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師范大學 王素芳
?
十年之思:獲與惑——關于海南高校頂崗支教工作的思考
□海南師范大學 王素芳
【摘要】海南省頂崗支教項目開展十年來,為送教下鄉(xiāng),改善基礎教育面貌,更新人才換代機制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但是也存在一些弊端。如何解決師范生支教意愿下降,置換教師培訓重復率高的問題,如何強化崗前指導,合理分配教學任務,規(guī)范駐點教師的教學指導角色,將是這一項目煥發(fā)持久生命力和正面社會效應的重中之重。
【關鍵字】頂崗支教正面效應完善機制
自2006年海南省實施“雙五百”人才工程以來,集體性頂崗支教已成為海南師范大學師范生教育實習的常規(guī)工程,成為海南省扶持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和欠發(fā)達地區(qū)中小學基層教育的品牌項目。所謂“雙五百”即海南每年從海南師范大學選派500名優(yōu)秀師范生到定安、瓊中、屯昌、五指山市等11個中西部縣市中學頂崗實習任教兩個月左右,同時置換出上述學校中的500名教師赴海南師范大學進行脫崗培訓。迄今為止,已有7060名優(yōu)秀師范生投入到頂崗實習活動中,有4090名農(nóng)村教師接受培訓。
對于師范生教育而言,頂崗支教具有先天的優(yōu)越性。一般的教育見習,師大學生大多是配角,沒有足夠的機會真正融入教師的角色,走馬觀花、浮于表面,缺乏監(jiān)督。能夠親臨教學一線將理論轉化成實踐,從學科教學到班級管理,從生活到教學,真正成為教師的主體角色,對于即將投身教育行業(yè)的師范生而言,機會實屬難得;同時,支教地區(qū)大都地處中西部少數(shù)民族聚集地和貧困山區(qū),頂崗支教也是全面了解海南,了解中國基層教育的一個窗口。許多實習生只有深入基層教育,看到一個鄉(xiāng)村中學除了重點班以外,大部分普通班各科平均分只有30分左右的時候,才知道農(nóng)村基層教育的嚴峻性,才切身體會到自身在求職之外所存在的社會價值。
對于基層中小學教師而言,頂崗支教讓他們有富余的時間和精力來對自身的知識系統(tǒng)進行更新?lián)Q代,促進行業(yè)間的交流與溝通,最后反哺教學,提高自我綜合教學能力,也是一種自我提高。而大學實習生年輕有朝氣,且見識廣泛,多才多藝,也會給鄉(xiāng)村學校帶來新鮮的教學氣息和活潑的教學氛圍,在教學方法上相對老教師會更加靈活多樣,更具有創(chuàng)新的可能性。
總之,頂崗支教對實習生、實習學校和置換教師是一件三贏的工程,真心立志于教育事業(yè)的師范生、地方教育部門和實習學校對頂崗支教都持肯定的態(tài)度。頂崗支教工作的開展,一方面宣傳了海南教育,發(fā)出了求賢若渴的信號;另一方面因為提前了解基層的實際情況,為優(yōu)秀人才扎根海南,投身海南的基礎教育事業(yè)做好了人才儲備。
1.實習師范生的遴選能否拓寬遴選范圍?頂崗支教所選派的師范生要求必須是優(yōu)秀師范生。海南師范大學一般的指派原則是由各學院組織學生自愿報名,然后從中擇優(yōu)選出。但是從2010年以來,教育部開始重點推進針對中小學骨干教師的師資培訓項目“國培計劃”,該計劃同樣需要師范生頂崗置換骨干教師來脫產(chǎn)培訓。這樣一來,海南師范大學在省內計劃增長和省外計劃的雙重合力下,選派師范生指標從2009年的487人攀升為2010年的650人,2011年再度升至961人,近兩年略有回落,但仍有將近800人左右的數(shù)額。選派指標第二個五年計劃(2011—2015)相對于第一個五年(2006—2010)人數(shù)大幅度增長,但是與此同時學生頂崗支教的意愿卻在逐漸下降。首先是教師編制愈來愈難,門檻越來越高。目前海南在編中小學教師的招聘名額越來越少,即使有編制空崗,很多學科也限定必須有一年以上的工作經(jīng)驗,本科應屆師范生連面試的機會都沒有。這就導致很多學生在大四求職時多條腿走路,求職意向向考研深造、公務員等其他方向轉移。但是頂崗支教大都安排在大四上學期10月到12月份之間,恰恰和考研、考公務員等備戰(zhàn)時間撞在一起。