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我國古代大型鑄銅文物”系列文章之十九我國古代大型鑄銅和鑄鐵文物的發(fā)展與現(xiàn)況

      2016-01-14 11:02:57王福諄廣東工業(yè)大學(xué)材料學(xué)院廣東廣州511400
      鑄造設(shè)備與工藝 2016年1期
      關(guān)鍵詞:特點數(shù)量

      王福諄(廣東工業(yè)大學(xué)材料學(xué)院,廣東廣州 511400)

      ?

      ·藝術(shù)鑄造·

      “我國古代大型鑄銅文物”系列文章之十九
      我國古代大型鑄銅和鑄鐵文物的發(fā)展與現(xiàn)況

      王福諄
      (廣東工業(yè)大學(xué)材料學(xué)院,廣東廣州511400)

      摘要:本文敘述了我國古代大型銅器和大型鐵器的發(fā)展過程,介紹了現(xiàn)存古代大型鑄銅文物和鑄鐵文物的類型、數(shù)量和特點。

      關(guān)鍵詞:大型鑄銅文物,大型鑄鐵文物,數(shù)量,特點

      1 古代大型鑄銅器件的發(fā)展

      我國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有悠久的歷史和先進的文化。我國古代鑄造銅器的歷史長達4 000年之久,大致可分為兩大發(fā)展階段:前一階段為先秦時期,包括青銅時代的1 600年和戰(zhàn)國時期的250多年,這階段青銅器占據(jù)最重要地位;后一階段從秦、漢到明、清時期,長達2 100多年,鐵器的生產(chǎn)和用途已超越銅器,但銅器則在新的領(lǐng)域獲得發(fā)展。我國的青銅時代,從夏代起,經(jīng)過商、西周、春秋時代,到春秋、戰(zhàn)國之交進入鐵器時代為止,相對于世界各文明古國,我國在進入青銅時代的時間上,雖然稍晚些,但我國青銅冶鑄技術(shù)的迅速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使我國青銅冶鑄業(yè)在商、周時期躍居世界前列,此時,不僅能大量鑄造種類繁多的青銅器,而且,出現(xiàn)了不少非常精美、復(fù)雜的青銅器,創(chuàng)造出光輝燦爛的青銅文化。青銅器中,包括青銅農(nóng)具、工具、兵器、食器、酒器、水器、樂器等,特別是青銅禮、樂器,最為豐富多采,數(shù)量也很多,是古代青銅器中的佼佼者,不過,在數(shù)以萬計的靑銅器中,絕大多數(shù)是中小型器件,尺寸在1 m以上的大型鑄件,非常之少,因而非常珍貴。夏代處于青銅時代的早期,生產(chǎn)的青銅器還較少,器件也多為小型件。商代在中后期時,生產(chǎn)的青銅器已經(jīng)較多,器件的尺寸也大了,鑄件的質(zhì)量和工藝水平也都大為提高,甚至出現(xiàn)大型青銅器,最有名的大型青銅器,就是1939年在河南安陽武官村殷墟遺址出土的“司母戊鼎”,現(xiàn)稱為“后母戊鼎”,長1.1 m,高1.33 m,重達875 kg,距今大約3 400年,是現(xiàn)存最大、最重的古代青銅鼎,也是先秦時期最重的青銅器。而1986年發(fā)掘的四川廣漢縣三星堆一號,二號祭祀坑,在出土的400余件青銅器中,竟有一尊高為1.72 m的青銅立人像,連同銅座,通高2.62 m.同時出土的,還有一棵高達3.84 m的青銅神樹,這是商末周初的2件大型青銅器,距今約3 000年。1989年發(fā)掘的江西新干縣大洋洲晚商墓,在出土的468件青銅器中,有一件大銅器,高1.15 m,也是商代末期的大型青銅器。西周時期,我國出土青銅器的地域更廣,數(shù)量更多,光是陜西省,從新中國成立后的40年間就出土西周青銅器3 000余件。其中,1979年12月陜西淳化縣史家塬出土的西周大銅鼎,通高1.27 m,重226 kg,是西周青銅器中最重者,當然是西周時期的一件大型青銅器。而鑄于西周宣王時期的虢季子白盤,銅盤長1.372 m,寬0.865 m,重量為215.3 kg,亦是西周的一件大型青銅器。到春秋時期,我國的青銅冶鑄業(yè)繼續(xù)保持繁榮發(fā)展。此時,各諸侯國的青銅冶鑄業(yè)已超過周王室的冶鑄業(yè)水平。1923年河南新鄭縣出土88件青銅容器,其中蓮鶴方壺,通高1.22 m,是國寶級的青銅容器,可說是壺中之王,是春秋時期鄭國的產(chǎn)品。1988年山西太原金勝村發(fā)掘的251春秋大墓,隨葬青銅器達1 690件,其中銅鼎、壺、尊等容器相當精美,是春秋時晉國鑄造的。1979年河南浙川縣下寺發(fā)掘的9座春秋墓葬,共出土700多件青銅器,其中一件銅器,長1.31 m,造型復(fù)雜,非常精美,鑄造工藝精湛,是春秋晚期楚國的大型青銅器。到戰(zhàn)國時期,我國開始進入鐵器時代,但青銅冶鑄技術(shù)仍獲得進一步發(fā)展。其中,安徽壽縣戰(zhàn)國時期的楚幽王墓,在近千件青銅器中的楚王鼎,重達400 kg,是戰(zhàn)國時代最重的青銅鼎,而且也是兩周時期最重的青銅器。1978年,湖北隨縣擂鼓墩發(fā)掘的曾候乙墓,是戰(zhàn)國早期大墓,大約為公元前433年,出土了大量青銅器,總重量達10 t之多,其中,64件甬鐘、鈕鐘組成的青銅編鐘,曾轟動國內(nèi)外,不僅重量達2.5 t,而且是世界上最早的具有十二律音階關(guān)系的定調(diào)樂器,是一件成組大型銅鑄藝術(shù)珍品。1983年6月,湖南寧鄉(xiāng)縣月下鄉(xiāng)發(fā)現(xiàn)的一件大銅鐃,高1.035 m,重221.5 kg,是先秦時期最大的銅鐃。而1964年,在云南祥云縣大波那村一座古墓中,出土了100多件青銅器,其中,有一副大型銅棺,長2.43 m,寬0.765 m,重257.1 t,亦是戰(zhàn)國時期的一件大型青銅器。所以,先秦時期最少應(yīng)有12件1 m以上的大型青銅器。

