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清代青州駐防八旗生計問題研究

      2016-02-25 06:53:04
      關鍵詞:青州

      徐 雪 坤

      (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北京100872)

      ?

      清代青州駐防八旗生計問題研究

      徐雪坤

      (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北京100872)

      [摘要]清入關后八旗人口迅速增長,雍正七年設立的青州駐防八旗,其目的不僅為了增強清廷對山東地區(qū)的軍事控制,也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京城八旗官兵的生計問題。清中后期,隨著八旗人口膨脹以及清朝衰弱,駐防八旗面臨嚴重生計問題,青州駐防八旗也陷入困境。雖然中央采取了賞銀、增設養(yǎng)育兵、允許置產等措施來改善駐防官兵的生活,但沒有取得良好效果。清末,青州駐防旗人走上了農、工、商道路,在困境中積極謀求生計出路,并由此完成了由旗人到民人身份的轉化。

      [關鍵詞]青州;駐防八旗;生計問題

      清朝統(tǒng)治者視八旗為“國之根本”,清朝入關后,原有的八旗制度發(fā)展為餉兵制度,八旗子弟由國家供其生計。隨著八旗正身旗人人口滋生,大多數(shù)旗兵和余丁生計艱難,至清中后期問題更加嚴重,在較長時期內困擾著清政府。為保證八旗兵源穩(wěn)定,解決八旗生計問題,清統(tǒng)治者采取了一系列解決措施:派遣在京旗人駐防外地、增加甲兵月餉、頒發(fā)賞銀、贖回民典旗地、設立養(yǎng)育兵制度、旗丁墾種東北土地、漢軍出旗為民等。青州駐防八旗就是在此背景下設立的。

      關于青州駐防八旗,以往學術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歷史淵源與變遷、青州八旗的軍事活動、青州駐防旗城的文化教育等方面。此外民族學與語言學的學者在青州滿族村的信仰、風俗、語言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調查,發(fā)表了諸多成果。青州駐防八旗生計問題,是清朝八旗生計問題的一個縮影,目前學術界尚未展開專門研究。

      一、青州駐防八旗的設立

      雍正七年(1729),青州駐防八旗設立。定宜莊先生認為,雍正朝以后,清政府在秩序較穩(wěn)定的北方直省設置八旗駐防,主要是出于“政治上以及八旗生計上的考慮,軍事需要反而置于次要位置了?!盵1]44在新設駐防八旗中,世宗明言開封、青州兩處駐防,設立目的為了疏散京師閑散旗人、解決八旗生計。

      實際上,在青州地區(qū)設置駐防并不是世宗的初衷,世宗原本為完善全國的旗兵水師建設以及加強山東登萊的海防,命河東總督田文鏡“將山東沿海地方何處應設立滿洲水師,及膠州應否設立陸路滿洲駐防”情況上報。田文鏡到登州、萊州、膠州一帶考察后認為:登萊二府“地多斥鹵,俗尚夸詐”,“添設滿兵未免驚疑不定” 。登萊已有綠營水師,足以防守,“旅順口關,現(xiàn)有水師營,今天津又設水師營,此二營水師,盡可輪班巡察”。倘若添設水師營,需要大量財政支出。雍正閱后,暫時打消了在登萊設置旗兵水師念頭。但在朱批中回復田文鏡“未會朕意”,“(滿洲)滋生甚繁,將來若敷用時,能各省皆令有駐防滿兵方為全美”,“朕意不過要在山東駐防滿洲兵數(shù)千耳”,[2]第14冊237道出了他的真實想法。

      雍正以后,新建駐防大多在北方空曠地區(qū),此時國家經濟恢復,國庫充裕,可以投入足夠財力修建新城。雍正八年青州駐防城開始動工,在青州府城外舊城基址之上,“擇建于西南角平坦之處,丈出大地六頃四十六畝”,“工程浩大,一切估勘核算、繪圖造冊、查議采辦督理各項,頭緒紛繁”。后考慮到“將來滋生人丁,添蓋房屋均可足用”,“建造滿營,關系永遠駐防基地”,建設中的駐防城規(guī)模不斷擴大,衙署、營房、大街、馬道等“共二十頃九十三畝零”。[2]第18冊9

