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論凌家灘文化與東夷文化的關(guān)系

      2016-03-03 19:54:02金榮權(quán)
      關(guān)鍵詞:東夷大汶口龜甲

      金榮權(quán)

      (信陽師范學院 淮河文明研究中心,河南 信陽464000)

      ?

      ·中國史研究·

      論凌家灘文化與東夷文化的關(guān)系

      金榮權(quán)

      (信陽師范學院 淮河文明研究中心,河南 信陽464000)

      凌家灘文化的主體源于東夷部族的大汶口文化,凌家灘文化中的太陽崇拜、鳥崇拜是東夷文化中最為突出和根深蒂固的文化現(xiàn)象;凌家灘人的龜靈崇拜是對大汶口文化中龜靈崇拜的繼承與發(fā)展;凌家灘遺址中某些器物直接脫胎于大汶口文化。凌家灘文化在形成過程中,以大汶口文化為主體,吸納皖中地區(qū)古老的土著文化,同時融合了周邊的史前文化,從而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文化類型。從凌家灘文化來看,至遲在新石器時代中晚期東夷族群便已較大規(guī)模地遷徙,其中南移至凌家灘的一支成為皖中地區(qū)東夷的主要族群。

      凌家灘;淮河中游;皖中新石器;族群遷徙;文化融合

      凌家灘遺址位于安徽省含山縣銅閘鎮(zhèn)西南約10公里的長崗鄉(xiāng)凌家灘村的南部,裕溪河從遺址的南面流過。從1985年發(fā)現(xiàn)以來,先后經(jīng)過6次考古發(fā)掘,發(fā)現(xiàn)了分布十分密集的房址、壕溝、墓葬、祭壇、祭祀坑、積石圈等新石器時代的遺跡,出土了大量精美而獨特的玉器、陶器、石器等遺物,它是巢湖流域所發(fā)現(xiàn)的新石器時代晚期重要的大型原始聚落。研究表明凌家灘遺址的年代大約距今5 100—5 300年之間[1],或認為“在距今5 500年前后”[2]。在這個遺址中,既反映出新石器時代皖中地區(qū)原始的土著文化特征,又有來自當時江南、淮北地區(qū)的諸種文化因素。而凌家灘文化的主流與古老的東夷文化關(guān)系更加密切,從史前傳說和考古發(fā)現(xiàn)來看,凌家灘文化的核心成員當為東夷部族的一支。

      一、凌家灘文化的太陽崇拜與東夷文化

      在凌家灘遺址出土了大量的器物,而玉器則是其中最有影響的器物種類,其中的一塊玉版和一件玉鷹尤為考古界所關(guān)注。

      玉版整體呈長方形,長為11厘米,寬為8. 2厘米。在這塊玉版上面雕刻著兩個大小相套的圓圈。在內(nèi)圓里面刻有八角形圖案,在內(nèi)外圓之間用八條直線分割成八等份,在每一個區(qū)間里刻有一個箭頭。在外圓的四角各刻有一個對稱的箭頭。學者認為玉片上的圓形圖案及其箭頭是太陽的象征,八角是太陽輻射的光芒[3]。這種觀點具有很大的代表性,它說明凌家灘所出玉版中的圖案確實代表著凌家灘人對太陽的崇拜,所以這塊玉版也就具有了某種宗教意義,它是應(yīng)用在宗教儀式上的圣物,也是一種權(quán)力的象征,而并非一般的把玩之物。

      同時凌家灘還出土一件玉鷹,鷹的雙翼展開,雙翼為對稱的豬首形狀,鷹嘴如鉤,鷹眼十分突出,鷹首向左方側(cè)視,尾部自然分開,不僅形象逼真,而且充滿生氣。玉鷹的胸部刻有大小兩個圓圈,在兩圓之間刻有八角星紋。這種圖案可以看作是玉版上圖案的略寫,也是太陽圖案的象征。于是,太陽、鷹、豬三者便緊密聯(lián)系起來,張敬國先生認為這是“想把百鳥之王的雄鷹飛上天,把牲品帶給太陽神,反映了凌家灘先民的原始宇宙觀和對宗教崇拜的虔誠。把豬當作犧牲,說明凌家灘先民是以農(nóng)耕為主的部落”[4]。

