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堯(江北區(qū)新聞信息中心,重慶 400025)
?
淺析新時期下廣播電視新聞采訪質(zhì)量的提升
陳 堯
(江北區(qū)新聞信息中心,重慶400025)
摘 要:廣播電視新聞采訪是指以有效及時地獲取新聞素材和新聞信息為目的而進行的一系列提問、思考和研究的完整采訪工作。采訪工作質(zhì)量的優(yōu)劣直接對廣播電視新聞的高質(zhì)性、高效性和真實性產(chǎn)生重要影響。因而,提升廣播電視新聞的采訪質(zhì)量對新時期下做好廣播電視新聞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關(guān)鍵詞:廣播電視;新聞采訪;質(zhì)量;提升
廣播電視是信息傳播的重要平臺,不但社會民眾的需求會對其產(chǎn)生影響,而且崛地而起的網(wǎng)絡信息時代也給廣播電視新聞工作帶來了巨大的挑戰(zhàn)。廣播電視新聞采訪是廣播電視新聞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在當前的互聯(lián)網(wǎng)信息時代下,各媒體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占得一席之地,就必須要做好廣播電視新聞采訪工作,為廣播電視新聞提供及時、準確、有價值的社會信息。
(一)對攝像和錄音設備的依賴性強
新時期環(huán)境下的廣播電視新聞與傳統(tǒng)紙質(zhì)新聞不同,它能夠帶給人們更直觀的視覺和聽覺體驗,新聞內(nèi)容更加直觀形象、生動有趣。這是因為廣播電視新聞采訪工作一般都是在攝像或錄音設備的基礎上進行的,它主要通過聲音和影像來實現(xiàn)對信息的綜合表達,因而與廣播電視新聞其他工作相比,采訪工作對攝錄設備的依賴性更強。
(二)采訪形式會影響新聞信息的類型
廣播電視新聞的采訪形式直接影響著新聞信息的類型。[1]聲音、圖像等各種新聞素材與信息的加入,使得廣播電視新聞與一般媒體新聞相比,報道方式更加多種多樣,它既可以對聲音、圖像進行采訪,直接報道,也可以經(jīng)過各種處理后不通過采訪進行報道。
(三)對新聞從業(yè)工作人員的要求更高
與傳統(tǒng)新聞方式相比,廣播電視新聞的工作相對繁瑣,既需要工作人員掌握攝像、錄音、后期剪輯處理等知識,同時還需要其具備采訪、制作等綜合技能。并且,人們對新聞信息質(zhì)量要求的愈漸增高也給新聞的內(nèi)容、形式、播出方式和深層價值影響帶來了挑戰(zhàn),對新聞工作者的業(yè)務水平和思想道德都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
(一)新聞采訪前重視準備工作
由于新聞采集現(xiàn)場容易發(fā)生各種難以預料的變化,所以一般在聘用相關(guān)工作人員時,都要求他們具備較強的應變能力。特別是在發(fā)生一些重大變故時,必須要保持冷靜、理智,這是所有新聞工作者應具備的基本職業(yè)素養(yǎng)。但絕不能因此而忽略新聞采訪前的準備工作,因為很多重要工作僅僅依靠現(xiàn)場人員的應變能力難以解決。采訪前的準備工作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要重點檢查攝像和錄音等設備是否正常運行,并維持穩(wěn)定工作狀態(tài);二是要做好對采訪對象的準備工作,特別是針對一些重大事件,應充分做好事先了解和認識;三是針對一些重要事故,如突然爆發(fā)的安全事故等,進行全面分析,掌握事件的核心要點和注意事項,同時還應注重新聞的時效性。例如,《楊瀾訪談錄》的記者楊瀾,她在工作中采訪過很多國家元首。每次采訪前,楊瀾都會做好充足的準備,收集大量相關(guān)材料,如這些國家元首的工作環(huán)境、成長經(jīng)歷、在各種國際會議上的發(fā)言等等。由于準備工作到位,楊瀾在采訪中提出的問題往往更具有針對性,容易引起被采訪者的興趣,還能使收看《楊瀾訪談錄》的觀眾受益匪淺。
