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婧
(陽泉市藝術研究室 山西 陽泉 045000)
火花點燃生命
——淺析音樂劇《火花》
陳 婧
(陽泉市藝術研究室 山西 陽泉 045000)
高君宇是革命的先行者,他堅定不移的革命信仰、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伴隨著他短暫但光輝的一生,音樂劇《火花》將這一生呈現(xiàn)在舞臺上更打動了觀眾。《火花》通過多條敘事線索將高君宇的一生有條不紊地展現(xiàn)出來,矛盾沖突的體現(xiàn)凸顯了他為革命理想奮斗一生的精神。
火花;敘事線索;矛盾沖突
“我是寶劍,我是火花,我愿生如閃電之耀亮,我愿死如彗星之迅忽?!币魳穭 痘鸹ā穼⒏呔钔渡砉伯a(chǎn)主義事業(yè)的人生軌跡作為此劇的一條主線索貫穿全劇。一條主線索貫穿全劇,三條輔線索交織其中,這種復雜的敘事線索被搬在舞臺上,有條不紊。主線索將他一生的重要經(jīng)歷濃縮在舞臺上,展現(xiàn)了高君宇“以天下為己任”的愛國志愿,為理想而奮斗的革命情懷,從“高尚德”到“高君宇”,他將自己與祖國的命運緊緊連在一起,“均分宇宙、人人平等”,雖歷經(jīng)磨難卻毫不退縮,更激勵年輕人為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奮發(fā)向上。
在高君宇為革命奮斗一生的主線外,《火花》有三條與主線融合、交織的情節(jié)輔線:
其一,高君宇與石評梅的愛情輔線。
其二,高君宇違背父親的包辦婚姻最終決定與妻子離婚的親情輔線。
其三,高君宇與朋友杜家業(yè)和蔡仲文思想上出現(xiàn)分歧的友情輔線。
第一條為愛情輔線。在高君宇的生命中,石評梅無疑是他最重要的人之一,他的一生,除了為革命、理想奮斗,對石評梅的愛也是他至死不渝的追求。石評梅雖然也愛高君宇,但戀情的失敗讓她對高君宇的愛小心翼翼,直到得到高君宇去世的噩耗,她才后悔沒有答應高君宇,最終,石評梅在悲傷中走完她短暫的一生。他們是彼此精神上的依靠,他們有著同樣的抱負和同樣的追求,有著對文學同樣的情感,他們的愛凄婉卻偉大,亦是本劇表現(xiàn)高君宇一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第二條輔線的表層線索是高君宇不接受父親為他安排的婚姻。為了去北京求學,他只得答應與素未蒙面的妻子結婚,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最終與妻子離婚。但這條線索的深層含義卻是高君宇所追求的新思想與父親的封建思想之間的矛盾。高君宇在考入北京大學后,進一步接受了新文化、新思想的教育,并成為學生運動的領袖,成為李大釗、陳獨秀的學生,喚起了他走出舊思想束縛,由追求科學、民主進而追求革命,在追求革命的道路上他與父親新舊思想的沖突也越來越明顯。
第三條線索在劇中含義設立比較明顯,高君宇的好朋友杜家業(yè)、蔡仲文曾經(jīng)與他有著相同的志向,但隨著一些新思想的進入,三個人對于革命的觀點有了分歧。高君宇堅持走共產(chǎn)主義革命的道路,認為應該“均分宇宙、人人平等”,而杜家業(yè)和蔡仲文卻與他不同,最終三個人由于觀念、理想的差異而分道揚鑣,高君宇也用實際行動證明了他堅持革命的正確性。這個沖突也體現(xiàn)了高君宇作為黨的創(chuàng)始人、社會主義青年團創(chuàng)始人之一的先進的思想,奠定了他開始由單純的愛國向成熟的思考國家前途的革命者轉變的基礎。
《火花》通過敘事線索將高君宇的一生展現(xiàn)出來。主線索貫穿全劇脈絡清晰,三條輔線索交織其中,不僅豐富了劇情,矛盾沖突的凸顯更表現(xiàn)了高君宇在理想難以照進現(xiàn)實的情況下,在理想與愛情、親情、友情的激烈碰撞中,為了“均分宇宙、人人平等”的理想,毅然決然地投身革命,把自己最寶貴的青春奉獻給了共產(chǎn)主義事業(yè)。從最初答應父親為自己包辦的婚姻到最終與妻子離婚,從與好朋友爭論共產(chǎn)主義革命到堅定不移地走這條道路,從做學生接受新思想到成立共青團、領導鐵路工人運動,高君宇的形象在這幾個故事空間中逐漸樹立起來,他對待共產(chǎn)主義的態(tài)度越來越堅定,他對愛情、理想、信仰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也體現(xiàn)出來。
高君宇短暫而精彩的人生經(jīng)歷進行了藝術性的還原,也通過這種敘事策略抒發(fā)了對老一輩共產(chǎn)主義革命者的敬意與追憶,鼓舞著青年人為實現(xiàn)“中國夢”而努力拼搏。
[1]試論作為空間敘事的主題-并置敘事[J].敘事學研究,2010(07).
[2]何萃.中國古典戲劇敘事研究——在結構體制與歷史語境雙重視角下[D].南京大學博士論文,2015.
J822
A
1007-0125(2016)12-004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