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信息技術如何進入日常生活:一個知識擴散的視角

      2016-02-04 08:36:33吉國秀王明月楊宏戟
      民俗研究 2016年4期
      關鍵詞:專家系統(tǒng)日常生活

      吉國秀 王明月 楊宏戟

      ?

      信息技術如何進入日常生活:一個知識擴散的視角

      吉國秀王明月楊宏戟

      摘要:從專家術語系統(tǒng)的社會化到常人經驗的內化,是信息技術與日常生活進行交流的方式,同時也是信息技術自然化的進程。正是通過知識的擴散,專業(yè)知識內部與外部邊界模糊乃至相互滲透,信息技術進入到常人經驗的結構框架之中。日常生活的即時性與現(xiàn)實性,給予了信息技術不言自明的身份,使其變得越來越習焉不察,日常生活熨平了常人對信息技術的不信任。知識的擴散為揭示信息技術自然化提供了一種新的分析思路,它揭示出信息技術自然化的核心機制在于常人經驗的內化。常人的經驗知識與專家系統(tǒng)知識之間的溝通和交流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進程。

      關鍵詞:技術的自然化;IT笑話;知識擴散;專家系統(tǒng);日常生活

      一、將信息技術與日常生活拉回到民俗學的笑話研究中

      本文以網(wǎng)絡社會中涌現(xiàn)出來的IT(信息技術)笑話為研究對象,IT笑話是以信息技術與人的關系為主題的一種民間敘事。*吉國秀、胡安亮:《IT笑話:網(wǎng)絡社會中的新民間敘事》,《民俗研究》2015年第6期。它提醒我們將笑話放置到民俗之俗的脈絡之中,將其作為一種民眾的知識來理解,或許這種嘗試會開啟笑話研究的另一種可能性——知識的面向——IT如何從專家系統(tǒng)的專業(yè)知識轉變成為常人的日常生活經驗?換個角度表述這個問題,就是IT如何進入日常生活?早在20世紀60年代初,歐洲就將技術問題納入到民俗學的學科視野中,鮑辛格斷言技術已成為普通人的日常環(huán)境,民俗受到現(xiàn)代技術發(fā)展的強烈影響。他運用“技術的自然性”(naturalness)*[德]鮑辛格:《技術世界中的民間文化》,戶曉輝譯,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年,第51-65頁。概念來審視技術與日常生活的關系,認為長久以來技術已被整合進日常生活中,而與技術的溝通是日常進程的本質,這一本質可以概括為自然化(naturalization)。*Jaddou Liliane and Jon Williams, “Media, technology and daily life HERMANN BAUSINGER”, Media Culture & Society,Vol.6,no.4(1984),pp.343-351.技術與日常關系的討論拓展了民俗學的研究領域,使民俗學的研究對象從前工業(yè)社會的農民文化轉變?yōu)樾录夹g時代的民間文化,這一轉變標志著歐洲民俗學研究的重大轉型。

      基于德國、北歐、日本等在技術與日常生活的關系之中重新發(fā)明民俗學的研究對象這一國際研究經驗,在中國民俗學會成立三十周年之際,學者明確提出“定位于現(xiàn)代社會日常生活的民俗學”*呂微、高丙中、戶曉輝、王杰文、宣炳善、彭牧、韓成艷:《定位于現(xiàn)代社會日常生活的民俗學——“國際比較視野下的民俗學前景”筆談》,《民俗研究》2013年第4期。,對鮑辛格在上個世紀提出的問題給予了進一步的回應。日常生活為技術所環(huán)繞已經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但鮮有實質性的研究作為支撐。目前中國民俗學界仍傾向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遮蔽了技術問題的重要性,對新出現(xiàn)的技術現(xiàn)象與民俗之間的關系缺乏認真地關注和深入地反思。虛擬社會中新出現(xiàn)的IT笑話,并沒有引起民俗學的足夠重視,也沒有得到其他學科的高度關注。我們的研究深受鮑辛格技術自然化的啟發(fā),將問題聚焦于IT引進中國社會以后,是如何進入日常生活的?為揭示IT融入日常生活,并為日常生活所熨平的具體過程,本文借鑒了羅杰斯對創(chuàng)新擴散的研究*[美]羅杰斯:《創(chuàng)新的擴散》,辛欣譯,中央編譯出版社,2002年,第5頁。,將IT視為一種創(chuàng)新的類型——技術創(chuàng)新——即一種關于新技術的知識,嘗試從知識擴散參與者的視角探討IT知識如何在專家系統(tǒng)與常人之間完成傳遞、轉化的過程,而IT笑話恰恰能夠展現(xiàn)IT這一專業(yè)知識的擴散過程。本文所運用的IT笑話來自于互聯(lián)網(wǎng),其搜集與整理均圍繞這一研究思路進行。

