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慧娟
摘 要:隨著教育信息化的不斷發(fā)展,基于微課或慕課的翻轉課堂作為一種新型課堂教學模式越來越受到關注。本文通過梳理傳統(tǒng)高職課堂存在的問題,結合翻轉課堂的特色,充分認識翻轉課堂給高職課堂帶來的深刻變革,有利于促進高職課堂建設和高職教育信息化的深入發(fā)展。
關鍵詞:互聯(lián)網+教育;翻轉課堂;高職課堂
一、“互聯(lián)網+教育”背景下慕課、微課、翻轉課堂之優(yōu)勢
伴隨著“互聯(lián)網+”時代的到來,互聯(lián)網進入各個傳統(tǒng)行業(yè),促成各個傳統(tǒng)行業(yè)不斷改造、升級和創(chuàng)新。信息技術不僅改變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也影響了傳統(tǒng)的教育行業(yè),對傳統(tǒng)教育的信息化變革提供了強有力的助推作用。傳統(tǒng)教育一般由學校、教室和老師組成,而基于信息技術的“互聯(lián)網+教育”可由一張網、一個電腦或手機移動終端、幾百萬學生組成,學生可隨意選取學校和老師,這與傳統(tǒng)教育模式大不相同。“互聯(lián)網+教育”是在尊重教育本質特性的基礎上,用互聯(lián)網思維及行為模式重塑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過程。微課、慕課、翻轉課堂,便是“互聯(lián)網+教育”的結果。
1. 慕課
隨著互聯(lián)網時代的到來,大規(guī)模開放網絡課程(英文全稱為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簡稱 MOOC)在近年呈現席卷之勢。2013年是中國的MOOC元年,它的出現順應了“互聯(lián)網+教育”對在線教育的新要求,使得以往傳統(tǒng)的在線教育演變成為全球優(yōu)質教育資源的共享平臺,引發(fā)對傳統(tǒng)在線教育的新變革。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學生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與費用成本才能聽到世界一流名校教師的課程,如今有了MOOC,學習者只要登錄互聯(lián)網,通過電腦或手機終端在任何時間和地點都可以用自己的碎片化時間,在線享用優(yōu)質且免費的教學資源,實現了世界范圍內名校、名師、名課的同臺競技。MOOC 的出現,大大降低了學生獲得優(yōu)質教育資源的成本,增加了自主學習的機會,促進了教育公平化的實現。
2.微課
微課是指時間在10分鐘以內,基于明確的教學目標,集中說明一個問題或知識點的微課程。短小精悍的微課教學視頻能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目的是在短時間內講解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huán)節(jié),使學生以最高的效率收獲知識。微課一般以情境教學法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或學習興趣,加強對知識的理解,是目前被廣泛關注的一種新的教學方法。同時,微課視頻可在計算機或移動終端設備上進行觀看,學生可充分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重復學習,進而可實現個性化學習和移動學習。
3.翻轉課堂
翻轉課堂是傳統(tǒng)課堂舊有模式的反轉,即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被放到課下且可通過觀看視頻等媒體進行,課堂時間則用于知識的鞏固和深化,因此,該模式允許學生在個性化的、分布式的情境中學習。傳統(tǒng)課堂學生主要是課上聽講、課外復習及完成作業(yè),容易被動;現在的翻轉課堂學生課外在家中觀看慕課或微課視頻,整理知識、提出疑問,課內主要進行研討解決疑問,通過交流收獲對知識的深入理解,完成課堂作業(yè),學生更多的表現出自主學習。且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學生更容易主動學習,所以翻轉課堂與傳統(tǒng)課程區(qū)分的關鍵點在于是讓學生主動學習還是被動地學習。
二、傳統(tǒng)高職課堂存在的主要問題
1.教師開啟學生思維的意識偏弱,備課多于備學生
傳統(tǒng)課堂上,教師講課過程中的學生意識比較弱化,老師們普遍是備內容多而備學生少;教師講課主要關注于如何把要講的內容說清楚,而忽略了學生的接受程度。這容易造成教師花費了大量精力用于課前備課,課上講解完所有知識后學生能吸收消化的知識所占全部知識的比例甚至小于20%。這主要是因為教師在講課過程中,在啟發(fā)學生思維這一環(huán)節(jié)做得不夠,如何在講課過程中時刻為學生著想,時刻具備打開學生思維的意識,重點關注學生如何將知識點變?yōu)樽约旱膬然R,這是目前大學課堂普遍要解決的問題。
2.教師缺乏為知識遷移而教
如何為學生搭好認知的臺階,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知識鏈”,認知知識的全貌,并知道部分在整體中的作用和地位,這需要運用教育心理學上的知識遷移理論。學習遷移理論的本質是一種學習對另一種相關學習的影響,學習遷移是整個學習和教學理論研究的核心和突破口,要注意遷移過程中各種知識的相互干擾作用,尤其是A知識對B知識的負干擾,為學生搭好并幫助學生跨上認知的臺階至關重要,因為認知臺階是形成教學的重點與難點。
