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主體性“自我意識”邏輯的初步建構——馬克思博士論文的思想導讀

      2016-02-20 13:01:39程廣麗
      新聞與傳播評論 2016年1期
      關鍵詞:自我意識主體性

      程廣麗

      ?

      ●作者地址:李長成,廣西師范大學政治與行政學院;廣西 桂林 541004。Email:lcc068@163.com。

      ●責任編輯:何坤翁涂文遷桂莉

      主體性“自我意識”邏輯的初步建構——馬克思博士論文的思想導讀

      程廣麗

      摘要:青年馬克思的博士論文是馬克思思想成長歷程中的一個極其重要的文本,它是馬克思后來取得一系列思想成果的前提。懷著對人的自由與解放的關懷,青年馬克思通過對德謨克利特的自然哲學與伊壁鳩魯?shù)淖匀徽軐W的比較性研究,強調(diào)了伊壁鳩魯自然哲學的重要性和深刻性,凸顯了主體自我意識的自由建構在古希臘哲學史上的重要性,并以此來進一步凸顯青年黑格爾派的自我意識哲學之于當時德國哲學的重要性。德謨克利特的自然哲學由于局限于“實證科學”(經(jīng)驗知識)而致使“自我意識”的丟失與“自由”的逃離,因而難以達到真正的完善;伊壁鳩魯卻跳出了實證科學的藩籬而進入到“自我意識”的主觀唯心主義立場上,最終獲得了心靈的自由。與伊壁鳩魯?shù)淖杂捎^不同,馬克思強調(diào)的是有外在約束與制約作用的“定在中的自由”。博士論文是青年馬克思希望通過對自我的主體意識的強調(diào)來實現(xiàn)對當時的不自由的專制制度進行變革的愿望。這一文本是馬克思早期思想發(fā)展階段的重要構成部分,是青年馬克思主觀唯心主義立場的真實表現(xiàn)。

      關鍵詞:自我意識; 主體性; 主觀唯心主義; 青年馬克思

      一直以來,在中國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界,人們對于青年馬克思的《德謨克利特的自然哲學和伊壁鳩魯?shù)淖匀徽軐W的差別》(以下簡稱:博士論文)的思想解讀大多停留于政治哲學的層面上,認為青年馬克思此時的思想是青年黑格爾派政治主張的典型代表。這樣一來,博士論文常常就被當作青年黑格爾派的一個政治斗爭的“范本”來對待,并將之視為馬克思思想成長歷程中一個很不成熟的政論性文章來認識;許多人還認為青年馬克思在博士論文中所談及的“自由”、“自我意識”等主題詞在他思想成熟時期已經(jīng)被拋棄。然而,以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和視角對博士論文進行深層解讀,就會發(fā)現(xiàn)事實并非如此。在博士論文中,青年馬克思對德謨克利特與伊壁鳩魯自然哲學思想進行比較,其主要目的是為了說服和論證黑格爾思想中占據(jù)主導的主體的“自我意識”、主體的“自由精神”以及由此帶來的對“必然性”規(guī)律的打破所導致的“偶然性”后果。也就是說,對于“原子的偏斜運動”的特別強調(diào),實際上就是對主體的關于“自我意識”的“偶然性”即對主體自我意識哲學維度的凸顯與張揚,實際上是涌動在青年馬克思內(nèi)心的那種強烈的關注現(xiàn)實、渴望自由的價值取向的深層體現(xiàn)?;诖耍瑢η嗄犟R克思博士論文進行科學定位應當堅持三個基本要點:第一,博士論文是馬克思主義發(fā)展史的著作,而不是西方哲學史意義上的著作。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是:此時的馬克思為什么在理論上要傾向于伊壁鳩魯?第二,通過對馬克思博士論文的研究,可以看出馬克思此時的思想還停留在自我意識的視角上,還沒有達到人的異化的認識水平。從根本上看,馬克思真正認識人是在接觸到費爾巴哈之后,才獲得了關于人的理論的概念。第三,通過對馬克思在博士論文中對伊壁鳩魯和德謨克利特思想的分析解讀,我們不能由此認為此時馬克思的思想與伊壁鳩魯?shù)乃枷刖褪且恢碌摹G嗄犟R克思之所以選擇伊壁鳩魯,是為了通過對伊壁鳩魯思想的解讀而關注現(xiàn)實。