      從這兩件經(jīng)典的玉器來看,凌家灘人對太陽和鳥十分崇拜,并將其融入宗教信仰之中,成為整個族人文化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由于太陽是生命之源,而鳥不僅是人們習見之物,而且是人們主要食物來源之一,所以在原始時代,先民們大多對太陽和鳥具有超乎尋常的感情,甚至將其作為崇拜對象。但從神話傳說以及相關(guān)典籍記載來看,在我國各地區(qū)生活的先民當中,對太陽和鳥的崇拜莫甚于東夷部族。

      在上古神話傳說中人們經(jīng)常會忽略一個比伏羲、炎帝和黃帝等都還要早得多的神話人物帝俊,他也是東夷部族最早的神話人物,《山海經(jīng)》中有很多關(guān)于帝俊及其子孫的記載:

      有五采之鳥,相向棄沙,惟帝俊下友,帝下兩壇,采鳥是司。[5]1381

      東南海之外,甘水之間,有羲和之國,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日浴于甘淵。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5]1382

      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5]1383

      他的子孫們建立有中容國、白民國、司幽國、黑齒國、三身國、季厘國等。帝俊與羲和生下的十日就生活在扶桑樹上:“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孽搖頵羝,上有扶木,柱三百里,其葉如芥,有谷曰溫源谷,湯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載于烏?!盵5] 1381“下有湯谷。湯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齒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5]1373?!洞蠡哪辖?jīng)》和《海外東經(jīng)》中的兩條記載相互補充,正好形成一個較為完整的體系:帝俊所生的十日棲息在湯谷上面的一棵枝葉覆蓋三百里的扶桑樹上,此樹有十個樹枝,十個太陽各占據(jù)一個樹枝,他們輪流出來值班,輪值的太陽住在最上面的一個樹枝上,其余的則在下面休息。當太陽出發(fā)時,都騎在烏的背上,由烏帶著飛翔。所以在《山海經(jīng)·大荒南經(jīng)》中郭濮注曰:日中“有三足烏”[5]1381。

      可見,鳥與太陽的關(guān)系在關(guān)于東夷部族的神話傳說中體現(xiàn)得十分清楚,凌家灘遺址中所見的玉版上的太陽圖案及玉鷹腹部的太陽圖案,都說明它與古老的東夷文化有著不可分割的關(guān)系。從凌家灘玉鷹圖案來看,早期的東夷文化中是以鷹作為太陽的駕鳥的,而并非烏。只是由于歷史的演變,神話傳說的變異,使太陽鳥從原始文化中的鷹變成了后來的烏。

      帝俊之后,東夷部族又出現(xiàn)一批杰出的首領(lǐng),如太皞、少皞,及后來的伯翳、皋陶等。這些東夷部族的子孫們?nèi)匀焕^承了前代的宗教文化,以太陽為崇拜物,太皞、少皞的“皞”都與太陽有關(guān),連“皋陶的‘皋’仍是太皞、少皞的‘皞’”[6]。所以“皋陶”的名字也與太陽有關(guān)。不僅是太陽,而且鳥也是東夷部族后繼者們的崇拜對象,據(jù)《左傳·昭公十七年》載,當少皞領(lǐng)導(dǎo)東夷部族時,連每種官職的名字都是以鳥來命名的:

      郯子來朝,公與之宴。昭子問焉,曰:“少皞氏鳥名官,何故也?”郯子曰:“吾祖也,我知之。昔者黃帝氏以云紀,故為云師而云名;炎帝氏以火紀,故為火師而火名;共工氏以水紀,故為水師而水名;大皞氏以龍紀,故為龍師而龍名。我高祖少皞摯之立也,鳳鳥適至,故紀于鳥,為鳥師而鳥名。鳳鳥氏,歷正也;玄鳥氏,司分者也;伯趙氏,司至者也;青鳥氏,司啟者也;丹鳥氏,司閉者也。祝鳩氏,司徒也;雎鳩氏,司馬也;鸤鳩氏,司空也;爽鳩氏,司寇也;鶻鳩氏,司事也。五鳩,鳩民者也。五雉,為五工正,利器用、正度量,夷民者也。九扈為九農(nóng)正,扈民無淫者也。自顓頊以來,不能紀遠,乃紀于近,為民師而命以民事,則不能故也?!盵7]1420-1421