      雍正八年(1730)六月初六,青州駐防旗城開始動工,雍正十年(1732)九月二十竣工。清人筆記《青社瑣記》記載,當時營建駐防城,“參天濟濟, 百工接踵, 負器擔囊, 足胝手胼, 木料云集, 如崗如陵?!喂ほx躍, 搬磚抬土, 大匠婆娑, 持丈引繩。”[3]12

      駐防城開始施工后,清遷諭令從京師八旗中選拔余丁二千,令披甲操練,準備調放青州駐防。雍正九年十月上諭:“青州駐防官兵,自今即著選派,其應補放官員,著八旗都統(tǒng)會明、將軍鄂彌達揀選,派此兵丁時,將余丁內之次等者撥出,即交與將軍鄂彌達、副都統(tǒng)阿爾胡禪在八旗校場操演?!薄皯芍?不必撥派蒙古,止于滿洲內揀選?!盵4]第2冊476青州駐防兵從八旗下各個佐領抽調;青州將軍鄂彌達,署正黃旗滿洲都統(tǒng);乾隆十七年規(guī)定,青州將軍使用正黃旗色。[1]125

      劉小萌先生研究《軍機處滿文月折檔》后發(fā)現(xiàn):青州設立駐防之時,2000滿洲兵丁中,另戶有1270人,開戶有730人。由此可見,青州駐防官兵中將近一半是出身開戶的非正身旗人。從雍正七年(1729)起,清廷開始大規(guī)模清查八旗戶籍,并將清查出的開戶人、養(yǎng)子分別載入“另記檔案”和“開戶”冊籍。大批開戶人、另記檔案人被撥往青州,實際上是這場清查的余波。[5]因此,青州駐防的設立緩解了京城八旗的生計壓力,給包括非正身旗人在內的閑散旗人當兵食餉的機會,可謂一舉兩得的措施。

      雍正十年九月二日,首任青州將軍鄂彌達率領2000名滿洲兵丁及其家眷從京城出發(fā),分四路赴青州城,該年末抵達青州,從此開始了滿洲八旗在青州駐防城近兩百年的歷史。

      二、青州駐防八旗生計來源

      (一)俸祿

      清代八旗駐防官員的俸祿包括正俸、恩俸、養(yǎng)俸、津貼等。

      駐防官員的正俸,《清會典事例》記載,“山東省青州新設駐防官兵,其官兵俸餉口糧馬匹草料,悉照各省駐防之例。(雍正)十年議準。青州駐防官兵,粟米全行折給,每米一斗折銀一錢,均于該年地糧銀內動支。”[6]1017青州將軍為從一品,副都統(tǒng)為正二品,《八旗通志初集》記載雍正朝在外武官俸祿,“正從一品,歲給俸銀一百八十兩,俸米九十石。正從二品,歲給俸銀一百五十兩,俸米七十七石五斗?!盵7]861駐防官員依靠這僅有的俸祿處理公務、養(yǎng)家糊口,不得從事農工商,不得置辦地產,因此手頭并不寬裕。

      世宗在清查虧空,懲辦貪污的同時,為官員發(fā)放養(yǎng)廉銀。雍正五年(1727)開始,清政府給八旗武職官員發(fā)放養(yǎng)廉銀,其中,青州將軍的年養(yǎng)廉銀為1500兩。乾隆二十六年(1761),青州將軍職位被裁撤。乾隆三十二年(1767),清廷規(guī)定青州副都統(tǒng)的養(yǎng)廉銀每年 700 兩,乾隆三十五年(1770)又定為 500 兩。[6]第12冊323養(yǎng)廉銀的發(fā)放,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青州副都統(tǒng)的經濟拮據(jù)問題。有關青州駐防八旗職官俸祿情況見表1。

      表1 青州駐防八旗職官俸祿表

      注:此表根據(jù)光緒《清會典事例》,卷542《兵部一·官制》、卷545《兵部四·官制》、卷262《戶部一一一·俸餉》等有關史料制成。

      普通甲兵的俸餉“給親丁名糧二十分,每分月支餉銀二兩。再步兵四百名,每名月給米二斗五升。按月支給?!盵6]第3冊1007與駐防官員相比,普通甲兵的俸餉非常少,但與交納賦稅且常遭受水旱之災的當?shù)仄胀ò傩障啾龋胀v防旗兵的生活要穩(wěn)定很多。駐防旗兵餉銀、餉米情況見表2。