3.學生課堂學習偏被動,課堂缺乏討論及對問題的爭論
傳統(tǒng)的高職課堂,講臺上的教師努力傳授,而講臺下的學生時常出現走神情況;即使專注于教師所講,學生也必須跟著老師的思路走,聽課中產生的問題和想法不能立刻提出,導致無法進行有效的探討,知識火花一閃而過,使學習的過程無法通過自己的思考進一步深入。同時,由于部分教師在啟發(fā)式教學上下的功夫不夠,課堂上開展師生互動環(huán)節(jié)較少,缺少課堂上師生對問題的爭論,所以學生整體的聽課狀態(tài)是跟著老師走,顯得過于被動。
三、基于慕課或微課的翻轉課堂給高職課堂帶來的深刻變革
1.翻轉課堂重塑教師的“尊嚴感”和“幸福感”
實施翻轉課堂后,高職老師普遍反應上課的職業(yè)幸福感明顯提高,更愿意上課了。原因在于以往課堂上老師主要是和知識博弈,把知識點講完了就算完成任務,較少關注學生對知識點理解了多少,消化吸收并轉化為自己的知識又有多少。翻轉課堂實施后,教師更多地去關注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與成長,學生與教師之間通過面對面的交流與研討,拉近了彼此心理上的距離,師生之間關系更融洽。學生愿意從老師這里獲取知識,思想受到的啟發(fā);教師也樂于和學生分享,見證學生不斷的成長,并最終收獲職業(yè)幸福感和被學生尊敬的職業(yè)尊嚴感,這種收獲是很多教師從教多年來從未收獲過的職業(yè)成就感。
2.實施翻轉課堂后教師課堂上有更多的時間“因材施教”
實施翻轉課堂后,教師在課堂上要做的更多的是和學生面對面打交道,與學生交流的機會比以前明顯增多。因為學生在課下已經通過觀看慕課或微課視頻熟悉了老師講解的內容,課上主要是提出疑問并與老師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很多情況下還會出現爭論。傳統(tǒng)課堂上老師與學生進行面對面交流的時間有限,現在要把更多時間用于對學生進行一對一的指導,老師也有更多的時間針對學生的不同個性因材施教,從而實現了個性化教學。
3.翻轉教學中教師和學生是“領游”和“從游”的關系
實施翻轉課堂后,現在教師的身份已徹底轉變,不再是知識的傳授者和灌輸者,而是學生學習的引領者和指導者。很多情況下,教師面對面對學生的指導除了給學生講解知識點、強化知識外,教師的言語動作、說話的語氣以及對事物獨到的見解都會對學生的素養(yǎng)提高及人格提升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徜徉在知識的海洋中,遇到問題會及時跟老師交流、研討,產生思維上的碰撞,思想的火花即時綻放,既收獲了知識,又有利于鍛煉思維模式,形成良好的心智模式。
4.翻轉課堂落實了啟發(fā)式教學,實現了“為思維而教”
有人說:“只要老師有學問,自然就會教得好”,事實并非如此。老師有學問是講好課、教好學生的一個大前提,但是大學教師要把時間更多的放在如何啟迪學生心智、培養(yǎng)其獨立思考、對知識進行質疑并進一步推理的能力培養(yǎng)上,是“為思維而教”。在課堂上如何設計讓學生感興趣的討論話題,需要多用啟發(fā)式教學法,多給學生設置問題陷阱,既讓學生覺得有趣,又能感覺到回答問題對收獲知識有幫助,而且是在不讓其產生挫敗感、“跳一跳夠得著”的范圍內,讓學生跟隨老師的啟發(fā)式問題,通過自身的努力,一步一步探尋問題的答案。這個過程對于高職學生培養(yǎng)解決問題的能力、收獲良好的心智模式至關重要。
5.翻轉課堂教學中注重學習遷移,真正實現了“為遷移而教”
教師進一步開放教學內容,在講解一門課之前,會提前讓學生對與課程有關的“左鄰右舍”的知識提前進行搜集、整理并歸納,課堂上理解每個專題知識的“前”和“后”,能夠把一個鏈條上所有的知識點串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鏈條結構。課堂上不僅理解相關的歷史知識、前沿知識,還可以對挖掘出來的新知識進行研討、論證,學生不僅對知識點理解深刻,且達到了融會貫通、應用自如的目的,有時候還會出現新見解、新發(fā)現。教師在搭建知識臺階的過程中,要重點關注教學中的負遷移效應,即A知識對B知識的干擾作用,如何跨越認知臺階,真正掌握A與B知識之間的認識高度差是至關重要的。
四、結語
伴隨著信息技術對教育的不斷滲透,在“互聯(lián)網+教育”的不斷召喚下,高職教育需要不斷改革創(chuàng)新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基于微課或慕課的翻轉課堂,顛覆了傳統(tǒng)課堂上教師教和學生學的方式,在課堂互動中不斷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發(fā)展,使得教師和學生相互收益、共同成長,具有很高的應用價值。同時,面對“互聯(lián)網+教育”帶來的種種機遇和挑戰(zhàn),教師更應該注重回歸教學的本質,在掌握一定的信息技術、提升信息素養(yǎng)的基礎上,更加關注教和學的過程,不斷改進翻轉課堂的應用,培養(yǎng)高職學生處理復雜問題、獨立思考與判斷的能力。我們教師應充分做好準備,迎接“互聯(lián)網+教育”所帶來的歷史性機遇與挑戰(zhàn)。
【基金項目:本文系北京市教委2015教學改革立項與研究項目“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成果之一(項目代碼PXM2015_014232_00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