      二、知識擴散的社會結構

      IT從業(yè)者作為一個擁有專業(yè)知識的職業(yè)群體在中國迅速崛起這一事實,不僅改變和重組了原有的社會結構,而且讓社會沿著IT出現(xiàn)新的區(qū)分——即掌握信息技術的專家以及處于信息技術之外的非技術群體,前者形成為IT專家系統(tǒng),后者則為日常生活中的常人,而IT笑話正是專家系統(tǒng)的專業(yè)術語與日常生活中的常人經驗相互關聯(lián)的產物。將信息技術視為一種專業(yè)知識來呈現(xiàn)其擴散過程,就需要將此過程放置到一個宏觀的社會結構中去分析,即知識的傳播是在何種類型的群體中完成?哪些群體是知識的發(fā)明者和傳播者?哪些群體是參與者或者受眾?將社會結構問題具體化到IT笑話中,則要考察IT知識在兩個群體——專家系統(tǒng)和常人之間的擴散過程。專家系統(tǒng)和常人通常作為IT笑話中的一組對立結構出現(xiàn),如同在《這是一間非常干凈的辦公室》中所表達的那樣,專家與常人對于“mouse”的不同解釋發(fā)生了碰撞:

      這是一間非常干凈的辦公室。

      我在一家電腦公司工作時,有一天,一位女士打來電話說她的打印機不工作。我就問她用的是什么操作系統(tǒng),是不是Windows。她回答說她不清楚。

      我又問她:“桌子上有鼠標(mouse:老鼠)嗎?”

      她回答:“感謝上帝,這是一間非常干凈的辦公室。”(笑話編碼,KNOW 137)

      當然,笑話還有另一層次的含義:當IT日益滲透進日常生活中時,常人原有的日常生活經驗已經無法應付當代生活的運轉,專家系統(tǒng)和專業(yè)知識被賦予優(yōu)于常人和日常生活經驗的意義。在常人看來,專業(yè)知識“是存心修筑起來以阻隔外人進入的厚重高墻”*[英]吉登斯:《現(xiàn)代性的后果》,田禾譯,譯林出版社,2000年,第78頁。。然而,通過對IT笑話的考察,我們發(fā)現(xiàn)圍繞IT筑起的知識邊界存在著可滲透性,它體現(xiàn)在專業(yè)術語由專家系統(tǒng)向常人的傳播,常人在掌握IT專業(yè)知識的同時將其內化為日常生活經驗。就像《餓死病毒》等笑話傳播時所揭示的,常人不僅接觸到“電腦病毒”等專業(yè)術語,而且與計算機程序相關的專業(yè)知識,也一并轉化為常人的生活經驗。

      餓死病毒

      兩個好朋友在一起聊天,聊著聊著,就聊到了電腦。

      “上星期我爸爸給我買了一臺電腦。”

      “你用了嗎?”

      “別提了,才用一天就中毒了,電腦病毒!”

