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健
高中閱讀教學中的對話策略
孫曉健
在高中閱讀的傳統(tǒng)教學方式中,一般均以教師講授,學生聽講為主,然而其課堂教學效率卻在日益下降,無法滿足現(xiàn)代高中生的求學需求。因此,對話教學在此背景下應運而生。教師通過創(chuàng)新教學對話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抓住學生興趣點進行誘導對話、予以開放式對話散發(fā)學生思維、結合生活實際拉近對話距離等對話教學措施,促進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提高,以達到對話策略的教育目的。
“滿堂灌”是中國式教育課堂中最常見的傳統(tǒng)教學方式之一。在此教學方法中,教師只顧一味地傳授和講述,忽略學生對所授知識是否已真正了解、掌握以及熟練運用,在這樣呆板、索然無味的課堂教學氛圍中,教學的作用可以說是微乎其微,從而造成課堂教學效率事倍功半的吃力局面。因此,這就需要各教師通過創(chuàng)新教學對話,從而營造輕松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
比如,在閱讀鑒賞當代詩人鄭愁予所作《錯誤》這首詩歌時,語文教師可摒棄挨個點名朗讀全文等千篇一律、毫無新意、枯燥乏味的傳統(tǒng)教學方式,可通過結合詩歌內容以及作者所想表達的思想感情進行師生分角色情景演練(教師飾演詩歌中的“過客”,學生飾演詩歌中的等待者):二者通過充分演繹一位游人騎馬不經意間路過江南時,其“達達的馬蹄”使等待者誤以為是“歸人”,實際卻又不是“歸人”的場景。在該場景中,學生在與老師在輕松有趣的對話氛圍中對詩歌的內容、詩歌中等待者大起大落的心理活動,以及詩人的所想所感產生更為深刻的理解。相比呆板無趣的教學方式和課堂氛圍,這樣的對話方式更能讓學生們接受,并促進其對知識的深刻掌握。
在同一件事中,不感興趣者與感興趣者對待該事件的心態(tài)以及處理方式完全不同,感興趣者會想方設法、絞盡腦汁地將思考如何將該事情做到更好并不斷進行實踐,而不感興趣者則會抱著能避免就避免、能不做就不做的心態(tài),從而導致兩者處理結果出現(xiàn)大相徑庭的局面。因此,教師要想進一步提高在課堂教學中對話策略的作用,首先就應抓住學生的興趣點,再進行深入誘導。
例如,在閱讀《沁園春·長沙》一課時,教師可先以詩人毛澤東為對話突破點,聯(lián)系學生的興趣點與其進行趣味交流:“同學們,你們知道泰國最有名的特產是什么嗎?”此時學生就會開始在腦海中思索,反應快的學生便會脫口而出:“榴蓮!”此時大部分學生便會作捏鼻狀且開懷大笑,與此同時,教師就可走近回答的學生與其進行深入討論:“那么在我國的湖南省也有一種跟榴蓮具有相同特點的特產,你知道是什么嗎?”學生:“知道,臭豆腐嘛,聞著臭,吃著香!”此時教師可進行適當調侃:“看來這位同學是個吃貨啊?!比绱吮銜l(fā)其他學生的共鳴,創(chuàng)造幽默風趣的課堂氛圍,為下一步誘導做好鋪墊:“那大家知不知道咱們今天所學的這首詩歌的作者毛主席也很愛吃臭豆腐呢?同學們對毛主席又了解多少呢?”此時,學生們便會在教師的提問誘導下不斷思索,說出自己所了解到的知識點。這也使教師達到了抓住學生興趣點,通過誘導方式提高課堂對話學習效率的目的。
要想在高中閱讀教學中將對話策略進行全面地貫徹和落實,教學課堂對話的開放性至關重要。較之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方式,教學過程是對話教育的著重點。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拿捏好自己在教學中的角色,為學生們開拓更具學習性以及發(fā)展性的廣闊領域,使學生的思維方式以及自主學習能力在其中得到不斷的提高和完善。
譬如,在閱讀《念奴嬌·赤壁懷古》這一課時,教師在經過對生詞、詩歌背景以及詩人的簡單講解和介紹后,就“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這一詩中名句的含義以及詩人蘇軾想借以表達的情懷,要求學生們分小組進行探討,并在討論后根據小組最終討論結果組織語言予以說明。在這一課堂討論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保證對話的開放性,讓每一個學生在課堂上完成與課文對話后,與其他同學進行更為深入和廣闊的探討。
所有的學習教育都是與人類實際生活息息相關的。生活中處處體現(xiàn)學習中的知識,而通過不同渠道所學到的知識也多方面地運用于生活中。當學生對閱讀文本無法進行深入理解和掌握時,就會使學生與閱讀課文產生一定距離的隔閡。因此,語文教師應恰當地將生活實際與課堂對話相結合,從而進一步清除學生對語文閱讀理解的障礙,提高對話策略的課堂利用率。
比方說在閱讀《我與地壇》這一課時,文中的地壇只是一個載體,其本質在于表達作者在絕望中尋求希望的經歷和過程,以及抒發(fā)其對母親的思念之情。對母愛的理解是整篇文章的突破點,每個學生對母愛都有其自身不同的體驗和感受。因此,教師可抓住這一突破點,使學生聯(lián)系其在實際生活中所感受到的母愛,觸動學生的實際情感經驗,使其融入于課堂對話中,從而有效消除課堂對話隔閡,拉近對話的距離。
總之,高中閱讀課程中利用對話教學策略,將學生從學習的被動接受者轉變?yōu)閷W習的主動掌握者,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使學生受到人文關懷的教育。
★作者單位:江蘇高郵市高郵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