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波(西安思源學院文學院 陜西西安 710038)
?
基于微信朋友圈的中小學生作文教學探析
李少波(西安思源學院文學院 陜西西安 710038)
摘 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明確提出“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和現(xiàn)代教育技術,努力探索網絡環(huán)境下新的教學方式?!彪S著微信這種網絡自媒體的發(fā)展,教師可以抓住中小學生對微信朋友圈的濃厚興趣,激發(fā)他們的寫作熱情,輔助課堂作文教學。從而引導學生在文章中能說真話,抒真情。
關鍵詞:微信朋友圈;中小學生;作文教學
【DOI】10.19312/j.cnki.61-1499/c.2016.05.059
20世紀90年代以來,網絡和信息技術迅速發(fā)展,并且漸漸向教育領域延伸,人們逐漸開始探索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的整合問題。2011年新修訂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第三部分“實施建議”中,提出了“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和現(xiàn)代教育技術,努力探索網絡環(huán)境下新的教學方式。”近年來,“微信”這種新媒體手段占用了人們大量的業(yè)余時間,占用了學生的大量課余時間。一方面是學生樂于在這個新媒體平臺上瀏覽文章,抒發(fā)情感,另一方面,學生懼怕傳統(tǒng)語文課堂的寫作教學,缺乏寫作激情。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利用微信朋友圈,激發(fā)學生寫作的興趣,輔助課堂作文教學的探索就很有益處。
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中,作文教學大體遵循著教師講授、布置作文,學生按要求寫作,上交評改三個大的環(huán)節(jié)。學生在寫作過程中,處于被動的狀態(tài),缺乏寫作動機和興趣,易出現(xiàn)為了完成任務造文,說假話、空話、套話,甚至有人評價說“孩子的第一次撒謊是從寫作文開始的”。
隨著網絡的發(fā)展,電腦、手機進入到每個家庭,成為人們生活的必需品。中小學生也成為“微信”這樣的自媒體上活躍的一份子,他們也樂于在朋友圈編輯圖文來寫人、記事、抒情、議論。萬圣之師孔子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睂W生既然在一定程度上厭惡抄抄寫寫寫的作業(yè),何不利用他鐘情的網絡手段促使他“說真話,抒真情”?教師應抓住學生的這個興趣點,把“要我寫”轉變?yōu)椤拔乙獙憽?引導學生進行日常的寫作練習,使學生能自覺主動地寫作,真正做到“我手寫我口”。在學生之間,班級中形成利用微信平臺抒寫真情實感的良好的學習氛圍,確有必要,教師也可身先士卒,為學生樹立榜樣,時時多寫“下水文”。
“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新理念也需要貫穿到微信朋友圈作文練習中來。教師角色在微信朋友圈作文中不可缺失。雖提倡以學生的興趣為出發(fā)點,但是教師并不能放任自流,需要設定教學目標,做出寫作指導。
引導學生采取多樣的形式進行寫作。最主要的形式是自由書寫。生活是寫作的源頭活水,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人、事、物,記錄點滴,關注生活,燃起對生活的熱情。也可以進行新聞時事點評,提出自己的看法,關注社會民生。也可以作為大作文的前奏。在寫作大作文之前,先進行微信朋友圈小作文的寫作,“化整為零”,為大作文寫作做好準備工作。也可以是閱讀后的小練筆。閱讀是最好的作文教學素材,引導學生在閱讀后寫下自己的所想所感,或者模仿寫作閱讀文段中精彩的片段——精彩的描寫,感人的抒情,精彩的辯論。采取多種形式,使學生可以隨時隨地,自由地,自主地去寫作。
在寫作方法上給予恰當?shù)闹笇?。微信朋友圈作文是一種全新的實踐,教師在此過程中,可以采用現(xiàn)代的指導方法——利用微課來進行。微課主要以視頻為載體,針對某個知識點,錄制5-15分鐘的微課堂教學內容。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興趣點和需求來選擇相關的視頻進行播放,自行決定課程的聽講、暫停,并且可以根據(jù)自己的需求對某些微課反復觀看,直到學會為止。
