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留美學(xué)人吳光清博士曾就保存在美國國會圖書館中的19世紀(jì)以前的中國音樂書籍進(jìn)行清理檢索,并用英文將所藏典籍簡略介紹?,F(xiàn)將吳光清文中所列的書目及版本簡譯如下,希望對國內(nèi)學(xué)者了解域外所存中國音樂典籍之種類及其版本有益。
中國音樂古籍;美國國會圖書館;吳光清
任何學(xué)術(shù)研究都離不開相關(guān)學(xué)科參考書目的編纂。學(xué)界一談到音樂書目的編纂工作,首先會想到國內(nèi)歷年來出版的相關(guān)書目,如袁同禮(1895—1965)任北平圖書館主任時于1928年編的《中國音樂書舉要》①、北京民族音樂研究所編的《民族音樂研究所藏中國音樂書目》(油印本,1958年)、中央音樂學(xué)院、中國音樂研究所編的《中國現(xiàn)代音樂書目》(1962年)、王世襄先生編纂的《中國古代音樂書目》(1961年)、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音樂研究所編纂的《中國音樂書譜志》(1984,1994年)以及李久玲主編的《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音樂研究所所藏中國音樂音響目錄》(1994年),但對臺灣、香港及海外的相關(guān)著述卻較少提及。如近期汗牛充棟的關(guān)于中國音樂文獻(xiàn)學(xué)的著述中就鮮有提及梁在平(1910—2000)在袁同禮《中國音樂書舉要》基礎(chǔ)之上增訂的《中國音樂書譜目錄》(臺北:中華國樂會,1956年)、薛宗明《中國音樂文獻(xiàn)書目匯編》(高雄市教育局實驗國樂團(tuán)出版,1996年)的。對西人所編的西文有關(guān)中國音樂的研究書目,如海外研究中國音樂都必須用到的已故美國音樂學(xué)家李伯曼(Fredric Lieberman, 1940—2013)上世紀(jì)六七十年代編纂的《中國音樂書目長編》②一書,就更少人問津了。
近年來,一個可喜的現(xiàn)象是國內(nèi)的學(xué)者對流傳到海外的中國音樂研究資料、唱片錄音、影像資料以及漢文典籍的矚目。但細(xì)觀一下近年來的相關(guān)著述就可以發(fā)現(xiàn),當(dāng)今國內(nèi)學(xué)者留意的多是直接受中國文化影響的日本、 韓國、越南等國所藏的中文善本珍藏,如王小盾先生近年來所寫的《域外漢文音樂文獻(xiàn)述要》的系列文章③,張前先生、王耀華教授、趙維平教授等對中國音樂流傳日本的研究專著等。④美國音樂學(xué)家樸巴人(Robert C. Provine)對中國留存在朝鮮半島的古代樂籍在上世紀(jì)80年代后期也有英文專書出版。⑤但遺憾的是,國內(nèi)學(xué)者對散布在美國、英國及歐洲各大圖書館的中國古代樂籍、音樂文稿、樂器、音樂文物以及錄音影像資料還很少理會。⑥2001年至2012年,曾有數(shù)位圖書館專業(yè)的學(xué)者就中國古籍在美國20多家圖書館和博物館的收藏與分布概況發(fā)表過文章⑦,但這些文章因?qū)倬C述性質(zhì),沒有專門提及中國樂籍在美國的留存情況。筆者最近查詢海外漢籍收藏資料時,無意中發(fā)現(xiàn)1944年吳光清(KwangTshing Wu, 1905—2000)博士發(fā)表在《美國國會圖書館所藏十九世紀(jì)以前的音樂圖書》(華盛頓:美國政府印刷署,1944年)(見圖1)一書中的《中文音樂圖書》⑧一文。單從這一書目及其內(nèi)容的簡略綜述就可以看出,成立于1869年的美國國會圖書館中文書庫從建館伊始就非常注重對中國古籍的收藏,多年來通過政府和私人的饋贈又獲得了許多精品和孤本,其中包括稀世珍寶《永樂大典》40冊。國會圖書館藏有的多種孤本和善本書曾得到國內(nèi)大學(xué)者的關(guān)注,如館中所藏的2000多種善本書就是當(dāng)年由目錄學(xué)家、版本學(xué)家、敦煌學(xué)專家王重民(1903—1975)先生于1939年至1947年鑒定、整理并編目的。⑨