(二)采訪過程中營造良好的氛圍
廣播電視新聞采訪工作的本質(zhì)就是新聞記者對事件相關(guān)人員進行新聞采訪。但一般記者和受訪對象之間是陌生關(guān)系,再加上新聞事件中一些敏感詞匯對受訪者的影響,受訪者可能會產(chǎn)生緊張、不安等情緒。對此,采訪人員作為采訪工作中的主動方,必須注重良好的采訪氛圍的營造,并且在采訪工作中還應注意和受訪對象之間建立充分的尊重和信任。例如,若在采訪中遇到受訪對象不想接受采訪,或是情緒緊張、激動,難以確保采訪正常進行的情況,采訪工作者可以首先聊一些受訪對象了解、感興趣的話題,以消除對方的消極情緒。又如,在采訪工作中,常常會遇到一些受訪對象,他們平時說話滔滔不絕,但一面對攝像機或是麥克風就變得結(jié)結(jié)巴巴,半天說不出話。這時,采訪人員營造輕松、愉快、緩和的氛圍就變得尤為重要。
(三)注意溝通以及提問的技巧
有效的溝通方法和提問技巧是獲取有價值的新聞信息和新聞素材的重要措施。[2]新聞采訪過程中常用的提問技巧有三種:問答式、說服式和交談式。新聞工作者在采訪過程中除了要聯(lián)系采訪任務和采訪重點來進行提問外,還要注意根據(jù)不同的受訪對象進行不同的提問。對于新聞信息的重點內(nèi)容,在提問上要注意問題的針對性;對于一些較為敏感的新聞訊息,采訪者可以通過隱晦的提問方式來獲取信息。此外,新聞工作者在采訪過程中還應做到靈活變通,結(jié)合新聞現(xiàn)場的情況對受訪者進行有價值的提問,避免問一些無營養(yǎng)、無價值的口水話。但需注意的一點是,問題的設置必須要建立在尊重新聞事實的基礎上。另外,新聞工作者還要學會善于傾聽。傾聽是一門藝術(shù),對于新聞工作者而言更是必不可少的。新聞采訪過程中,新聞工作者只有學會傾聽,才能在新聞采訪過程中進行恰當提問,從而更好地了解新聞事件的原委。
(四)做好采訪工作的后期處理
新聞采訪工作的后期處理也十分重要。采訪結(jié)束后針對采訪素材的利用,哪部分素材是報道重點,哪部分內(nèi)容放在報道中的哪個位置,都需要重點考慮,通常都是對重點內(nèi)容進行詳細的記錄。并且,一般采訪后得到的素材是不能直接用在新聞報道當中的,需要進行加工處理后才能用在報道中。在對采訪信息進行處理利用時,切忌不可對受訪對象的語言斷章取義或是曲解對方意圖,違背新聞的真實性原則。另外,由于采訪稿普遍是一問一答的形式,不利于加工整理,因此可以采用直接引用和間接引用相結(jié)合的方式。新聞記者對采訪工作的后期處理便于編輯對新聞素材的加工。
采訪工作是廣播電視新聞工作的前提和基礎。倘若沒有采訪工作提供的新聞信息和素材,即便新聞寫作者的能力再強,也難以做出有吸引力、有價值的社會新聞。而新聞采訪能力是每一位新聞記者不可或缺的業(yè)務能力,新聞記者應加強自身業(yè)務能力的學習,不斷提高采訪能力,從而為廣播電視新聞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吳滟.廣播新聞記者采訪的特點及提問技巧初探[J].中國傳媒科技,2014(12):114.
[2]王劍男.關(guān)于地方電視臺新聞記者在采訪中應注意的要點問題[J].民營科技,2014(03):286.
中圖分類號:G222.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16)01-008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