      而從秦、漢到明、清時期,這一階段生產(chǎn)的銅器,其種類和型式,和先秦時期有很大的不同,以前精美的禮器、樂器等青銅器生產(chǎn)衰落了,但是,出現(xiàn)了很多新的品種,而且,日用品、宗教用品、科學(xué)技術(shù)用品等銅器的制造增加了,并隨著銅產(chǎn)量的增加,大型銅器多了,甚至出現(xiàn)特大型的銅器。這一階段,不僅鑄造了很多銅人像、銅神像、銅佛像,還鑄造了很多佛鐘、道鐘、更鐘等正圓形大銅鐘,以及銅牛、銅獅等動物銅像,而且,銅爐、銅盆、銅鏡、銅鍋、銅缸、銅鼓等日用品,銅塔、銅殿等建筑物,以及天文儀器、計時儀器、針灸銅人等科技銅品,也一直在生產(chǎn)制造。這些銅器中,有很多是先秦時期沒有出現(xiàn)過的新品種,而且,大型鑄銅器件遠比先秦時期多得多。到明代時,大型銅器的種類和數(shù)量,都達到了我國古代大型銅器生產(chǎn)的頂峰。

      秦代時,史籍上就有秦始皇在征服六國后,收天下兵器于咸陽,熔鑄成12個大銅人,以及秦始皇為大將阮翁仲鑄銅像,立于咸陽宮司馬門外的記載。雖然這些大銅人早已不存,但證實了秦代確已鑄造過大銅人像的歷史事實。1980年起,秦始皇陵一些陪葬坑的發(fā)掘,使我們看到了珍貴的秦代銅車馬的真貌,其結(jié)構(gòu)之復(fù)雜,技藝之精湛,堪稱世界一流,被譽為“青銅之冠”。而46件青銅水禽,每一件都是形態(tài)逼真,栩栩如生,足見秦代銅器鑄造水平的高超。漢代時,動物青銅像的鑄造,仍屢見史籍記載,如銅馬、銅駝、銅虎、銅雀等,尤其是,曹操在河北省臨漳縣建的銅雀臺,在五層樓的樓頂上,置一只舒翼若飛的銅雀,高達一丈五尺,可見漢代鑄造大型動物銅像的高水平。漢代銅鏡的鑄造,達到了新的高度,不僅品種多,數(shù)量多,藝術(shù)水平高,而且,還鑄造出前所未有的大銅鏡。1979年,山東省淄博市就出土了一面西漢大銅鏡,長度為1.15 m.漢代時,隨著佛教傳入我國,佛像的雕鑄成了我國青銅冶鑄業(yè)一個新的發(fā)展方向,到兩晉、南北朝時,鑄造銅佛像之風(fēng)已遍及全國,并出現(xiàn)丈六、丈八的大型青銅佛像。而在我國西南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自古以來,一直流行鑄造銅鼓的習(xí)俗,其中,北流型銅鼓和靈山型銅鼓中,就有一些直徑在1 m以上的大銅鼓,其鑄造時間,就是從漢代開始,直到唐代。漢代還開始用銅來制作渾儀、渾象和漏壺等天文儀器和計時儀器,張衡還用銅創(chuàng)制了世界上第一架測地震的地動儀。不過,到西晉、東晉和南北朝期間,因為我國境內(nèi)戰(zhàn)亂多,鑄銅行業(yè)也處于蕭條狀態(tài),故除了佛教銅像外,沒有留下多少鑄銅文物。唐朝則是我國古代最強大、最繁榮的朝代,因而,銅鑄品非常之多,當然也制造了不少大型銅器。在唐代鑄造的很多銅佛像和銅神像中,就有不少大型銅像,如:開封大相國寺唐代高僧慧云,鑄了一尊丈八高的彌勒佛銅像,正定大悲寺在唐代時,鑄造了一尊四丈九尺高的大悲菩薩銅佛像,大理市崇善寺在唐代時,鑄造了一尊二丈四尺高的雨銅觀音銅像等,而唐玄宗在天寶三年(744年),命令兩京及天下諸郡的開元觀,各鑄一尊玄元天尊等身銅像,則是大型銅神像。與此同時,唐代鑄造的佛鐘和道鐘,也有不少大型銅鐘,如:6 t重的景云鐘、11 t重的正定開元寺銅鐘等,一直保存至今,成為珍貴的大型文物。唐代還是我國古代銅鏡發(fā)展的鼎盛期,除種類繁多、精品迭出之外,還鑄造過“方丈鏡”和“烏銅屏”等大銅鏡。唐代還用銅制作了更精密的渾天儀。值得一提的是,唐代武則天時期,在洛陽,曾用銅、鐵鑄造過“天樞”,高達105尺,這件巨大的“天樞”,實際上就是一根有龍、麒麟等紋飾的大銅柱,其上設(shè)銅承露盤,下為鐵山。武則天還用銅56萬斤鑄造過9個大銅鼎,可惜都已不存。宋代鑄造大型銅佛像和銅神像沒有間斷過,現(xiàn)存的河北正定隆興寺的宋代觀音大銅像,高達23.5 m,是我國和世界上最高的古代銅佛像,四川峨眉山萬年寺的普賢騎白象銅像和廣州六榕寺的慧能銅像,可以說是古代銅像雕鑄的杰作。同時,大型銅鐘的鑄造,也在繼續(xù)。