圖1 《美國國會圖書館所藏十九世紀(jì) 以前的音樂圖書》封面
在列舉《美國國會圖書館所藏十九世紀(jì)以前的音樂圖書》中之《中文音樂圖書》書目之前,似乎有必要對該書目的編纂者吳光清先生略述一二。吳光
清1905年出生在江西,1927年從金陵大學(xué)畢業(yè)后,即以卡內(nèi)基研究員的身份赴美留學(xué),先后就讀于哥倫比亞和密執(zhí)安大學(xué),獲圖書館學(xué)學(xué)士和碩士學(xué)位。1932年歸國后,先后任南京金陵女子圖書館館長和北平圖書館編目部主任;1938年獲洛克菲勒獎金資助再赴美國,在收藏中國古籍最多的國會圖書館實習(xí),同時在芝加哥大學(xué)深造,于1944年獲得博士學(xué)位B10;后于國會圖書館東方部工作,1966年升任東方部中韓組主任,直到1975年退休。[1]吳光清一生從事圖書館事業(yè),特別是在圖書史、印刷出版史、目錄學(xué)、書志等領(lǐng)域有很深的造詣B11,用北美最具影響力的東亞研究圖書館學(xué)家錢存訓(xùn)(1910—2015)先生的話說,吳光清先生“是中國學(xué)者以西文寫作中國圖書目錄學(xué)的第一人,是中國早期取得圖書館學(xué)博士學(xué)位的少數(shù)學(xué)者之一,也是唯一曾在中美兩國國家圖書館擔(dān)任主要職務(wù)的人物。”[2]
吳光清的《中文音樂圖書》是在對當(dāng)時(1944年)保存在國會圖書館的中國音樂書籍進(jìn)行清理檢索之后編纂注釋而成的,分“樂律” “琴書” “雜書”三大部分。但不包括美國國會圖書館中所藏中國歷代正史內(nèi)的樂志、律志、藝文志以及《會要》 《會典》 《十通》中的音樂文獻(xiàn),對類書中的音樂著述也很少涉及。吳光清先生一文,因為是針對國外學(xué)者所編纂的,所以除對國會圖書館所存中國樂書書目、作者年號、版本、其收入?yún)矔扔兴榻B外,還對書作者所取功名、各書之內(nèi)容等有簡單的提及。此外,《美國國會圖書館所藏十九世紀(jì)以前的音樂圖書》一書中,還有日本詩人、翻譯家、書目家坂西志保(1896—1976)編輯的《日文音樂書目》,其中也提到了國會圖書館收藏的由中國傳到日本的音樂書,如《魏氏樂器圖》等。以下僅將吳光清文中所列的書目及版本簡譯列出,對其內(nèi)容簡介部分將不予翻譯,希望對國內(nèi)音樂學(xué)者進(jìn)一步了解域外所存中國音樂典籍之種類及其版本有益。
宮宏宇美國國會圖書館所藏十九世紀(jì)以前的中國音樂圖書
樂律著作(見圖2)
一、《竟山樂錄》四卷,[清]毛奇齡撰,《西河合集》1796年刊本。B12
二、《黃鐘通韻》二卷,[清]都四德撰,乾隆九年(1744年)刊本。B13
三、《皇言定聲錄》八卷,[清]毛奇齡撰,《西河合集》1796年刊本。endprint
四、《古今樂錄》一卷,[南朝]釋智匠撰,《漢魏遺書鈔》1800年刊本。B14
五、《李氏學(xué)樂錄》二卷,[清]李塨撰,毛奇齡《西河合集》1796年刊本。
六、《禮樂合編》三十卷,[明]黃廣撰,1633年刊本。B15
七、《律呂》一卷,作者不詳。1622年 [明] 程明善撰的《嘯餘譜》刊本。B16
八、《律呂正義》五卷,1724年武英殿銅活字刊本。B17
九、《律呂解注》二卷,[明]鄧文憲撰,1523年刊本。B18
十、《律呂新書》二卷,[宋]蔡元定撰,1553年《性理大全》刊本。B19
十一、《聖諭樂本解說》二卷,[清]毛奇齡撰,《西河合集》1796年刊本。
十二、《大樂律呂元聲》六卷;[明]李文利撰,明嘉靖乙未(1535年)刊本。B20
十三、《大樂律呂考注》四卷,[明]李文利撰,明嘉靖乙未(1535年)刊本。B21
十四、《苑洛志樂》二十卷,[明]韓邦奇撰,明嘉靖乙酉(1549年)刊本。B22
十五、《樂律全書》三十八卷,[明]朱載堉撰,明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刊本。B23
十六、《樂律表微》八卷,[清]胡彥昇撰,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刊本。B24
