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鈺 唐英
摘 要:本文旨在淺談關(guān)于漆器制作過程中新的體驗以及對現(xiàn)代工藝之道的理解。漆器是一種時間的藝術(shù),“重復”則是做好一個漆器的靈魂。天地和同萬物生,手心應得百工就。優(yōu)雅之美絕非短期努力所能成就,其建立在漫長的清理和打磨過程,使一個漆器與自然融為一體?!八街梢怨ビ?。”意為借助外力來做成某事,此話本義是指古代制作玉石的經(jīng)驗之談。其實髹漆工藝也是這個道理,我們借助粗糙的砂紙去打磨柔軟的漆,然后漆的光滑的表面得以成焉。
關(guān)鍵詞:漆藝;手藝;審美
中圖分類號:J527
文獻標識碼:B
當今社會高速發(fā)展,在這種生活壓力之下,一些人變得越發(fā)浮躁。追求高效的社會,人們不再去在意什么是手工藝、利益。很多傳統(tǒng)工藝因不被大家看好而漸漸淡出人們的視線。久而久之,人們對工藝產(chǎn)生了曲解。大批量的工藝生產(chǎn),讓人們忘記了從前那種珍重每一個工具盒每一個物品的生活態(tài)度。這種情況不僅僅體現(xiàn)在對待物品上,更體現(xiàn)在對人的態(tài)度上。為了利益而追求的效率和廉價,讓人們忘記了作為人的本來的幸福是什么。
漆藝是我國傳統(tǒng)工藝之一,其深沉厚重的色彩基調(diào)和優(yōu)雅靜穆的審美趣味,深刻地影響著我國的工藝美術(shù)品,其本身具有莊重、沉郁、含蓄的色彩基調(diào)和耐咀嚼、耐把玩的審美情趣。
正宗的工藝當然和手工有著密切聯(lián)系。手是自然、人性的體現(xiàn)。正宗的工藝是用雙手用心去制作出來的。這樣的工藝品帶著制作者的思緒、情感,甚至體溫,隱藏著不為時間左右的本質(zhì)因素。
一、何為“彳亍”?
“彳亍”由“行”字拆解而得。出自《西湖二集》二五卷:“遂把手招那雙足,雙足彳彳亍亍自走到道人床前,湊在道人膝上?!痹谧值淅镉信腔?、不緊不慢地宛轉(zhuǎn)走路的意思。
彳(chì)《說文》小步也。象人脛三屬相連也?!都崱罚横茇?,足之步也?!对?jīng)》:爪丮血,趾彳亍?!杜嗽馈ど滹糍x》彳亍中輟?!蹲ⅰ沸祀荚唬横茇?,止貌。張銑曰:行貌,中少留也。又《集韻》:甫玉切,峰入聲。足下齊也。
?。╟hù)《唐韻》左步為彳,右步為亍,合之則為行字。 又稍停也?!蹲笏肌の憾假x》:矞云翔龍,澤馬亍阜。《顏延之·赭白馬賦》:纖驪接趾,秀騏齊亍。又《廣韻》中句切,音駐。義同。
二、彳亍里的漆藝
說到漆藝,漆是不可缺少的材料。我們現(xiàn)在用的漆都是刮漆匠人在彳亍中得來的。他們走到一棵樹下,拿起刀,割開樹皮,等待漆樹分泌出來的漆液。刮漆看起來只是一個很簡單而且重復的動作,但是師傅手藝的不同,刮出來的漆液也有很大差別。盛夏季節(jié),刮漆匠人游走于萬樹叢中,一點一點收集漆液。每割破一處,只能流出很少一點兒的漆液,所以他們都是一道一道地割,一點一點地收集。收集下的漆液放在自制的容器之中。刮漆也分“死刮”和“養(yǎng)生刮”?!八拦巍敝傅氖且豢脴湓谝荒陜?nèi)被用盡而死掉。“養(yǎng)生刮”就是不把樹刮絕,每道傷口之間間隔在四十厘米,并且不刮漆樹的背面。
漆藝的制作過程漫長,需要經(jīng)過上灰、表布等諸多步驟之后方可上漆。在每一步后都需要陰干,陰干的時間需要1~2日,在完全干透之后才能進行下一步操作。制作的時候猶如“彳”字,小步前進;而等待下次再制作的過程,猶如“亍”字,“又稍停也”,故名曰“彳亍”。
手是漆藝制作里的靈魂,因為在我們身體上找不到另一個部位可以像五指一樣靈活運動。自古以來人們把勞動者稱之為“手人”。漆藝可以說是靠著手一步一步、一層一層生成的,而且層數(shù)越多,手工越多,漆器就越潤澤,越平整。在做漆器的過程中手的工作就是重復做打磨和上漆的動作,反復性是做出好漆器的必要條件。傳統(tǒng)的漆藝講究達到一定的效果就停止作業(yè)。如貼蛋殼,傳統(tǒng)做法就是將本想要的圖案平整地展現(xiàn)在漆板上就算是成功的作品。而現(xiàn)代的漆藝可以反復利用,將漆器做到極致的細膩、光感、平整、潤澤。這里的反復是指選擇一種制作手法,在以后的制作過程中反復使用此手法。如圓石漆器,器物表面不均勻的填補色漆加丙烯顏料調(diào)和的粘稠漆干透形成肌理之后,一直重復上漆,每次上漆的顏色以藍色為主色,使明度和色相有變化,一直到畢業(yè)展覽的前夕再進行打磨拋光。打磨出來的效果并不是事先設計好的,而是“反復”的成果。
參考文獻:
[1]黃 成.髹飾錄圖說[M].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07.
[2](日)柳宗悅.工藝文化[M].徐藝乙,譯.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