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貴邦[貴州大學, 貴陽 550025]
云誰之思?
——阮籍《詠懷·西方有佳人》思想主旨探究
⊙李貴邦[貴州大學, 貴陽550025]
無論是從哲學還是文學角度看,阮籍都是魏晉時期首屈一指的標志性人物。在哲學上,他“發(fā)言玄遠”;在文學上,他“歸趣難求”。其代筆作《詠懷詩》,凡八十二首,開新境界、做大貢獻,為五言詩的發(fā)展奠定堅實之基礎(chǔ),對后世影響深遠。其中《西方有佳人》一首,學術(shù)界歷來對其思想主旨說法不一,莫衷一是,本文試圖從政治角度對它進行解讀。
阮籍詠懷 《西方有佳人》 政治思想主旨
“詩言志”是中國古代詩歌的傳統(tǒng),作為一個專業(yè)術(shù)語的提出,最早可以追溯到《尚書·虞書·舜典》,舜對夔說:“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薄睹娬x》說:“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fā)言為詩,情動于中而形于言”。之后,“詩言志”的說法就更加普遍:《左傳·襄公二十七年》,趙文子對叔向說“詩以言志”;《莊子·天下篇》說“詩以道志”;《荀子·儒效》說“《詩》言是其志也”。然而,各家對“詩言志”的理解各不相同:《舜典》所謂“詩言志”之“志”,其含義是指人的思想、志向和抱負;毛公所謂“在心為志”之“志”是指人的情感傾向;《左傳》所謂“詩以言志”之“志”,是指個人的某種政教懷抱;莊子所謂“詩以道志”之“志”則是指一般意義上人的思想、意愿和感情;到了屈原,“詩言志”的傳統(tǒng)被發(fā)揮得淋漓盡致,屈原在《離騷》中所說“屈心而抑志”“抑志而弭節(jié)”之“志”飽含了屈原的政治理想、抱負。簡而言之,中國古代“言志詩”所言之“志”,主要指人的政治志向。
中國古代文人,大都為人臣子、在朝為官,若遇圣主明君、政治開明,賦詩屬文、粉飾太平,自然皆大歡喜;若是君主昏聵、政治黑暗,賦詩見情、感傷時政,難免惹火上身。然而胸中壘塊,不吐不快,因此只得虛以逶迤,以隱晦、含蓄、委婉的方式表達出來,魏晉之際的竹林名士阮籍及其《詠懷詩》,最為典型。
阮籍《詠懷詩》共八十二首,皆隨感而寫,雖非一時之作,但卻是其一生思想的真實寫照,其中第十九首《西方有佳人》可算是其政治理想的寄托。
西方有佳人,皎若白日光。被服纖羅衣,左右佩雙璜。
修容耀姿美,順風振微芳。登高眺所思,舉袂當朝陽。
悅懌未交接,晤言用感傷。
“西方有佳人,皎若白日光。被服纖羅衣,左右佩雙璜。修容耀姿美,順風振微芳?!鼻傲湓?,阮籍描繪了一位飄云端的美人形象:她皓潔無瑕、光明燦爛,宛如陽光。身上穿著纖細華美的絲綢羅衣;兩耳戴著叮當作響的碧玉雙璜;修飾的儀容和煥發(fā)的姿態(tài)十分優(yōu)美;身上散發(fā)的陣陣幽香隨微風飄蕩。短短三十字,將視覺、聽覺、嗅覺描寫巧妙運用,通過對光彩、服飾、姿容、幽香等的描寫,一個超凡脫俗的美人形象躍然紙上。然而,此時的美人還是一個靜態(tài)的美人,她似乎還有所期待。
“悅懌未交接。晤言用感傷?!弊詈髢删?,阮籍在恍惚迷離的夢境中見到如此多情的美人,想要和她交往接觸,可惜夢醒時分,只留下無限的感傷。此時的美人已經(jīng)離他而去,而詩人只??諝g喜一場。
從表面上看,這首詩似乎是一首愛情詩。中國古代的愛情詩數(shù)不勝數(shù),才子戀佳人,寄語相思也屢見不鮮。由史籍看,阮籍倒是對三位“佳人”情有所鐘:一為“嫂”;二為“鄰家少婦”;三為“兵家女”?!凹﹪L歸寧,籍相見與別?;蜃I之,籍曰:‘禮豈為我設邪!’”(《晉書·阮籍傳》)嫂嫂回娘家探親,阮籍舍不得分離,非要送她一程,別人譏諷他,他回答說:“難道禮教是專門為我設的嗎?”阮籍一向主張“越名教而任自然”,想必其嫂定是“佳人”,阮籍有所依戀也屬常情,但既然阮籍“不拘禮教”,就不必諱言“西方”,眼前就是?!