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美國教師教育研究綜述——基于美國《教師教育學刊》的文本分析
溫錫娟
(華南師范大學繼續(xù)教育學院,廣東廣州510631)
摘 要:本研究選取美國《教師教育學刊》在2004年-2013年所刊載的學術論文,在論文數(shù)量、論文主題和研究方法三方面進行文本分析,旨在厘清近十年美國教師教育研究的基本脈絡和發(fā)展趨勢,汲取其先進經(jīng)驗,對國內(nèi)教師教育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鑒。
關鍵詞:美國;教師教育研究;教師教育學刊;文本分析
中圖分類號:G7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6471 (2015) 03-0044-05
收稿日期:2015-05-15
作者簡介:溫錫娟(1990-),女,廣東梅州人,華南師范大學繼續(xù)教育學院成人教育學專業(yè)2013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成人學習。
Abstract:The study selects the academic papers published by the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of American in recent ten years (2004-2013) to do text analysis from three aspects including the quantity of paper, paper content and research methods. The aim of the study is to clarify the American teacher education’s developing venation and tendency, absorb the advanced experience and provide certain reference and enlightenment for our teacher education research.
教師教育是國民教育事業(yè)健康發(fā)展的立足之基。目前,我國教師教育正處于傳統(tǒng)的師范教育體制逐步瓦解,新的教師教育體制尚未最終形成的關鍵期。較之于我國教師教育體制的探索與漸進,美國教師教育已形成較為成熟的體系,正逐步由低層次朝著更高層次的專業(yè)化方向發(fā)展。美國教師教育的迅猛發(fā)展,離不開科學、系統(tǒng)、完整、成熟、扎實的相關研究。因此,在當前我國教師教育改革發(fā)展的關鍵時期,選取美國《教師教育學刊》(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在2004年-2013年刊載的文章進行文本分析,厘清近十年美國教師教育研究的基本脈絡和發(fā)展趨勢,對國內(nèi)教師教育研究具有很好的借鑒意義。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美國的《教師教育學刊》由世界五大期刊的出版商SAGE與美國教師教育協(xié)會共同出版,于1950年創(chuàng)刊,每年出版5期,每期約含6-8 篇文章。創(chuàng)刊65年來,該刊聚焦于研究和評論美國教師教育領域最新重點和熱點問題,成為該領域的領頭羊。進入21世紀,該刊主要關注教師教育實際經(jīng)驗、認知科學和批判性思維、城市學校教師的培養(yǎng)、教師信念、教師績效的鑒定與認定、少數(shù)民族教師的培養(yǎng)與更新、教師職業(yè)道德教育、教師教育的重組與改革等。因此,本研究擬采取文本分析方法,主要以2004年-2013年《教師教育學刊》刊載的學術論文為分析對象,從論文數(shù)量、論文主題和研究方法三個維度進行梳理,并輔以Excel統(tǒng)計工具進行詳盡客觀的數(shù)據(jù)分析。
二、研究結(jié)果分析
論文數(shù)量即期刊某一時期的文章刊載量,是衡量期刊汲取和傳播研究信息與能力的重要指標。載文量越多,在一定程度上說明期刊涵蓋信息越廣,也是該期刊在相關領域重要地位的體現(xiàn)。論文數(shù)量分析著重從學術論文與非學術論文數(shù)量之比、期均與年均載文量和篇幅均頁數(shù)三方面展開,以探尋期刊的特點。
從學術論文與非學術論文的比重看,《教師教育學刊》2004年-2013年共刊載50期,總計414篇文章。其中學術論文363篇,占期刊總載文量的87.68%;非學術論文通常指編者按、評注、下期主題預告、書信、勘誤表和書評等,有51篇,所占比例為12.32%??梢?,《教師教育學刊》作為教師教育領域的國際化??环矫嬉詫W術研究成果為主導,另一方面有一定的綜合性,其他的文章類型和題材也占據(jù)一定的比重,豐富多樣的文章類型和題材,滿足了讀者的多元需求。
從期均和年均載文量看,近十年來,《教師教育學刊》期均載文量為8.28篇,年均載文量為41.4篇。其中,2005年期均載文量十年來最多,達10.8篇;2004年和2010年、2008年和2013年的期均載文量兩兩持平;2012年最少,僅7篇。但總體上看,期均載文量波動幅度不大,相對均衡。各年期均載文量如表1所示。