      表2 青州駐防旗兵餉銀、餉米表

      注:此表據(jù)光緒《清會典事例》,卷255《戶部一○四·俸餉·各省兵餉》等有關史料制作。

      (二)其他來源

      中央對青州駐防兵丁的賞銀,是政府提供撫恤的主要體現(xiàn)。山東駐防官員時常得到皇帝的佳賞與恩賜,雍正十一年(1733)十月,青州駐防將軍鄂彌達得到世宗恩賜的各種藥品一匣;[8]第4347條十二月,鄂彌達又得到皇帝恩賜的福字、宮內織綢二匹。[8]第4433 條

      對青州駐防城內的紅白事,清廷給予一定量的賞銀。乾隆三年,青州將軍阿思海奏,“駐防開檔、養(yǎng)子、另戶,滿洲兵丁吉兇事件,賞給生息銀兩,應照天津、成都原賞營運銀兩數(shù)目,準添銀四千兩。并前恩賞銀六千兩,以足一萬兩之數(shù)?!盵9]第2冊141該奏得到兵部議準。甲兵或直系親屬,紅事賞銀六兩,白事給銀十兩。乾隆二十一年(1756),青州將軍奏請?zhí)碓O本息銀二千兩,共四千七百兩生息銀供駐防兵丁紅白事賞銀之用。

      此外,清政府規(guī)定八旗官兵去世以后,其遺孀也可以領取俸銀或餉銀。佐領、防御、騎校等官佐孀婦,可領取丈夫生前的半俸,其亡夫有功者甚至可領全俸。對無子嗣,鰥寡孤獨者,每人每年領銀12兩,并隨月支領,享受養(yǎng)育兵待遇。

      乾隆十三年,高宗南巡至山東,“德州、青州等處駐防官兵,年七十、八十以上者,查明分別賞賚”。[9]第5冊75乾隆二十一年,高宗拜謁孔廟,“所有德州、青州駐防八旗兵丁,派有差務者,并著賞給兩月錢糧,以溥惠澤”。[9]第7冊405乾隆四十一年(1776),高宗再次巡幸山東,對參與大小金川之戰(zhàn)的“山東青州、德州駐防兵丁,派有差務者,一體賞給一月錢糧”,對“青州、德州駐防男、婦年七十以上者”也分別進行了賞賚。[9]第13冊461乾隆五十五年(1790),高宗再次巡幸山東,對有差務的青州、德州駐防旗兵進行恩賞,“賞給兩月錢糧”。[9]第 18冊61

      除了賞銀,青州駐防還有一定的旗地收入。清政府在青州附近如博興、利津等地撥大量土地分配給旗人,以緩解人口壓力。旗地的劃撥成為維持青州駐防旗人生活的重要保障。

      三、青州駐防八旗的“生計問題”

      (一)清中期“生計問題”凸顯

      青州駐防八旗的生計問題是有多方面原因的。八旗制度建立之初,就為日后生計問題埋下了很大隱患。為了保持八旗武力,清前期歷代君主對駐防旗人采取了種種限制措施,習武作戰(zhàn)是八旗子弟的唯一出路。世宗明確表示:“在京師則文武并用,是以文武兼收;在駐防則武備是資,應以武途為重?!盵4]第2冊874隨著八旗人口不斷增長,披甲人數(shù)不變,清政府又不允許八旗子弟從事農工商業(yè),八旗兵不但要養(yǎng)家糊口,遇戰(zhàn)事還須自備軍需用品。此外,八旗兵久不征戰(zhàn),生活逐漸腐化,這是“八旗生計”出現(xiàn)問題的原因。

      雍正以前,駐防披甲亡故后家眷、子弟俱令回京,駐防之地沒有太多閑散余丁。青州駐防兵丁,“初來時多為孤身,后回京城養(yǎng)贍父母等因者多,亦有絕嗣而回京者”。[1] 222因此在雍正朝,青州駐防八旗生計問題沒有表現(xiàn)出來,而到乾隆時期問題卻日益顯現(xiàn)。

