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蘇州高新區(qū)敬恩實驗小學 嚴素芬
?
小學英語課堂設計的幾個誤區(qū)
□江蘇省蘇州高新區(qū)敬恩實驗小學嚴素芬
縱觀自己的課堂教學及觀摩他人上課的課堂設計,不乏出現這樣的幾個誤區(qū)——
記得在上六年級新教材《Chinese New Year》一課時,備課組準備根據西方的圣誕節(jié)來引出中國的春節(jié)。這樣,在教授Story time的同時,把Culture time也滲透在里面一起進行教學;而且一心想著孩子們對于圣誕節(jié)一定是非常熟悉,也就會有話可講。上完課以后,發(fā)現孩子們對于圣誕節(jié)其實了解的并不多,特別是對于圣誕節(jié)人們做的事情,用英語并不會表達。課后經過反復的思考,發(fā)現其實我們在五年級的教材中,學過一篇有關圣誕節(jié)的課文。但由于這一屆六年級的學生是剛啟用的新教材,五年級教材上的內容對于他們來說并不熟悉。因此,要他們來講一講圣誕節(jié),大部分孩子不會用英語表達。但是,我們發(fā)現這卻是個很好的切入點。我們可以當作閱讀材料讓孩子們來了解圣誕節(jié),并通過課文的闡述,讓孩子們明白怎么來組織語言,進行表達。這不但擴大了孩子們的知識面,同時也有利于新舊教材的更好銜接。這樣的教學模式效率也高。我們放著教材這么純正的語言材料不去用,而非要去生拉硬拽一些半生不熟的語言來充實我們的課堂,顯然事倍功半。
這就是對教材缺乏整體把握和深入的分析與研究,也是對學生的學情把握不到位。對于一位英語老師來說,承擔的是一門語言的教學,要學會融會貫通,承上啟下,不但要了解所擔任年級的教材,還應該了解整個小學階段的教材,甚至是初中的教材,以便做好銜接工作,使得語言的學習能縱橫發(fā)展,觸類旁通,形成一個整體。
如何來解決這一問題呢?為了能使教師盡快地整體掌握教材,更有效地設計我們的課堂教學,首先,作為一名英語教師,我們要通讀1~6年級的所有教材,對各個年級段的教學內容做到心中有數。其次,我們可以發(fā)揮教研組的作用,每周開展集體備課,同年級的老師互相討論,分析各個單元的重、難點,并商討最有效的課堂設計。接著,我們可以通過教研組活動,進行同題異構,課后分析每堂課的優(yōu)缺點,在此基礎上再進行教案修改并再次上課。通過這一系列的活動,使得我們的年輕教師快速地成長,有經驗的老師也不斷地完善教學理念,更新自己的教學手段。最后,我們要了解學生,包括他們的學習能力、已有知識等。這樣才能使我們的課堂設計更有效,才可能達到高效。
在教學目標的設計上,我們在平時教學中也存在著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義務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總目標是:通過英語學習使學生形成初步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促進心智發(fā)展,提高綜合人文素養(yǎng)。語言的表達是具有一定的感情色彩的,因此,語言的學習也同時應該設計一些情感目標。我們在平時的英語教學中,比較注重的是語言知識的目標,而對于情感目標涉及的較少,這其實恰恰是教學目標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部分。特別是在高年級,我們的教學工作往往注重的是英語的試題是不是會做,而忽略了情感的教學及興趣的培養(yǎng),讓孩子們在題海戰(zhàn)中摸爬滾打,自然失去了情感教育的目標,也失去了語言教學的最終意義。新課標中要求六年級達到的是二級目標,其中情感目標是“能體會到英語學習的樂趣;敢于開口,表達中不怕出錯誤;樂于感知并積極嘗試使用英語;積極參與各種課堂學習活動;樂于接觸外國文化,增強祖國意識?!倍鴮τ诮虒W目標上的不明確,讓孩子們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和感受成功的喜悅感。
在缺乏語言條件的情況下,教師會十分注重為孩子們創(chuàng)設情境,這樣有利于幫助孩子們去理解和運用所學語言。但在具體的操作中,我們一定要注意情境及語言的真實性和完整性。失去了這兩個關鍵要素,也就失去了語言學習的真正意義——運用。如我們在教授譯林版六年級下冊第7單元《Summer holiday plans》時會發(fā)現,其實對于我們的孩子來說,要定出像課文中那樣的計劃是不怎么可能的。在此處,我們可以把視野收回來,看看我們身邊的能做到的事情,并請孩子來說一說。還有如在五年級上冊有一個單元,是efriend。其實一般學校的孩子們沒有機會接觸外國的小朋友,因此,創(chuàng)設讓他們與外國小朋友聊天的情境,顯然也缺乏真實性。
如新教材中,各個單元都有culture time,這是對國外文化的滲透。對于一些城鄉(xiāng)結合部學校的孩子來說,平時沒有接觸英語的機會,更沒有對相關文化了解的機會。因此,這是孩子們學習英語,感受西方文化的最好時機。我們可以借此機會,讓學生充分掌握和感受文化。如第八單元的Culture time中,有兩個西方比較重要的節(jié)日Halloween和Christmas??墒菚旧现挥卸潭痰膬删湓?,這肯定不能讓孩子們感受到這兩個節(jié)日濃濃的氛圍,也無法滿足孩子們的好奇心。此時先可以讓學生先去查找相關的知識,然后在課上進行交流,在老師的指導下,感受著西方文化的沖擊,然后再結合中國的春節(jié),進行中西文化的對比。
在教學各環(huán)節(jié)與活動設計的時效性問題上,我們也會發(fā)現有很多誤區(qū)。很多時候,為了能讓自己設計的教學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我們往往會絞盡腦汁地整出一些新花樣來,而很少會去思考這一設計是不是符合自己的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是否符合孩子們的年齡特點,是否具有時效性,是否真正可行。
小學英語課堂是學生學習和運用英語的主戰(zhàn)場。如何讓孩子們在課堂上得到有效的、高效的學習經歷,要求我們教師對課堂設計做到有的放矢。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反思自己的課堂,不斷地審視自己,重新來認識自己,從不同的角度來觀察我們的課堂,觀察我們的教育。角度不同,看到的風景也會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