      “那有沒有請人修理?。俊?/p>

      “不用,我根本就不開電腦,看能不能把病毒餓死。”(笑話編碼,KNOW 81)

      專家系統(tǒng)與常人經驗之間的重大區(qū)別,是IT引進以后所引發(fā)的知識分布不均造成的差別,知識的擴散就是在兩類群體中完成的,前者是傳播IT知識的群體,后者是IT知識的接受者和運用者。知識的擴散就是指IT在兩個群體之間的轉化過程,論文所要揭示的就是這種知識轉化的機制,即知識如何從專家系統(tǒng)術語轉化為常人的日常生活經驗。

      三、專家系統(tǒng)術語的社會化

      邁克爾·波拉尼將知識分為兩類:“暗默知識”與“形式知識”,前者用來指個體知識,其本質特征是與特定情境相聯(lián)系,難以表達;而后者是指易于用系統(tǒng)表達出來,易于傳遞的知識。竹內弘高與野中郁次郎在此基礎之上指出暗默知識與形式知識的相互轉化可以生產出新知識。*[日]竹內弘高、野中郁次郎:《知識創(chuàng)造的螺旋——知識管理理論與案例研究》,李萌、高飛譯,知識產權出版社,2006年,第49-51頁、第55-56頁。本文借鑒暗默知識與形式知識的分類及其相互轉化,運用其揭示IT知識如何從專家系統(tǒng)的術語轉變?yōu)槌H说娜粘I罱涷?,這一過程具體可分為兩個層次:(1)是針對處于IT技術中心的專家系統(tǒng)而言,知識的轉化用來指專業(yè)知識從個體知識累積成職業(yè)群體共享的知識,然后經由知識的傳播進入到常人日常生活領域的過程——即從暗默知識到形式知識——我們稱之為專家系統(tǒng)術語的社會化。(2)是對于常人而言,作為IT象征符號的專家系統(tǒng)術語是一個陌生的領域,因此知識的轉換在本質上是常人對專業(yè)術語熟悉和接受的過程,我們稱之為常人經驗的內化。專業(yè)知識的社會化與常人經驗的內化共同構成了IT知識轉化的進程,二者在IT笑話中得以清晰展現(xiàn)。

      當專家系統(tǒng)中的個體傳遞并分享對IT的經驗和體會,并使其轉變成為群體共享的職業(yè)體驗時,個體的暗默知識也就上升為職業(yè)群體的暗默知識。職業(yè)群體憑借對專門術語的解釋與重新解釋來表達對職業(yè)的集體認同與反思,并將這種暗默知識帶入到常人的日常生活的情境中,從而實現(xiàn)專家系統(tǒng)術語的表出化。例如《耶穌與撒旦》中的“Jesus saves”:

      耶穌與撒旦

      耶穌與撒旦一起坐在一棵樹下,用C++編程。

      他們正在爭論誰的編程水平更高,一直爭論了幾個小時都沒有結果,最后終于決定比賽決勝負,由上帝當裁判。

      開始比賽了。

      他們瘋狂地敲擊著鍵盤,程序代碼在屏幕上一行接一行地源源涌出,就這樣持續(xù)了幾個小時。就在比賽結束前幾秒鐘的當口,突然一道閃電劃過,導致電力突然中斷。大家沉默了幾秒鐘,電力又恢復了。然后,上帝宣布比賽結束,他讓撒旦演示一下他的程序。

      撒旦悲傷地哭道:“嗚嗚,什么都沒了,停電的時候所有的程序都丟了……”

      “那好吧,”上帝說,“讓我們看看耶穌怎么樣吧。”

      耶穌輸入了一條命令,只見屏幕上出現(xiàn)了異常生動的畫面,天籟般的聲音從揚聲器里傳了出來。撒旦呆住了,結結巴巴地說:“這、這是怎么回事?我的文件都丟了,為什么耶穌的程序完好無損?他是怎么做的?”