      一、 “自我意識”哲學維度的凸顯:以主觀形式解讀希臘哲學的重要性

      中學時代的馬克思由于深受德國當時教育與思想啟蒙的影響,所持有的進步世界觀是人道主義、理性主義、民主主義與自由主義。到了大學之后,由于理想與現(xiàn)實之間的矛盾的對立,使得他對原來極其信奉的康德與費希特哲學逐漸產(chǎn)生了懷疑,而轉(zhuǎn)向了自己原來所厭惡的黑格爾哲學,并逐步成長為一名青年黑格爾分子,盡情地汲取著黑格爾哲學的養(yǎng)料。在黑格爾看來,任何哲學思想史都不是隨意的和凌亂的,而是有著內(nèi)在聯(lián)系的、有規(guī)律的、以客觀理念為中心的內(nèi)容。在當時德國的思想界,希臘哲學的典型代表伊壁鳩魯哲學、斯多葛哲學以及懷疑主義哲學比較盛行,然而這些思想被一些哲學史著作當作“感性享受的哲學家”,是一種登不上大雅之堂的退化了的低級文化。黑格爾指出了這些思想是對柏拉圖與亞里士多德哲學的推進而非倒退,因為它張揚了個人的自由與自我意識,即“通過思維獲得自我意識的自由”*黑格爾:《哲學史講演錄》第3卷,賀麟、王太慶譯,商務印書館1959年,第146頁。,因而是希臘哲學思想發(fā)展的獨立階段而不是哲學的倒退。深受黑格爾對伊壁鳩魯哲學的認識,青年馬克思悟到了黑格爾所強調(diào)的“原子偏斜”的含義,他指出說:“‘原子偏離直線’是原子的規(guī)律,是原子的脈動,是原子的特殊的質(zhì),正因為如此,德謨克利特的學說才具有完全不同的性質(zhì),才不像伊壁鳩魯哲學那樣只是某一個時期的哲學?!?《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120頁。在這樣的理論前提下,馬克思把原子偏斜上升到普遍規(guī)律的必然性的高度來認識,并賦予了偏斜之于原子的特定含義:“偏斜不是在空間一定的地點、一定的時間發(fā)生的,它不是感性的質(zhì),它是原子的靈魂。”*《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第122頁。正是在這一思想背景支援下,1840年的7、8月至1841年3月,青年馬克思完成了他博士論文的寫作。博士論文除了獻辭、序言和附錄外,由三個主體性部分內(nèi)容構成。第一部分有五章內(nèi)容,主題是“德謨克利特的自然哲學和伊壁鳩魯?shù)淖匀徽軐W的一般差別”;第二部分也有五章內(nèi)容,主題是“原子的偏斜運動”;第三部分是“附注”和“注釋”,主題是第一、第二部分注釋的說明。博士論文的第一、二部分是全文的重點,其中的大量筆墨都是用來對比德謨克利特與伊壁鳩魯哲學思想的。1841年4月,馬克思把它寄給了耶拿大學哲學系,并藉此取得耶拿大學的哲學博士學位。在博士論文中,馬克思通過對古希臘兩個重要哲學家德謨克利特與伊壁鳩魯自然哲學思想的比較性的闡釋與解讀,指出了其自然哲學思想之間的差異的根本問題在于對希臘哲學史的理解和定位問題。在這里,《關于伊壁鳩魯哲學的筆記》醞釀成型的自我意識哲學得到了完整的實現(xiàn)*張一兵:《馬克思哲學的歷史原像》,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86頁。。

      青年馬克思認為,在學術界,對于德謨克利特與伊壁鳩魯之間的關系一直未能有一個科學合理的理解,許多人錯誤地認為,德謨克利特與伊壁鳩魯哲學之間的差異并不大,伊壁鳩魯哲學其實就是德謨克利特的物理學與昔勒尼派倫理學的混合物,因此簡單地將德謨克利特的物理學與伊壁鳩魯?shù)奈锢韺W置于“同一化”的理論層面進行解讀。即便是黑格爾,也不能正確地認識到伊壁鳩魯哲學思想對于希臘哲學史的重要影響和意義。造成這一現(xiàn)象的根本原因在于,人們對于亞里士多德哲學之前的重要哲學家思想的解讀,慣用的做法就是,往往只是從哲學內(nèi)容的角度去解讀亞里士多德哲學之前的思想家之于希臘哲學史內(nèi)容的重要性,而放棄了從主觀形式的視角進入,因而自然就不能正確地認識到亞里士多德哲學以后的一些重要哲學流派例如伊壁鳩魯學派所具有的重要意義。殊不知,放棄了主觀形式的解讀視角,就等于放棄了正確理解伊壁鳩魯學派的通道。