班徏疑賸D有美色,當壚沽酒。籍嘗詣飲,醉,便臥其側(cè)。籍既不自嫌,其夫察之,亦不疑也?!保ā稌x書·阮籍傳》)當壚沽酒,這可是卓氏文君一般的美人,而阮籍自己,論才情容貌(“籍容貌瑰杰”)也不輸司馬長卿,再演《鳳求凰》,琴挑鄰家少婦也無不可,然而阮籍也不過醉臥其側(cè),并無非分之想,其夫也“不疑也”,所以也就談不上“未交接”,也不需“感傷”。相比之下,“兵家女”倒有很大嫌疑?!氨遗胁派?,未嫁而死。籍不識其父兄,徑往哭之,盡哀而還?!保ā稌x書·阮籍傳》)“未嫁而死”“徑往哭之”足見阮籍之“感傷”,但是既已“盡哀而還”,也就沒有必要再賦詩一首,抒發(fā)悲傷之情,況且鄰家女也沒有“流眄顧我傍”的跡象。
大凡人對社會現(xiàn)實有所失望,所以就付諸幻想,將自己的理想寄予夢中。社會生活中的阮籍并沒有對愛情有多大的感傷,他也不是那種流連于花前月下的風流才子,雖然性格放蕩不羈,徜徉于竹林,也是和一群文人墨客,因此,這首詩的主旨定與女人無關(guān),也與愛情無關(guān)。
既然與愛情無關(guān),卻又對美人大書特書,難道阮籍想借此表達他難以言說的隱衷?這隱衷是什么?這“佳人”又是誰?元人劉履在其《選詩補注》說:“此嗣宗思見賢圣之君而不可得,中心切至,若有其人于云霄間,恍惚顧眄,而未獲際遇,故特為之感傷焉?!币绖⑹嫌^點,阮籍所謂的“佳人”當為“賢圣之君”,而他之所以“感傷”,是因為“未獲際遇”。這并不是沒有道理的。中國古代文人也有以美人喻明君的傳統(tǒng),例如較阮籍稍早一點的曹植,就是典型。
曹植曾經(jīng)寫過一篇名為《洛神賦》的文章,文中塑造了一位名叫洛神的美人形象。正如清代學者何焯在其《義門讀書記》中說:“植既不得于君,因濟洛川作為此賦,托辭宓妃以寄心文帝,其亦屈子之志也?!辈苤膊坏貌懿儋p識,因此寫下《洛神賦》,抒發(fā)自己懷才不遇的感傷。仔細對比研究不難發(fā)現(xiàn),阮籍的《詠懷·西方有佳人》簡直就是曹植《洛神賦》的壓縮版。曹植賦云“余從京域,言歸東藩?!占任鲀A,車殆馬煩?!靡畸惾?,于巖之畔”,阮籍詩曰“西方有佳人”;曹植賦云“皎若太陽升朝霞”,阮籍詩曰“皎若白日光”;曹植賦云“披羅衣之璀粲兮,珥瑤碧之華琚”,阮籍詩曰“被服纖羅衣,左右佩雙璜”;曹植賦云“綴明珠以耀軀”,阮籍詩曰“修容耀姿美”;曹植賦云“微幽蘭之芳藹兮”,阮籍詩曰“順風振微芳”;曹植賦云“于是洛靈感焉,徙倚彷徨。神光離合,乍陰乍陽。竦輕軀以鶴立,若將飛而未翔”,阮籍詩曰“登高眺所思,舉袂當朝陽。寄顏云霄間,揮袖凌虛翔。飄恍惚中,流盼顧我傍”;曹植賦云“忽不悟其所舍,悵神宵而蔽光”,阮籍詩曰“悅懌未交接,晤言用感傷”。后人在評價曹植《洛神賦》時,多從“寄心君王”之說。朱乾《樂府正義》卷十四言:“然則《洛神》一賦,乃其悲君臣之道否,哀骨肉之分離,托為神人永絕之詞,潛處太陰,寄心君王?!倍£獭恫芗徳u》附錄:“又擬宋玉之辭為《洛神賦》,托之宓妃神女,寄心君王,猶屈子之志也。”
以香花美草比喻自己的美德與賢才,以美女佳人比喻心目中的明君圣王,以香草美人比喻賢臣明君,這是屈原的首創(chuàng)。屈原在其《離騷》中反復用香花美草比喻自己高潔的品行,“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茍余情其信以練要兮,長頷亦何傷?!彼抉R遷贊屈原道:“其志潔,故其稱物芳?!蓖跻菡f:“行清潔者佩芳。”張德純說:“蘭芳秋而彌烈,君子佩之,所以像德。”在《湘夫人》中,屈原則以“湘夫人”這一“佳人”形象喻指自己心目中的明君圣王。“聞佳人兮召予,將騰駕兮偕逝。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蓋。蓀壁兮紫壇,播芳椒兮成堂。桂棟兮蘭,辛夷楣兮藥房。罔薜荔兮為帷,擗蕙兮既張。白玉兮為鎮(zhèn),疏石蘭兮為芳。芷葺兮荷屋,繚之兮杜衡。合百草兮實庭,建芳馨兮廡門?!甭犝f“佳人”要召喚自己,詩人在為迎接作準備,用“荷”“蓀”“紫”“芳椒”“桂”“蘭”“辛夷”“藥”“薜荔”“蕙”“白玉”“石蘭”“杜衡”等“百草”來裝飾自己的門庭,就連九嶷山的神靈都紛紛前來迎接,可是等到的,只不過是空歡喜一場,“佳人”并沒有如約而至。失望之余,詩人“捐余袂兮江中,遺余兮澧浦。搴汀洲兮杜若,將以遺兮遠者?!卑严M耐薪o別人。屈原借以香草向湘夫人獻殷勤而未果來暗喻自己想向君王奉獻自己的才華卻得不到賞識。李陳玉認為:“言求女者,求賢君之譬也?!鼻瓕憽断娣蛉恕返恼嬲鈭D在于表達自己不被楚王所賞識的愁緒與悲憤之情。
