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紅軍
(上海應(yīng)用技術(shù)大學(xué) 人文學(xué)院,上海 201418)
?
中國(guó)古代文學(xué)研究
·小說研究專題·
《儒林外史》人物命名來源考
劉紅軍
(上海應(yīng)用技術(shù)大學(xué) 人文學(xué)院,上海 201418)
《儒林外史》中儒學(xué)思想的影響是無處不在的。這種影響所涉及的范疇廣泛,表現(xiàn)形式千姿百態(tài),雖三言兩語難以說清,但僅從人物命名角度也可略窺一二。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jì),《儒林外史》人物命名直接典出《四書》《五經(jīng)》的就有近四十人,可見吳敬梓對(duì)《四書》《五經(jīng)》的熟悉。同時(shí)說明吳敬梓把人物命名作為塑造人物形象的一種補(bǔ)充手段。
《儒林外史》;人物命名;四書五經(jīng)
在某種意義上,吳敬梓頗似一手持劍,一手執(zhí)盾的武士。劍有雙刃,一面砍斫科舉弊端,一面擊刺禮教虛偽;盾頗堅(jiān)厚,用以固守儒家正統(tǒng)思想的精神家園。稍加研讀《儒林外史》即可發(fā)現(xiàn),儒學(xué)思想的影響是無處不在的。這種影響所涉及的范疇廣泛,表現(xiàn)形式千姿百態(tài),三言兩語難以說清。本文不擬對(duì)此做全面分析,而是僅從人物命名角度略窺一二。據(jù)筆者不完全統(tǒng)計(jì),《儒林外史》人物命名直接典出《四書》《五經(jīng)》的就有近四十人,現(xiàn)分別羅列于下,然后再稍加分析。
(一)《大學(xué)》
1.平治
《大學(xu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chéng),意誠(chéng)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guó)治,國(guó)治而后天下平。”[1]801
《孟子·離婁上》:“堯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盵2]146
《孟子·公孫丑下》:“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當(dāng)今之世,舍我其誰也?”[2]98
(二)《中庸》
1.嚴(yán)大位,字致中
《中庸》:“喜怒哀樂之未發(fā),謂之中;發(fā)而皆中節(jié),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dá)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盵1]691
2.嚴(yán)大育,字致和
《中庸》:“喜怒哀樂之未發(fā),謂之中;發(fā)而皆中節(jié),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dá)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盵1]691
3.卜崇禮
《中庸》:“故君子尊德性而道問學(xué)……極高明而道中庸,溫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禮?!盵1]708
(三)《論語》
1.周進(jìn),字簣軒
《論語·子罕》:“子曰:‘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復(fù)一簣,進(jìn)也,吾往也?!盵3]98-99
2.魏好古
《論語·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于我老彭?!盵3]67
《論語·述而》:“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盵3]75
3.王德,字于據(jù)[4]37
《論語·述而》:“君子志于道,據(jù)于德,依于仁,游于藝?!?/p>
4.王仁,字于依[4]37
《論語·述而》:“君子志于道,據(jù)于德,依于仁,游于藝?!?/p>
5.陳禮,字和甫
《論語·學(xué)而》:“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jié)之,亦不可行也?!盵3]7
6.蘧景玉