      青年馬克思指出,希臘哲學有著極為深厚的內(nèi)容,其中主觀形式也即絕對自由的“自我意識”構成了希臘哲學最重要的東西,因此,他果斷地選擇了主觀形式的闡釋視角,對德謨克利特與伊壁鳩魯?shù)淖匀徽軐W的差異進行了本質(zhì)性的解析,明確地確立了自我意識哲學之于希臘哲學史的重要性。作為一個典型的青年黑格爾派分子和一名激進的民主主義者,青年馬克思的用意在于,凸顯伊壁鳩魯哲學的自我意識維度的重要性,實際上是為了凸顯青年黑格爾派的自我意識之于當時德國哲學的重要性的。青年黑格爾派所極力主張的自由的自我意識,是“老年黑格爾派”那里所不具有的優(yōu)秀品質(zhì),這一優(yōu)秀品質(zhì)正是黑格爾哲學的精神內(nèi)核和主體內(nèi)容。也就是說,青年馬克思此時是想借助于對伊壁鳩魯哲學的解讀,來凸顯青年黑格爾派在當時德國哲學界的重要地位。因為,縱觀整個德國哲學史,“只是現(xiàn)在,伊壁鳩魯派、斯多葛派和懷疑派體系為人理解的時代才算到來了”*《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第286頁。,因此,他不是直截了當?shù)仃U明自我意識哲學的重要性,而是通過對希臘哲學史上兩位哲學家思想的比較,間接含蓄地凸顯黑格爾哲學的地位,并藉此表達自己的政治主張和哲學觀點:“伊壁鳩魯哲學的原則……是自我意識的絕對性和自由,盡管這個自我意識只是在個別性的形式上來理解的。”*《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2~63頁。

      青年馬克思之所以對伊壁鳩魯?shù)摹白杂伞彼枷肴绱送瞥缡怯鞋F(xiàn)實背景的。作為激進自由派的一分子,青年馬克思所著重批判的是思想的不自由的現(xiàn)實本身。德國農(nóng)民思想之所以不能從根本上獲取自由,根本原因就在于其思想的不自由,因此德國經(jīng)濟發(fā)展受到嚴重束縛,而思想的“觀念化”運動在此時的馬克思看來是最徹底地走向自由的、克服實在的前提。因此,“體系為實現(xiàn)自己的欲望所鼓舞,就同他物發(fā)生緊張的關系。它的內(nèi)在的自我滿足和完整性被打破了。本來是內(nèi)在之光的東西,變成轉(zhuǎn)向外部的吞噬一切的火焰”*《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75頁。。

      二、 “感性直觀”之于經(jīng)驗實證的優(yōu)越:主體自我心靈自由的獲得

      在寫作博士論文之前的1839年,青年馬克思曾經(jīng)在《關于伊壁鳩魯哲學的筆記》中明確指出:“古代世界起源于自然,起源于實體的東西。貶低和褻瀆自然,實質(zhì)上意味著、純粹的同實體的生活決裂;新世界起源于精神,它可以輕易地從自身擺脫另一種東西,即自然。而反過來也是一樣:在古代人那里是褻瀆自然的東西,在近代的人看來是從盲目信仰束縛之下的一種解脫?!?《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第52頁。顯然,在青年馬克思看來,“古代世界”與“新世界”的分歧是極為明顯的:前者占據(jù)主導的是“自然”,后者占據(jù)主導的是“精神”。無論是德謨克利特還是伊壁鳩魯,其實都看到了“實證科學”(經(jīng)驗知識)的局限,但不同的是,前者未能從“實證科學”的局限中跳出來,因而不得不承受著自身理論困境所帶來的種種困擾,對事物表象直觀理解的結果使自己最終走入了經(jīng)驗知識的死胡同,絕望地將自己的眼睛弄瞎;后者由于跳出了“實證科學”的思維圈子,最終回到了主觀唯心主義“自我意識”哲學的立場上,巧妙地避開了“把自己對事物的想象放進了對事物的理解中”*唐正東:《馬克思恩格斯哲學原著選讀》,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年,第7頁。的錯誤做法,堅持讓事物成為事物自身,讓事物的真相真實地顯現(xiàn)出來,因而可以在自己的生命結束之時輕松地洗個熱水澡,喝點醇酒,并叮囑朋友們忠于哲學*參見《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7~71頁。。在此,青年馬克思仔細區(qū)分了伊壁鳩魯?shù)淖杂梢庾R與德謨克利特的自由意識的不同,并以此反映出自己的價值取向。伊壁鳩魯哲學屬于主觀唯心主義哲學,是一種關于人的意識的哲學,伊壁鳩魯判斷的標準是他自己確立的那個主觀的標準,而此時的馬克思需要一個伊壁鳩魯這樣的以自我意識為根本立足點和參照系的觀念來表達自己的觀點,也即外在的客觀知識與內(nèi)在的客觀真理之間的關系。德謨克利特總是客觀描述和認識那些外在的東西,而那些外在的東西與自我沒有多大關系。