劉熙載《藝概》卷三言:“曹子建《洛神賦》出于《湘君》《湘夫人》,而屈子深遠矣?!辈苤渤鲇谇?,阮籍出于曹植,阮籍以“佳人”暗喻自己心中的明君圣王也就不足為奇。然而,阮籍用這種婉曲的手法表現(xiàn)自己的政治理想意義何在?根由何在?
阮籍是魏晉時期玄學的代表人物,其思想也是以道家為主體,《晉書·阮籍傳》說他“博覽群籍,尤好《莊》《老》”,但是,在阮籍心中,還是為儒家思想保留一席之地。首先,他對儒學并不一概排斥,在其代表作《樂論》中,他就充分肯定孔子制禮作樂對于“移風易俗”的重要性,認為“禮定其象,樂平其心,禮治其外,樂化其內(nèi),禮樂正而天下平”。其次,在其《詠懷詩》第十五首說:“昔年十四五。志尚好詩書。被褐懷珠玉。顏閔相與期?!比罴谀晟贂r期就好讀儒家詩書,并且不慕榮利,時常與孔門高徒,德行科的顏淵、閔子騫神交。最后,表現(xiàn)在政治上,“籍本有濟世志”“嘗登廣武,觀楚、漢戰(zhàn)處,嘆曰:‘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登武牢山,望京邑而嘆,于是賦《豪杰詩》?!痹谄洹对亼言姟返谒氖滓苍啤巴鯓I(yè)須良輔。建功俟英雄”??梢姡罴臼怯羞h大理想與政治抱負的人。
阮籍原有雄心壯志,“屬魏、晉之際,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與世事,遂酣飲為常?!保ā稌x書·阮籍傳》)魏晉之際,曹氏和司馬氏爭奪政權(quán),政治局面異常黑暗、恐怖,阮籍只得放棄了自己的雄心壯志,思想轉(zhuǎn)向以隱世為旨趣的道家,蔑棄禮法名教,整日飲酒,不問俗事,以佯狂的方式躲避災禍。其醉酒避親就是最好的證明,“文帝初欲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保ā稌x書·阮籍傳》)司馬昭為壯大自己實力,籠絡阮籍,欲與阮籍結(jié)為親家,阮籍為躲避這門親事,整天喝酒,一連六十天,前去提親的人連開口的機會都沒有,最后只好作罷?!扮姇?shù)以時事問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皆以酣醉獲免?!保ā稌x書·阮籍傳》)政敵鐘會想設計加害于他,他也因醉酒而得免。難怪“晉文王稱阮嗣宗至慎,每與之言,言皆玄遠,未嘗臧否人物?!雹伲ā稌x書·阮籍傳》)李零說:“他(阮籍)能做到‘喜怒不形于色’‘口不臧否人物’,根本不是道德修養(yǎng)太高,而是叫亂世嚇的?!雹?/p>
阮籍生處亂世,尤其是魏晉之交,朝綱不振,政治混亂,因此,在寫作時多有避諱,許多真實的想法不敢直言。因此,阮籍的詩“厥旨淵放,歸趣難求”③。正如唐代知名學者李善說:“嗣宗身仕亂朝,??诸局r遇禍,因茲發(fā)詠,故每有憂生之嗟。雖志在刺譏,而文多隱避,百代之下,難以情測?!敝赋隽怂趦?nèi)容上以感嘆身世為主,也包含著譏刺時事的成分,在表現(xiàn)方式上則曲折隱晦。