宋代還是我國古代制造渾儀最多的朝代,宋朝蘇頌和韓公廉合作創(chuàng)制的“水運儀象臺”,可以說是我國最早的小型天文臺。宋代還創(chuàng)制了兩個等人高的針灸銅人,促進了中醫(yī)學(xué)的發(fā)展。元代時,大型銅制佛像、神像、佛鐘、道鐘、天文儀器等仍繼續(xù)生產(chǎn),但產(chǎn)量較少,留存到現(xiàn)在的也很少。不過,制造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座銅殿,還鑄造了我國古代最大的銅臥佛像。明代時期,是我國歷史上又一個大量制造大型銅器的朝代,而且留存數(shù)量最多。制造的大型銅佛像和大型銅神像,其數(shù)量之多、質(zhì)量之高,都達到歷史高峰。而且,釋迦牟尼、千手觀音、千缽文殊、毗盧佛、接引佛、彌勒佛等大型銅佛像,都有極高的鑄造工藝水平和藝術(shù)水平,而真武帝、張三豐、天君、天師、六甲和碧霞元君等大型銅神像,也都具有一流水平。明代的大銅鐘,無論是數(shù)量、尺寸,還是工藝水平,都站在古代中國乃至世界的前列。在明代鑄造的5口最重的大銅鐘,北京的兩口永樂大鐘,南京的洪武大鐘,峨眉山圣積大鐘和昆明譙樓大鐘,也就是我國古代最大的5口大銅鐘,在世界上,也很出名。而龍紋佛鐘、鶴紋道鐘等明代銅鐘,其雕鑄的精致華美,是古代藝術(shù)鑄件的珍品。此外,明代在大型動物銅像、銅鼎爐、銅殿、銅塔、銅碑、銅鍋、銅缸、銅鏡、銅制天文儀器等方面,也都有很多制品,特別是銅殿,是古代少有的特大型組合銅器,是一座仿宮殿式的銅制建筑物,多數(shù)銅殿重量在100 t以上,而在明代,就制造過6座銅殿,為歷代之最。其中,明代的武當山金殿,是古代最精美的銅殿,是我國古建筑技術(shù)和冶鑄技術(shù)相結(jié)合的一朵奇葩。清代鑄造的大型銅器,雖然稍少于明代,但在清代康熙、乾隆年間,還是制造出了很多很好的大型銅器。在北京雍和宮內(nèi)的三世佛銅像,以及承德外八廟中的鎏金吉祥天母銅像、勝樂金剛銅像,就是乾隆年間鑄造的大型精美佛像。云南大姚縣石羊鎮(zhèn)孔廟內(nèi)的孔子銅像,高2.3 m,是我國古代最大的孔子銅像。清代鑄造的大銅鐘也較多,但遠少于明代,而康、乾時期鑄造的一些大銅鐘,有很高的水平,如:“乾隆朝鐘”,高2.55 m,鐘身上鑄有22條龍,水平高超,風(fēng)格超群,是我國古鐘精品中之精品。清代鑄造的銅獅、銅龍、銅龜、銅鶴等大型動物銅像,數(shù)量較多,都是珍貴的大型藝術(shù)鑄件。清代鑄造的銅鼎爐和銅缸,其數(shù)量為歷代最多。特別值得一提的還有,清代康、乾時期制造的8件大型天文儀器,不僅為我國天文學(xué)作出了巨大貢獻,而且是我國古代藝術(shù)鑄造的精品。由上所述,可以看出,從秦代到清代這一階段,我國銅器冶鑄業(yè),不僅沒有衰落,而且,在很多新的領(lǐng)域獲得了發(fā)展,雖然在發(fā)展過程中也有起落,但在各種大型銅器制造方面,有很長時間是走在世界前列的。

      2 古代大型鑄鐵器件的發(fā)展

      我國在公元前5世紀的春秋、戰(zhàn)國之交,進入鐵器時代,雖比西亞要晚,但我國在得到塊煉鐵不太久的時間里,就發(fā)明了高溫液態(tài)生鐵,發(fā)展了鑄鐵技術(shù),而西亞、歐洲各國則長期停留在塊煉鐵階段,只發(fā)展了鍛鐵技術(shù),其鑄鐵技術(shù)的發(fā)展要比我國晚了一千多年,所以,有不少學(xué)者,將鑄鐵稱為我國古代的第五大發(fā)明。由于鑄鐵技術(shù)的發(fā)展,使我國成為古代世界上制造大型和特大型鐵器最多的國家。在我國鐵器時代的初期,鑄鐵技術(shù)和鑄鐵件的產(chǎn)量,就已經(jīng)獲得很大發(fā)展。但那時的鑄鐵件,主要是農(nóng)具、手工業(yè)工具、兵器和生活用具等中小型鑄件,大型鑄鐵件出現(xiàn)較晚,但最遲到南北朝時期也已有了。據(jù)安徽合肥明教寺的廟史記述,過去曾供奉過一尊南朝梁武帝時期(502年—548年)鑄造的大鐵佛,高一丈八尺。而江蘇省揚州市瘦西湖公園內(nèi)的聽鸝館門前,就放置有2口南北朝蕭梁時期(502年—557年)的大鐵鍋。所以,我國最遲在南北朝時期,就已經(jīng)鑄造大型鑄鐵件了。