      通過對古希臘兩位哲學家自然哲學思想的比較,青年馬克思認為,自我意識的缺乏和心靈的自由的缺失,是德謨克利特哲學囿于經(jīng)驗科學的致命性后果。顯然,和伊壁鳩魯比較起來,德謨克利特由于沒有自我的主觀判斷和自我意識,即便親自走遍了半個世界,然而最終仍然無法達到真正的完善。在他看來,要想獲得心靈的自由,達到真正的完善,正確的途徑是像伊壁鳩魯那樣果斷地回歸自我,堅持以“自我”的感官來看待和判斷世界以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忠實地獻身于哲學,這才是一個真正的哲學家的現(xiàn)實之選和明智之舉。青年馬克思認為,伊壁鳩魯堅持以主體的認識標準而不是客體的存在本身來認識“原子”、認識事物、認識世界是有說服力的,這正是此時的馬克思所極為欣賞的。選擇傾向于伊壁鳩魯哲學對“感性直觀”的強調(diào)而擯棄德謨克利特的“實證科學”的困頓,青年馬克思此時呈現(xiàn)給我們的無疑是對主體的自我意識的凸顯,是他主觀唯心主義立場的真實表現(xiàn)。我們發(fā)現(xiàn),馬克思在此追求的是自由的思想,而不是自由的人。顯然,馬克思此時理論的指點直接走向了純粹的思想,他認為身體是有惰性的,而人的思想可以實現(xiàn)徹底的自由,因此,唯心主義思想由此自然產(chǎn)生了。青年馬克思在價值取向上是站在伊壁鳩魯立場上的,以褒揚伊壁鳩魯哲學的自我意識的涌動來表達他對自由心靈的向往以及對當時德國不自由的專制制度的變革愿望。

