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丹 徐曉利 (后勤工程學院 401331)
詩酒風流 曲水流觴
——淺淡中國古典詩詞中的酒文化
李 丹 徐曉利 (后勤工程學院 401331)
詩酒結(jié)緣,是中國古典文學的一大傳統(tǒng)。詩酒結(jié)緣最典型的當推魏晉文學、唐詩與宋詞,本文著重探討了魏晉、唐宋時期詩詞與酒的關(guān)系及其相互影響。
古典;詩詞;酒文化
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酒與古典詩詞的關(guān)系,有時像好友一樣形影相隨,有時又像才子配佳人,有一種天作之合的緣分。古人無酒不成詩,他們狂歌痛飲,斗酒斗詩,詩使飲酒活動更有雅趣,酒使詩歌靈動飛揚。詩酒結(jié)緣,似乎成為中國古典文學的一大傳統(tǒng)。翻開厚厚的中國文學史,是酒香四溢,酒香千年,最典型最具代表性的,當推魏晉文學、唐詩和宋詞。酒文化影響了古典詩詞的創(chuàng)作,古典詩詞中必然會產(chǎn)生與酒有關(guān)的名篇美文。
從東漢至魏晉的二百年間,是古代中國社會大動蕩、大混亂時期,整個社會陷入一種無秩序的混亂狀態(tài),內(nèi)憂外患接踵而來,統(tǒng)治者內(nèi)部相互傾軋,爭權(quán)奪利,黨錮之禍時常發(fā)生,外部征戰(zhàn)連年,哀鴻遍野。在這種社會環(huán)境下,儒學衰微,許多文人被迫害,如嵇康、楊修和建安七子中的孔融等。此時,酒成了人們逃避苦難現(xiàn)實,麻痹自己,宣泄人生憂懼苦悶的理想工具。魏晉文人們由“濟世”而歸隱,他們多裝聾作啞,行為不羈,飲酒不節(jié),或清談玄理,或歸隱田園,遺世獨立,表面上停止了一切的作為與幻想,但在他們內(nèi)心深處卻有著太多的痛苦與不甘,因此,魏晉文人只能借酒澆愁,抒寫或慷慨或悲涼的生命之歌、時代之歌。
魏晉文學分為幾大流派,以曹氏父子為代表的建安文學,以阮籍、嵇康等為代表的竹林七賢的正始文學,以及陶淵明的歸隱田園詩歌。他們雖文學主張不同,作品風格各異,但都流傳下與美酒有關(guān)的千古佳作。正如曹操在(短歌行)里沉吟的那樣:“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斠钥?,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充分表達了詩人政治理想的高揚、人生短暫的哀嘆、強烈的個性、濃郁的悲劇色彩,這些特點構(gòu)成了“建安風骨”這一時代風格。
阮籍、嵇康等為代表的正始時期詩人,政治理想幻滅,充滿危機感和憂患感,抒寫個人憂憤的詩歌增多了。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因常在當時的山陽縣竹林之下,喝酒、縱歌,肆意酣暢,世謂竹林七賢。 嵇康是竹林七賢的精神領(lǐng)袖,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他認為名教抑制人性,主張回到人之自然,回歸人的自然真性,任心任性而為,實際就是一種清心寡欲,不問世俗的生活狀態(tài)。他曾寫下《酒會詩》,詩中有言:“臨川獻清酤,微歌發(fā)皓齒。素琴揮雅操,清聲隨風起。斯會豈不樂,恨無東野子。酒中念幽人,守故彌終始。但當體七弦,寄心在知己?!边@樣的人與自然和諧相通的山林間之酒會,體現(xiàn)了真名士自風流的魏晉風度,也體現(xiàn)了他高邈、俊逸的詩風和遁世的愿望。