      隋、唐時期(581年—907年),我國的經(jīng)濟和文化,都很繁榮、發(fā)達,因而大型鑄鐵件的生產(chǎn),也獲得很大發(fā)展。隋代的澄空和尚,就用其畢生精力,在晉陽(今山西汾西縣)鑄造成功高達70尺的大鐵佛,雖然早已不存,但在山西臨汾市大云寺,至今還保存著一尊唐代鑄造的巨型鐵佛頭像,高達6.8 m;在山東省濰坊市和陜西省西安市,也都存有唐代大鐵佛像。而且,唐代在武則天時期,用銅、鐵鑄造了著名的“天樞”,即用二百萬斤鐵,鑄造了周長170尺的大鐵山,其上豎起一根高105尺的“八稜銅柱”。唐玄宗開元十二年(724年),在山西蒲州建成了黃河上第一座鐵索連舟的固定式浮橋——蒲津橋,兩岸各有4頭大鐵牛和鐵人、鐵柱等,作為浮橋鐵索的地錨,可惜,到清代時,鐵牛等已被黃河泥沙完全淹沒,直到1989年,終于在黃河山西一邊的古蒲津橋遺址,挖掘出唐代4尊大鐵牛、4尊大鐵人和“七星”鐵柱等。唐代還鑄造了我國古代最早的鐵浮圖(即鐵塔)、鐵“諦聽”。而且,在云南省彌渡縣,還存有唐代時南昭國“天尊”大鐵柱。到了五代十國時期(907年—960年),由于戰(zhàn)爭頻繁,生產(chǎn)受到很大影響,但也保存了后周國和南漢國鑄造的4座古代鐵塔,而且,鑄造于后周廣順三年(953年)的滄州“鐵獅子王”,更是聞名中外的古代特大型鑄鐵件。

      在宋、遼、金時期(960—1279年),北宋的生鐵產(chǎn)量,曾創(chuàng)歷史新高,因而,除了鑄造鐵農(nóng)具、鐵工具、鐵兵器外,還可鑄造很多大型鑄鐵件。我國古代留存到現(xiàn)代的2尊最大的鐵佛像,就是北宋時鑄造的。其中,河北東光縣的釋迦牟尼鐵佛像,高達8 m,可惜在“文化大革命”動亂中被毀壞了。另一尊福建福州市開元寺的北宋阿彌陀佛鐵坐像,高5.35 m,重達50 t,它和陜西富平縣覓子鄉(xiāng)的一尊金代大鐵佛像,高5.32 m,就成為我國現(xiàn)存的2尊古代最大鐵佛像。而浙江省湖州市的宋代鐵觀音像,被來參觀的外國友人譽為“東方維納斯”,的的確確,是一尊精美的古代大型藝術(shù)鑄件。山西太原市晉祠金人臺的宋代鐵人像,以及河南登封縣中岳廟古神庫周邊的4個宋代“鎮(zhèn)庫鐵人”,則是我國著名的古代大型鐵人(神)像。宋代還鑄造了鐵獅、鐵牛等動物塑像。而且,過去只有大銅鐘,從宋代開始,就出現(xiàn)大鐵鐘,直到現(xiàn)在,還留存有不少宋、遼、金時期鑄造的大鐵鐘,尤以金代鑄造的大鐵鐘為多。此外,宋代鑄造的4座鐵塔,不但比五代時的鐵塔高大得多,而且,藝術(shù)性更高,其中,湖北當陽縣玉泉寺的“棱金鐵塔”,是我國古代最精美的大鐵塔。湖南常德乾明寺的宋代鐵幢,是我國現(xiàn)存的唯一古代大型鐵鑄經(jīng)幢。就連留存至今的山東泰安岱廟的宋代大鐵桶,桶面上鑄滿了龍、鳳、獅、虎、麒麟等異獸圖案,以及花卉紋飾,也成為一件古代大型藝術(shù)鑄件。所以,宋、金時期也是我國古代大型鑄鐵件發(fā)展過程中的重要階段。元代時期(1271年—1368年),大型鑄鐵件很少,只有少量的大鐵鐘,大鐵爐和鐵獅子存世。

      明代時期(1368年—1644年),是我國古代大型鑄鐵件發(fā)展的又一高峰期。明代鑄造的大型鐵佛像、鐵人(神)像和鐵獅、鐵牛等動物像,以及鐵鐘、鐵爐、鐵缸等,都是我國歷代最多的。雖然有不少大型鐵器被損毀,例如: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從1937年日軍發(fā)動侵華戰(zhàn)爭起,到1976年“文化大革命”動亂結(jié)束為止,短短40年間,光是明代鑄造的高為2 m 到6 m的大型鐵佛像,被毀壞的就達23尊。不過,現(xiàn)存的明代大鐵佛像,至少還有7尊以上,現(xiàn)存的明代大鐵人(神)像,還有19尊之多,而且還有重達30 t的特大型鐵神像。現(xiàn)存的明代鑄造的大鐵獅,還有56尊,占現(xiàn)存古代大鐵獅總數(shù)的75%.明代還鑄造了鎮(zhèn)水鐵犀、鐵牛、鐵麒麟、鐵貓和鐵鶴等大型動物鐵像?,F(xiàn)存明代鑄造的大鐵鐘有81口,也是歷代最多,其中,北京市的永樂大鐵鐘,重25 t,西安市大慈恩寺的明代大鐵鐘,重15 t,是我國古代最重的2口鐵鐘。現(xiàn)存明代鑄造的大鐵鼎爐和鐵焚紙爐,共31口,也占古代大鐵爐的一半以上,其中,四川省都江堰市伏龍觀的“飛龍鐵鼎爐”和山西省解州關(guān)帝廟的大型鐵焚裱爐,是鐵爐中的珍品。此外,明代鑄造的陜西咸陽北杜鎮(zhèn)的福昌寺鐵塔,是我國現(xiàn)存最高的古代大鐵塔。甘肅省蘭州市的明代“將軍柱”,是古代留存的最大鐵柱。明代還鑄造了鐵碑、鐵匾額等大鑄鐵件。所以,明代是我國古代大型鑄鐵件發(fā)展中的一個高峰。

