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 瑪
(西藏自治區(qū)歌舞團民族樂隊,西藏 拉薩 850000)
?
二胡的藝術特色與演奏技巧研究
卓 瑪
(西藏自治區(qū)歌舞團民族樂隊,西藏 拉薩 850000)
摘 要:二胡來源于邊陲少數民族音樂藝術文化,是接受度最高、流傳最為廣泛、影響最為深刻的中國傳統(tǒng)器樂瑰寶。二胡音色圓潤,音質純凈,以其強烈的感染力和抒情性在伴奏、獨奏和合奏中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主要從二胡的地域特色、情韻和民族性等方面淺述二胡的藝術特色,以及探究二胡在演奏過程中的技巧運用。
關鍵詞:二胡;藝術特色;演奏技巧
泱泱華夏,郁郁其美。古老的華夏民族孕育出源遠流長的文化藝術,二胡以其豐富的表現(xiàn)力和強烈的感染力廣為流傳,深受人們的喜愛。這意味著探究二胡的藝術特色和演奏技巧以繼承和發(fā)揚拉弦樂器二胡這門藝術的必要性。
(一)圓潤的音色和純凈的音質。二胡是最接近人聲的拉弦傳統(tǒng)樂器,其音色渾厚圓潤,音質干凈,“腔”味兒十足。二胡是極具特色和表現(xiàn)力,曲調多變,時而歡快流暢,時而宛轉悠揚,能夠準確地詮釋出柔美細膩抑或是熱烈奔放的風格,表現(xiàn)作品豐富的情感世界,讓人沉浸其中,盡享聽覺盛宴。
(二)地域特色和風味美。不同的地域環(huán)境和人文風情孕育出截然不同的藝術風格,二胡演奏也不例外。二胡極具地域特色,就我國南北兩地而言,二胡藝術則蘊含著不同的風味美。舉例來說,我國西北邊陲地區(qū)的二胡作品中呈現(xiàn)出粗獷、熱烈、奔放的情感(如王建民的《天山風情》等),而南方地區(qū)的二胡作品情感則較為細膩、溫潤(可從鄧建棟的《姑蘇春曉》等考證)。不同的地理條件和風土人情使得二胡的藝術風格截然不同,蘊含著深厚的文化藝術價值。
(三)情韻美。情韻,乃情與韻的完美結合。情是指人復雜的情感(如煩惱、焦躁、痛苦、不安、喜悅、敬畏等等),韻則作為中國傳統(tǒng)音樂中獨特的抒情審美趣味,這使得中國傳統(tǒng)音樂相較于西方的淺顯直白則內斂含蓄。情,貫穿音樂始終;韻,彰顯外在風姿。中國音樂的發(fā)展深刻影響了二胡及其他樂器的發(fā)展,二胡這一樂器展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音樂情韻這一審美趣味,豐富了中國傳統(tǒng)音樂文化的藝術魅力。二胡圓潤、質樸、敦厚的本質淋漓盡致的表現(xiàn)出中國傳統(tǒng)音樂的余味之韻。二胡中揉弦的濃淡使得情隱而韻深,以及其對泛、按、散三種音色的運用,充分展現(xiàn)古色古香的情韻之美,兩者有機結合并且相得益彰,它是當之無愧的中國傳統(tǒng)音樂悠悠情韻的物質載體。
(四)民族特色。二胡體現(xiàn)了濃郁的民族特色。雖然二胡的由來撲朔迷離,但科學論證其衍生于我國部分民族擊弦樂器。另外,二胡的音色趨于人聲,制作材料和制作工藝體現(xiàn)出我國長久以來“天人合一”的儒家思想。不論從語言風格的對比以及高度統(tǒng)一的樂曲機構,還是從二胡作品的調性和調式來說,無一不體現(xiàn)濃郁的民族特色。此外,變奏、展衍和呈遞等手法在二胡樂曲旋律中的運用以及極具中國民族風格的“潤腔”、揉弦和變滑音的運用,都賦予了二胡顯著地民族特色。
(一)二胡基本的持弓運弓方法。二胡持弓是運弓的基礎條件,不正確的持弓方法會引發(fā)二胡音色和音質的改變。每個手指乃至整個手在持弓時應保持放松、自然的狀態(tài),不要過分刻意地用手去緊握弓子。避免不必要的緊張,巧用弓子的力量以及手的慣性,養(yǎng)成科學的、良好的練琴習慣。
保持弓子在水平平面內的直線運走使得二胡的音色醇厚優(yōu)美,需要去除不自然的動作和不恰當的壓力。從各手指到整個手再到手腕、手臂,最后再到肩部,需要各部分協(xié)調運動、互相帶動,不論演奏強度和力度的大小,都需要靈活自然,保持發(fā)音透明,收放自如。
(二)揉弦、滑音的熟練運用。揉弦美化了音色,其多變的特點使得音樂生機勃勃、久盛不衰,它賦予了音樂無限的生命力。在音樂思想表達的時間過渡中,緊張度的變化形成音的高低不同、節(jié)奏的快慢和織體的厚薄等等。深入了解音樂的風格等因素,使得音樂流動起來。把握音樂的風格才能把握滑音的分寸,演奏出完美的滑音。恰當的滑音是符合樂曲的情感需要、契合樂曲內容和風格的,而不是刻意死板的硬塞。
(三)二胡的音準技巧。二胡隸屬于拉弦器樂,沒有鋼琴一目了然的琴鍵,其自身構造使得它的音準難以把握。通過改變琴弦的有效波動長度實現(xiàn)二胡演奏的音高變化,需要演奏者的控制和調節(jié)。這對演奏者的演奏技巧提出了較高層次的要求,需要演奏者長期刻苦訓練,并反復揣摩形成自己的心得。
(四)演奏中的心理技巧。要提高二胡的演奏技巧并不能僅僅依靠單調重復的訓練,生理、心理等問題也制約著演奏技巧的提高。優(yōu)秀的二胡作品是需要演奏者對音樂本身有著深刻透徹的分析理解和真切感受。但凡真正優(yōu)秀的作品都擁有打動人心的力量。音樂是情感的奔瀉而出,是行云流水,不是嘩眾取寵的技術表現(xiàn)。另外,演奏過程需要演奏者保持放松,克服緊張心理,使各各部位的肌肉、關節(jié)協(xié)調自如。演奏者的收放自如也會帶給聽眾身心上的愉悅和放松。
(五)對作品風格、內涵的理解。有組織的音樂形象塑造成就音樂的情感表達,而這種表達應當是發(fā)自內心的。演奏者需要進入角色,將創(chuàng)作者所要抒發(fā)的感情內化為自身的情感表達。這需要結合作品本身所處的年代和創(chuàng)作背景以及蘊含的文化底蘊,演奏者真正地融入到樂曲中,真誠地演奏。
民族樂器總是與這個民族的音樂文化休戚相關,二胡從其自身的形制、音色乃至演奏技法都服務于中國傳統(tǒng)的音樂情韻。這也意味著,藝術創(chuàng)作是根植于華夏民族肥沃的文化土壤,并符合傳統(tǒng)審美美學的。在二胡的藝術創(chuàng)作中,我們需要更多、更直接的對話中國民族音樂文化,深入挖掘器樂本身的藝術表現(xiàn)力和藝術魅力,推動二胡及其他民族器樂的長足發(fā)展?!?/p>
[參考文獻]
[1] 吳成祥,李祖勝.論二胡藝術的情韻美.樂評,2009,04.
[2] 郭媛.淺談二胡藝術中的地域特色與風味美.黃河之聲,2009,06.
[3] 劉躍文.談二胡的演奏技巧.黃河之聲,20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