      上帝吃吃地笑道:“誰都知道——Jesus saves耶穌存盤了?!?笑話編碼,KNOW 210)

      笑話中使用了一個雙關語“Jesus saves”,它具有兩重含義:(1)基督教中的常用語,意為“耶穌拯救世人”;(2)在IT術語中意為“耶穌存盤”。在《耶穌與撒旦》中,圣經中的人物耶穌和撒旦出現(xiàn)在日常生活的場景之中,像程序員一樣進行編程比賽。富有戲劇性的一幕是,編程結束前遭遇停電——專家系統(tǒng)特有的一種職業(yè)經驗——致使撒旦文件丟失,而耶穌因為保存程序而獲勝。耶穌與撒旦不僅出現(xiàn)在神話故事中,也同樣居住在技術無處不在的日常生活世界里,并且擁有了程序員的職業(yè)身份。職業(yè)群體借助于笑話將他們對于存盤的定義,以及存盤對于職業(yè)生涯的意義清晰地轉譯出來,傳達給常人。

      用常人的日常生活經驗來解釋專家系統(tǒng)術語,是職業(yè)群體暗默知識表出化的一個重要途徑。笑話應用了“異類聯(lián)想”*[英]彼得·斯旺:《創(chuàng)新經濟學》,韋倩譯,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97頁。的方式,將兩種群體截然不同的體驗重新組合在一個相互關聯(lián)的框架內。例如,《打理奶奶的喪事》展現(xiàn)的是經過常人經驗重新演繹的專家系統(tǒng)術語:

      打理奶奶的喪事

      打理奶奶的喪事。把和尚請到家里念經,他講了一大通。

      我聽著大概意思是奶奶去世后,鏡像傳輸要花七七四十九天,才能登陸阿彌陀佛服務器,之后為了build到極樂凈土還要等隊列,完成后就能從墓碑、佛龕、遺物隨時云連接奶奶了。感覺挺正規(guī)的。(笑話編碼,KNOW 54)

      在笑話中,抽象的專家系統(tǒng)術語與常人對于葬禮的具體人生體驗相結合,從而將“彼時彼地”的知識轉化為“此時此地”的知識,易于常人理解和掌握?!扮R像傳輸”被轉譯為“奶奶”的靈魂升天,即從世俗空間轉往神圣空間;“登陸阿彌陀佛服務器”被翻譯為去往極樂世界;“build到極樂凈土”則用來指奶奶靈魂往生到極樂凈土;“等隊列”意為奶奶的靈魂正在等待為其分配的神圣空間;而“云連接”被解釋為祖先崇拜,通過墓碑、佛龕、遺物在世俗空間與神圣空間建立聯(lián)系,讓我與奶奶隨時溝通。異類聯(lián)想是在專家系統(tǒng)術語與常人日常生活經驗之間建立聯(lián)系的有效途徑之一,憑借它的解釋,行業(yè)內外的部分邊界得以超越,使職業(yè)群體內的專業(yè)知識及其邏輯成為常人可以共享的知識。經過“異類聯(lián)想”,常人憑借具體經驗可以理解專家系統(tǒng)術語的所指。

      當IT成為社會環(huán)境一個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人與IT(技術)的關系也就進入到知識的生產過程中,成為新知識轉換的源泉。IT從業(yè)者個體積累和分享他們對專業(yè)的個人經驗和體會,組成與具體時空相關的暗默知識,新知識的創(chuàng)造就開始于這種社會化過程。通過對行業(yè)內部各種經驗的共享,暗默知識得以共同化,進而構成了IT職業(yè)認同的重要組成部分。IT職業(yè)群體以這些共享的專業(yè)知識結構為框架,重新解釋信息技術,技術與人的關系,并將對專家系統(tǒng)術語的理解傳播到常人的日常生活實踐中,IT笑話就是IT職業(yè)群體共享個體經驗創(chuàng)造出的一種新知識。IT職業(yè)共同體正是借助于笑話這種敘事形式,將暗默知識表達出來,從而轉化成為可以表達的形式知識或者顯性知識。