      清代初期的康、乾時期(1662年—1795年),大型鑄鐵件的生產(chǎn)仍有一定發(fā)展,現(xiàn)存的清代鑄造的大型鐵佛像、鐵神像、鐵獅、鐵牛、鐵鐘、鐵鼎爐、鐵塔、鐵柱等,大多是康、乾時期鑄造的,之后,就逐步衰落了。1840年的中英鴉片戰(zhàn)爭,使清朝國力更加衰弱,大型鑄鐵器物更少了。清代大型鑄鐵文物中值得一提的是,山東省兗州市鑄于清康熙時的巨型“鎮(zhèn)水寶劍”,長7.5 m,是古代第一大鐵劍。而我國現(xiàn)存的古代大型鐵旗桿,全部是清代鑄造的,是藝術(shù)水平很高的大型金屬工藝品。我國古代的大鐵炮,大多是清代早、中期鑄造的,尤其是在鴉片戰(zhàn)爭前后,清朝政府曾鑄造了很多大鐵炮,但是,和同期的英國鐵炮相比,則鑄造質(zhì)量明顯要差,充分說明清代冶鑄業(yè)已明顯落后于世界先進水平。

      3 現(xiàn)存古代大型鑄銅和鑄鐵文物的類型和數(shù)量

      在古代,我國鑄造的大型鑄銅器物和大型鑄鐵器物,曾名列世界各國之最,雖然因為長期遭受火災(zāi)、水災(zāi)、地震以及戰(zhàn)爭、動亂等等天災(zāi)人禍,使大量文物慘遭損毀,但留存至今的古代大型鑄銅文物和大型鑄鐵文物,仍然是世界各國中最多的。不過,這些文物分散在全國各地各個部門,沒有全面統(tǒng)計過,為此,作者不僅要閱讀大量書面資料,還曾親自到全國各地,實地進行了大量調(diào)查研究工作,搜集我國古代大型銅、鐵文物的有關(guān)情況,并按歷史年代和類型,實行匯總,據(jù)作者不完全統(tǒng)計,現(xiàn)存的古代大型鑄銅文物共有880件,現(xiàn)存的古代大型鑄鐵文物共有714件,具體分類如下。

      在880件大型鑄銅文物中,除先秦時期的12件大型青銅器外,其余按類型可分為:

      大型銅佛像(立像高1.6 m以上,坐像高1.2 m以上)118尊,其中,明代最多,達69尊,其次是清代34尊,其余為唐、宋、元代銅佛像。

      大型銅人和銅神像(立像高1.6 m以上,坐像高1.2 m以上)92尊,其中,明代最多,達80尊,其次是清代9尊,元代3尊。

      大型銅獅像(高度1 m以上)32件,其中,清代最多,為21件,明代11件。

      大型銅牛像(長度1 m以上)5件,其中,西夏1件,元代1件,明代1件,清代2件。

      其它大型動物銅像(長度或高度在1 m以上)73件,其中,清代最多,為51件,其余為秦代9件,漢代5件,宋代2件,元代1件,明代5件。

      大銅鐘(口徑1 m和高度1.4 m以上)169件,其中,明代最多,達87件,其次是清代41件,其余為唐代11件,五代4件,宋代16件,金代3件,元代7件大銅鐘。

      大型銅鼎爐(高度在1 m以上)77件,其中,清代最多,達67件,其余為明代。

      大銅塔(高度在2 m以上)8座,其中,明代最多,為6座,其余為清代。

      古塔的大型銅塔剎(高度在6 m以上)24件,其中,明代最多,有8件,其余為唐、宋、元、清等各代的大型銅塔剎。

      銅殿(長、寬、高都在2 m以上)8座,其中,元代1座,明代3座,清代4座。

      大銅碑(高度在1.5 m以上)7座,其中,明代最多,為6座,清代1座。

      大型柱狀鑄銅件(高度在2 m以上)11件,其中,五代1件,明代4件,清代6件。

      大銅鍋(口徑在1 m以上)22口,其中,明代10口,清代12口。

      大銅缸(口徑在1 m以上)165口,其中,清代最多,為125口,而明代有40口。

      大銅鼓(直徑在1.1 m以上)23件,其中,漢代至唐代的大銅鼓22件,明代1件。

      大銅璄(長度或直徑在1 m以上)7件,其中,漢代1件,明代6件。

      大型銅模型(主要尺寸在1 m以上)12件,其中,秦代2件,漢代1件,明代3件,清代6件。

      大型銅制天文儀(尺寸在2 m以上)10件,其中,明代2件,清代8件。

      大型銅制計時儀(高度在2 m以上)5件,其中,元代1件,明代2件,清代2件。

      在以上880件古代大型鑄銅文物中,北京市保存的最多,達300件以上,山西、山東、湖北、陜西、云南、廣東、四川、浙江等省,也都保存有20件以上,其它各省、市就只有幾件到十幾件,其中,臺灣省臺北市故宮博物院也收藏有4尊明代大銅佛像。至于714件現(xiàn)存的古代大型鑄鐵文物中,按類型可分為:

