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春雷
【摘 ?要】隨著當代教育的改革,高中英語教學越來越重視學生外語運用交際的能力,強調學生綜合運用英語以及對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提高學生跨文化交際的基礎就是加強學生文化意識,因此教師要從教學入手,結合教材內(nèi)容,注重對學生進行文化知識背景的陶冶。
【關鍵詞】高中英語 ?文化知識 ?陶冶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41 ? ? ?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1-1270(2015)03-0062-01
一、概述
在高中英語教學中進行文化背景知識的陶冶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進行文化教學。這里的文化主要是針對課程內(nèi)容的跨文化了解。高中英語教材中會涉及到許多其他國家或是民族的文化。如果教師只是簡單從字面上進行解讀很難讓學生有切身的感受,從而影響學生對課程內(nèi)容的理解度。對文化知識背景進行一定程度的陶冶可以讓學生從不同維度感受異國習俗與風情與各方面文化,從而加強對知識點的理解。
二、在高中英語教學中進行文化知識背景陶冶的意義
(一)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想學生學習好英語首先得讓學生對英語產(chǎn)生興趣,這樣才能激發(fā)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對文化知識背景進行的陶冶教學有別于傳統(tǒng)的理論教學。不再局限在枯燥的英文單詞、機械的語法里面。而是利用“對比分析法”來看待不同文化,不同地域之間文化的不同,生活習慣、民俗風情的不同。學生在對比中看到不同文化之間的不同,了解不同文化之間的魅力,將以往單一枯燥的教學方式轉變?yōu)殪`活生動的教學方式,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二)對學生能力結構進行優(yōu)化
在高中英語教學中進行文化背景知識的陶冶主要是為了揭示在外語教學中的跨文化交際。這就不可避免地會涉及到認知、語言結構以及交際知識、風俗禮儀等文化知識。通過對這些方面的培養(yǎng)可以促進學生對他國文化的理解以及跨文化交際的能力,減少跨文化交際的錯誤;
(三)對學生知識結構進行優(yōu)化
不同的語言表達形式會受到不同地域國家的地理、歷史、人文、風俗習慣、生活方式、社會制度、傳統(tǒng)禮儀、倫理道德以及民族心理等方面的影響。同一個概念會有不同的表達方式。因此在教學中通過對學生貫徹跨文化的概念來優(yōu)化學生的文化背景知識體系,優(yōu)化他們的知識結構,為課程內(nèi)容的理解奠定基礎。
三、高中英語教學中文化知識背景陶冶的措施
(一)結合教材內(nèi)容,挖掘文化背景信息
在人教版高中英語教材中,存在很多課程內(nèi)容直接或者是間接的體現(xiàn)文化知識背景,以不同形式介紹了不同國家不同背景的不同文化知識。如在人教版高中英語教材中的課文“A Land of Diversity”中,就從不同的角度介紹了美國的風俗習慣、文化背景、地理歷史以及民俗風情。通過對這一課程的內(nèi)容的學習,可以讓學生了解到美國這個文化的大熔爐是如何形成的,從它的發(fā)源到發(fā)展,教材中都體現(xiàn)了很多可以挖掘的地方。教師在進行英語授課的時候,要充分結合教材中的內(nèi)容,運用多媒體等信息工具,采用“對比法”,運用興趣教學法,行為導向教學法等引導學生對文中的文化知識背景進行充分挖掘。讓學生在了解不同文化知識的基礎上能夠有意識地利用文化知識的背景知識。對學生這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能夠幫助他們對課本中內(nèi)容了解地更透徹。教師引導學生對文化知識背景進行了解,學生就容易對課本內(nèi)容產(chǎn)生共鳴與興趣,從而才能提高學習的動力。
(二)重視培養(yǎng)學生對文化差異的理解力
教師對學生文化知識背景的培養(yǎng)不僅僅是停留在知識的傳授,更重要的是讓學生能夠對不同的文化知識有透徹的理解,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學生跨文化理解與交際的能力。高中英語教材中的文化知識通常都是以靜態(tài)的文字形式顯示。通過一些事實性的描述對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或國家進行籠統(tǒng)地、概括性的描述,卻很少對個體化文化進行詳細描述,也很少會對文化產(chǎn)生的大環(huán)境進行介紹與描述。因此往往學生如果沒有教師進行講解的話,很難將課程中的文化背景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因此教師在進行該方面課程講解的時候也要注重學生對文化知識背景的理解力培養(yǎng)。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對學習對象的個別的具體的文化現(xiàn)象與文化知識進行理解,尤其是引導學生對其淵源、背景、宗教含義與文化含義的理解,文化背后其所隱含的價值觀、世界觀、道德觀進行引導。如在人教版高中教學內(nèi)容中,星期五是黑色的。但是很多學生會想不明白為什么星期五是黑色的。這時候教師就要以此為切入點進行文化知識背景的普及。在信奉基督教的大部分西方國家里,13和星期五都是被認作是不吉利,就好比在中國很多時候會認為4是不吉利的。因為在西方的文化歷史里,當時耶穌基督是在星期五死掉的,而背叛耶穌的背叛者當時就坐在第13個位置。所以這兩個數(shù)字合起來就是非常不吉利的呢。他們就會把13號又是星期五看作是黑色星期五。
(三)合理利用教學資源,加強學生對文化的體驗性
對教學工具教學資源的利用也是教師進行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通常這些資源主要包括錄音、影視節(jié)目、廣播、光盤網(wǎng)絡以及錄像資料等。這些資源的利用能夠幫助學生很好地運用綜合語言能力。讓學生能夠以不同的形式,從不同渠道來學習英語,接觸英語。對英語環(huán)境,英語氛圍能夠感同身受。
在學生平常生活中,很難真實感受到英語氛圍更別說其他文化氛圍。而這些教學資源就剛好彌補了這一個缺口。教師在教學中,要結合教學內(nèi)容,針對性地選擇一些與教學內(nèi)容相關的國家文化及風俗習慣資源。比如在人教版高中英語教材中,教授“Films and TV Programs”時可以讓學生觀看與之相關的影視。比如在講解英美文化知識時,可以為學生放映《Gone with thewind》等著名影片。讓學生在影片中切身去感受文化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