      三、 “原子”個別性特征的顯現(xiàn):偶然性對必然性的打破

      “原子”虛空中有三種運動方式:直線式下落、偏離直線以及虛空相互排斥,而在伊壁鳩魯看來,偏離直線的運動才是原子的真正狀態(tài)。青年馬克思認為德謨克利特的根本問題在于,他局限于經(jīng)驗實證的思維圈子,無法繞過表象直觀而以“感性直觀”的方式進入到事物的內(nèi)部,因而只是一味地關注著事物的“因果關系”,并將其視為對事物的現(xiàn)實性存在狀態(tài)的關注和思考,對此馬克思指出:“在德謨克利特看來,必然性是命運,是法,是天意,是世界的創(chuàng)造者。物質(zhì)的抗擊、運動和撞擊就是這種必然性的實體?!?《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26頁。這樣一來,事物的“因果關系”就成為一種具有天然意味的“必然性”存在,對事物的現(xiàn)實性的理解就等同于對事物的“必然性”的理解。“正因為此,德謨克利特才會說,我發(fā)現(xiàn)一個新的因果聯(lián)系比獲得波斯國的王位還要高興?!?唐正東:《馬克思恩格斯哲學原著選讀》,第11頁。與此相對應的是,伊壁鳩魯將自我的觀念和意識置于比事物自身的狀態(tài)更重要的地位,認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人的自我意識的存在,因而都具有“自為”的意味:“在必然性中生活,是不幸的事,但是在必然性中生活,并不是一種必然性。通向自由的道路到處都敞開著,這種道路很多,它們是便捷易行的。因此,我們感謝上帝,因為在生活中誰也不會被束縛住??刂谱”厝恍员旧淼故窃S可的?!?《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26頁。因此,“原子”的存在本身就是人的“自為”意識的可能性的產(chǎn)物:“這可能性在自然界的表現(xiàn)是原子,它在精神上的表現(xiàn)則是偶然和任意?!?《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第41頁?!霸拥钠边\動”展現(xiàn)給我們的正是“原子”自身所具有的獨立性和個別性,這其實就是“偶然性”或任意性精神的具體表現(xiàn)。馬克思此時之所以會被伊壁鳩魯?shù)摹霸悠边\動”理論所強烈吸引,一個根本原因就在于,德謨克利特雖然也強調(diào)了“原子”的運動特性,但是卻沒有強調(diào)“原子”運動的“偏斜”特性,因為在青年馬克思看來,“偏斜運動”與直線下落運動的涵義是不同的。“偏斜運動”理論是伊壁鳩魯學說的一個基本概念,也是伊壁鳩魯哲學所獨有的并貫穿于伊壁鳩魯哲學的始終。伊壁鳩魯是想通過偏斜運動來說明垂直下落運動是沒有獨立性的。也就是說,偏斜運動理論是伊壁鳩魯拿來當作主體性、獨立性來看待的。據(jù)此,馬克思得出結論:時間是對空間的否定,真正的時間是自由運動(點)對整個循規(guī)蹈矩的線的否定,這也正是馬克思所肯定和贊賞的一種自由運動。現(xiàn)代一些西方思想家們?nèi)缌徐撤鼱?、哈維所熱議的空間是對空間概念的拓展,它不是指亞里士多德意義上的空間,而主要是指“空間化”,是空間的一個現(xiàn)代“轉(zhuǎn)向”?,F(xiàn)代西方思想家們認為,空間的轉(zhuǎn)向是對傳統(tǒng)的本質(zhì)決定論的一個突破,是多元線索突破一元決定論的結果。這里的“時間”是指主體的時間,也即亞里士多德意義上的時間,也是指物質(zhì)運動的時間。因此,在這里,主體就是獨立性的同義語。馬克思就是希望通過這樣一種純粹的個別性(也即對物質(zhì)性存在的克服)來取代所謂的規(guī)律性。這個“個別性”當然不是指純粹個別性的物質(zhì),而是用概念來取代物質(zhì)(“原子”)。馬克思之所以如此看重“原子”的“偏斜運動”,就是因為“原子”代表著一種物質(zhì)、空間的存在?!霸印钡奶匦员憩F(xiàn)在思想上,它不是作為人的個性而存在,而是落在個別新的思想和概念上。

      與反對經(jīng)驗實證的認識方式一樣,青年馬克思在此仍然是通過對伊壁鳩魯?shù)摹芭既恍浴本竦目隙ǘ磳Φ轮兛死氐摹氨厝恍浴崩碚搧肀磉_他對個體自我意識的自由精神的高度贊賞。青年馬克思認為,按照德謨克利特的必然性理論邏輯,每個人都處于“因果聯(lián)系”的裹挾當中,無論是思想還是行動,都從根本上喪失了自由,進而淪為既定的命運的奴役。這對于伊壁鳩魯來說無論如何都是不能接受的,因此將“生活在必然性中”的事實指認為一件“不幸的事情”。因為伊壁鳩魯反對德謨克利特立足于事物客觀必然性事實的視角,堅持將客觀事物置于主體的自我意識和自我觀念當中,自由地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因此,德謨克利特關心的是客體的“客觀事實”,而伊壁鳩魯關心的是主體的“自由想象”,二者一個立足于客體維度,另一個立足于主體維度,得出的結論不同也就不足為奇了。

