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軍杰 姚坤厚 華龍 陳江濤 王晨宇
不同胰腸吻合方式在胰十二指腸切除術中的療效研究
張軍杰 姚坤厚 華龍 陳江濤 王晨宇
目的探究不同胰腸吻合方式應用于胰十二指腸切除術的臨床效果。方法88例行胰十二指腸切除術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4例。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套入式胰腸吻合術,觀察組采用貫穿式胰管空腸黏膜吻合術。對比兩組各項臨床指標、術后并發(fā)癥等情況。結(jié)果觀察組胰腸吻合時間、術后住院時間和術中出血量明顯少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胰瘺發(fā)生率4.55%明顯低于對照組22.7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貫穿式胰管空腸黏膜吻合術應用于胰十二指腸切除術患者效果顯著,能夠有效減少術中出血量,縮短住院時間,促進胰腸吻合,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值得臨床推廣。
貫穿式胰管空腸黏膜吻合;胰十二指腸切除術;療效
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因為手術操作較為復雜,并且所涉及的腹腔臟器較多,導致患者在手術后容易出現(xiàn)很多并發(fā)癥[1]。采用何種胰腸吻合方式來降低胰瘺的發(fā)生是目前研究的重點。在本次研究中對本院收治的88例行胰十二指腸切除術患者,分別給予傳統(tǒng)套入式胰腸吻合術和貫穿式胰管空腸黏膜吻合術,對比兩組臨床療效?,F(xiàn)將結(jié)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8月~2015年8月本院收治的88例行胰十二指腸切除術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4例。對照組男25例,女19例;年齡34~81歲,平均年齡(62.1±10.4)歲;其中惡性腫瘤38例,包括十二指腸乳頭癌7例、胰頭腺癌18例、膽總管下端癌4例、壺腹部癌9例;良性病變6例,包括胰腺炎性增生4例、胰頭囊性腫瘤2例。觀察組男24例,女20例;年齡37~79歲,平均年齡(62.4±10.1)歲;其中惡性腫瘤40例,包括十二指腸乳頭癌9例、胰頭腺癌20例、膽總管下端癌3例、壺腹部癌8例;良性病變4例,包括胰腺炎性增生3例、胰頭囊性腫瘤1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觀察組進行貫穿式胰管空腸黏膜吻合術。游離胰腺殘端周圍1.0cm左右。尋找主胰管,然后置入合適胰管支架管,再使用直針進行貫穿胰腺全層——對應空腸漿肌層吻合,再根據(jù)胰腺大小調(diào)整針數(shù),通常上下緣各兩針。然后做精確對攏吻合胰管和腸管小孔,收緊胰管與腸管小孔的吻合線,再收緊貫穿胰腺和空腸漿肌層吻合線。對照組給予傳統(tǒng)傳統(tǒng)套入式胰腸吻合術。距離空腸和胰腺斷端1cm左右縫合胰腺后壁被膜和空腸后壁漿肌層,然后縫合胰腺斷端后緣和空腸后壁全層縫合,再將胰腺殘端前緣與空腸前壁全層間斷縫合,最后縫合胰腺前壁被膜和空腸前壁漿肌層。
1.3 觀察指標 觀察并記錄兩組胰腸吻合時間、術后住院時間和術中出血量等臨床指標情況,同時統(tǒng)計兩組術后肺部感染、胰瘺、膽瘺、消化功能異常、切口感染和腹腔膿腫等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進行綜合分析并比較。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臨床指標比較 觀察組胰腸吻合時間、術后住院時間和術中出血量明顯少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并發(fā)癥情況比較 觀察組胰瘺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各項臨床指標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
隨著胰十二指腸切除術的不斷改善,使得其手術成功率顯著提高,然而術后出現(xiàn)胰瘺的幾率仍然較高[2]。而目前胰腸吻合方式有很多種:套入式胰腸吻合、胰腸空腸黏膜吻合以及貫穿式胰管空腸黏膜吻合等。傳統(tǒng)套入式胰腸吻合和胰腸空腸黏膜吻合因為所縫合的組織不多,在胰腺組織較軟時,出現(xiàn)胰腺組織撕裂、脫落的幾率較高,從而顯著提高胰瘺的發(fā)生率[3]。此外,這兩種方法縫合的次數(shù)較多,在胰腺質(zhì)地較軟時會增加吻合時間,并且會損傷胰腺殘端血供,從而對吻合口的愈合造成影響。
貫穿式胰管空腸黏膜吻合相比于其他吻合方式具有以下幾點優(yōu)勢:①此方法縫合組織多,并且固定牢固,可顯著降低組織撕裂的發(fā)生率;②顯著減少斷端胰腺縫合層數(shù)和次數(shù),從而顯著縮短吻合時間[4]。在本次研究中,采用貫穿式胰管空腸黏膜吻合術的觀察組胰腸吻合時間、術后住院時間和術中出血量明顯少于采用套入式胰腸吻合術的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并且觀察組胰瘺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與王小明等[5]研究結(jié)果相類似。說明貫穿式胰管空腸黏膜吻合術可顯著縮短患者恢復時間,降低胰瘺發(fā)生率。其原因可能是因為此方法能保證腸襻覆蓋整個胰腺斷面,從而有效避免胰液滲漏。
綜上所述,貫穿式胰管空腸黏膜吻合術應用于胰十二指腸切除術患者效果顯著,能夠有效減少術中出血量,縮短住院時間,促進胰腸吻合,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值得臨床推廣。
[1]黃佳飛,張倜,周洪淵,等.胰腸吻合方式對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后胰瘺的影響.中國腫瘤臨床,2015,42(8):441-445.
[2]楊驥,黃強,林先盛,等.胰瘺風險預測系統(tǒng)在胰十二指腸切除術術后胰瘺預測中的臨床價值.中華外科雜志,2015,53(6): 410-414.
[3]張鈴福,陶明,彭穎,等.胰十二指腸切除套入式胰腸吻合術后胰管流出道狹窄的危險因素分析.中華普通外科雜志,2015,30(5):357-360.
[4]王宏偉,王崑,包全,等.胰十二指腸切除胰胃吻合術后胰瘺術前風險因素分析.中華普通外科雜志,2015,30(2):111-114.
[5]王小明,沈正超,胡明華,等.貫穿式胰管空腸黏膜吻合在胰十二指腸切除術中的應用.中國普通外科雜志,2015,24(9): 1221-1226.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7.023
2015-11-30]
475000 河南大學淮河醫(yī)院普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