      四、常人經驗的內化

      《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http://www.cnnic.net.cn.記錄了IT在中國社會的快速發(fā)展:據(jù)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絡信息中心1997年10月首次發(fā)布的《報告》,中國上網(wǎng)用戶62萬。到了2015年6月,網(wǎng)民已經達到6.68億。常人使用移動電話、計算機等終端設備可以隨時隨地進入互聯(lián)網(wǎng),而它們也成為常人日益依賴的技術產品。專家系統(tǒng)術語也大量涌入生活世界之中,部分已經內化為常人的日常生活經驗。日常生活經驗就是常人用以組織和實踐日常生活的全部內容。對于常人而言,日常生活經驗是理所當然,不言自明的。實際上,它恰恰可以用來說明IT是如何被整合進中國的日常生活之中,技術的自然化如何遮蔽了IT的歷史性。如果將IT知識的擴散作為一種社會文化實踐,而不僅僅是單純的技術問題本身,那么就可以憑借專家系統(tǒng)術語進入常人經驗的過程,來揭示在中國社會中IT與日常生活溝通的途徑和方式。

      內化通常用來指形式知識轉化為個體暗默知識的過程*[日]竹內弘高、野中郁次郎:《知識創(chuàng)造的螺旋——知識管理理論與案例研究》,李萌、高飛譯,知識產權出版社,2006年,第61頁。,在IT笑話中職業(yè)群體通過對專家系統(tǒng)術語的解釋和說明,傳達行業(yè)內部對于IT的體會和經驗,而常人在閱讀笑話或口耳相傳的過程中,感受到從沒有經歷過的那些職業(yè)體驗的內涵與本質,從而完成IT知識的內在化,IT知識憑借專家系統(tǒng)術語進入到常人的日常經驗之中,進而成為個體進入社會生活所需具備的知識。常人將部分術語整合進常識系統(tǒng)之中,從而使其成為描述、解釋乃至溝通日常生活實踐的符號。正如在《流行用語》(笑話編碼,KNOW 363)所表達的那樣,“兼容性”“即插即用”的專業(yè)術語已經擴散至常人的日常生活經驗之中,成為一種日常語言,超越了原有的專業(yè)情景。

      專家系統(tǒng)術語越來越頻繁地出現(xiàn)于日常生活之中,為常人所接受,后者甚至可以利用術語來理解日常生活經驗。常人對術語從陌生到熟悉、再到使用的過程就是專業(yè)知識內化為常人日常經驗的過程。去情景化的形式知識內化為常人的個體經驗,然后再應用到日常生活之中。常人對于不同專業(yè)知識的內化程度是不同的,在部分笑話中常人的原初經驗為專家系統(tǒng)的職業(yè)經驗所覆蓋甚至置換,正如《我曬了??!》(笑話編碼,KNOW 17)所傳達的信息那樣,真實社會與虛擬社會之間的邊界已經模糊不清。

      需要說明的是,常人對于IT專家系統(tǒng)術語的內化方式通常處于一種碎片化狀態(tài),而非是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要么視IT為洪水猛獸,因恐慌而排斥,要么將IT視為科學的象征,因信仰科學而盲目接受。以WIFI這種新技術的出現(xiàn)為例,常人僅憑借原有的知識與經驗無法對WIFI風險的完整知情,對其理解只能是支離破碎的。WIFI輻射是否會危及胎兒健康的疑問,與WIFI信號大規(guī)模覆蓋公共場所與私人領域的現(xiàn)實,顯得極為矛盾。如果說新聞中出現(xiàn)的個別WIFI事件屬于個體的困擾,那么IT笑話中所講述的WIFI事件卻是一個公共議題,問題的出現(xiàn)不只囿于“天津老趙”這個個體,而是要歸因于常人所在的社會系統(tǒng)對于WIFI的反應。