      大型鐵佛像(立像高1.6 m以上,坐像高1.2 m以上)17尊,其中,唐代3尊,宋代3尊,金代1尊,明代7尊,清代3尊。

      大型鐵人像和神像(立像高1.6 m以上,坐像高1.2 m以上)30尊,其中,明代最多,達19尊,其余為唐代4尊,宋代7尊。

      大鐵獅(高度1 m以上)74件,其中,明代最多,為56件,其余為五代1件,宋代2件,金代5件,元代2件,清代8件。

      大鐵牛(長度1 m以上)16件,其中,清代最多,為9件,其余為唐代4件,宋代1件,明代2件。

      其它大型動物鐵像(高度1 m以上)8件,其中,唐代1件,明代5件,清代2件。

      大鐵鐘(口徑1 m、高度1.4 m以上)179口,其中,明代最多,為81口,其次為金代38口,清代37口,宋代18口,遼代1口,元代4口。

      大鐵爐(高度1 m以上)61件,其中,明代31件,清代30件。

      大鐵鍋(口徑在1 m以上)20口,其中,南北朝2口,隋代1口,唐代1口,宋代2口,元代4口,明代7口,清代3口。

      大鐵缸(口徑在1 m以上)82口,其中,明代最多,達55口,其次為清代24口,宋代3口。

      大鐵塔13座,(原高度在4 m以上)13座,其中,五代4座,宋代4座,明代3座,清代2座。

      古塔的大型鐵塔剎(高度3 m以上)22件,其中,宋代12件,遼代3件,元代1件,明代4件,清代2件。

      鐵旗桿(高度在10 m以上)34根,其中,清代最多,為33根,明代鐵恑桿1根。

      大鐵柱(高度3 m以上)40根,其中,清代最多,為22根,其余為唐代9根,五代1根,宋代2根,明代6根。

      大鐵炮(長度2 m以上)96門,其中,清代最多,為71門,明代25門。

      其它大型鐵鑄文物(高度或長度在1 m以上)22件,其中,唐代10件,宋代1件,明代9件,清代2件。

      在上述714件古代大型鐵鑄文物中,山西省保存的古代大型鐵鑄文物最多,達到130多件,其次為北京市,也有100件以上,而陜西、河南、河北、四川和廣東等省,也都保存有40件以上,其它各省市則較少。

      4 現(xiàn)存古代特大型鑄銅和鑄鐵文物的名稱、大小、重量和年代

      在880件現(xiàn)存的古代大型鑄銅文物和714件現(xiàn)存的古代大型鑄鐵文物中,有一些尺寸和重量都非常大的器物。據(jù)查,光是重量在10 t以上的特大型鑄銅文物,就有25件,而重量在10 t以上的特大型鑄鐵文物,也有22件,這些特大型文物,其紋飾的工藝水平也很高,因而,鑄造難度很大,能成功鑄造出來,充分反映了中國古代工匠的聰明才智。所以,在這些特大型器物中,有些就是中國之最,世界之最。

      4.125件特大型鑄銅文物

      1)河北正定縣開元寺鐘樓大銅鐘,高2.9 m,口徑1.56 m,重11 t,約鑄于唐代乾寧五年(898年)。

      2)河北正定縣隆興寺千手千眼觀音銅立像,高23.5 m,重120 t,鑄于宋代開寶四年(971年),是古代中國和世界的最高銅佛像。

      3)四川峨眉山萬年寺的普賢騎白象銅像,高7.3m,重62 t,鑄于宋代太平興國五年(980年),是中國古代最大的組合銅像。

      4)河南開封市鐵塔公園六角堂接引佛銅立像,高5.14 m,重11.7 t,鑄于宋代末年(約1126年)。

      5)北京市西山臥佛寺釋迦牟尼銅臥佛像,長5.3m,重54 t,鑄于元代至治元年(1321年),是古代中國和世界上最大的銅鑄臥佛像。

      6)甘肅蘭州市崇慶寺金剛殿接引佛銅立像,高5.3 m,約重10 t,鑄于明代洪武三年(1370年)。

      7)江蘇南京市大鐘亭洪武大銅鐘,高4.27 m,口徑2.29 m,重23 t,鑄于明代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

      8)湖北省武當山天柱峰上的太和宮金殿,高5.54 m,寬5.8 m,深4.2 m,重100 t多,建于明代永樂十四年(1416年),是古代中國和世界上建筑和冶鑄水平最高的銅殿。

      9)北京市鐘樓永樂大銅鐘,高5.55m,口徑3.4m,重63 t,鑄于明代永樂十八年(1420年),是古代中國最重的銅鐘。

      10)北京市覺生寺(大鐘寺)鐘樓永樂大銅鐘,高5.6 m,口徑3.3 m,重46.5 t,鑄于明代永樂二十年(1422年),是古代中國和世界上音質(zhì)最好、銘文最多的大銅鐘。

      11)云南省昆明市太和宮鐘樓大銅鐘,高3.5 m,口徑2.23 m,重14 t,鑄于明代永樂二十一年(1423年)。

      12)江蘇省南京市紫金山天文臺銅制渾儀,長2.45 m,寬2.45 m,高3.09 m,重10 t多,鑄于明代正統(tǒng)二年(1437年)。

      13)江蘇省南京市紫金山天文臺銅制簡儀,長4.4 m,寬2.98 m,高3.4 m,重16 t,鑄于明代正統(tǒng)二年(1437年),是我國現(xiàn)存最古、最大的天文儀。

      14)山西省五臺山金閣寺觀音閣千手千眼觀音銅立像,高17.7 m,重84.5 t,鑄于明代嘉靖三十年(1551年)。

      15)四川省峨眉山報國寺前鐘亭內(nèi)的圣積銅鐘,高2.7 m,口徑2.4 m,重12.5 t,鑄于明代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