      雍乾時期,清廷為了保持駐防旗兵的民族特色,禁止駐防旗兵學習漢學,且旗人子弟不準就近在省城參加科舉考試。因此,貧苦的兵丁子弟很難籌措入京盤纏,回京趕考進而走入仕途基本不可能,只能等待有限的“披甲食糧”的機會。

      乾隆十五年(1750),青州將軍羅善病故,出現(xiàn)了無錢辦喪事的情況,副都統(tǒng)色爾登動用了 200 兩生息銀賜予羅善的家屬,事后高宗又補發(fā) 200 兩生息銀。[9]第3冊377這反映了當時青州駐防高層官員的生計出現(xiàn)問題,由此推之,普通甲兵的經濟情況更為嚴峻。

      嘉慶十八年(1813),青州旗兵戰(zhàn)馬的實際數(shù)字比額設數(shù)字少了 398 匹。青州副都統(tǒng)八十六曾就此事奏請裁減駐防冗員,以節(jié)省開支,喂養(yǎng)戰(zhàn)馬。[10]第4冊304可見嘉慶時期,青州駐防財政緊張,已無多余財力養(yǎng)馬。無錢養(yǎng)馬,駐防八旗騎兵的實力難免下降。八十六的建議實屬無奈之舉,卻遭到中央反對,要求倒斃馬匹,必須要補足原額。

      嘉道年間,青州旗人生活更加艱難。此時國內農民起義風起云涌,山東駐防兵丁經常被派往各處參與鎮(zhèn)壓,沉重的兵役使本來出現(xiàn)問題的生計更加艱難。嘉慶十八年(1813)天理教起義,青州副都統(tǒng)八十六率領青州駐防旗兵精銳200名與農民軍交戰(zhàn)。太平天國運動爆發(fā)后,清政府多次抽調青州駐防兵南下助剿太平軍與捻軍,為此付出了沉重代價。

      (二)清后期青州駐防旗人的困境

      咸豐十一年(1861),青州出現(xiàn)“旗營糧餉,久未支領……官兵養(yǎng)贍無資”的情況,“請飭山東撫臣迅速籌餉,著譚廷襄將青州官兵應領咸豐十年冬季三個月俸餉等項銀兩,無論何款,設法趕緊委解”。[11]第1冊352從應領的十年冬季三個月俸餉到上奏時間咸豐十一年十二月,餉銀已拖欠一年。

      同治光緒年間,青州八旗兵更是“不敷糊口”,駐防營經常出現(xiàn)鬧饑荒的情況,甚至出現(xiàn)連續(xù)兩年缺糧?;实垭m時時關心各地的駐防官兵,拖欠餉銀之事卻只能事后追咎,可見當時駐防旗人生活之苦。此時期青州駐防旗兵生計問題見表3。

      表3 《清實錄》同治光緒時期青州駐防生計問題記錄整理

      注:此表根據(jù)《清穆宗實錄》《清德宗實錄》相關記載制成。

      清末,地方八旗駐防幾乎瀕于崩潰。光緒三十三年(1907),清廷以法令形式規(guī)定:允許旗人自謀出路。這對八旗駐防制度來說是沉重打擊,但對眾多八旗官兵來說,卻是新生活的開始。

      四、對“生計問題”的補救措施及效果

      (一)增設“養(yǎng)育兵”

      “養(yǎng)育兵”又稱“余兵”或“教養(yǎng)兵”。養(yǎng)育兵制度,即從那些生活窘迫的旗人家庭中挑補閑散幼丁來訓練藝業(yè), 月給一定錢糧,充當預備役的一種救濟辦法,目的是借以收容貧窘至“不能養(yǎng)其妻子”的閑散滿洲和八旗人丁,是一種帶有基層救助性質的旗人恩養(yǎng)政策。未能充當旗兵,不在八旗俸餉制度保障范圍內的“余丁”、“閑散”人員,其生計問題日趨嚴峻,引起清朝最高統(tǒng)治者的關注。雍正二年(1724)正月,世宗諭令“不論旗分,各計八旗總數(shù),按其佐領多寡均行挑取”,“必擇其實系貧乏,射箭好,可以學習之另戶余丁”,作為養(yǎng)育兵給予救助。[12]58養(yǎng)育兵年滿二十五歲時,要考試步射,合格者可挑取護軍馬甲,否則即換為步甲。