東晉詩人陶淵明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個大量以酒入詩的詩人,他把酒和詩歌直接聯(lián)系起來,對酒文化史和文學史有著特殊貢獻。他的飲酒詩以“醉人”的語態(tài)或抒發(fā)性情中的真,如陶淵明《飲酒》十四首:故人賞我趣,挈壺相與至。班荊坐松下,數(shù)斟已復醉。父老雜亂言,觴酌失行歡。不覺知有我,安知物為貴。悠悠迷所戀,酒中有深味。詩人寫醉后體味到人的本真、本性,“不覺知有我,安知物為貴”,世俗官場對他來說是那么遙遠,在酒中他可以擺脫一切世俗的煩擾,回復清凈如明月般人的本真、本性,順應本意活著才是生命的真諦;或表現(xiàn)詩人退出官場后怡然陶醉的心情,如《飲酒》之五:“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暄。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钡你殂榛钊?。詩人通過描寫田園的美好風光,展現(xiàn)自己閑適的生活和超脫的心境,特別是“心遠地自偏”的悠閑寧靜、怡然陶醉,是詩人不執(zhí)著于外物,無掛無礙心境的真實寫照。
魏晉之后的唐朝,史稱“盛世之治”,政治穩(wěn)定,國力強盛,思想開放,這一時期既是中國酒文化的全盛時期,也是中國詩文學最流光溢彩的時期,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酒不再是詩人借以逃避現(xiàn)實、麻痹自己、自暴自棄的工具。唐代詩人借鑒了前人的詩酒風韻,以其開闊的胸襟、宏大的氣魄,極力謳歌“盛唐氣象”,可以說,詩酒結(jié)合最鼎盛的時期,當屬唐朝。據(jù)統(tǒng)計,李白現(xiàn)存詩文1050首,與酒有關(guān)的有170首,占總數(shù)16%左右;杜甫現(xiàn)存詩文1400多首,與酒有關(guān)的約300首,占21%;而在《唐詩三百首》選本中,明確提到酒的詩有46首,占15%。唐詩中膾炙人口的佳作,多與酒有關(guān)或是酒后興起之作,如李白的《將進酒》《月下獨酌》、王維的《渭城曲》,孟浩然的《過故人莊》、王瀚的《涼州詞》,白居易的《勸酒》等。唐代詩人借酒著力表現(xiàn)自己的政治理想、人生抱負以及豐富復雜的情感世界,從另一個側(cè)面也展現(xiàn)出唐代的酒文化,酒文化反過來又推動了唐詩的發(fā)展,這就是所謂的詩酒相融成一家。
唐詩中酒的蘊藉十分豐富,詩人們或借酒來抒發(fā)離愁別緒、寓意前途珍重。如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眱删淇此泼摽诙龅膭窬浦o,卻是詩人強烈、深摯的惜別之情的集中映現(xiàn)?!皠窬M一杯酒”,用意是極為深長的,這里面,不僅有依依不舍的惜別之情,而且包含著對友人處境與心情的深刻體察,包含著寓有前途珍重的深切祝愿。在詩人想來,友人多飲一杯美酒,就多帶走自己的一份情誼,而且,多飲一杯美酒,還可以有意無意地延宕相聚的時間。這普普通通的一句勸酒之辭,意蘊是多么豐富、多么深厚!再如白居易《琵琶行》中“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也寫出了酒在感別傷懷時的角色和地位。
詩人們或借酒來抒發(fā)報國志向、建功豪情。唐邊塞詩中,那些為國戍邊的將士們,他們心中既有報國建功的壯志豪情,又有離邦去里,遠離家小的悲戚,于是借酒抒懷,在荒蕪大漠的映襯下,書寫出無數(shù)悲壯豪邁的詩歌。如王翰的《涼州詞》“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比娀{(diào)悲壯雄渾,詩人以豪邁曠達之筆,表現(xiàn)了征夫們視死如歸的悲壯和激昂。吟詠著這豪邁奔放的詩句,讓人不禁熱血沸騰,豪情滿懷。
詩人或借酒來抒發(fā)人生感慨,當仕途失意、懷才不遇,當人生坎坷、心情苦悶,當欣逢喜事、人生得意之時,他們都會憑借杯酒,借酒抒情,托物言志,呤詠出大量傳世佳作。李白,酒和他有著不解之緣,他不僅是詩仙,也是酒仙?!袄畎锥肪圃姲倨?,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保ǘ鸥Α讹嬛邪讼筛琛罚懕M了李白的恃才風流、傲岸灑脫,狂放不羈。他的得意之作《將進酒》“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边@首詩一方面表現(xiàn)了李白的孤高自傲,充滿自信;一方面表現(xiàn)出李白在政治失意時,流露出的縱情享樂之情。在豪飲行樂中,實則深含懷才不遇之情。全詩氣勢豪邁,感情奔放,語言流暢,具有很強的感染力,李白借酒澆愁,抒發(fā)了自己的憤激情緒。
