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飛
(陜西省榆林市第八小學 陜西榆林 719000)
小學語文主題式閱讀教學方法之拙見
張 飛
(陜西省榆林市第八小學 陜西榆林 719000)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小學語文教學改革也隨著潮流在不斷前行,而我們學校沒有落伍,也跟著教育改革的春風進入了主題式閱讀教學的改革之中。所謂“主題式教學”也就是我們現(xiàn)在根據(jù)教材的特點,把教材中的每個單元作為一個系統(tǒng),單元主題好比一串糖葫蘆,課文好比糖葫蘆上的果,以“竹簽”串“水果”,而“竹簽”好比本單元的主題,“果”則表示本單元所學的課文,然而外面裹的那層“糖”則好比所學到的知識,在心中慢慢回味那比糖還要甜的“果實”,也稱之為“單元主題式教學”,是進行整體系統(tǒng)的教學?!墩Z文課程標準》中要求,小學階段的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45萬字。并且在“實施建議”中強調(diào):培養(yǎng)小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書籍。怎樣進行單元主題式閱讀教學呢?下面就談我個人的幾點拙見。
首先,要掌握開展主題式閱讀教學的依據(jù)
根據(jù)《語文新課標》的精神編寫的小學人教版語文教材,有一個非常凸顯的特點,那就是課本是按一個單元一個中心主題編寫的教學內(nèi)容,也就是一個“主題”,通俗一點講就是“一個主題單元式編寫法”。然而,一個“主題單元”一般由三部分組成,單元導讀、主體課文(精讀和略讀課文)、語文園地,這就給我們提供了很好的單元授課平臺。
自我們學校開展了語文“四通式自主閱讀式”教學法,即“先通字詞,掃清障礙”;二讀通課文(整體感知課文,明確課文的主題思想);三精通課文,重點體會(掌握精彩片段的賞析);四是通讀全文,展示感悟(聯(lián)系相關文章,聯(lián)系生活實際,展開豐富的想象)?!蔽覀兊倪@種教學方法,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要求學生先自學,然后同小組同學交流,會的進一步掌握,不懂的,互相學習,有困難的,才請教老師,這一教學模式在我校得到了廣泛推廣。
其次,開展單元主題式自主教學步驟
單元主題式閱讀教學的主要環(huán)節(jié)包括三大部分,分別是:“整體感知”、“部分掌握”、“整體回顧”??偟脑瓌t是以單元為根基整體推進。
具體實施步驟如下:
此時的“單元導讀”,是根據(jù)小學人教版語文課本,經(jīng)過我們學校任課老師根據(jù)學生實際,年級組內(nèi)討論、定稿,教研組長認真審核,精心編制而成的。除了單元中所涉及的主題知識外,還有語文主題學習從書中的課文,每篇課文的相同點、不同點、側重點,目的是讓學生明確方向,把握重點及特點。
這個環(huán)節(jié)涉及重點是課下作業(yè)與單元前預習。比如: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走進祖國千山萬水”:《古詩兩首》、《桂林山水》、《記金華的雙龍洞》、《七月的天山》都是描寫祖國的大好河山,學生通過快速通讀課文,了解到這組課文全是寫景、寫山水的,都是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大好河山無比熱愛之情的文章??偨Y分析,讓學生得出描寫山水文章的中心思想的方法:作者通過對一處風景的描寫,贊美了祖國的大好河山,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大好河山無比熱愛之情,解決了歸納中心主題的方法。
同一個主題,編者就用不同的體裁、形式、內(nèi)容、方法等手段來表達,從而使課文多姿多彩,不至于千篇一律,仍以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為例:
《古詩兩首》是以詩的形式呈現(xiàn),擬人、比喻的寫法來表述敬亭山、洞庭湖的美。
《桂木山水甲天下》語言優(yōu)美,四字詞語非常多,按照總—分—總的結構來描寫桂林山水的美,重點指導學生朗讀。
《記金華的雙龍洞》、《七月的天山》則重點要強調(diào)的是寫作順序:游覽、移步換景的方法。
這一單元中,我們還通過年級組任課教師討論、分析、確定了采用“1+X”模式對主題學習叢書中的文章與課文教學共同滲透學習。學生在研究的過程當中有發(fā)現(xiàn),每個單元每篇課文除總的主題思想一樣外,一些寫作方法也相同,比如比喻、擬人等,幾乎每篇文章當中都運用到,這為下一步指導學生寫作做了很好的伏筆。
就如上面所述,教材是以單元進行編排,每個主題單元靠三至四篇課例,對主題是理解不透的,這就需要把我們的語文主題學習叢書中的文章如何與課本相結合,以便讓學生在課內(nèi)外閱讀相結合,中高年級每單元的閱讀量不少于10萬字,低年級可適當逐步增加閱讀量。這樣既拓寬了主題的外延,使學生加深了單元主題的理解,也豐富了知識,拓寬了思路,從而明白能夠從不同的側面來表述相同的主題。也可“營造書香校園,促進師生共同成長”。
語文的教育內(nèi)容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語文校園化生活比較好解決,但社會化、家庭化就比較難纏了。
學生通過課文學習,閱讀相關文章,對單元主題有了理性的認識,但這還不夠,應當讓單元主題溶于生活,讓學生對主題有感性的認識。我們的語文教材節(jié)選的很多課文都非常的接近我們的生活,比如課本中的《中彩那天》、《將心比心》等,都是我們生活中的事件,學習本單元時,讓學生聯(lián)想生活中的事情,這樣一來就加深了對本主題的理解與認識,正所謂“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讓單元主題與生活相銜接,不僅豐富了課程資源,還拓寬了課文的外延,體現(xiàn)了“語文的學習等于生活的外延”,體現(xiàn)了真實版的語文,真正實現(xiàn)語文的“工具性、人文性、社會性、實踐性”,同時也達到了語文教學的目的。
圍繞單元主題,進行兩次習作。通過前幾個步驟的學習,學生們掌握了本單元的主題、寫作方法,再加上自己的生活實際,學生對寫好作文也有了一定的把握,經(jīng)過寫作指導,會對語文產(chǎn)生興趣,會更有信心。
本著單元整體推進的原則,按照寫作方法,學完一個單元后,進行整體回顧交流,談談你的一些收獲,比如:學到了哪些知識,掌握了哪些學習本領,在此基礎上進行梳理,把本主題的知識系統(tǒng)化,規(guī)律化,深化主題。
總而言之,我認為抓住了閱讀就是抓住了語文的根,教會學生自主學習,就是讓學生掌握自己的“魂”,然而我們積極探索和實踐的“主題式閱讀教學”正是要努力抓住語文教育的“根”與“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