表1:2004年-2013年《教師教育學刊》各年期均載文量
圖1 美國教師力量增長與多樣化學生數(shù)量增長情況
但不同的是,近年來,《教師教育學刊》以政策為導向的評論性文章比重呈上升趨勢,尤其是2012年-2013年,占據(jù)兩年期刊載文總量的23.75%。美國一直致力于培養(yǎng)多元化師資以滿足多元民族、種族需求,但數(shù)據(jù)顯示(見圖1)師資力量的增長速度遠遠不及多樣化學生數(shù)量的增長速度。[1]其中,多樣化學生包含特殊學生(如殘障兒童)。2011年9月,美國教育部發(fā)布《我們的未來,我們的教師——奧巴馬政府教師教育改革和提高計劃》(Our future,our teachers:The Obama administration plan for teacher education reform and improvement)指出有過半?yún)^(qū)域反映很難招到特殊教育方面的高質(zhì)量教師,因而打算有針對性的培養(yǎng)。緊隨其后,2012年-2013年圍繞該政策的評論性文章日益增多,如圍繞如何跨越多元化教師教育與特殊教育之間的鴻溝難題,有學者主張基于特殊教育的特點培養(yǎng)多元化師資,以滿足特殊學生群體需求。[2]這表明,政策催生了后期美國教師教育政策評論性文章的繁榮。
從篇幅均頁數(shù)上看,近十年《教師教育學刊》載文總頁數(shù)有4 187頁。每年的載文頁數(shù)呈現(xiàn)波動態(tài)勢,如2003年第二期僅65頁,2005年第二期多達105頁,2007年第二期回落至65頁,2012年第二期又高達101頁。波動原因可能是在辦刊過程中為了緊密對接國內(nèi)外教師教育研究的最新動態(tài),更新研究成果,根據(jù)需要靈活變動文章篇幅,適時發(fā)表研究深入、嚴謹、細致,論證嚴密,理論價值和應用價值均較高的“大文章”。
欄目是期刊特色與專業(yè)程度的體現(xiàn),能突出研究主題、研究方向和研究進展,彰顯期刊特色,起到歸類、強調(diào)和引導作用。筆者嘗試根據(jù)期刊欄目劃分, 對十年來刊載的學術論文主題進行分類和頻次統(tǒng)計,并提煉和分析期刊五大熱門主題。
《教師教育學刊》選題廣泛,主題多樣,幾乎涵蓋了教師教育研究的所有領域,還不斷跨學科拓展。其中有教師教育課程、教師信念、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教師教學和反思、教師職前教育、教師職后培訓、教師角色、教師實習、教師教育改革、教師評價、多元化師資培育等主題。排在前5名的熱門主題是教師教學與反思(占13.61%),多元化師資培育(占12.89%),教師實習(占7.07%),教師評價(占3.93%),教師教育改革(占2.62%),具體見圖2。
著名教育家波斯納認為:“教師專業(yè)成長=經(jīng)驗+反思”,教學反思是改善教師教學行為和觀念,促進其專業(yè)成長的重要方式。20世紀80年代以來,強調(diào)培養(yǎng)教師反思能力的教育思潮首先在美國、英國等國的教師教育界興起,繼而成為美國教師教育界長盛不衰的熱門主題。[3]2004年-2013年,《教師教育學刊》對教師教學與反思的探討可歸結(jié)為兩方面,一方面主張借助網(wǎng)絡,開發(fā)虛擬指標體系來測量教師教學反思的深度與能力,并有針對性的提升。另一方面主張利用實物輔助工具促進教師對自身教學的反思。如有學者主張輔以視頻注釋工具,為教師反思教學提供支撐、架構(gòu)等,使教師更好地通過觀看教學視頻,反思并改進其教學。[4]
圖2 《教師教育學刊》五大熱門主題
從圖1不難看出,美國教師力量的增長遠不能滿足學生群體日益多樣化的需求。因而,多元化師資隊伍的培養(yǎng)備受重視。面對多元化師資不足的難題,2011年11月,美國進步中心印發(fā)《加強多元化師資培育,增強師資力量的策略》(Increasing Teacher Diversity:Strategies to Improve the Teacher Workforce),提倡培養(yǎng)有意愿從事教育事業(yè),且具有少數(shù)民族文化背景的人員,以改善多元化師資力量不足的窘境。[5]十年來,《教師教育學刊》對此也做了不少努力,主要集中于探究外因?qū)處煻嘣幕庾R的影響;探究教師多元文化課堂教學的阻礙因素;探究職前和職后(如服務性學習)培訓如何培養(yǎng)教師的多樣化教學能力;探究普通教師和特殊教育教師多樣化教學能力的培養(yǎng)等。有學者基于成就目標理論和多元文化視角分析教師多元文化偏見和看法對其達成教學實踐目標和學生學習的影響。結(jié)果表明,減少偏見有利于改善教師教學效果和學生學習成績。[6]
教師實習是實習教師在有指導、支持條件下學會運用知識、學會承擔責任、親自獲得教學經(jīng)驗、反思教學表現(xiàn)、積累教學策略和學會解決教學問題的過程。[7]由于實習課程、內(nèi)容等不完善,所培養(yǎng)的教師與實際需求仍有不小差距而飽受批評。因而,《教師教育學刊》關于教師實習的研究從未間斷。十年來,學者聚焦于探究實習教師某方面課堂教學能力(如反思能力、多元文化理解力、場域性閱讀障礙理解能力、責任意識、解決課堂突發(fā)事件能力)的培養(yǎng);主張改革教師實習課程(如改革教育心理學課程、課程中加入傳統(tǒng)元素)等;倡導利用技術手段,更新教師實習方式等;探究教育改革(如高風險教育改革)對教師實習的影響;探究實習教師個人生活史對其教學和對待多樣化學生態(tài)度的影響等。