      四、 主體建構邏輯的不足:歷史唯物主義的缺席及其理論后果

      作為馬克思早期思想的反映,博士論文成為他關于主體性“自我意識”邏輯初步建構的標志,這也已經(jīng)初步展現(xiàn)出了馬克思在哲學上的學術造詣。正是從博士論文所凸顯的自由的“自我意識”開始,馬克思在此后的思想歷程中開始關注人,逐漸成長為《1844年經(jīng)濟學哲學手稿》時期的人本主義者,再從關注人的異化問題轉(zhuǎn)向《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時期關注社會的物質(zhì)生產(chǎn)問題,繼而到《哲學的貧困》中對資本主義社會物質(zhì)生產(chǎn)規(guī)律的研究,逐步成長到研究社會物質(zhì)生產(chǎn)中諸因素之間的關系,并在此基礎上才成長到《資本論》時期對觀念拜物教規(guī)律的研究。顯然,僅僅完成了主體性自我意識的邏輯建構是遠遠不夠的,也就是說,要想獲得對資本主義社會的深刻認識,馬克思必然要不斷地提升自己的理論研究水平和思想造詣,才能最終在完整的意義上形成一種科學的理論。因此可以說,借助于博士論文,青年馬克思自己的關于主體的自我意識思想得以實現(xiàn),將主體的人的意識與觀念得以凸顯。但是,需要指出的是,馬克思此時自我意識的自由只是“定在中的自由”,而不是其他青年黑格爾派眼中的拘囿于費希特眼中的自由。馬克思對此明確指出:“如果把那只在抽象的普遍性的形式下表現(xiàn)其自身的自我意識提升為絕對原理,那么就會為迷信的和不自由的神秘主義大開方便之門?!?《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第242頁。顯然,在青年馬克思眼里,自由是有著客觀外在制約性和限制性的自由,自由是感性的和經(jīng)驗的個別的自由,自由是積極的自由而非消極的自由。馬克思指出伊壁鳩魯自由觀的缺陷在于:“抽象的個別形式脫離定在的自由,而不是定在中的自由。它不能在定在之光中發(fā)亮。”*《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第228頁。“這說明他不滿足于抽象個人的觀點,已開始把視線轉(zhuǎn)移到感性具體的個人身上。”*孫伯鍨:《探索者道路的探索》,安徽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83頁。馬克思從伊壁鳩魯?shù)脑悠边\動中提出并贊賞“定在中的自由”,這是博士論文一個極其重要的思想生長點。無疑,正是對抽象的自我意識的拋棄,使得青年馬克思逐步走向了費爾巴哈的人本學唯物主義。馬克思后來之所以堅持一種深入“現(xiàn)實生活過程”的哲學路向,這個時候?qū)τ凇岸ㄔ凇钡目粗厥且粋€重要的思想先導。因此可以說,盡管青年馬克思借助于伊壁鳩魯?shù)脑永碚搧肀磉_自己關于人的自由的自我意識的推崇,但從根本上看,他自己關于自由的思想并沒有與伊壁鳩魯?shù)乃枷氡3忠恢?,他是試圖擺脫黑格爾的“醉醺醺的思辨”的純粹思想的。