      16)山西省五臺山顯通寺銅殿,高8.3m,寬4.7m,深4.5 m,鑄于明代萬歷三十三年(1605年)。

      17)山東省泰安市岱廟銅亭(銅殿),高5.6 m,寬4.4 m,深3.4 m,鑄于明代萬歷四十三年(1615年)。

      18)河北省正定縣隆興寺毗盧殿多層多面毗盧佛銅像,高6.72 m,鑄于明代萬歷年間。

      19)山西省五臺山顯通寺無梁殿盧舍那銅佛像,高7 m,鑄于明代(1368年—1644年)。

      20)浙江省天臺縣國清寺大雄寶殿釋迦牟尼銅坐像,高6.8 m,重13 t,鑄于明代(1368年—1644年)。

      21)廣東省廣州市六榕寺大雄寶殿釋迦牟尼銅坐像,高6 m,重10 t,鑄于清代康熙二年(1663年)。

      22)廣東省廣州市六榕寺大雄寶殿阿彌陀佛銅坐像,高6 m,重10 t,鑄于清代康熙二年(1663年)。

      23)廣東省廣州市六榕寺大雄寶殿彌勒佛銅坐像,高6 m,重10 t,鑄于清代康熙二年(1663年)。

      24)云南省昆明市鳴鳳山太和宮銅殿,高6.7 m,寬7.8 m,深7.8 m,重200 t以上,鑄于清代康熙十年(1671年),是古代中國和世界上最大的銅殿。

      25)北京市頤和園寶云閣銅殿,高7.55 m,寬4.7 m,深4.7 m,重100t以上,鑄于清代乾隆二十年(1755年)。

      4.222件特大型鑄鐵文物

      至于714件現(xiàn)存古代大型鐵器中的22件特大型鑄鐵文物,它們的重量,也都在10 t以上,現(xiàn)將它們的名稱、尺寸、重量和年代分列于下:

      1)山西蒲津橋1號鐵牡牛,長3.3 m,高1.51 m,重26.1 t,鑄于唐開元十二年(724年)。

      2)山西蒲津橋2號鐵淳牛,長3.2 m,高1.66 m,重31.4 t,鑄于唐開元十二年(724年)。

      3)山西蒲津橋3號鐵健牛,長3.0 m,高1.5 m,重43.5 t,鑄于唐開元十二年(724年)。

      4)山西蒲津橋4號鐵摳牛,長3.1 m,高1.52 m,重45.1 t,鑄于唐開元十二年(724年)。

      以上4件唐代大鐵牛,是古代中國和世界上最大的鐵牛像。

      5)山西臨汾大云寺的巨型鐵佛頭像,高6.8 m,重20 t,鑄于唐代。

      6)河北滄州鐵獅子王,長5.1m,高5.4m,重30t,鑄于五代后周廣順三年(953年),是早已聞名世界的古代最大的鐵獅子像。

      7)湖北當陽玉泉寺鐵塔,高17 m,重26.5 t,鑄于宋代嘉祐六年(1061年),是古代中國和世界上最美、最著名的大鐵塔。

      8)福州開元寺大鐵佛坐像,高5.35 m,重50 t,鑄于宋代元豐六年(1083年),是現(xiàn)存的古代最大鐵佛像。

      9)山東濟寧鐵塔,高15.4 m,鑄于宋崇寧四年(1105年)。

      10)山東聊城鐵塔,高12.8 m,鑄于北宋末年(約1126年)。

      11)陜西富平縣鐵佛寺大鐵佛,高5.32 m,鑄于金大定二十一年(1181年)。

      12)河北邢臺開元寺大鐵鐘,高3.3 m,重15 t,鑄于金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

      13)陜西省西安薦福寺大鐵鐘,高3.35m,重10 t,鑄于金明昌三年(1192年)。

      14)四川梓潼七曲山大廟桂香殿文昌王鐵像,高4.5 m,重30 t,鑄于明初。

      15)北京永樂大鐵鐘,高4.5 m,重25 t,鑄于明永樂十六年到十八年(1418年―1420年),是我國和世界上最大的古代大鐵鐘。

      16)陜西省西安慈恩寺大鐵鐘,高3.4 m,重15 t,鑄于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

      17)陜西咸陽福昌寺鐵塔,高21.5 m,鑄于明萬歷三十八年(1610年)。

      18)四川梓潼縣七曲山大廟文昌殿文昌帝君鐵像,高4.7 m,重30 t,鑄于明代崇禎元年(1628年)。

      19)河南省社旗縣山陜會館門前1對鐵旗桿,每1根鐵旗桿高28 m,重12.5 t,鑄于清代嘉慶二十二年(1817年)。

      20)河北省安國縣藥王廟門前1對鐵旗桿,每1根鐵旗桿高26 m,重15 t,鑄于清代道光十二年(1832年)。

      5 我國古代大型鑄銅和鑄鐵文物的特點

      1)歷史悠久

      我國古代制造大型銅器的歷史,如果從商代司母戊方鼎的制造時間算起,直到清末為止,則有長達3 400年的歷史。而我國古代制造大型鐵器的歷史,如果從南北朝時期曾制造過大鐵佛像和大鐵鍋算起,直到清末為止,也應(yīng)有1 400多年歷史,所以說,我國古代制造大型銅、鐵文物的歷史悠久,而且從未間斷過。

      2)種類多,數(shù)量大,位居世界第一

      我國古代制造過的大型銅器,種類多達20多種,數(shù)量龐大,而我國古代制造過的大型鑄鐵器物,種類也有18種之多,數(shù)量也非常之多,即使因天災(zāi)人禍,不少已經(jīng)損毀,但留存至今的仍相當可觀,初步統(tǒng)計表明,我國現(xiàn)存的古代大型鑄銅文物共880件,現(xiàn)存的古代大型鐵鑄文物共714件,在世界各國中處于前列,位居第一。

      3)特大型鑄銅文物和鑄鐵文物眾多

      在我國現(xiàn)存的1 500多件古代大型鑄銅和鑄鐵文物中,有25件重量達10 t以上的特大型鑄銅文物,以及22件重量達10 t以上的特大型鑄鐵文物,這在古代世界里是少見的。所以,在這方面,我國也是位于古代世界各國的前列。