      由于青州駐防設立時間較晚,嘉慶時期,生計問題凸現(xiàn)出來。為此,嘉慶七年(1802)青州駐防增設養(yǎng)育兵一百名。嘉慶二十年(1815)十二月,陳預等奏“該滿營兵丁,素稱得力,生齒日繁,若增添馬步甲兵,需餉較多。其壯丁一任閑散。又殊可惜?!比首谠试S青州副都統(tǒng)在駐防八旗閑散壯丁內,選擇可造之材二百四十名,“作為余兵,與甲兵一體操練,每名每月支給銀一兩?!盵10]第5冊163青州駐防滿營原額設馬甲一千四百六十名,步甲三百二十名,一次性增設二百四十名余兵,比例是很高的,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青州駐防閑散旗丁的生計問題。

      (二)允許置產

      清初嚴禁駐防各地駐防兵丁去世后就地埋葬,隨著八旗生計日益嚴重,駐防官員不斷上奏請求,“咨送絡繹亦覺紛繁,地方官頗以為累”。[13]第14冊5541乾隆二十一年(1755),朝廷不得不改變政策,發(fā)布上諭“嗣后駐防兵丁,準其在外置產,病故后即著在該處埋葬,其寡妻停止送京”,“又奏準各處駐防官兵給地”,“山東青州二百六十畝”。[6]第12冊124命都統(tǒng)酌動公款在青州購置土地,就地埋葬,減少了地方費用。

      按規(guī)定,七品以上滿州官員可以出旗置產。清末期,一些退休的官員出旗置產。佐領烏拉畚家,在北城西店建有“哈公怡園”;正白旗舒家,在北城東門外菜園村蓋了房產。[3]258當然,這些有錢置房產的都是特例,一般為駐防官兵的上層,手中有一定積蓄。該項規(guī)定對駐防官兵上層有利,對于廣大下層甲兵,出旗置產是做不到的。

      (三)撫恤傷兵,免追繳銀兩

      青州駐防旗兵是清政府在山東的一支重要軍事力量,軍事職能是其存在的第一職能。在存在的200年間,青州駐防八旗開展了一系列軍事活動。對內戰(zhàn)爭包括:大小金川之役、鎮(zhèn)壓太平天國運動、阻擊捻軍起義等,參加的抗擊外來勢力戰(zhàn)爭有: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甲午戰(zhàn)爭、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青州滿營兵丁“素稱得力”,自建立以來多次建立戰(zhàn)功,也付出了沉重代價,清政府采取了撫恤傷兵,免追繳其所欠銀兩的應對措施。

      咸豐九年(1859)十月,戶部上奏“青州滿洲營出征兵丁、受傷成廢、長支馬干銀兩,請免追繳”。兵丁受傷回營,解退差操,照例僅得半餉。若再扣繳,難以養(yǎng)家糊口。因此,奏準“所有青州滿洲營,受傷殘廢解退、及續(xù)經病故兵丁一百四十八名。未扣長支馬干銀一千六百三十九兩零,加恩免其追繳,以示矜恤。”[14]第5冊341清政府不僅對旗兵予以表彰,還對傷病以及家屬進行撫恤,緩解他們的生計壓力。

      (四)從事工商業(yè)

      清末,一些八旗官兵為了養(yǎng)家糊口,開始偷偷做起生意,尤其是較有積蓄的上層官員更為常見。如青州旗城的唐家(薩哈拉畚之后),舒家(末代協(xié)領舒秀倫之后)爭先在南城投資創(chuàng)辦煙廠。鑲黃旗李家兄弟二人,兄李昆河曾任四品河道,李家在青州北關和南城均開有商鋪,包括銀號、綢緞莊、雜貨店,成為大商業(yè)家。[3]258這些思維活躍、有經濟頭腦的旗人,自食其力,投入到工商業(yè)的生產經營中,解決了自身生計問題,但這些人只占青州駐防旗人的很少一部分。