      基于此,在博士論文里,青年馬克思是立足于自我個體意識的個體角度而非社會歷史發(fā)展的高低來談論自由的。在青年馬克思看來,直線運動中個體是沒有自由的,這無疑是基于純粹的個人主義、個性角度來談論的。直接從伊壁鳩魯?shù)脑诱撊胧郑⒍ㄋ藭r是無法真正理解原子的本質(zhì)的。殊不知,在西方語境中,Individual的原意是“不可分割”的意思,它一定是蘊含社會的觀念和意識在內(nèi)的。個人的自由狀況一定會受到社會各因素的影響。此時的馬克思還無法科學地認識到歷史主體與行為主體之間的關系究竟是什么?即是說,對于subject與be subjected to的關系,馬克思此時還未能給出科學的、準備的答案。在布魯諾·鮑威爾看來,行為主體或行動主體是優(yōu)先于歷史主體的,因為人的自我意識是第一位的,沒有自由的個體意識,社會的發(fā)展進步就失去了載體。作為青年黑格爾派的一份子,青年馬克思對鮑威爾的思想極為推崇。在他看來,人的自由的實質(zhì)就在于不斷地突破必然性的束縛,進而獲取自由的自我意識,并在現(xiàn)實中擊破各種枷鎖與羈絆,最終獲取真正的自由與解放。博士論文啟示我們,如果撇開社會歷史自身的發(fā)展規(guī)律,忽視一定的、具體的、現(xiàn)實的社會背景去抽象地談論自由,僅僅立足于人的主體自由想象的“自我意識”維度來思考,自然就會得出關于自然和社會發(fā)展的“偶然性”的結論。因為作為思維的主體對象也即人的差異是客觀的,從差異的視角出發(fā),因而不可能得出千篇一律的“必然性”結果。但是,是不是有了自由的“自我意識”,人的自由王國就會直接來到我們身邊?顯然不是。歷史唯物主義告訴我們,要想獲得對自由道路的正確認識,必須借助于歷史唯物主義對社會具體生產(chǎn)方式進行科學分析以及在對現(xiàn)實社會中生產(chǎn)力與生產(chǎn)關系的矛盾運動中去尋求答案。顯然,此時的馬克思還沒有到達歷史唯物主義的高度。盡管在博士論文里,馬克思也談論了“物質(zhì)生產(chǎn)”與“實踐”的概念,但是他并沒有立足于政治經(jīng)濟學的角度來談論,而是從抽象出發(fā)來看待的。在這一意義上可以說,1844年寫作經(jīng)濟學哲學手稿時期的馬克思是對博士論文時期作為主觀唯心主義的馬克思的超越。但這里的超越主要是指馬克思自身思想成長歷程中的方法論的超越,我們切不可掉入阿爾都塞“認識論斷裂”理論的泥潭當中。阿爾都塞的“認識論斷裂”來源于巴什拉的“科學的認識論斷裂”理論,阿爾都塞所指認的馬克思思想的斷裂主要是指馬克思思想發(fā)展歷程中的“概念群”的認識論斷裂,而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那種認為馬克思是對之前自我認識對象的拋棄。所謂“認識論斷裂”,主要是指馬克思認識范疇意義的認識論斷裂,決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對先前自我認識對象的拋棄??v觀馬克思思想的發(fā)展歷程,他并非一直在拋棄自己之前的認識對象,而是用一種更加科學更加深入的方式去認識事物本身。或者說,馬克思后來并非是不研究觀念和意識了,而是在一個更加嶄新的理論層面上來研究觀念。換句話說,馬克思后來并沒有拋棄觀念本身,而是在一個更加深入透徹的層面上來觀照觀念,并發(fā)現(xiàn)社會生活中除了觀念外還有其他的東西客觀存在著。后來馬克思在《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中還對“觀念形態(tài)”與“觀念形式”進行了區(qū)分;在《資本論》中,馬克思是將觀念、觀念拜物教等概念放入到社會經(jīng)濟生活的現(xiàn)實當中來剖析和認識的,并站在歷史唯物主義的高度來談論觀念拜物教的消除路徑問題。顯然,此時的他對觀念的認識決不是寫作博士論文時期的水平,他不是站在主觀唯心主義而是立足于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立場來展開對觀念拜物教的深層批判的。馬克思指出,在社會經(jīng)濟生活內(nèi)在矛盾尚未激化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在矛盾處于緩和期的時候,工人會暫時喪失革命斗志,成為“掙工資的人”;然而,一旦經(jīng)濟危機爆發(fā),工人必定會站起來,既反對拜物教的經(jīng)濟形式,又反對拜物教的觀念形式。因此,當代思想家們所論說的“革命”的基本語境都是處于經(jīng)濟發(fā)展平和甚至繁榮時期,而絕非經(jīng)濟危機的爆發(fā)期。若客體維度上沒有可供利用的改變世界的思想資源時,那么革命一定是處于蟄伏時期的,或者說,革命的爆發(fā)還不具備必然性、客觀性與現(xiàn)實性,爆發(fā)革命的時機還尚未到來。資本主義社會之所以必然會被推翻是因為它不能擺脫自身所固有的矛盾性特征的緣故。后來的馬克思之所以能夠超越青年黑格爾派,主要在于鮑威爾的行動策略有問題,而不是行動本身有問題。

      因此,立足于這一角度來認識青年馬克思的博士論文就會發(fā)現(xiàn),馬克思后來的思想發(fā)展并沒有拋棄博士論文中的研究對象,而是以一種新的方法即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來深入推進他博士論文時期的認識。如果我們僅僅立足于自我主體意識的角度來認識“必然性”,那么這個時候的必然性一定是壓制人的自由的;如果站在社會歷史發(fā)展的客體的角度來認識必然性,那么必然性就表現(xiàn)為關于歷史社會發(fā)展的主體與客體之矛盾運動的真實反映。因為任何主體的意識都不是憑空產(chǎn)生的,僅僅拘囿于從主體自由的視角來解讀自由的思路一定是有問題的,因而是站不住腳的。后來的馬克思反對經(jīng)驗主義和歷史唯心主義,將資本視為一個過程性的關系,是社會關系創(chuàng)造財富的過程,也即社會內(nèi)在矛盾不斷發(fā)展的過程,是生產(chǎn)關系的矛盾運動過程。在資本主義社會里,所有的生產(chǎn)關系都是以物、人的關系表現(xiàn)出來,物、人都承載著社會的生產(chǎn)關系,生產(chǎn)關系的矛盾不斷發(fā)展即為現(xiàn)實的發(fā)展。因此可以說,博士論文雖然建構起了主體性的“自我意識”,但是距離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與方法論還是有較遠的一段距離的。