20世紀90年代至21世紀,教師評價一直是美國教師教育改革的主攻方向,關注教師責任、職業(yè)發(fā)展等。[8]《教師教育學刊》對教師評價的研究仍然遵循此發(fā)展軌跡。如有學者指出對教師特點的評價是衡量城市學校辦學成功與否的預示器;有學者提倡教師應提升教學效能,作為衡量其教學質(zhì)量的重要指標。
美國教師教育之所以充滿生機與活力,與其改革創(chuàng)新步伐不停歇密切相關。十年來,美國教師教育改革主要涉及如下領域:提倡將先進技術整合到教師教育領域,以技術促進教師教育改革;主張采取積極措施(如設立學習獎學金等)促進教師學習;針對性指出現(xiàn)有教師教育改革的局限性;提倡在新世紀賦予教師教育改革以新的內(nèi)涵。如有學者主張改變單一呆板的教師培訓課程,培養(yǎng)教師擁有多學科知識和教育學知識以教授教學科目,培養(yǎng)教師將學科知識向教學實踐轉(zhuǎn)化的技能,做到以學生為中心,提高學生參與、實踐的能力。[9]
對研究方法恰當歸類是正確分析論文的前提。目前暫無公認的研究方法劃分標準,再加上定性與定量研究方法向來難以做到?jīng)芪挤置?,故而選擇合適的分類標準是對研究方法進行正確歸類的關鍵。本文借鑒徐輝等學者的做法,根據(jù)研究者的研究方式與思維方式把教師教育研究方法劃分為定性與思辨、定量和實證兩大類。詳情如表2所示。
近十年來,《教師教育學刊》的363篇學術論文中,有定性與思辨類論文162篇,定量與實證類論文201篇。可見,“定性與思辨”、“定量與實證”類論文數(shù)量相差不大,前者占44.63%,后者則占55.37%,但總趨勢仍是實證研究占主導。如2004年刊載34篇學術論文,定性與思辨類18篇,定量與實證類16篇,兩者所占比例分別為52.94%和47.05%,基本持平。到2009年,雖然論文總量比之前稍有增長,共 44篇,但是兩大類型論文所占比重依舊持平,即定性與思辨類和定量與實證類各占比例為47.72%和52.27%。2013年,學術論文總量稍有下降,僅28篇,其中定性與思辨類6篇,定量與實證類22篇,兩者比例為21.42%和78.57%。很明顯,定量與實證方法向來受到美國教師教育研究者的青睞。
表2 研究方法分類及其特征一覽表 [10]
三、美國教師教育研究的發(fā)展趨勢及其啟示
基于以上分析可知,美國教師教育研究呈現(xiàn)三大趨勢。首先,題材多樣且載文量相對平穩(wěn),仍以學術論文為主導,政策導向文章增多。此外,因追蹤學術動態(tài)需要篇幅均頁數(shù)靈活波動。譬如,隨著美國新教師專業(yè)標準的建立、國家教師資格證書的頒發(fā)等,各種實際問題層出不窮?!督處熃逃龑W刊》適時刊載“大文章”以探討難題的解決,研究成果也相應增加。其次,研究主題呈現(xiàn)兩條主線。一是緊隨國內(nèi)外教師教育政策和改革現(xiàn)狀,有針對性、目的性開展教師教育現(xiàn)實問題研究。二是基于教師教育活動和完善教師教育理論體系的需要,探尋具有前瞻性和適應性的基本理論在教師教育具體領域的運用。如有學者嘗試將批判種族理論和利益趨同分析方法運用于教師教育政策研究與實踐中。再次,研究方法趨于多樣?!督處熃逃龑W刊》雖然實證研究略多,但是也兼有其他研究方法。如有學者運用多學科思辨方式,從心理學的角度探討教師如何通過自我評估協(xié)議,使那些概念化的品質(zhì)如教師對學生的關愛、社會正義感和智力啟迪等影響教師自我認知,進而影響其自身專業(yè)成長與發(fā)展。[11]可見,研究方法趨于多元。
美國教師教育體系已漸趨完備,其三大研究趨勢對中國教師教育研究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啟發(fā)。一方面,在國內(nèi)教師教育轉(zhuǎn)型發(fā)展的關鍵期,伴隨著教師教育體系的建構(gòu)、教師培養(yǎng)制度的完善和教師教育模式的創(chuàng)新,教師教育研究也應積極以政策為導向,契合時代需求,深入推進教師教育改革。另一方面,根據(jù)“國培計劃”、教師師德塑造和教師教育課程改革等國內(nèi)的教育政策和改革現(xiàn)狀,應適時加強對教師教育現(xiàn)實問題研究??蓢L試精選其他學科理論,如社會學、心理學,以跨學科的獨特視角探尋教師教育實際問題。此外,筆者對國內(nèi)權威期刊《教師教育研究》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2004年-2013年定性與思辨類論文841篇,定量與實證類論文僅109篇,兩者比例分別為88.52%和11.47%。這與美國相比,國內(nèi)教師教育研究偏于思辨,實證研究薄弱?;诖?,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兩個方面尋求突破。一方面,增強教師教育研究者的方法意識。對教師教育研究者定期開展實證研究基礎知識、概念、理論和技能技巧的培訓;舉辦實證研究方法培訓班和學術研討會,編寫相關教材或?qū)V?,鼓勵有針對性地吸收和借鑒美國較為先進的實證研究經(jīng)驗等。另一方面,發(fā)揮《教師教育研究》的期刊導向作用。適當減少思辨類文章的刊登比重,多刊載與教師教育有關的定量與實證類論文,增強研究者的實證研究方法意識,提高研究成果的應用和推廣價值,以此來增強國內(nèi)教師教育研究的科學性和實用性。