      鄰居未裝WIFI,公公竟逼兒媳墮胎

      因擔心WIFI輻射影響家中懷孕兒媳,天津的老趙在小區(qū)樓里挨家挨戶排查WIFI。然而,老趙發(fā)現(xiàn)整棟樓里唯有隔壁老劉家沒有WIFI,這讓他疑心大起。他說:“現(xiàn)在家家都有WIFI,你為什么不裝!是不是孩子是你的,你也想保護孩子!”老趙回家后立即要求兒媳墮胎。(笑話編碼,KNOW 83)

      “現(xiàn)在家家都有WIFI”說明了WIFI擴散的規(guī)模與速度,它已經融進日常生活之中,成為常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這個意義上,IT笑話所講述的事件的確是真實社會的一種反映。WIFI技術在日常生活中是如此普遍,以致于在整棟樓里只有“隔壁老劉”不安裝WIFI的行為,反而成為了一種需要說明其動機的、不正常的、反常的行為,這恰恰是對整個社會系統(tǒng)對IT完全接納的一種反諷,同時說明了類似于WIFI的專家系統(tǒng)術語如何通過非系統(tǒng)的、片段化的形式迅速地進入到常人的日常生活經驗之中,成為常人可以運用的詞匯。百度同樣可以用來說明知識擴散的速度與廣度,創(chuàng)立于2000年的百度四年后便發(fā)展成為“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如今“有問題找百度”已為常人所熟知,成為日常生活經驗的必要組成部分。在《你是擺渡你不知道?》中,古老民間傳說中的問題甚至也需要到百度中去尋找答案。

      你是擺渡你不知道?

      白娘子受傷現(xiàn)了原形不知所蹤,許仙狂奔到西湖邊找到當年的船夫,急切問:“快告訴我娘子在哪里?娘子在哪里?”

      船夫一臉茫然:“我,我不知道…”

      許仙發(fā)瘋似的緊緊掐住船夫:“你是擺渡你不知道?!”(笑話編碼,KNOW 268)

      IT所帶來的便利是顯而易見的,它常常被視為解決個體或群體問題的有效手段。不僅如此,人們還將其視為一位無所不能、無所不知的至高權威象征,“一個全面的信仰系統(tǒng),賦予生命意義,使人安寧,使人獲得道德上的滿足,甚至使人產生不朽的感覺”,波斯曼將這種“虛幻的信仰”稱為“唯科學主義”。*[美]波斯曼:《技術壟斷:文化向技術投降》,何道寬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第87頁。當我們向科學或技術詢問生命的意義時,相信能夠獲得一個權威的答案,并且對答案堅信不已,這就是一種唯科學主義,常人對于IT的迎合與擁抱,對于專家系統(tǒng)術語的內化正是基于這樣一種觀念。在有關WIFI的另一則異文《WIFI孕婦》(笑話編碼,KNOW 147)中,我們發(fā)現(xiàn)了一種逆向的知識擴散形式,即日常生活經驗被整合進專家系統(tǒng)術語之中,幫助企業(yè)開發(fā)出一種新的IT產品“WIFI孕婦”,最近出現(xiàn)的“孕婦路由器”就是這樣一款產品。引起我們關注是WIFI完成了專家系統(tǒng)術語的社會化,進入到常人的日常生活經驗之中,又與民眾的常識相結合,生產出新的知識,而后又重返并參與到專家系統(tǒng)的方式,它完成了知識擴散的一個循環(huán)。