十七、《樂典》三十六卷,[明]黃佐撰,清康熙壬戌(1682年)重刊本。B25
十八、《樂原》一卷,[清]囂囂子撰,約清乾隆年間刊本。
圖2 《美國國會圖書館所藏十九世紀(jì) 以前的音樂圖書》 頁面
琴書(見圖3)
一、《澄鑒堂琴譜指法》二卷,[清]徐常遇編撰,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重刊本。
二、《誠一堂琴談》二卷,[清]程允基撰,1705年刊本。
三、《琴箋圖式》,[元]陶宗儀撰, 1647年《說郛》本。
四、《琴旨》二卷,[清]王坦撰,1747年刊本。
五、《琴學(xué)八則》一卷,[清]程雄撰,1697年《檀幾叢書》刊本。
六、《琴譜合編》三卷,[清]楊掄撰,17世紀(jì)刊印。是書包括《太古遺音》二卷,《伯牙心法》一卷。
七、《琴譜大全》十卷,[明]楊表正輯,南京富春堂1585年刻本。
八、《琴聲十六法》,[明]冷謙撰,《檀幾叢書》1697年重刊本。B26
九、《琴操》二卷,[漢]蔡邕撰,1799年《讀畫齋叢書》刊本。
十、《琴苑心傳全編》二十卷,[清]孔興誘編,康熙庚戌(1670)刊本。
十一、《考槃餘事》四卷,[明]屠隆撰,陳繼儒《寶顏堂秘笈》1606年刊本。
十二、《古琴論》一卷,[明]曹昭撰,明萬曆刻本。
十三、《古琴疏》,[宋]虞汝明撰,1647年《說郛》本。B27
十四、《理性元雅》四卷,[明]張廷玉撰,約1620年代刻印。
十五、《大還閣琴譜》六卷,[清]徐谼(青山)撰, 康熙癸丑(1673年)刊本。
十六、《大樂元音》七卷,[清]潘世權(quán)輯撰,乾隆十年(1745年)印本。
十七、《德音堂琴譜》十卷,[清]郭用英撰,康熙三十年(1691年)刊本。
十八、《雜書琴事》,[宋]蘇軾撰,1647年《說郛》刊本。
十九、《遵生八箋》十九卷,[明]高濂撰,1591年刻印本。
二十、《文會堂琴譜》六卷,[明]胡文煥撰,1596年刻印本。
二十一、《五知齋琴譜》八卷,[清]徐祺撰,乾隆三年(1737年)刻本。
二十二、《穎陽琴譜》四卷,[清]李郊輯訂,乾隆十六年(1751年)刻本。
圖3 《美國國會圖書館所藏十九世紀(jì)
以前的音樂圖書》 頁面
雜書
一、《羯鼓錄》一卷,[唐]南卓撰,1647年《說郛》本。
二、《守山閣叢書》,1647年《說郛》本。
三、《嘯旨》一卷,[唐]孫廣撰,1647年《說郛》本。
四、《頖宮禮樂全書》十六卷,[清]張安茂撰,1656刻本。
五、《琵琶錄》一卷,[唐]段安節(jié)撰,1647年《說郛》本。
六、《唐樂曲譜》,[宋]高似孫輯,1647年《說郛》本。
七、《樂府解題》一卷,[唐]劉餗撰,1647年《說郛》本。
八、《樂府雜錄》一卷,[唐]段安節(jié)撰,吳琯編輯《古今逸史》明刊本。
九、《樂府原題》一卷,[宋]鄭樵撰,《嘯餘譜》1662年刊本。
吳光清《中文音樂圖書》中所列的中國古代音樂典籍雖然并非十分完備,但有些早期的刊本。如《苑洛志樂》為明嘉靖乙酉(1549年)刊本。此刊本雖非孤本,但在國內(nèi)也僅有北京大學(xué)、清華大學(xué)和南京圖書館有。需要強調(diào)的是,此書目所錄并非美國國會圖書館所藏的全部中國音樂圖書,而只是截至于上世紀(jì)四十年代中期該圖書館所藏的1800年以前的中國音樂圖書。B28
責(zé)任編輯:錢芳
注釋:
①袁同禮:《中國音樂書舉要》,載《中華圖書館協(xié)會會報》,1928年2月第3卷第4號。
②Frederic Lieberman, Chinese Music:An Annotated Bibliography. New York: Garland Publisher, 1979. 關(guān)于李伯曼其人、其事,參見宮宏宇:《美國音樂家李伯曼對海外的中國音樂研究之貢獻(xiàn)》,載《人民音樂》,2014年1期。
③參見王小盾《域外漢文音樂文獻(xiàn)述要》的系列文章,載《中國音樂學(xué)》2012年第2、3、4期。endprint
④張前:《中日音樂交流史》,人民音樂出版社,1999;王耀華:《樂韻尋蹤》,上海音樂出版社,2007;趙維平:《中國古代音樂文化東流日本的研究》,上海音樂學(xué)院出版社,2004。
⑤Robert C. Provine.