縱觀阮籍《詠懷詩》八十二首,其思想主旨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抒發(fā)自己的理想與志向,如第四十首“焉得凌霄翼。飄登云湄。嗟哉尼父志。何為居九夷”。二是表現(xiàn)自己躲避災禍,明哲保生的思想,如三十二首“孔圣臨長川,惜逝忽若浮。去者余不及,來者吾不留。愿登太華山,上與松子游。漁父知世患,乘流泛輕舟”。阮籍的思想經(jīng)歷了一個前期信奉儒學,但后期對現(xiàn)實政治失望,為了避禍保身,從而轉(zhuǎn)向道家的處世方式,可以說,阮籍的思想是明道而暗儒的,或者說,其生活方式是道家的,但是其思想仍然不脫儒家窠臼。其《詠懷·西方有佳人》在思想主旨上,明顯屬于前者,開篇“西方有佳人”之句,源出于《詩經(jīng)·簡兮》“云誰之思,西方美人。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這首詩,是以美人比臣,諷刺衛(wèi)君不能選賢舉能、使賢者處于伶官的境地,《毛詩序》、朱熹《詩集傳》、方玉潤《詩經(jīng)原始》等都持這種看法。因此,阮籍所“詠”之“懷”正是其欲“言”之“志”;這個“懷”是阮籍濃郁的哀傷情調(diào)和深沉的人生悲哀,這個“志”就是其內(nèi)心無比美好的政治理想,這個“佳人”就是阮籍心中理想的明君。然而這個明君是誰?是確有所指還是幻想?
阮籍所處時期的政治集團無外乎曹氏政權(quán)與司馬氏政權(quán),阮籍對司馬氏篡權(quán)極為反感,“會帝讓九錫,公卿將勸進,使籍為其辭。籍沈醉忘作,臨詣府,使取之,見籍方據(jù)案醉眠?!保ā稌x書·阮籍傳》)景元四年十月,司馬昭封晉公、加九錫,曹奐下詔晉封,司馬昭假意謙讓,公卿大臣奉承“勸進”,阮籍受命執(zhí)筆,但阮籍整天喝酒,對此事不屑一顧,等到使者前來索稿,阮籍才不得不帶醉擬稿塞責。景元四年冬,也就是他寫《勸進表》之后的一二個月,阮籍含恨而終?!案?,魏丞相掾,知名于世。”(《晉書·阮籍傳》)阮籍之父阮是曹氏父子身邊的文官,父死之后,阮籍仍受曹氏的關(guān)懷。毫無疑問,阮籍對司馬氏集團心懷不滿,在政治上傾向的是曹魏皇室。曹氏與阮氏在歷史上有著很親密的關(guān)系,這在之后的文獻中也有所佐證。敦誠在寫給曹雪芹的詩中曾寫道:“少陵昔贈曹將軍,曾曰魏武之子孫?!本驼f曹雪芹是魏武帝曹操之子孫,而曹雪芹本人又對阮籍十分仰慕,曹雪芹字“夢阮”,這“阮”,據(jù)周汝昌先生說,應指阮籍。(《曹雪芹小傳》)簡言之,雪芹夢阮籍,阮籍夢“曹魏”,阮籍詩中之西方“佳人”,當指曹魏無疑。
回顧《西方有佳人》全詩,詩的前部分首先極盡佳人之美好,“修容耀姿美”是把曹魏政權(quán)擬人化、象征化;然后寫曹魏政權(quán)搖搖欲墜,“揮袖凌虛翔”即將消失;曹魏政權(quán)在消失之時還“流眄顧我傍”,對“我”有所眷戀;最后,詩人理想落空,只能“晤言用感傷”。
①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朱碧蓮、沈海波譯注,中華書局2011年版,第15頁。
②李零:《去圣乃得真孔子》,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08年版,第88頁。
③周振甫:《詩品譯注》,中華書局1998年版,第41頁。
[1]房玄齡等.晉書·阮籍傳[M].北京:中華書局,2014.
[2]李零.去圣乃得真孔子[M].上海: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08.
[3][加]葉嘉瑩.葉嘉瑩說阮籍詠懷詩[M].北京:中華書局,2007.
[4]高晨陽.阮籍評傳[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1.
[5]周汝昌.曹雪芹小傳[M].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80.
作者:李貴邦,貴州大學哲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哲學。
編輯:趙紅玉E-mail:zhaohongyu69@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