      這完全是一個鳥的王國,盡管沒有更古老的文獻可以確定郯子所言的真實性,也不能確定在遠古時代,其職官劃分得是否會如此清楚,但從這則記載至少可以說明,鳥文化在原始東夷部族的突出地位。

      凌家灘出土玉器上展示的太陽崇拜,在新石器時代的代表東夷原始文化的大汶口文化中多有發(fā)現(xiàn),所以李修松認為:“玉鷹的八角星紋連同星的內(nèi)圓(太陽圖形)都來自大汶口文化。黃淮平原大汶口文化劉林期便已發(fā)現(xiàn)這種圖形,在鄒縣野店M35墓出土的彩陶盆上亦有發(fā)現(xiàn)。雖然后來在諸如良渚文化等遺址中也有發(fā)現(xiàn),但追根溯源,還是來自大汶口文化?!盵8]

      總之,凌家灘出土的玉版、玉鷹等玉器及其上面圖案所顯示的太陽崇拜、鳥崇拜等文化信息,說明凌家灘人正是東夷部族的一支,而凌家灘文化則是東夷文化中大汶口文化的一個支系。

      二、凌家灘的龜靈崇拜、占卜術(shù)與東夷文化

      在凌家灘遺址墓地出土的玉器中引人注目的另外一種器物就是玉龜。在2007年第5次發(fā)掘過程中,在一座大墓的墓主人腰部中間放置有3件龜形器:1件精致的玉龜,2件玉龜狀扁圓形器物。玉龜長9. 4厘米,寬7. 6厘米,高4. 6厘米;在玉龜?shù)谋臣變啥烁?個對鉆的圓孔,尾部對鉆4個圓孔;腹甲的兩側(cè)與背甲鉆孔的對應(yīng)處也有2圓孔,尾部中間有1圓孔。2件龜形器在上腹面的一端對鉆3個小圓孔。3件器物腹內(nèi)分別有一兩件玉簽,玉簽為扁圓形圭狀,頂部呈圓弧狀,底部則呈三角形,且有1對鉆孔[9]7-11。

      玉龜和前文提到的玉版在出土時是放在一起的,玉龜腹甲在上,背甲在下,中間夾著玉版。根據(jù)玉龜、玉簽、玉版等組合形式和上面的圖形等來看,學者推測:“這是一組占卜工具,它們的發(fā)現(xiàn)表明凌家灘遺址所處的遠古時期,占卜和原始八卦在上層社會已經(jīng)普遍運用,反映出當時人們對于天體、宇宙等的認識。人們崇拜神靈,利用長壽的龜作為人與天溝通、交流的載體,而擁有占卜工具和手段的人(巫)代表了神的意志,也就能夠維持其統(tǒng)治權(quán)力?!∽C了古代文獻中有關(guān)龜、八卦和占卜的記載確有史實依據(jù)?!盵9]10-11

      從考古情況來看,凌家灘墓地出土的玉龜、玉簽及玉版是目前所見到的遠古時代最早的玉制占卜器物。但對龜?shù)某绨菁坝谬數(shù)葋碚疾芳獌吹姆椒▍s并非始于凌家灘文化。

      在距今約9 000年的賈湖文化中就已經(jīng)有了龜靈崇拜,在賈湖墓葬中,“隨葬龜甲的墓葬有23座。其中有8龜者6座,6龜者2座,4龜者2座,3龜1鰲者1座,2龜者2座;隨葬1件較完整者1座;其余9座只隨葬不完整的龜甲碎片。隨葬龜甲者一般為成年男女,其中有10座為多人合葬墓”[10]。很多龜殼內(nèi)都裝有多少不等的小石子。學者認為這是龜崇拜的始源,也是原始占卜術(shù)的開端,甚至直接啟發(fā)了伏羲的八卦發(fā)明[11]。