Essays on Sino-Korean Musicology: Early Sources for Korean Ritual Music. Seoul: Il ji sa, 1988.
⑥但也有例外,如上世紀(jì)90年代中期,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音樂研究所的金經(jīng)言曾利用訪問德國的機(jī)會對柏林音響檔案館所存的中國音樂響筒的數(shù)量、采錄者姓名及國籍、錄制的時間、采錄的地點、錄音內(nèi)容、發(fā)行及保存現(xiàn)狀有過敘述并將部分音響復(fù)錄帶回國內(nèi)。見金經(jīng)言《關(guān)于現(xiàn)存德國的一批中國音樂的響筒的報告》,載《音樂研究》1996年第3期。英裔美國民族音樂學(xué)家李海倫(Helen Rees)也對保存在英國和美國一些大學(xué)圖書館的關(guān)于中國西南地區(qū)音樂的資料進(jìn)行過研究。見李海倫《1949年前中國西南地區(qū)地方音樂研究的外文資料》,載《中國音樂學(xué)》2005年第1期。曾金壽在《有關(guān)德文文獻(xiàn)中的中國音樂研究》(《黃鐘》2011年第4期)中也提到過保存在德國的中國音樂資料。筆者也曾將哈佛燕京圖書館中所收的中文贊美詩資料寫過文章。見宮宏宇《美國哈佛—燕京圖書館中文基督教新教贊美詩集縮微膠卷資料初探》,載《黃鐘》2011年第4期。
⑦潘德利:《美國國會圖書館藏中國古籍善本概略》,載《圖書館情報工作》,2003年第6期;楊丹:《美國東亞圖書館的中文藏書》,載《國外社會科學(xué)》,2005年第6期;沈津:《美國東亞圖書館的歷史文獻(xiàn)收藏》,載《圖書館論壇》,2012年第4期;王嫚如:《中國古籍在美國的流散與分布》,載《圖書情報工作》,第54卷第7期(2010年4月),第18-25頁。
⑧K. T. Wu. “Works in Chinese”. In Hazel Bartlett, The Library of Congress Catalogue of Early Books on Music(before 1800) Supplement (Books Acquired by the Library 1913-1942).Washington: U. 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44, pp. 121-131.
⑨詳見范邦謹(jǐn):《王重民〈美國國會圖書館藏中國善本書錄〉訂補》,載《國家圖書館館刊》97.1 (2008): 139-184;《王重民〈美國國會圖書館藏中國善本書錄〉訂補(續(xù))》,載《國家圖書館館刊》97.2 (2008): 109-128.
⑩Kwang Tsing Wu, “Scholarship, book production, and libraries in China (618-1644)” (Ph.D. Thesis, University of Chicago, Graduate Library School, 1944).
B11 Kwang Tsing Wu, “Ming Printing and Printers”, 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ociety 7 (1943): 203-260.