《論語·憲問》:“蘧伯玉使人于孔子??鬃优c之坐而問焉,曰‘夫子何為?’對(duì)曰‘夫子欲寡其過而未能也?!拐叱觥W釉弧购?!使乎!’”[3]172
《論語·衛(wèi)靈公》:“子曰:‘……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可卷而懷之?!盵3]185
7.婁煥文
《論語·泰伯》:“巍巍乎!其成功也。煥乎其有文章?!盵3]89
8.王蘊(yùn),字玉輝
《論語·子罕》:“子貢曰:‘有美玉于斯,韞櫝而藏諸?求善賈而沽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沽者也?!盵3]96
9.鄧義,字質(zhì)夫
《論語·顏淵》:“夫達(dá)也者,質(zhì)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盵3]141
《論語·衛(wèi)靈公》:“子曰:‘君子義以為質(zhì),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3]188-189
10.苗而秀
《論語·子罕》:“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實(shí)者有矣夫!’”[3]99
(四)《孟子》
1.莊尚志,字紹光
《孟子·盡心上》:“王子墊問曰:‘士何事?’孟子曰:‘尚志。’”[2]286
2.宋為富[4]201
《孟子·滕文公上》:“為富,不仁矣;為仁,不富矣?!?/p>
3.劉進(jìn)賢
《孟子·梁惠王下》:“國(guó)君進(jìn)賢,如不得已,將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與?左右皆曰賢,未可也。諸大夫皆曰賢,未可也。國(guó)人皆曰賢,然后查之;見賢焉,然后用之?!盵2]39
《孟子·公孫丑上》:“柳下惠,不休污君,不卑小官;進(jìn)不隱賢,必以其道?!盵2]76
(一) 《詩(shī)經(jīng)》
1.蘧來旬,字駪夫
《詩(shī)·大雅·蕩之什·江漢》:“王命召虎,來旬來宣:‘文武受命,召公維翰。無曰予小子,召公是似。肇敏戎公,用錫而祉?!盵5]463
《詩(shī)·小雅·鹿鳴之什·皇皇者華》:“皇皇者華,于彼原隰。駪駪征夫,每懷靡及?!盵5]220
2.婁琫,字玉亭
《詩(shī)·小雅·莆田之什·瞻彼洛矣》:“瞻彼洛矣,維水泱泱。君子至上,鞞琫有珌。君子萬年,保其家室。”[5]334
3.婁瓚,字瑟亭
《詩(shī)·大雅·文王之什·旱麓》:“瑟彼玉瓚,黃流在中。愷弟君子,福祿攸降?!盵5]383
4.?,?,字玉圃
《詩(shī)·大雅·生民之什·公劉》:“篤公劉,于胥斯原……維玉及瑤,鞞琫容刀。”[5]414
5.宗姬,字穆庵
《詩(shī)·大雅·文王之什·文王》:“穆穆文王,于緝熙敬止。假哉天命,有商孫子?!盵5]370
《詩(shī)·周頌·清廟之什·清廟》:“于穆清廟,肅雝顯相。濟(jì)濟(jì)多士,秉文之德?!盵5]475
6.季萑,字葦蕭
《詩(shī)·國(guó)風(fēng)·豳·七月》:“七月流火,八月萑葦。蠶月條桑,取彼斧斫,以伐遠(yuǎn)揚(yáng),猗彼女桑?!盵5]199
《詩(shī)·小雅·節(jié)南山之什·小弁》:“菀彼柳斯,鳴蜩嚖嚖。有璀者淵,萑葦淠淠。”[5]294
7.臧荼,字寥齋
《詩(shī)·周頌·閔予小子之什·良耜》:“其鎛斯趙,以薅荼蓼。荼蓼朽止,粟稷茂止?!盵5]502
8.鄒吉甫
《詩(shī)·小雅·南有嘉魚之什·六月》:“文武吉甫,萬邦為憲。吉甫燕喜,既多受祉?!盵5]245
《詩(shī)·大雅·蕩之什·崧高》:“吉甫作頌,其詩(shī)孔碩,其風(fēng)肆好,以贈(zèng)申伯?!盵5]451
《詩(shī)·大雅·蕩之什·烝民》:“吉甫作頌,穆如清風(fēng)。仲山甫永懷,以慰其心。”[5]455
9.諸葛佑,字天申
《詩(shī)·大雅·生民之什·嘉樂》:“嘉樂君子,憲憲令德!宜民宜人,受祿于天。保佑命之,自天申之?!盵5]412
(二)《尚書》
1.張俊民(張鐵臂)
《尚書·洪范》:“歲、月、日、時(shí)無易,百谷用成,人用明,俊民用章,家用平康?!∶裼梦ⅲ矣貌粚?。”[6]227
2.余夔,字和聲
《尚書·堯典》:“帝曰:‘夔!命汝典樂,教胄子,直而溫,寬而栗,剛而無虐,簡(jiǎn)而無傲,詩(shī)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盵6]227
3.丁詩(shī),字言志
