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宇
角膜緣干細胞移植治療翼狀胬肉的初步療效分析
趙宇
目的分析角膜緣干細胞移植治療翼狀胬肉的初步療效。方法130例翼狀胬肉患者,按照不同治療方法分為參照組和研究組,各65例。參照組患者行翼狀胬肉切除聯(lián)合羊膜移植術進行治療,研究組患者行翼狀胬肉切除聯(lián)合角膜緣干細胞移植術進行治療,比較兩組治愈率和復發(fā)率。結果研究組治愈率高于參照組,復發(fā)率低于參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角膜緣干細胞移植治療翼狀胬肉療效確切,復發(fā)率低,臨床可將其作為首選治療方法進行積極使用推廣。
翼狀胬肉;角膜緣干細胞移植;初步療效
翼狀胬肉是臨床眼科發(fā)病率較高的一種眼表疾病,其具有潛在的致盲危險,嚴重威脅患者視力健康[1]。臨床常采用手術切除方法治療,但傳統(tǒng)術式復發(fā)率較高,復發(fā)原因在于角膜表面和翼狀胬肉殘留組織未得到有效根治,根本原因則在于鞏膜表面新生血管直接進入角膜創(chuàng)面導致[2]。本文選取本院收治的130例翼狀胬肉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5月~2015年9月本院收治的130例翼狀胬肉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70例,女60例,年齡50~70歲,平均年齡(56.7±6.5)歲,其中靜止期翼狀胬肉64例,活動期36例,復發(fā)性胬肉30例;病程3~24年,平均病程(15.6±4.5)年。按照不同治療方法分為參照組和研究組,各65例。
1.2 方法 參照組患者行翼狀胬肉切除聯(lián)合羊膜移植術進行治療。研究組患者行翼狀胬肉切除聯(lián)合角膜緣干細胞移植術進行治療。
翼狀胬肉切除術:所有患者均給予2%利多卡因局部浸潤麻醉以及0.4%奧布卡因表面麻醉,并在顯微鏡下實施麻醉。自胬肉頭部邊緣使用小圓刀做切口直至角膜前彈力層,將胬肉向角膜邊緣進行水平剝離,分別從胬肉上、下方同正常結膜上皮、鞏膜進行鈍性分離,直到淚阜。將胬肉頭部、頸部及其他變性結膜切除。若患者為復發(fā)性胬肉,則需要將結膜下瘢痕組織一并切除,鞏膜表面必須刮出干凈,確保角膜外緣充分暴露在3mm左右的鞏膜裸露區(qū),并給予適當燒灼止血處理。使用刀片將角膜面殘留胬肉組織切除。
角膜緣干細胞移植術:參照切除胬肉之后的鞏膜具體創(chuàng)傷面積,從頜上方的角膜緣后方作兩條球結膜放射狀切口,并對兩切口之間的球結膜以及下眼球筋膜組織進行組織分離,將1mm寬角膜組織扇形球結膜植片切下并將其放置在鼻側鞏膜上,保持上皮向下、角膜緣干細胞向下并朝向角膜緣的狀態(tài),以10-0尼龍線實施間斷縫合,將鼻側球結膜、淺層鞏膜以及植片進行固定。術眼使用妥布霉素地米滴眼液擦涂之后,采用繃帶包扎完成手術。
羊膜移植術:生物羊膜大小以實際鞏膜創(chuàng)面界定。采用生理鹽水浸濕羊膜植片后將其下方濾紙揭去,保持上皮向下、角膜緣干細胞向下并朝向角膜緣的狀態(tài),以10-0尼龍線實施間斷縫合,將鼻側球結膜、淺層鞏膜以及植片進行固定。術眼使用妥布霉素地米滴眼液擦涂之后,采用繃帶包扎完成手術。
