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紅
培養(yǎng)閱讀習慣關注終身發(fā)展
梁紅
良好的閱讀習慣就是我們獲取知識、立德修身的重要途徑,同時閱讀能力也是語文學習的必備能力之一。正確閱讀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健康的審美情趣,而且能夠促進人的健康成長。
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當前中學生閱讀普遍存在著偏、少、淺、弱的問題,即“閱讀內容偏、閱讀數(shù)量少、閱讀層次淺、閱讀能力弱”。造成這種局面的最主要原因是引導不夠、方法不當。對此,我結合新的“高中語文教學大綱”的相關要求,進行了為期三年的嘗試與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教學效果。
單就數(shù)量而言,當代中學生的閱讀不能算少,但較多情況下他們的閱讀是雜亂、低俗的。對此,學校及家長應加強引導,幫助選擇,讓他們“多讀書”“讀好書”。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操作:
1.根據(jù)課堂延伸選擇圖書,使課內外學習相結合
例如,結合高中語文必修課本的“名著導讀”部分的內容要求,開展“重讀名著”活動。在讀的過程中對學生提出“思考”“練筆”“交流”的要求,或“向同學推薦一本好書”活動等。高一階段這些活動可以安排在語文課上,結合表達能力的訓練,讓學生上臺點評、推薦,教師幫助指導。借助這些活動,既幫助學生進行選擇,提升閱讀品位,又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使聽、說、讀、寫有機結合,可謂一舉多得。由于要求明確,指導得當,學生在這一系列活動中收獲很大。
2.根據(jù)時事熱點選擇圖書,使閱讀與生活相結合
為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在閱讀中關注社會、人生,學會剖析事實,學會獨立思考,高中學習的每個假期的“閱讀”都是我布置的“必修作業(yè)”。每個假期,我會為學生規(guī)定10本閱讀參考書目,學生從中選擇不少于3本,并寫出有自己見解的讀書筆記,開學后交流評比。我為學生開列的參考書目中:《信仰的追問》《共有地的悲劇》《局外人》《狼圖騰》《水煮三國》《易中天中華史》《重新發(fā)現(xiàn)社會》《哈佛凌晨四點半》等,有些就是當年的暢銷書,其中都包含了作者對社會、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閱讀這些書能夠幫助學生認識歷史、現(xiàn)實、人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使他們思想能更快地走向成熟。
3.根據(jù)新大綱規(guī)定的必讀書目和推薦書目選擇圖書
新大綱規(guī)定的課外閱讀書目中,列有20部古今中外文學名著,包含文化經典《論語》《孟子》《莊子》,小說《三國演義》《紅樓夢》等,并要求三年中各類練筆不少于3萬字。根據(jù)這些要求,我把相關書目整理出來,發(fā)到每個學生手中,讓他們按照計劃選讀,并寫出較高質量的讀書筆記。作為一種督促的手段,每周抽出一定的時間進行講評、指導,由此逐漸培養(yǎng)好的閱讀習慣,提高閱讀水平。
新大綱對高中生閱讀數(shù)量做出了明確要求:課外自讀文學名著10部以上,科普書刊和其它讀物不少于300萬字。課外自讀每學年不少于80萬字,其中文學名著2—3部。閱讀具有一定的速度,現(xiàn)代文閱讀每分鐘不少于600字。
高中階段教學任務繁重,升學壓力大,要想完成這樣高難度的閱讀任務,難度可想而知。如何落實新大綱的要求,保質保量地完成閱讀任務,學校和教師必須通過制定具體可操作性強的措施,加強保障。
1.教師應轉變觀念,調整教學安排,以保障閱讀時間
教師應重視閱讀以及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不能只看重眼前的考試分數(shù)而忽視了學生的長遠發(fā)展。應把閱讀納入教學計劃中,從時間上加以保障。例如,可以通過開設閱讀課,每周抽出一定的時間指導學生閱讀。這樣的閱讀課可以在教室,也可以在圖書館、閱覽室,教師可以根據(jù)自身特點靈活掌握。還可以通過減少作業(yè)量的方式,以確保閱讀時間和質量。
2.因地制宜,創(chuàng)造課外閱讀的條件,保障學生能夠讀到書
本評分模型納入預后因素時未加入雙磷酸鹽的使用,原因是本研究中幾乎所有骨轉移患者皆使用過雙膦酸鹽,且雙膦酸鹽的使用對骨轉移患者預后的影響已基本明確,已成為常規(guī)治療方案[14]。本評分模型的缺點在于只基于一家醫(yī)療機構的數(shù)據(jù),存在選擇偏倚,且納入因素有九個之多,準確性和實用性尚需更大樣本數(shù)據(jù)的檢驗,需要本機構和其他醫(yī)療機構在日后臨床工作中進行實踐,不斷改進,更加準確的指導臨床。
就語文教學而言,課外閱讀與課堂教學相輔相成,語文教師更要為學生的課外閱讀創(chuàng)造條件??梢詮拈喿x時間、圖書來源、閱讀環(huán)境等多方面著手,利用學校的圖書資源,班級也可以設立圖書角,或引導學生之間相互推薦、借閱。總之要想方設法,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多讀書。
3.激發(fā)閱讀興趣,鼓勵學生多讀書,讓學生主動多讀書
教師可以通過教育引導,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可以通過讀書系列活動調動學生課外閱讀的積極性,也可以借助新媒體強化閱讀興趣。語文教師可以設計多種形式的閱讀活動課,例如,“讀書知識問答”“我喜愛的一本書”主題演講,“書評”“辯論”等,可以以活動為載體,綜合運用多種方式來促使學生多讀書、讀好書。
關于“怎么讀”,新大綱明確要求:“能理解作者的思想、觀點、情感。能對課文進行評價、質疑,培養(yǎng)初步鑒賞文學作品的能力?!泵鎸@樣的高標準,在課時有限的情況下怎么讀呢?
1.計劃先行,不可盲目地為讀而讀
依據(jù)課程標準及高中生必讀書目與推薦書目,結合高中生的學習特點,做好閱讀計劃,幫助學生選擇合適的閱讀書目,教會他們“善讀”。
2.運用正確的方法,精讀、泛讀、瀏覽不同方式相結合
3.巧變“閱讀”為“悅讀”
除了以活動帶動閱讀,讓學生愛上讀書,我還設計了“共讀一本書”活動,讓家長、老師在閱讀方面為孩子做表率。例如,在給學生制定的閱讀計劃中,家長、老師參與其中。圍繞一本書,大家共同探討,各抒己見。該活動得到家長大力支持,收到很好的閱讀效果。
4.及時檢驗閱讀效果
關于怎么讀,讀的效果如何,教師應該制定相對完善的評價體系和量化標準,可以通過讀書筆記的評優(yōu)、交流、展示,學生作品的推薦發(fā)表,小組競賽等具體形式來展現(xiàn)。在學習《中國小說欣賞》時,我要求學生“有創(chuàng)意地閱讀,進行個性化的解讀”,按照小組順序,從書中選出喜歡的篇目,通過改編、排演、匯報演出加以展示。學生熱情高漲,積極參與,表現(xiàn)出極高的創(chuàng)造力和表演水平。
三年的努力,不僅換來了2016年高考語文的優(yōu)異成績,更重要的是學生養(yǎng)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培養(yǎng)了優(yōu)良的道德品質,為終身發(fā)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作者單位:安徽蚌埠市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