參考文獻:
[1]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Our Future, Our Teachers: The Obama Administrations Plan for Teacher Education Reform and Improvement [EB/OL].http://www.ed.gov/teaching/our-future-our-teachers.2015-04-20.
[2]Marilyn Cochran-Smith and Curt Dudley-Marling. Crossing the Divide? Diversity Issues in Teacher Education and Special Education: A Response to Leah Wasburn-Moses[J].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2013(3):279-282.
[3]劉加霞,申繼亮. 國外教學反思內(nèi)涵研究述評[J].比較教育研究,2003(10):30-34.
[4]Peter J.Rich and Michael Hannafin.Video Annotation Tools: Technologies to Scaffold, Structure, and Transform Teacher Reflection [J].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2009(1):52-67.
[5]Center for American Progress.Increasing Teacher Diversity:Strategies to Improve the Teacher Workforce[EB/OL].http://files.eric.ed.gov/fulltext/ED535654.pdf.2015-04-20.
[6]Revathy Kumar,Lynne Hamer. Preservice Teachers’ Attitudes and Beliefs Toward Student Diversity and Proposed Instructional Practices: A Sequential Design Study [J].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2013(2):162-177.
[7]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The Teaching Internship:Practical Preparation for a LicensedProfession[EB/OL].http://files.eric.ed.gov/fulltext/ED326512.pdf.2015-04-20.
[8]項聰. 美國教師評價的發(fā)展歷程與最新改革動向[J].外國教育研究,2006(9):63-65.
[9]Thomas Popkewitz.The Limits of Teacher Education Reforms: School Subjects, Alchemies, and an Alternative Possibility[J].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2010(5):413-421.
[10]徐輝,季誠鈞. 高等教育研究方法現(xiàn)狀及分析[J]. 中國高教研究,2004(1):14-16.
[11]Hugh Sockett.Dispositions as Virtues:The Complexity of the Construct[J].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2009(3):291-303.
The Review of the American Teacher Education
Research in Recent Ten Years
——Based on the Text Analysis of AmericanJournalofTeacherEducation
Wen Xi-juan
Key words: America; teacher education research;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text analysis
(責任編輯:劉奉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