傳統(tǒng)的作文教學中,教師往往是學生作文的唯一讀者,作文評價主體單一;且教師評改作文工作量大,作文上交一周甚至是半個月才會得到幾句話的評語反饋,作文評改周期較長;教師往往給出一種居高臨下的評價,教師是獨裁者,學生后續(xù)的寫作總是畏首畏尾,甚至成為一種取悅。
微信彌補了傳統(tǒng)作文評改周期過長的弊病,學生實時發(fā)布,讀者就可以實時評價反饋。根據(jù)評價,學生受到鼓勵,進行自我反思,主動學習。
通過微信平臺可以實現(xiàn)作文“評價主體多元化”。老師、同學、父母、微信好友都可以成為評價的主體,學生一旦擁有龐大的讀者群,在讀者的鼓勵和建議下,就會燃起表達的欲望。尤其是作為作文教學的主導者——教師,在評價中,應“一改冷靜,飽含感情”,以朋友的身份來進行作文點評,應多使用“我認為”“我建議”等話語。
同學間相互評價,相互鼓勵與欣賞,有利于交流和學習。隨著孩子不斷成長,他們學習的外在動機會由原來的為了獲得父母、老師的認可,漸漸地轉向獲取同伴的認同。因此,中小學階段,同伴之間的相互學習不可小覷。經過同伴間的切磋交流,獲得認可和建議,對于學生的微信作文有著重要的激勵作用。
微信朋友圈作為一種自媒體,被使用到寫作教學中來,是一種全新的嘗試,這使得寫作教學朝向多元化發(fā)展。但中小學生身心尚處于發(fā)展階段,在使用微信朋友圈進行寫作練習的過程中,會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問題,需要作為設計者、引導者的教師多加指導和關注。
1.謹防語言粗俗化,網絡用語泛濫
網絡是一個開放的環(huán)境,因此成人世界的不良語言習慣可能也會對學生產生負面的影響。像“裝逼”“屌絲”“逼格”等等這些粗俗猥瑣的詞語正在污染著漢語的純潔性。因中小學生對于事物的辨別能力有限,很容易受到網絡粗俗的語言的影響。中小學生好奇心強,樂于接受新事物,在網絡環(huán)境中,容易創(chuàng)造和使用網絡語言,并將其使用到作文創(chuàng)作中來。把“我”稱作“偶”,“同學”稱為“童鞋”,“照片”稱為“皂片”等。這些語言是否能經受歷史的檢驗,成為漢語的一部分,還不可知。中小學是夯實語文文字功底的寶貴時期,教師和家長應該鼓勵他們使用規(guī)范的漢語,促進學生對于祖國語言文字的正確的理解、掌握與運用,減少網絡語言的不良影響。
2.避免思想滑坡
網絡是知識寶庫,也可能是不良信息的垃圾站。中小學生判斷力、自控力差,網絡上那些消極的、不良的觀念可能會影響學生的寫作。造成學生作文內容出現(xiàn)思想問題,對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造成威脅,發(fā)生道德滑坡,社會責任感降低問題等。教師在微信作文的教學引導中,需要注意對學生“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正確引導。
3.謹防粘貼、抄襲
在互聯(lián)網上,學生易于獲取各種信息。這能促進學生的積累,拓展學生的知識面。但隨之而來的是抄襲問題。學生只需要簡單的幾步,大量的作文素材,相關的作文內容就可以被復制粘貼到微信平臺上,利用微信朋友圈促進學生寫作將失去意義。為了避免此類問題的出現(xiàn),這就需要教師在活動前,做嚴格的要求,強調原創(chuàng)性;作文評閱時,審查是否抄襲;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寫作觀念和態(tài)度,嚴肅對待抄襲問題。
“微”的意思是“小”,通過微信這個小圈子,使學生能重拾對生活的觀察、思考、體悟的樂趣,重拾寫作的信心,回歸寫作“情動而辭發(fā)”的本真。古有文人騷客以詩會友,今有微信朋友圈這個平臺,為中小學生提供展示自己寫作才華,抒發(fā)真情實感,以文會友。寓學于樂、寓教于樂,利用微信朋友圈這個自媒體平臺,有效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使學生能主動地自由地說真話、發(fā)真情,寫作將不再會是讓師生頭疼的事情。
參考文獻:
[1]郭惠敏.基于“微信”平臺的“微作文”教學[J].中小學電教.2015.
[2]陳靈群.“微信”平臺下小學作文教學初探[J].內蒙古教育.2015.
作者簡介:
李少波,西安思源學院文學院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