      (五)辛亥革命后青州旗人的出路

      辛亥革命后,青州旗兵擁護共和,民國初年保留八旗建制,官守其職 。地方財政繼續(xù)為青州八旗發(fā)放糧餉,但是地方政府卻不能遵守中華民國的優(yōu)待條件,青州八旗兵的生計問題愈加嚴峻。1919年,青島玲木絲廠到青州收購蠶繭,發(fā)現(xiàn)青州滿族女子是天足,便于做工,是廉價勞動力,便開始在北城招工。20世紀20年代,日本人在青島大辦工廠,青州滿族少年三五成群到青島做工。青州八旗迫于無奈,為謀生計,1919年前后,約六七千青州滿族遷居青島。[3]255

      1929年,北城旗兵團解體,城內混亂,旗民走投無路,青島四方機車車輛廠唐恩良派專車接走數(shù)千旗民,安排他們到機車廠和滄口多家日本紗廠做工。為謀生計,這一時期大部分駐防旗人離開了駐防城,除了少量富戶移居青州南城,大部分到青島做工。

      青州駐防八旗作為清代八旗體系的一部分,是清代八旗制度及八旗生計問題的一個縮影。八旗生計問題,是嘉慶朝以后八旗由盛轉衰的重要原因,它直接導致八旗兵力和清王朝控制力的衰弱。清末到辛亥革命后,青州駐防旗人通過買田置產、經商、做工等途徑,實現(xiàn)了身份從“旗”到“民”的轉化,融入到當?shù)厣鐣钪腥ァ?/p>

      [參考文獻]

      [1]定宜莊.清代八旗駐防研究[M].沈陽:遼寧民族出版社,2003.

      [2]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雍正朝漢文朱批奏折匯編[Z].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89.

      [3]李鳳琪,唐玉民,李葵.青州旗城[M].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1999.

      [4]國史館整理.清世宗實錄[Z].北京:中華書局,1985.

      [5]劉小萌, 王禹浪. 山東青州北城滿族村的考察報告[J]. 黑龍江民族叢刊, 2001, (4).

      [6]清會典事例[Z].北京:中華書局,1991.

      [7]鄂爾泰,等修.八旗通志初集[Z].李洵,趙德貴點校.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1985.

      [8]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雍正滿文朱批奏折全譯[Z].合肥:黃山書社,1998.

      [9]國史館整理.清高宗實錄[Z].北京:中華書局,1986.

      [10]國史館整理.清仁宗實錄[Z].北京:中華書局,1986.

      [11]國史館整理.清穆宗實錄[Z].北京:中華書局,1987.

      [12]允祿編.上諭旗務議覆[M].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76.

      [13]中國史學叢書續(xù)編.欽定八旗通志[M].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68.

      [14]國史館整理.清文宗實錄[Z].北京:中華書局,1986.

      (責任編輯魯守博)

      [中圖分類號]E29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0040(2016)01-0041-05

      [作者簡介]徐雪坤,女,山東青州人,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研究生。

      [收稿日期]2015-11-02

      猜你喜歡
      青州
      千年書院薪火相傳,百年名校與時俱進山東省青州第一中學
      試論由古希臘雕像到青州窖藏佛教石刻雕像
      訪青州李清照歸來堂
      青州南燕歷史遺存及影響研究
      東方考古(2018年0期)2018-08-28 10:04:56
      青州藝術產業(yè)發(fā)展優(yōu)化路徑
      淺述青州文化的歷史淵源
      紅絲硯美甲天下 即墨侯俊冠九州——論青州紅絲硯
      絲路藝術(2017年6期)2017-04-18 13:58:45
      穴位埋線治療老年性便秘50例
      山東青州云門山大云寺歷史考辨
      慕益都
      黃河之聲(2016年24期)2016-02-03 09:01:52
      洪湖市| 扎赉特旗| 青田县| 凯里市| 东港市| 宜城市| 治县。| 长泰县| 保定市| 界首市| 湘西| 承德县| 龙州县| 梅河口市| 江城| 台中县| 天峨县| 运城市| 兰州市| 元谋县| 什邡市| 洛浦县| 四平市| 杭州市| 会理县| 星座| 观塘区| 电白县| 金昌市| 巴楚县| 华蓥市| 晋州市| 浮梁县| 宜春市| 宜兴市| 南宫市| 商都县| 黄大仙区| 遂昌县| 玉林市| 沈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