      五、結論

      從專家術語系統(tǒng)的社會化到常人經驗的內化,從此時此地的知識到抽離化的知識,然后又重新回到此時此地知識的過程,就是技術與日常生活進行交流的方式,就是IT進入日常生活的進程。正是通過知識的擴散,IT專業(yè)知識內部與外部邊界的模糊乃至相互滲透,讓IT進入到常人經驗的結構框架之中。日常生活的即時性與現(xiàn)實性,給予了IT不言自明的身份,使其變得越來越習焉不察,日常生活熨平了常人對IT的不信任,IT也因此獲得了自然性。知識的擴散為揭示技術的自然性提供了一種新的分析思路,它揭示出技術自然性的核心機制在于常人經驗的內化。羅杰斯在研究創(chuàng)新擴散的效果時,尤其強調一個社會的本土知識系統(tǒng)對于新知識擴散的重要性,如何加快常人經驗的內化通常是一個令人困擾的問題。而在中國的IT笑話中,兩種知識系統(tǒng)很少出現(xiàn)抵制或反對的格局,IT在中國的自然化是一個相對短暫的進程,中國的社會結構以及文化對于新技術的回應,是一個值得去認真思索的問題。

      知識社會學提醒我們關注知識與社會之間的密切關系,這種提醒同樣適用于目前中國民俗學的研究對象。常人的經驗知識不只來自于古老的神話、傳說與民間故事,儀式或者象征,它還來自于專家系統(tǒng)知識,而后者構成了前者生存的社會環(huán)境,這就是鮑辛格所定義的“第二自然”。常人的經驗知識與專家系統(tǒng)知識之間的溝通和交流,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進程。知識的擴散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將常人的經驗知識置于更為廣闊的社會結構之中,去探討其與專家術語系統(tǒng)之間的關系,而不是屏蔽常人經驗所位于的社會環(huán)境,將其作為一個獨立的對象呈現(xiàn)出來。唯有此,才能夠對民俗學的知識面向有一個相對完整、清晰的認知。超級信息社會的來臨為中國民俗學提供了一個新的挑戰(zhàn),同時也提供了一個新的發(fā)展機遇。

      [責任編輯趙彥民]

      作者簡介:吉國秀,遼寧大學文學院教授(遼寧沈陽 110036);王明月,遼寧大學文學院碩士研究生(遼寧沈陽 110036);楊宏戟,巴斯斯巴大學創(chuàng)意計算中心教授(英國科舍姆 SN13 0BZ)。

      基金項目: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面向日常生活實踐的中國社會轉型研究”(項目編號:12BSH065)與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guī)劃基金項目“網(wǎng)絡社會中的IT笑話敘事研究”(項目編號:12YJAZH036)的階段性成果。

      猜你喜歡
      專家系統(tǒng)日常生活
      TCDS地面專家系統(tǒng)的應用和存在問題
      數(shù)控機床液壓系統(tǒng)故障診斷專家系統(tǒng)的研究
      商情(2016年42期)2016-12-23 16:53:09
      水中兵器故障診斷方法研究
      淺析藝術設計與日常生活的審美批判
      戲劇之家(2016年22期)2016-11-30 19:11:28
      初中物理教學生活化的認識與實踐
      東方教育(2016年16期)2016-11-25 02:58:11
      FCCU精餾塔故障診斷專家系統(tǒng)的研究與開發(fā)
      淺談德育在學科教學和日常生活中的滲透
      新一代(2016年15期)2016-11-16 16:37:29
      實現(xiàn)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的途徑
      人間(2016年28期)2016-11-10 22:38:43
      “詩意地棲居”與“看上去很美”
      結合生活實際,學習初中化學
      宁海县| 杭州市| 固始县| 克山县| 恩施市| 南阳市| 肃北| 蓬溪县| 保定市| 津市市| 莎车县| 汤阴县| 平乐县| 胶南市| 天台县| 富锦市| 南雄市| 大洼县| 通渭县| 专栏| 保山市| 沧源| 全州县| 桐庐县| 西安市| 策勒县| 庄浪县| 云安县| 吴堡县| 东阳市| 会昌县| 罗定市| 济南市| 洪江市| 博罗县| 安福县| 龙海市| 平度市| 洪洞县| 宁晋县| 永清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