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丹丹(江蘇省鹽城市射陽縣外國語學校,江蘇 鹽城 224300)
讓小學音樂課更具人文性
薛丹丹
(江蘇省鹽城市射陽縣外國語學校,江蘇 鹽城 224300)
音樂學科是人文性和藝術性相結合的學科,其中蘊藏著無盡的人文關懷的力量,教師要挖掘出這樣的人文力量去指引學生的人生方向,培養(yǎng)他們優(yōu)秀的思想品質。當前的音樂教育存在著只看中知識技能教育而忽視人文性的培養(yǎng)的現象,長遠而言,不利于小學生的健康成長,應該積極的進行轉變。
小學音樂;人文性;學生
小學音樂課程標準中明確的指出音樂是最適合實施美育的學科,關乎學生的全面的發(fā)展,對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品格具有積極的意義,同樣也對于學生素養(yǎng)的提升以及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構建起著積極的作用。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以及獨立的人格對于其將來適應社會發(fā)展意義非凡,因此音樂教學中的人文性作為一個新的研究課題走進了教育者的視野中。當前的音樂教學無論是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以及教學形式上對人文性的關注都是有所欠缺的,這顯然對于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思想品質的形成是不利的。怎樣才能讓人文的光輝照耀在音樂課堂的每個角落,深入學生的內心深處呢?我在教學中做了如下嘗試。
音樂本身就是集藝術性與人文性于一身的藝術表現形式,在音樂教學中有很多人文性的教育內容等待我們去挖掘。教師通過對音樂教材中人文內容的挖掘,使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得到有效的提升。教師要在學生成長的關鍵性時期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審美品質,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使音樂課堂充滿著人文關懷。
例如在《森林與小鳥》的教學過程中,我就將這首歌曲中的人文性進行了充分的挖掘,立足于小學生的實際來進行教學目標的設計。首先在知識技能目標上設置為了:通過欣賞樂曲,養(yǎng)成正確聆聽音樂的習慣。在情感目標上設置為:在欣賞音樂的同時使學生產生熱愛自然的情感和環(huán)境保護的意識。在教學的過程中,我以這兩個目標作為指導,為學生搭建自主學習的橋梁,讓學生自主性的欣賞音樂并說出自己對于音樂的感受。在這首歌曲的欣賞中,我試圖讓學生能夠聽出這首歌曲的變化,因為這首歌曲的第一部分表現了寧靜的大森林,第二部分表現了歡騰的大森林。在第二部分出現了小鳥的鳴叫聲和生機勃勃的景象,很多學生能夠在變化中產生一種大自然賦予我們的美好的心靈體驗。很多孩子是喜歡小動物的,在欣賞的時候我特意讓學生注意傾聽其中有什么動物的聲音,這樣就使學生的注意力得到了集中,彌補了小學生在欣賞音樂的時候很難持續(xù)集中精神的缺陷。難以持續(xù)集中注意力是小學生的特點,所以教師要利用有效的教學策略去加以彌補。在學生專注的欣賞中,就會產生更加深刻的情感體驗,然后我又利用多媒體為學生營造了一個鳥語花香的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學生陶醉在其中,得到了審美情趣的提升,課堂結束語中我又向學生滲透了環(huán)保的理念,同樣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自然環(huán)境被破壞,動物無處容身的場景,學生們紛紛有了一種要保護自然的情感。
教學內容中的人文性是可以挖掘出來的,教師要利用好這些元素去構建學生心靈的家園。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為學生找尋道德品質培養(yǎng)的力量,關注每個學生的情感表達,體現人文性的關懷。
方法是達到目標的途徑,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要在教學方法中體現人文性,就需要處處為提升學生的藝術素養(yǎng)服務。音樂教學應該改變從前的那種教師主宰課堂的現狀,給予學生更多的時間和空間,使他們真正的成為課堂的主人。這樣的課堂才是人文的課堂,才是真正的適應課程改革發(fā)展的課堂。
例如在《愛的人間》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將教學的重點設置為:通過聽、朗誦、唱、動作等音樂活動,體驗人與人之間互相關懷的美好情感,懂得應以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面對人生。在教學方法上我采取了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來引導學生去感受音樂中蘊含的情感。我首先讓學生閉著眼睛去體會這首歌曲,然后讓他們在小組合作中進行情景劇的展示,在黑暗的世界中去演繹的情境劇更容易使學生獲得一種對于盲童的同情,從而升騰起與人為善的美好的情感。
小組合作教學法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其中,體現了教育的全面性,也真正的使每個學生都能從課堂上收獲不一樣的精彩,實現對每個學生進行音樂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目標。
音樂是一門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藝術,在教學過程中要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力和創(chuàng)造力。音樂中的人文性可以在教學過程的每一個階段得到彰顯。無論是在導入環(huán)節(jié)還是在課堂教學的合作探究過程,亦或是結課中,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的變化,在觀察中讓音樂走進他們的內心,讓音樂成為指引他們人生發(fā)展的燈塔。
例如在《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在課堂導入的環(huán)節(jié)設置了一個“我聽媽媽講故事”的課堂活動,讓學生體驗母愛,感悟母親對我們無盡的關懷,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而在課堂探究環(huán)節(jié),我先為學生講述了這首歌曲的創(chuàng)作背景,讓學生了解在黑暗的舊社會人們生活的艱難,在那樣艱難的環(huán)境中我們的先輩們仍然積極的奮斗,為我們爭取到現在的幸福的生活。在這樣的講述后,我讓學生們去探究“我們該怎么樣去生活”這個問題,從而對學生進行了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教育。
教學過程的每個環(huán)節(jié)都是教師和學生共同的舞臺,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這個舞臺上人文性的關懷是不可或缺的。在音樂教學中人文性應該體現在教師每句鼓勵性的話語中,體現在每個學生的思想綻放中,更應該體現在教學過程的每個環(huán)節(jié)中。
總之,教師要在先進的教學理念的指引下,深入挖掘教學內容中的人文性因素。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做到真正的服務于學生,力求在教學的方方面面都可以靈活的將人文的種子撒向學生的心靈深處,讓小學音樂教學閃耀著人文的光輝,使課堂充滿溫暖和感動。
[1]王鈺晶.“音”為有你 所以精彩[J].當代音樂,2015(23).
[2]楊慧.文化浸潤:兒童音樂教學的審美之維[J].中國音樂教育,20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