金紅色并保持脆嫩,非常適合下酒。
魯迅尤愛吃甜食。一次,朋友從河南帶給魯迅兩包柿霜糖,許廣平見后說,這糖用柿霜做成,如果嘴角上生些小瘡之類,用柿霜糖一搽就好。此時魯迅已經(jīng)吃了大半,聽罷趕緊把糖收好,以備將來藥用。不料才到晚上,魯迅覺得生瘡的時候畢竟很少,不如趁新鮮吃一點(diǎn)受用。這天恰巧高女士來訪,魯迅拿出柿霜糖請客。誰知高女士是河南人,一看就說了個一二三,之后賞臉嘗了一片。魯迅由此恍然,請河南人吃柿霜糖,猶如請紹興人喝黃酒,都是班門弄斧。就這么想著,柿霜糖就被魯迅吃了個干凈。
魯迅也是個做菜的高手。1929年,魯迅由上海回北京探親,在給許廣平的信中提道:“云南腿已經(jīng)將近吃完,是很好的,肉多油也足,可惜這里的做法千篇一律,總是蒸?!彼裕懿粷M足千篇一律的蒸。有一次,他自己動手給日本友人川島用干貝來清燉火腿,而且要蘸著胡椒吃。邊吃邊對川島介紹,干貝要用小粒,燉火腿的湯撇去浮油,功用和魚肝油相仿。魯迅能把很麻煩的火腿收拾出來,并且知道做法及功用,可想而知他在吃方面已經(jīng)是一個高手了。
魯迅雖然愛吃,卻并非山珍海味、大魚大肉,自家吃的菜與普通市民沒什么區(qū)別,常常只是“老三樣”:一碗素炒豌豆苗,一碗筍炒咸菜,一碗黃花魚。用蕭紅的話說“簡單到極點(diǎn)”,只有有客時,才會豐盛一些?,F(xiàn)在,魯迅的“饞嘴”趣聞,只不過被他的成就掩蓋了,以致后人很少談起。但他一生不僅“饞”美食,還“饞”書、“饞”文章,所以才造詣高深,成為令人敬仰的一代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