1.3 療效評價標準[3]角膜恢復光膜透明,無任何結膜樣組織增生或新生血管表示治愈;出現(xiàn)結膜樣增生或新生血管,并重新長入角膜之中則表示復發(fā)。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參照組患者治愈51例,治愈率為78.5%,復發(fā)14例,復發(fā)率為21.5%;研究組治愈62例,治愈率為95.4%,復發(fā)3例,復發(fā)率為4.6%,兩組治愈率、復發(fā)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翼狀胬肉是臨床常見眼病之一,異常增生的心生血管以及成纖維細胞是其主要成分,常規(guī)手術切除治療治愈率較低,且很容易復發(fā),這與手術切除不徹底導致鞏膜、角膜病變組織殘留密切相關,也與角膜長期處于缺氧狀態(tài)及創(chuàng)面愈合時間過程存在一定的關聯(lián)[4]。通常情況下,病情輕微的翼狀胬肉患者,會出現(xiàn)明顯的異物感,病情嚴重者會因為角膜受到牽拉而出現(xiàn)散光的情況,如果病情繼續(xù)發(fā)展未得到有效救治,那么瞳孔也會受到牽連,從而對視力造成非常不利的影響。
近年來,隨著醫(yī)學科技的不斷發(fā)展與改進,角膜緣干細胞移植術已經(jīng)廣泛應用于翼狀胬肉臨床治療之中,且取得了理想的治療效果。與傳統(tǒng)手術方案相比,其復發(fā)率低,治愈率高,對其原因進行分析可知,角膜有利于控制炎癥反應的不良影響,對纖維增生和新生血管進行抑制,大大降低復發(fā)率。實施自體角膜緣干細胞移植術,有利于對角膜緣上皮組織進行重建和修復,增加干細胞數(shù)量的同時恢復其功能,同時保證了角膜與結膜之間的原始屏障功能得到快速恢復,有效預防結膜上皮或者新血管直接對角膜造成侵襲,進而實現(xiàn)治療胬肉的目的,降低術后復發(fā)率[5,6]。除此之外,角膜緣干細胞還能對結膜上皮下組織向角膜增生的情況進行有效阻止,確保角膜始終處于透明的狀態(tài)。一旦干細胞功能出現(xiàn)障礙或完全失去這種功能,翼狀胬肉就會發(fā)生或者術后再次復發(fā)。手術過程中應注意事項如下:角膜緣干細胞的常規(guī)取材部位應該選擇角膜上方部位;選擇翼狀胬肉角膜緣處兩端的正常結膜2mm進行切除,同時對結膜瓣時角膜緣的兩端≥缺損區(qū)2mm的部位也要一并切除;手術過程中需要將角膜和鞏膜上參與病變組織切除并清理干凈;使用角膜緣植片時必須準確區(qū)別光面和毛面,確保光面始終處于向外位置,毛面則始終處于面向鞏膜的位置[7]。本組實驗結果顯示,研究組治愈率、復發(fā)率均顯著優(yōu)于參照組(P<0.05)。
綜上所述,角膜緣干細胞移植治療翼狀胬肉療效確切,復發(fā)率低,臨床可將其作為首選治療方法進行積極使用推廣。
[1]劉小勇,張曉玲,周清,等.自體角膜緣干細胞移植和羊膜移植治療翼狀胬肉的療效及安全性.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5(13): 3517-3520.
[2]張麗翠.翼狀胬肉100例自體角膜緣干細胞移植療效觀察.中國實用眼科雜志,2014,32(9):1108-1109.
[3]穆勁衛(wèi),吳麗華,昝艷,等.羊膜移植與角膜緣干細胞移植治療復發(fā)性翼狀胬肉療效對比.中國實用眼科雜志,2012,30(7): 831-833.
[4]邢怡橋,但漢東,李拓,等.自體角膜緣干細胞移植治療翼狀胬肉Meta分析.中國實用眼科雜志,2013,31(4):433-437.
[5]陳利榮,姚軍平,袁鑄,等.翼狀胬肉切除聯(lián)合自體角膜緣干細胞移植與聯(lián)合羊膜移植的療效比較.國際眼科雜志,2012,12(10): 2006-2008.
[6]李連洲,蔡紅軍.自體角膜緣干細胞移植治療翼狀胬肉效果觀察.中華眼外傷職業(yè)眼病雜志,2015,37(5):397-398.
[7]岳艷菊,吳華.聯(lián)合自體角膜緣干細胞移植術和單純切除術治療翼狀胬肉療效比較.中國實用眼科雜志,2014,32(12):1457-1459.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3.068
2016-03-07]
112000 遼寧鐵嶺市中心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