頂崗支教地區(qū)偏遠,信息相對閉塞,責任重大使得很多學生以復習和各類考試為由,不大樂意接受頂崗支教而更傾向于自由度高、管理比較寬松的自主實習。當自愿人數(shù)不夠規(guī)定指標的時候,就會被動出現(xiàn)硬性攤派的現(xiàn)象,有的按照綜合排名,有的干脆抓鬮。這樣選派出來的師范生有的身在曹營心在漢,有的考試作弊,有的身掛數(shù)科,有的連畢業(yè)證都拿不到。2013年國家高考體制發(fā)出改革信號以來,除語文、數(shù)學以外的其他科目的師范生明顯感受到更為嚴峻的求職壓力,要求轉專業(yè)的學生逐年遞升。從2015年開始,2012級師范類畢業(yè)生又增加了考教師資格證的要求。據(jù)海南師范大學上半年報考的通過率來看,除初教、教科院通過率高達70%以上外,其他專業(yè)都不大理想,尤其是個別理科師范類專業(yè)20%的通過率都不到。這就意味著這些學生在2015年下半年的頂崗實習中,還要額外負擔中途回校考教師資格證的可能。而真正頂崗的實習生,大部分都還沒有獲得教師資格證。在這種情況下,又如何來確保教學態(tài)度和教學質量?
既然師范生參與的意愿下降,能否根據(jù)實際情況縮減支教指標,或者打破海南師范大學獨攬大任的局面,將“雙五百人才計劃”和“國培計劃”的頂崗支教指標擴散到海南大學、瓊臺師范學院等師范類專業(yè)或者相近專業(yè)的學生中進行選拔呢?
2.脫產(chǎn)培訓教師的選派期限能否延長為兩年一次?對脫產(chǎn)培訓的教師要求,海南省教育廳只有一個泛性的標準:“具有一定的師德修養(yǎng)和教育教學基本素質,男性50歲以下,女性45歲以下,近2年內未參加過脫崗2個月以上培訓的鄉(xiāng)鎮(zhèn)初級中學13個學科的在職老師”,具體選派哪些教師,各學校自行把關。因為事關升學率和學校排名各項指標,所以各縣市在頂崗培訓的具體操作上都傾向于重點班以外的教師。有的重點班教師抱怨頂崗置換怎么也輪不到他,而有的教師卻隔個兩三年就來培訓一次,培訓導師反映每年都有很多熟面孔,甚至近年來又多次出現(xiàn)個別縣市無教師可脫產(chǎn)置換的情況。中小學基礎教育各學科的老師匹配本身就少,一個老師管一個年級,兩三個老師將整個學科包攬的現(xiàn)象非常普遍。因此,十年來的11期培訓中,大部分學校的老師都在培訓中輪流了一遍,又由于師資老化嚴重,新引進人員比較少,所以個別縣市出現(xiàn)無法完成培訓教師指標的問題。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培訓對于在崗教師只是一個附加的充電過程,真正的重頭戲還在于教學。既然十年來的“雙五百人才計劃”已經(jīng)解決了大部分教師“外出取經(jīng)”的大任,在需求減少的情況下,那么可否減少培訓頻率,將“雙五百人才計劃”從一年一次減至兩年一次,從而合理調配資源,避免脫產(chǎn)培訓重復率高的現(xiàn)象呢?
3.加強崗前指導。
頂崗實習的期限一般從每年的十月初開始,十二月份中旬左右截止,共計八周的時間。其中前兩周是實習生和置換教師之間的工作交接期,雙方之間互相聽課、評課。尤其第一周實習生原則上不上課,置換老師要起到傳幫帶的作用。從第三周開始,置換老師前往海南師范大學接受42天的脫產(chǎn)培訓,實習生正式進入教師角色。但是據(jù)許多實習生反映,這兩周的過渡期經(jīng)常被忽略不計。有的老師上一節(jié)示范課就草草收場,第二節(jié)課開始就全盤交給實習生;有的口頭介紹一下班級情況,從此不見人影;甚至有的置換教師從一開始就告誡實習生,任務重沒關系,你只要抓好重點班,其他班學不學無所謂。雖說實習生在進入實習學校之前,已經(jīng)在海南師范大學進行過崗前強化培訓。但是教學不僅僅是教師備課,還需要“備學生”。將教學理論同學生、學校的具體情況相結合,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教無同類。再加之,實習生一人分管七八個班的情況大有人在,短短兩周的融合期本身就略顯倉促,如果還敷衍了事,實習生如何能夠以最快的速度融入到當?shù)氐沫h(huán)境中去呢?