      這種原始習俗在大汶口文化區(qū)得到進一步繼承與發(fā)展,在大汶口文化分布區(qū)的南部從山東南部到江蘇淮北一帶,如山東泰安大汶口、鄒縣野店、茌平尚莊、兗州的王因,江蘇邳州的劉林、大墩等大汶口文化遺址都發(fā)現(xiàn)與賈湖類似的龜靈崇拜,它們的年代都早于凌家灘。大汶口墓地在11座成年人的墓葬中出土龜甲20件,有些在腳下,有些放在胸前,還有的放在膝部,更多的則是置于墓主人的腰間。龜?shù)谋场⒏辜咨厦嬗袛?shù)量不等的小孔,部分龜甲上涂有朱彩。47號墓中出土的龜甲內(nèi)盛有數(shù)十顆小石子。江蘇邳州大墩子發(fā)現(xiàn)的龜甲大都在青壯年墓葬中發(fā)現(xiàn),一般放在墓主人的腰間,一些龜甲內(nèi)裝有4到6粒小石子或6枚骨針。大墩子墓中隨葬龜甲內(nèi)也裝有小石子或粗骨針、骨錐,有些龜甲上面有燒灼的痕跡[12]。在劉林類型墓葬發(fā)現(xiàn)的幾副穿孔龜甲內(nèi)裝有6枚骨針或骨錐,另2個龜甲內(nèi)均裝十余粒小石子[13]。

      從賈湖到蘇北、魯南、魯中,再到皖南,這樣一個廣闊的范圍內(nèi),竟然有不同時期出現(xiàn)如此相似的文化現(xiàn)象,它們絕非偶然,這些文化現(xiàn)象自有其傳承關(guān)系。其文化源頭當來自于中原賈湖文化。當生活在距今7 000—9 000年的賈湖人在自然或人為的壓力下,沿淮河干流和主要支流東遷至皖、蘇地區(qū),然后又從蘇北、魯南北上進入山前平原,從而孕育和催化出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距今5 300多年前,大汶口人的一支又南移過淮河進入皖中的凌家灘地區(qū),將大汶口文化帶入凌家灘,與地方土著文化相結(jié)合,創(chuàng)造出獨具特色而又深深打上大汶口文化烙印的凌家灘文化。

      在這種漫長的族群遷徙、文化傳播與融合過程中,龜靈崇拜與原始的占卜術(shù)不斷演進。賈湖人使用來自于河流、湖泊中的自然生存的烏龜,在其殼內(nèi)盛裝石子,將龜靈崇拜與吉兇預(yù)測融為一體。至大汶口文化時期,先民們除繼承賈湖文化傳統(tǒng)之外,又將龜靈文化進一步發(fā)展,除在龜甲內(nèi)裝石子之外,還以骨針等替代石子;石子或骨針的數(shù)量慢慢有所固定,以6枚居多;將自然的龜甲上面涂上顏色,加以修飾,以增加其美感,同時也突出其神秘色彩。至凌家灘時代,自然的龜甲變成了玉質(zhì)龜甲,原始的小石子和骨針、骨錐演變成了玉簽。于是,龜靈崇拜與占卜玉更加具備了宗教色彩,佩帶龜形器由一群人變成了個別人,并且成為權(quán)力與地位的象征。凌家灘大墓中擁有玉龜、玉簽和玉版的墓主人無疑是這個族群中最有權(quán)威的人物,因為通過占卜可以決定部族中的重大事項,甚至可以決人生死;墓主人兩個胳膊之處各有10個玉鐲,表明其所擁有的財富;出土大量體形較大的玉鉞,表明墓主人生前的軍事指揮權(quán)。說明這位墓主人當為氏族的酋長。

      按照凌家灘文化的年代推算,凌家灘文化略晚于傳說中的伏羲時代。伏羲是原始東夷部族中的杰出領(lǐng)袖人物,傳說中伏羲與白龜有不解之緣,又發(fā)明了八卦,這些傳說雖乏史籍可證,但從考古發(fā)掘來看,伏羲與龜?shù)年P(guān)系、伏羲與占卜術(shù)的發(fā)明并非空穴來風。生活在大汶口文化時期的伏羲將大汶口文化中的龜靈崇拜與占卜術(shù)進一步總結(jié)、發(fā)展,從而為后世的八卦理論的形成奠定基礎(chǔ)。當伏羲部族中的一支西遷至河南周口淮陽一帶留下平糧臺文化之時,而東夷部族的另一支也南遷至皖中含山地區(qū)創(chuàng)造了凌家灘文化。