宋朝前期,中原地區(qū)百馀年間沒有受到兵禍,國內(nèi)局勢穩(wěn)定,宋室采取一系列措施促進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手工業(yè)和商業(yè)也隨之興起,城市經(jīng)濟頗為繁榮,與社會經(jīng)濟繁榮相適應的市井文化也迅速發(fā)展起來,其中特別是形式簡短,以歌唱為特色的詞,如同盛唐之詩,得到了長足的發(fā)展,綻放出璀璨奪目的光芒。
“一曲新詞酒一杯”,酒是宋代詞人普遍愛好的杯中物,酒也是宋詞中最常見的意象之一。文人墨客們得意或失意時,都會憑借杯中酒抒發(fā)理想抱負,表達人生慨嘆,傾吐愛恨情愁。他們往往乘著酒興揮毫作詞或沉醉復醒作詞以記之,這些帶著濃厚醇香的詞感染沉醉了一代一代的中華兒女。
宋詞按風格差異而被劃分為豪放和婉約兩派。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有蘇軾、辛棄疾等,豪放派的特點是境界宏大,氣勢恢弘、汪洋恣意、崇尚直率,豪放詞中的酒是豪邁悲壯的濁酒。范仲淹的《漁家傲》以邊塞生活入詞,“濁酒一杯家萬里”,“濁酒”一詞一方面體現(xiàn)出邊塞生活的艱難困苦,另一方面體現(xiàn)出征夫由于思鄉(xiāng)念親以至于嘗到口中的酒是既苦又澀。“將軍白發(fā)征夫淚”,但是邊患未平,返鄉(xiāng)無期,年過半百的老將軍只能捧著這杯濁酒思念萬里之遙的親人,《漁家傲》在風格上表現(xiàn)出一種蒼涼悲壯的氛圍。所以說范仲淹是在蘇軾之前的豪放派,他開了豪放詞之先河。
酒也是蘇軾詞中常見的意象,他在密州出獵時所作的《江城子》,是他最早的一首豪放詞,“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描寫出作者即使兩鬢染霜而依舊胸懷開闊、壯志不衰的豪邁神情,整首詞寫的是豪邁灑脫,自成一格。
辛棄疾的詞大都基調(diào)昂揚,熱情奔放?!镀脐囎印肥撬拿?,“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此時詞人罷職閑居,但目睹國事則憂心如焚,胸中塊壘,惟有以酒澆之。在迷離仿佛的醉態(tài)中,詞人仿佛回到了當年率領(lǐng)部下宿營練兵、躍馬橫戈的戰(zhàn)斗生活,然而這一切都已成為醉夢中的回憶。了卻恢復大業(yè)、名垂青史的幻想被年華老大、不受知遇的現(xiàn)實無情地粉碎了。這首“壯詞”,氣勢恢弘,慷慨激昂。
婉約派的代表人物有李清照、柳永等,特點是語言圓潤,清新綺麗,具有一種柔婉之美。婉約派詞中的酒是溫婉清雅的清酒,婉約派中的詞多描寫兒女之情,句式工整,讀起來朗朗上口。
李清照這位女性詞人,她的詞與酒結(jié)緣,在酒中傾瀉滿腔情思,在酒中尋求情感寄托,在酒中釋放哀怨情愁?!堵暵暵肥抢钋逭蘸笃谠~的代表作,是晚年流落江南抒發(fā)家國身世之愁而作?!皩ひ捯挘淅淝迩?,凄凄慘慘戚戚?!薄皩ひ捯挕保瑢懭说膭幼?、神態(tài);“冷冷清清”,寫環(huán)境的悲涼;“凄凄慘慘戚戚”,寫內(nèi)心世界的巨大傷痛?!叭瓋杀K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這淡淡的清酒,準確而形象地表達出內(nèi)心的愁情,最后逼出“怎一個愁字了得”的強烈感情,突然作結(jié),沉痛無限。
總之,古往今來,歷代文人將自己的喜怒哀樂、悲歡情愁傾注于酒中,刻畫出生命的深刻痕跡。他們用文字與酒醞釀出醇厚濃香的酒文化,萬古飄香,千古流傳。
[1]袁行霈.中國文學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葛金平.論中國古典詩詞中的酒文化[J].山東社會科學,2012(9).
李丹,女,重慶人,文學碩士,中國人民解放軍后勤工程學院講師,主要從事語言文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