      4)有很多精美的古代大型藝術(shù)鑄件

      在我國現(xiàn)存的1 500多件古代大型鑄銅和鑄鐵文物中,還有很多古代精美的大型藝術(shù)鑄件,是非常珍貴的文物,如:商代的司母戊銅鼎和青銅大立人像,周代的青銅蓮鶴方壺和曾侯乙青銅編鐘,秦代的銅車馬和銅仙鶴,漢代的銅車馬儀仗隊,漢到唐代的大銅鼓,唐代的景云銅鐘和“南詔鐵柱”,以及唐代蒲津橋大鐵牛,五代的“溪州銅柱”和滄州“鐵獅子王”,宋代的千手千眼觀音銅像和普賢騎白象銅像,以及湖州市鐵觀音像、中岳廟鎮(zhèn)庫鐵人、晉祠金人臺鐵人、常德市鐵經(jīng)幢、玉泉寺鐵塔等,金代的富平縣大鐵佛和邢臺開元寺大鐵鐘等,元代的釋迦牟尼銅臥佛像,明代的武當山金殿、永樂大銅鐘、龍紋佛鐘、鶴紋道鐘和五臺山千手千眼觀音銅像、武當山真武帝銅像、張三豐銅像、故宮太和門的大銅獅,以及梓潼縣文昌帝鐵像、蘭州市將軍鐵柱等,清代的大姚縣石羊鎮(zhèn)孔廟的孔子銅像,姚安縣德豐寺高奣映銅鑄睡像,北京的乾隆朝鐘,故宮的銅獅、銅龍、銅鳳、銅龜、銅鶴,頤和園的銅麒麟,古觀象臺的8件大型天文儀器,以及社旗山陜會館的鐵旗桿。等等。以上這些文物,都是我國古代珍貴的大型鑄銅藝術(shù)鑄件和大型鑄鐵藝術(shù)鑄件。

      5)在古代大型銅、鐵文物中,有不少文物,還伴隨有各種故事和傳說

      在調(diào)查了解我國現(xiàn)存的古代大型銅、鐵文物資料過程中,還收集到不少故事和傳說,有些是關(guān)于制造該文物的背景故事和傳說,有些是如何克服鑄造難題的故事,有些是關(guān)于該文物幾經(jīng)遷移的艱險故事和傳說,有些文物伴隨有勸人為善的故事和傳說,有些是關(guān)于文物遭到破壞和掠奪的故事,有些則是文物失而復(fù)得的故事,或者是文物被近代帝國主義掠奪后又重新回歸的故事,等等。這些故事和傳說,使我們更加感到現(xiàn)存大型銅鐵文物的可貴。

      6)我國古代在制造大型銅、鐵器方面,有先強后弱的歷史

      我國古代制造大型銅、鐵器曾長期處于世界前列,但從明代中期開始,逐漸被先后走上資本主義的英、法、德、美等國趕上并超過,到清代后期,我國古代的銅、鐵文物,更遭到帝國主義列強的掠奪和破壞。所以,這些古代大型銅、鐵文物,還告訴我們一個真理,要發(fā)憤圖強,振興中華,才能保持我國在銅、鐵冶鑄領(lǐng)域處于世界前列。

      6 說明

      1)本文中關(guān)于我國古代大型銅、鐵文物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不包括廣州市寶墨園和南粵園中陳列的60多件古代大型銅器,因為這些由英籍華人趙泰來提供的大型銅器,并沒有經(jīng)過我國文物專家的鑒定。

      2)本文關(guān)于我國古代大型銅、鐵文物情況的綜合,可作為古代大型鑄銅文物系列和古代大型鑄鐵文物系列文章的后記。并借此機會,向作者在調(diào)查研究、收集資料和編寫文章過程中提供幫助的人,向系列文章參考文獻的作者,向刊登兩個系列文章的“鑄造設(shè)備與工藝”期刊編輯,表示衷心的感謝!

      中圖分類號:TG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6694(2016)01-0059-08

      doi:10.16666/j.cnki.issn1004-6178.2016.01.018

      收稿日期:2015-09-20

      作者簡介:王福諄(1937-),男,江蘇昆山市人,教授。

      Development and Present Situation of
      Ancient Big Copper and Iron Cultural Relics in China

      WANG Fu-zhun
      (Faculty of Materials,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angzhou Guangdong 511400,China)

      Abstract:In this paper,the course of development of the ancient big copper wares and iron wares in China were described.The kinds,quantiti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existed ancient big copper cultural relics and iron cultural relics were introduced.

      Key words:big copper cultural relics,big iron cultural relics,quantity,characteristic.

      猜你喜歡
      特點數(shù)量
      芳芳猜童話書的數(shù)量
      正方形數(shù)量變少
      統(tǒng)一數(shù)量再比較
      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小米的成本管理特點
      高中生道德價值觀的特點及原因分析
      高壓輸配電線路工程施工技術(shù)控制之我見
      中低壓配網(wǎng)桿塔防撞措施淺析
      微信輔助對外漢語口語教學(xué)研究
      科技視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7:18:00
      從語用學(xué)角度看英語口語交際活動的特點
      考試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9:16:03
      頭發(fā)的數(shù)量
      翼城县| 疏附县| 金川县| 海阳市| 化州市| 平湖市| 巨野县| 平武县| 丹凤县| 霍邱县| 烟台市| 仁化县| 江油市| 邵东县| 尼玛县| 北票市| 新疆| 龙门县| 扎囊县| 南召县| 精河县| 乌拉特中旗| 定州市| 清河县| 丰顺县| 龙井市| 庄浪县| 阿鲁科尔沁旗| 宁安市| 屯昌县| 探索| 玛沁县| 平昌县| 五河县| 盐津县| 宿松县| 石柱| 行唐县| 荥阳市| 都匀市| 武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