為此,建議大三期間的教育見習同大四期間的頂崗支教相結合。教育見習大概兩周左右,如果能夠提前到實習學校見習半個月,頂崗支教的實習生與在崗教師的過渡會更加自然。另外,實習學校要重視實習生的教學指導工作,不僅要重視脫產(chǎn)培訓教師前兩周的教學適應工作,更要指派相應學科的優(yōu)秀教師指導接下來6周的教學實踐和教學方向。
4.合理分配教學任務。目前頂崗支教實習生與置換老師按照2:1的比例來派送。海南師范大學在學生支教意愿下降的情況下仍然保持這種高比例配置,主要為防止實習生中途因意外情況缺崗出現(xiàn)無人上課的教學事故。同時,兩個實習生頂替一個崗位,能夠讓學生之間相互學習,分享教學經(jīng)驗,有充足的時間進行教學總結,開展教學討論工作。一般而言,每個實習生每周5-6節(jié)課,另外有1-2個早晚讀和班級管理。但是有些實習學校的置換教師聽完實習生一節(jié)課以后就全盤托付給實習生,要求實習生接納除重點班以外該學科八、九年級所有的課程18節(jié),一共7個班,每周3個晚修,還要指導11月份即將到來的學科競賽。這原本是該學校2個教師的教學任務,現(xiàn)在全部丟給了2個實習生,而這2個實習生按照支教要求只應該置換其中一個老師的教學任務。實習生雖然進入了教師角色,但是他們還不能完全等同于有過工作經(jīng)驗的教師。給他們足夠的時間去學習,足夠的空間去發(fā)展,才是對學生最大的負責,對實習生最大的尊重。一味減少教學成本,將頂崗支教工作演變成了教學應急的突破口,甚至成為個別教師庸、懶、散、貪的借口,都將百害而無一利。
5.規(guī)范和強化駐點教師的教學引導角色。實習生一旦進入實習學校后,駐點教師成為海南師范大學對實習生進行管理和指導的重要角色。但是由于人員匹配少,點多面廣,又涉及多個學科,實際上很難做到真正的教學引導。以相對集中的縣市為單位,一個駐點老師8周內平均要分管8-10所學校的實習生管理,每個學校各學科的支教生都有,任務的確繁重。大部分駐點老師在“雙五百人才計劃”儀式啟動當天將學生送到實習學校,中途生活慰問一次,聽課一次,然后大部分的管理靠電話遙控,或者支教小組長的情況匯報。因為人多,地點分散,目前駐點教師的管理還停留在生活輔導員和安全員的角色上,確保人身安全和教學正常。當實習生與實習學校之間發(fā)生分歧和矛盾的時候,個別駐點老師一心甘當“甩手掌柜”的無為狀態(tài),一味讓學生自己去碰得頭破血流,并沒有起到緩沖和調節(jié)矛盾的角色。如何規(guī)范和強化駐點教師的教學引導角色,是對實習生進行管理的重中之重。
據(jù)2011年1月10日中國教育報報道,海南省雙五百人才項目預計實施到2020年。海南省財政每年下?lián)軐m椊?jīng)費246萬元,11個市縣每年每市縣配套4萬至5萬元支持該項工程實施。如此浩大的工程,在歷經(jīng)十年的運作當中,能否與時俱進,對相關政策做一些調整,從而讓送教下鄉(xiāng)真正做到切合實際,為改變海南基礎教育的落后面貌增光添彩!這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
(本文系海南省社科聯(lián)2015年度思政專項課題“高校大學生微媒體輿情引導的對策研究”(HNSZ2015-13)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王素芳,海南師范大學講師,博士,主攻影視傳播、文藝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