B12約1680年成書的《竟山樂錄》國內(nèi)所存的版本較多,有:①西河合集本、②龍威秘書本、③顏李叢書本、④叢書集成本、⑤四庫全書文溯閣本。國會圖書館所存的《西河合集》是1796年刊本。據(jù)筆者所知,此本國內(nèi)僅中國音樂研究所、旅大市圖書館、上海圖書館、湖南省中山圖書館、廣東省中山圖書館、中山大學(xué)圖書館存有藏本。
B13《黃鐘通韻》有清三余堂刊本和乾隆九年(1744)刊本。國會圖書館所存為1744刊本,該刊本國內(nèi)似乎僅遼寧省圖書館有藏本。
B14中國音樂研究所圖書館存有王謨輯1798刊《漢魏遺書鈔》。
B15《禮樂合編》有明崇禎間刊本和清初玉罄齋刻本。中國音樂研究所圖書館存有崇禎間刊本。
B16中國音樂研究所圖書館存有此刊本。
B17《律呂正義》國內(nèi)所存的版本較多,有:①清康熙刊本、②萬有文庫本、③清雍正序(1723)刻本、④清雍正二年(1724)武英殿銅活字本、⑤清內(nèi)府刻本、⑥四庫全書文溯閣本。國會圖書館所存的版本上海圖書館、南京圖書館有。中國音樂研究所存本為康熙刊本。
B18《律呂解注》目前國內(nèi)存有1523年刊本和明嘉靖已亥(1539)曹氏重刊本(殘存上卷)。
B19《律呂新書》國內(nèi)所存的版本較多,有:①性理大全本、②雍正間周模注本、③日本元祿間刊本、④苑洛樂志韓氏釋注本、⑤舊抄本、⑥明刊本、⑦四庫全書文溯閣本。國會圖書館所存為1553年《性理大全》刊本。
B20《大樂律呂元聲》目前常見的版本有:①明嘉靖間刊本、②舊抄本、③樸學(xué)齋抄本、④明嘉靖刊本。國會圖書館所存為明嘉靖乙未(1535年)刊本。
B21《大樂律呂考注》有:①明嘉靖刊本(顯微膠片)、②舊抄本。國會圖書館所存為明嘉靖乙未(1535年)刊本,此抄本似乎僅北京圖書館存有。舊抄本也僅北京大學(xué)圖書館和南京圖書館有。
B22國會圖書館所存《苑洛志樂》為明嘉靖乙酉(1549年)刊本。此書國內(nèi)版本有:①明嘉靖戊申刊本、②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重刊本、③明嘉靖已酉(1848)二十卷本、④淮南吳元來重刊本、⑤清道光六年(1826)刊本、⑥關(guān)中雷晟裕德堂修補薛氏刻本二十卷、⑦抄本二十卷、⑧清乾隆十二年(1747)關(guān)中式古堂二十卷本、⑨嘉慶十一年修補乾隆十一年朝邑薛氏重刊本二十卷、⑩四庫全書文溯閣本。此本僅北京大學(xué)、清華大學(xué)和南京圖書館有。中國音樂研究所有明嘉靖戊申刊本和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重刊本。endprint
B23國會圖書館所存《樂律全書》三十八卷,四十冊為明萬歷三十四年(1606年)刊本。
B24國會圖書館所存《樂律表微》為1762年刊本。此書國內(nèi)有:①清乾隆間耆學(xué)齋刊本、②清乾隆二十年(1755)刊本、③清乾隆十八年(1753)沈孟堅刊本、④庫全書文溯閣本。
B25《樂典》國內(nèi)存本有:①明代刊本、②清康熙壬戌(1682)刊本。
B26據(jù)曹淑娟稱:“《琴聲十六法》版本有二,內(nèi)容相同,二所標(biāo)作者有異:一為冷謙……,一為莊臻鳳,收錄于《檀幾叢書》,康熙三十四年(1695)新安張氏刊本?!保ㄒ姴苁缇辏骸锻砻魉囄摹词^〉系列的話語唱和與經(jīng)驗觀想》,載《文與哲》第23期(2013年12月),第198頁)。國內(nèi)南京圖書館存有凈塵略述本,出版時地不祥。
B27荷蘭人高羅佩曾將此文全文翻譯成英文,發(fā)表在《琴道》一書中。見Robert van Gulik. The Lore of The Chinese Lute. Tokyo: Sophia University, 1969, pp. 108-116.
B28以上注釋中有關(guān)版本及所藏圖書館信息除特別注明外均來自《中國音樂書譜志》,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音樂研究所資料室編輯,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1981.
參考文獻(xiàn):
[1]Chi Wang. In Memoriam: K. T. Wu[J]. Journal of East Asian Libraries, 2001(124): 96.
[2]錢存訓(xùn). 吳光清博士生平概要[J].國家圖書館學(xué)刊, 2005(3):82.
Catalogue of Books on Chinese Music Works before 1800 in the Library of Congress
GONG Hongyu
In 1944, Wu Guangqing, an international student in the U.S. , searched and collected the books on Chinese music before 1800 in the Library of Congress. Now all the books and the versions collected by Mr. Wu have been translated and listed as following. It is hoped that the efforts can be of some benefits to scholars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who intend to conduct a study of the existing overseas ancient books on Chinese music and the relevant versions.
Ancient Books on Chinese Music; Library of Congress; Wu Guangqing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