      五、 結語

      通過以上的分析,筆者認為,作為馬克思思想成長歷程中的一個重要階段表征的博士論文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為在這里,青年馬克思集中表達了他關于主體自由和自我意識的思想,完成了“主體性”自我意識邏輯的初步建構,為以后逐步獲得自由的實質(zhì)理論奠定了一個初步的基礎。青年馬克思之所以在這一文本中明確提出:“伊壁鳩魯?shù)牟恍喙兒蛡ゴ?,在于它并不把狀態(tài)看得比觀念更重要,也不努力維護他們” ,其用意就在于表明此時的他對凸顯人的主體地位的自我意識哲學是高度認同和贊賞的,正因為此,此時的他還無法看到問題的實質(zhì)之所在,也即他看不到唯心主義的根本問題在于其忽視了觀念的對象在社會經(jīng)濟生活中的內(nèi)在關系問題,而將觀念當作一個孤立的事物來看待。伴隨著馬克思自身思想的不斷成長,后來他慢慢地意識到,一旦我們把物或者人放回到歷史過程當中去,就會發(fā)現(xiàn)其背后所隱藏的社會生產(chǎn)關系的存在,任何政治都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社會歷史發(fā)展的經(jīng)濟因素、政治因素、文化因素等錯綜復雜聯(lián)系在一起的結果。顯然,對于馬克思來說,這一重要認識在博士論文時期是無法獲得的。因此可以說,博士論文期間馬克思的哲學是一種主體形而上學的倫理批判學說。

      The Preliminary Construction of Subjectivity “Self Consciousness” Logic

      ——Thought Reading of Marx’s Doctoral Dissertation

      ChengGuangli(Nanjing University)

      Abstract:Young Marx’s Doctoral dissertation is an extremely important text in the course of Marx’s thought development,which is the premise of Marx later made a series of ideological achievements.With a passion for freedom and liberation of the people caring for the young Marx through comparative study of natural philosophy of Democritus and Epicurus natural philosophy,emphasizing the importance of the natural philosophy of Epicurus and profundity,highlights the main construction of the importance of self-consciousness of freedom in the history of ancient Greek philosophy,and in order to further highlight the philosophy of self-consciousness of the importance of young Hegelian philosophy in Germany at that time.Because of the limited natural philosophy Democritus “empirical science” (experiential knowledge),which results in “self-consciousness” is missing and “freedom” to flee,making it difficult to achieve a real improvement;Epicurus,but out of the empirical science barriers and into the “self-consciousness” of subjective idealism position,eventually won the freedom of the mind.Epicurean concept of freedom is different.Marx emphasized that there are external constraints and the constraints of the role of “freedom given in”.Doctoral Dissertation emphasized on self-consciousness,and to achieve the aspirations of the then illiberal authoritarian regime change.This text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Marx’s early stage of development thinking,is the true performance of the young Marx subjective idealist positions.

      Key words:self consciousness; subjectivity; subjective idealism; young Marx

      DOI:10.14086/j.cnki.wujhs.2016.01.013

      基金項目:●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14BKS005);廣西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課題一般項目(13BKS005);廣西特聘專家專項經(jīng)費資助項目(2015-2018);廣西馬克思主義理論與區(qū)域?qū)嵺`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成果

      猜你喜歡
      自我意識主體性
      宮崎駿動畫中女性自我意識的建構
      淺談如何優(yōu)化初中英語課堂教學
      新一代(2016年15期)2016-11-16 16:09:15
      獨辟蹊徑,語文課堂要凸顯學生“主體性”
      海男《關系》中人物情感關系分析
      人間(2016年28期)2016-11-10 21:11:38
      高中地理教學方法探究
      南北橋(2016年10期)2016-11-10 17:10:48
      簡析高中物理的教學方法
      南北橋(2016年10期)2016-11-10 17:05:25
      以女性主義視角分析《飄》中斯嘉麗的性格特征與命運聯(lián)系
      淺談年畫中人物的變化與人的自我意識覺醒
      人間(2016年28期)2016-11-10 00:06:46
      幼兒教育改革進程中幾個重要問題的探討
      網(wǎng)絡直播下身體在場的冷思考
      今傳媒(2016年9期)2016-10-15 22:26:00
      深圳市| 翁牛特旗| 邓州市| 沂源县| 龙井市| 庄浪县| 新晃| 湖南省| 肥城市| 东丽区| 离岛区| 察隅县| 兴文县| 绥化市| 辽中县| 印江| 宿松县| 澄江县| 喀喇沁旗| 阿鲁科尔沁旗| 白河县| 洱源县| 澜沧| 临高县| 隆回县| 古蔺县| 十堰市| 南召县| 八宿县| 乌恰县| 时尚| 安徽省| 古田县| 永州市| 牟定县| 龙里县| 新昌县| 威远县| 志丹县| 加查县| 泸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