      三、凌家灘文化對周邊多種文化的吸納與融合

      在凌家灘文化中,除其太陽崇拜、鳥崇拜、龜靈崇拜等受大汶口文化深刻影響之外,其陶器也同樣包含了大汶口文化的因素。從目前發(fā)掘的情況來看,凌家灘上文化層出土遺物的石器、玉器與陶器和下文化層中的器物所體現(xiàn)出來的文化特色區(qū)別不是太大,表明這一文化遺址具有文化的穩(wěn)定性和連續(xù)性。器物種類有鼎、豆、壺、盤、罐、器蓋等;器形以扁圓形足較多;陶器品質(zhì)上以泥質(zhì)灰陶為主,胎質(zhì)較硬;紋飾以鏤孔、刻畫菱格紋為主,素面者較少[1]17。背壺是大汶口文化中代表性的器形,凌家灘M9:55背水壺腹形態(tài)介于大汶口M81:8和M98:13的背壺之間,與高皇廟的背壺形式近似;凌家灘M9:42高柄杯也有大汶口文化中同類器物的因素[14]27。

      同時,由于凌家灘所處的特殊位置,使之成為北方東夷文化、淮河文化與南方長江中下游的崧澤—良渚文化和薛家崗文化的交匯地,所以凌家灘文化同時受到多種文化因子的影響。凌家灘遺址早期墓M15:5豆形壺呈現(xiàn)出寬沿棱,有馬家浜文化的因素;凌家灘的喇叭形高圈足器和平底壺都具有崧澤文化早期的風格,幾何形鏤孔豆與崧澤晚期同類器物極其相似;凌家灘的三足盤則是崧澤文化類型徐家灣遺址常見的器物;凌家灘晚期墓葬M9:51三足細頸平底鬶、缽形豆盤具有安徽薛家崗文化同類器物的風格[14]19。這些都說明,凌家灘文化與周邊同時期古文化的交流與融合。

      當然,凌家灘文化也表現(xiàn)出顯著的地方特色。凌家灘遺址出土器物種類繁多,有些造型非常奇特,其中深腹卷沿盤、雞形器、圈足壺、小口鼓腹平底罐、三高足淺腹鼎、細高柄大鏤孔喇叭形圈足缽形豆等器物在其他地方少見或不見,一些器物“具有江淮地區(qū)土著文化的特征。與此相近的器物在江淮地區(qū)的巢縣、廬江、肥東、肥西、長豐、六安等地都曾發(fā)現(xiàn)”[15]。

      這種獨特的文化既有別于大汶口文化,也有別于崧澤文化,更是中原文化所沒有的。它是皖中江淮地區(qū)自有的古老文化的遺存與延續(xù)。實際上,在凌家灘文化周邊,也有同類的文化現(xiàn)象存在,如距離含山縣城西北約15公里大城墩遺址,遺址一期出土的97Ⅲ式鼎和凌家灘早期M4:95鼎十分相似,并且從形制上看,它早于凌家灘。距離凌家灘墓葬區(qū)約2.7公里處的韋崗遺址所出土器物從材質(zhì)、樣式、工藝到器物組合等方面來看,都與凌家灘有很大關(guān)系,所以發(fā)掘報告認為“韋崗遺址無疑屬于凌家灘文化的一部分”[16]。