《尚書·堯典》:“帝曰:‘夔!命汝典樂,教胄子,直而溫,寬而栗,剛而無虐,簡(jiǎn)而無傲,詩(shī)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盵6]19
4.蕭樹滋,字柏泉
《尚書·泰誓下》:“樹德務(wù)滋,除惡務(wù)本,肆予小子誕以爾眾士,殄殲?zāi)俗??!盵6]202
5.余敷
《尚書·康誥》:“王曰:‘……紹聞依德言,往敷求于殷先哲王……用康保民。’”[6]259
6.余殷
《尚書·康誥》:“王曰:‘……往敷求于殷先哲王……別求聞?dòng)晒畔日芡?,用康保民?!盵6]259
7.楊允,字執(zhí)中
《尚書·大禹謨》:“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zhí)厥中?!盵6]32
《論語·堯曰》:“堯曰:‘咨!爾舜!天之歷數(shù)而爾躬,允執(zhí)厥中。四海困窮,天祿永忠?!匆嘁悦怼!盵3]239
(三)《禮記》
1.余特,字有達(dá)
《禮記·聘義》:“圭璋特達(dá)?!薄妒琛罚骸耙云钢Y,有圭、璋、璧、琮。璧琮則有束縛加之乃得達(dá),圭、璋則不用束帛,故特達(dá)?!盵1]852
2.余持,字有重
《儀禮·喪服》:“持重于大宗者,降其小宗也?!鼻搴嗔殹墩x》:“持重,謂主持宗廟祭祀之重。”[7]
(四)《周易》
1.蘧祐,字坦庵
《易·大有》:“自天祐之,吉,無不利?!盵8]85
《易·履》:“履道坦坦,幽人貞吉?!?/p>
2.蕭鼎,字金弦
《易·鼎》:“鼎黃耳,金弦,利貞。”[8]287
3.虞育德,字果行[4]163
《易·蒙》:“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4.權(quán)勿用,字潛齋
《易·乾》:“潛龍勿用?!盵8]3
5.金有余
《易·坤·文言》:“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8]15
6.雷驥,字康錫
《易·晉》:“康侯用錫馬蕃庶,晝?nèi)杖??!盵8]200
7.鄒泰來
《易·否》:“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薄跋笤唬禾斓夭唤唬??!盵8]72
《周·泰》:“泰,小往大來,吉亨?!薄跋笤唬禾斓亟唬?。”[8]66
此外,尚有一些人物命名取自其他典籍,由于與本文主題沒有直接關(guān)聯(lián),茲不贅述。
綜上所述,《儒林外史》人物命名出自《大學(xué)》1人,《中庸》4人,《論語》10人,《孟子》2人,《詩(shī)經(jīng)》9人,《尚書》6人,《禮記》2人,《易經(jīng)》7人,計(jì)38人??梢?,吳敬梓對(duì)代表正統(tǒng)儒學(xué)思想的《四書》《五經(jīng)》,可謂爛熟于胸,以至在給人物命名時(shí)可以揮灑自如,信手拈來?!懊哉w,字以表德”[9],意思是名用來表示本身,字用來表示德行。顯然,吳敬梓是在利用這一傳統(tǒng)形式,把人物命名作為人物形象塑造的一種補(bǔ)充手段了。至于給這些人物命名的內(nèi)在含義,則是另一篇文章的內(nèi)容了,在此暫且打住。
[1] 楊天宇.禮記譯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2] 金良年.孟子譯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3] 金良年.論語譯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4] 陳美林.儒林外史人物論[M].北京:中華書局,1998.
[5] 高亨.詩(shī)經(jīng)今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6] 李民,王建.尚書譯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7] 彭林.儀禮譯注[M].北京:中華書局,2012:366.
[8] 周易[M].北京:中國(guó)長(zhǎng)安出版社,2007.
[9] 王利器.顏氏家訓(xùn)集解[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98.
〔責(zé)任編輯:曹金鐘〕
2016-08-30
劉紅軍(1961-),男,遼寧鐵嶺人,教授,博士,從事中國(guó)古代文學(xué)研究。
I206.2
A
1000-8284(2016)12-019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