      范曄《后漢書·東夷列傳》載:“夷有九種,曰畎夷、于夷、方夷、黃夷、白夷、赤夷、玄夷、風夷、陽夷。故孔子欲居九夷也。昔堯命羲仲宅嵎夷,曰旸谷,蓋日之所出也。夏后氏太康失德,夷人始畔。自少康以后,世服王化,遂賓于王門,獻其樂舞。桀為暴虐,諸夷內(nèi)侵,殷湯革命,伐而定之。至于仲丁,藍夷作寇。自是或服或畔,三百余年。武乙衰敝,東夷浸盛,遂分遷淮、岱,漸居中土。”[17]2807按照《后漢書·東夷列傳》的說法,東夷族群分支繁多,世居于山東東部地區(qū),至商代中后期才開始“分遷淮、岱,漸居中土”。從目前考古發(fā)現(xiàn)來看,東夷族群的西進和南移的時間比《后漢書·東夷列傳》所記載的時間要早得多,至遲在新石器中晚期,東夷族群就開始了大規(guī)模的遷徙,他們向東進入中原地區(qū),向南沿東海之濱和泗水等水系漸至江南地區(qū),向西南則進入安徽中部和南部地區(qū)。位于皖中地區(qū)的凌家灘文化的主要創(chuàng)造者正是東夷部族中南遷的一支。這一支東夷人深入皖中土著居住區(qū),他們帶來了東夷族群中先進的制陶工藝和其他生產(chǎn)、生活的先進技術(shù),并吸納和融合土著文化及同時期周邊原始文化,形成了既具有東夷文化特征,又具有地方特色,同時還兼容其他文化因素的新型原始文化。由于這支東夷族群強勢的發(fā)展,他們很快為土著居民所接納,并且后來者居上,成為當?shù)卣紦?jù)統(tǒng)治地位的外來族群,從而也使他們的一系列原始宗教信仰成為凌家灘人的共同宗教意識。

      在凌家灘文化之后,這支東夷族人仍然在皖中地區(qū)生活、發(fā)展,在新石器時代晚期和夏代初年,形成了一個獨立、龐大的東夷集團,其中最杰出的氏族首領(lǐng)就是曾協(xié)助大禹治水的偃姓的皋陶?!妒酚洝は谋炯o》載:“皋陶卒,(禹)封皋陶之后于英、六?;蛟谠S?!盵18]英在安徽金寨東南,六在今安徽六安西北。同屬于偃姓的還有這一地區(qū)的舒鳩、舒龍、舒鮑、舒龔、宗、巢、桐等國。他們從夏至商周時代都一直生活在皖中地區(qū),是商周時期皖中地區(qū)最強大的地方勢力和主要方國與諸侯國[19]。

      總之,凌家灘文化的主體源于東夷部族的大汶口文化,凌家灘文化中的太陽崇拜、鳥崇拜是東夷文化中最為突出和根深蒂固的文化現(xiàn)象之一;凌家灘人的龜靈崇拜是對大汶口文化中龜靈崇拜的繼承與發(fā)展;凌家灘遺址中某些器物直接脫胎于大汶口文化。凌家灘文化在形成過程中,以大汶口文化為主體,吸納皖中地區(qū)古老的土著文化,并同時融合了同時期周邊的史前文化,從而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文化類型。從凌家灘文化來看,至遲在新石器時代中晚期東夷族群便已較大規(guī)模地遷徙,其中一支南移至凌家灘地區(qū),成為先秦典籍中所稱淮夷的組成部分。這一支經(jīng)歷傳說中的堯、舜、禹時代,已成為皖中地區(qū)最強大的族群,在夏、商、周時期建立了以偃姓為主體的眾多方國和諸侯國。

      [1]張敬國.含山凌家灘遺址第三次考古發(fā)掘主要收獲[J].東南文化,1999,(5):14-17.

      [2]朔知.從凌家灘文化看中國文明的起源[J].安徽史學,2000,(3):12-15.

      [3]陳久金.含山出土玉片圖形試考[J].文物,1989,(4):14-17.

      [4]張敬國.朝拜圣地:凌家灘[J].中原文物,2002,(1):73-77.

      [5][清]畢沅.山海經(jīng)新校正·大荒東經(jīng)(二十二子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6]徐旭生.中國古史的傳說時代[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

      [7][晉]杜預(yù).春秋經(jīng)傳集解[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8]李修松.試論凌家灘玉龍、玉鷹、玉龜、玉版的文化內(nèi)涵[J].安徽大學學報,2001,(6):40-45.

      [9]張敬國.安徽含山縣凌家灘遺址第五次發(fā)掘的新發(fā)現(xiàn)[J].考古,2008,(3):7-17.

      [10]邵望平,高廣仁.賈湖類型是海岱史前文化的一個源頭[J].考古學研究,2003,(總5):121-128.

      [11]李學勤.論含山凌家灘玉龜、玉版[J].中國文化,1992,(1):144-149.

      [12]王樹明.大汶口文化墓葬中龜甲用途的推測[J].中原文物,1991,(2):22-26.

      [13]南京博物院.江蘇邳縣四戶鎮(zhèn)大墩子遺址探掘報告[J].考古學報,1964,(2):9-56.

      [14]田名利.凌家灘墓地玉器淵源探尋[J].東南文化,1999,(5):18-29.

      [15]張敬國.安徽含山凌家灘新石器時代墓地發(fā)掘簡報[J].文物,1989,(1):1-9.

      [16]朔知.安徽含山縣韋崗遺址新石器時代遺存發(fā)掘簡報[J].考古,2015,(3):35-50.

      [17][南朝]范 曄.后漢書[M].北京:中華書局,2001.

      [18][西漢]司馬遷.史記[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19]金榮權(quán). 周代禮樂文化與《詩經(jīng)》的傳播[J]. 信陽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35(1):111-115.

      (責任編輯:吉家友)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ngjiatan and Dongyi Culture

      JIN Rongquan

      (Study Center of Huaihe River Civilization, Xinyang Normal University, Xinyang 464000, China)

      Originated from Culture of Dawenkou culture of Dongyi tribe, the worship of the sun and birds in Lingjiatan culture is the most prominent and deep-rooted cultural phenomenon. The worship of turtles spirit is also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Dawenkou culture, and the remains of Lingjiatan's site is born out of Dawenkou culture. During the formation process of Dawenkou culture, it took in the ancient indigenous cultures in central Anhui area and the integration of the surrounding prehistoric cultures, which form a unique cultural type. As far as Lingjiatan is concerned, Dongyi ethnic had already begun large-scale migration no later than the late Neolithic. The people moving southward to Lingjiatan become the main ethnic group in the Dongyi region of Anhui.

      Lingjiatan; the middle part of Huaihe River; the late Neolithic; ethnic group migration; cultural fusion

      2016-06-26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 16BZS035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2BZW060);河南省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基礎(chǔ)研究重大項目(2015-JCZD-015)

      金榮權(quán)(1964—),男,河南商城人,教授,碩士生導(dǎo)師,主要從事先秦兩漢歷史與古代文化的教學與研究工作。

      K203

      A

      1003-0964(2016)05-0131-05

      猜你喜歡
      東夷大汶口龜甲
      劉思濤作品
      藝術(shù)家(2020年7期)2020-09-09 07:36:36
      商朝——在龜甲、獸骨上刻字的朝代
      商朝
      ———在龜甲、獸骨上刻字的朝代
      家教世界(2020年16期)2020-07-08 09:08:56
      基于大汶口文化元素的泰安太陽部落景區(qū)發(fā)展研究
      公元前第三千紀中國東部的太陽神——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圖形符號新考
      東方考古(2019年0期)2019-11-16 00:45:28
      特異性擴增技術(shù)鑒定龜甲與鱉甲
      中成藥(2018年10期)2018-10-26 03:41:34
      北魏東夷樂探析
      山東大汶口盆地趙家店石膏礦床地質(zhì)特征及成因探討
      從莒地巖畫看東夷人的崇日文化
      仙君泡妞記
      飛言情B(2014年11期)2014-11-18 10:02:49
      长汀县| 江北区| 康马县| 黄浦区| 青川县| 成安县| 资讯 | 织金县| 松溪县| 闽清县| 安陆市| 屏山县| 台中市| 酒泉市| 彰武县| 班玛县| 乾安县| 繁昌县| 开封县| 安徽省| 大余县| 遂平县| 垦利县| 霞浦县| 奉化市| 大连市| 密云县| 阿拉善左旗| 江都市| 锡林浩特市| 西华县| 宁波市| 邯郸市| 莱西市| 固安县| 呼伦贝尔市| 东乌珠穆沁旗| 西贡区| 通许县| 图木舒克市| 常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