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斗波(廣西柳州鐵一中學)
新課程標準下網絡平臺在歷史教學中的運用初探
蘇斗波
(廣西柳州鐵一中學)
利用網絡平臺組織教學在中學教學中的探索從未停止過,不過很大程度上無法擺脫應試教育的窠臼而淪為填鴨式教育的新手段。隨著新課程標準在廣西推行,其指導思想讓人耳目一新。根據(jù)其指導思想,就新課程標準下網絡平臺在歷史教學中的運用進行了一些探索,得出了一些體會。
網絡平臺;歷史教學;轉型
隨著新課改的到來,傳統(tǒng)的歷史教學方式將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
最近幾年,不管是文綜還是理綜科目,廣西高考的平均分大致都在130分左右,但理綜科目每年都會出現(xiàn)一些拔尖的考生,甚至在某些科目上會出現(xiàn)滿分情況,而文綜尤其是歷史則基本不存在這種現(xiàn)象。以歷史為例,高考中六七十分的成績很常見,但能考到八十分以上則寥寥無幾了,而九十分以上則幾乎絕跡。
我們的歷史學科正面臨著采用傳統(tǒng)教學手段無法突破的瓶頸——隨著命題難度和對能力要求的增加,海量做題的局限性也顯現(xiàn)出來,對于文科而言,很多的經驗和能力是沒辦法通過做題來形成的。我認為開闊學生的視野,注重思維過程,形成多維的能力是實現(xiàn)文綜高分突破的關鍵所在。
再者,歷史是一門人文社會學科,但在高考的指揮棒下,出于利益的考量,其人文功能實際被邊緣化了,課堂枯燥乏味,缺乏鮮活的歷史氣息,對于學生的思想教育功能也嚴重脫離現(xiàn)實,導致學生對歷史課堂的望而卻步。
這種現(xiàn)狀需要廣大的教師在歷史教學中勇于創(chuàng)新,探索新的模式。而網絡平臺教學恰好有著傳統(tǒng)所無法比擬的優(yōu)點,對傳統(tǒng)教學形成重要的補充:
1.極大地擴充教學資源。歷史資料本身就瀚如煙海,圖片、文字、聲音、影像等資料極其豐富,而網絡平臺可以任意調用這數(shù)量巨大、多視角、多元化的資料。比起高度精簡的課本,無疑這才是豐滿的、全面的、有血有肉的歷史,是能激起學生學習興趣的歷史。
2.大幅提升學習參與者之間的互動。傳統(tǒng)課堂也有互動,但這種互動的范圍極其有限,比如,老師的提問和學生的回答,參與者只能是少數(shù),而且無法將不同的觀點見解與更多的人充分溝通和交流。網絡平臺則可以通過語言討論或貼吧、論壇等各種形式的交流工具表達自己的觀點,學生不僅從自己的思考過程中獲取知識,還能從其他同學的觀點中逐步完善和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
3.學生擁有很高的自主權。在網絡環(huán)境下,課本和老師不再是學生唯一的信息來源,他們在更為廣闊的視野內做出自己的選擇,他們將學會閱讀、篩選和提煉,學會概括和評價。這種可以選擇的方式也將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使每個學生的學習過程都具有獨一無二的個性。
網絡平臺教學的這些特點對于高考的能力要求無疑是具有特殊的優(yōu)勢的。
傳統(tǒng)教學和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的教師的定位是完全不一樣的。在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是知識的占有者和傳授者,是課堂的主導者,是教學的權威。但在新課程標準下,教師最基本的定位是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者,是學生學習的輔助者,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這種教育理念上的變化是顛覆性的,也對歷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意味著教師必須從教學理念到授課方式上進行一次徹底的自我革命。
筆者曾經利用網絡平臺上過一節(jié)公開課《一國兩制和祖國的統(tǒng)一》,感覺有所收獲。
上課流程如下:
1.閱讀資料:收集資料,獲取信息是學生掌握史料、形成觀點的前提。因此,第一步是由教師建立資源庫,并將相關資料分類梳理,方便學生查找。
2.觀點陳述:在閱讀相關資料后,教師通向學生展示一份調查問卷。設計這兩個環(huán)節(jié)主要在于培養(yǎng)學生收集、處理加工信息并形成觀點的能力,學生的能力就是在一次次的嘗試和實踐過程中形成的。
3.現(xiàn)場分組:根據(jù)學生的不同觀點,現(xiàn)場將學生分為三個組。每組推選一名小組長,由小組長組織分工,分配同組同學收集論據(jù)、形成邏輯證據(jù)鏈、發(fā)表觀點、補充發(fā)言等等。
4.討論:每個小組根據(jù)收集到的資料和論據(jù)發(fā)表觀點,展開討論。不同小組間可以對對方提出的問題進行質疑。這一形式有助于驗證學生的觀點與其所提取的史料信息之間是否形成嚴密的邏輯鏈,也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
5.討論的延續(xù):如學生有自己認為有價值的問題也可以到網絡平臺上的討論區(qū)進一步討論和交流,包括課后的討論和交流,將課堂延伸到課外。
學習的重要性不僅在于結果,還在于一個好的過程,一個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和自主合作的學習過程。新課程模式下學生有著高度的自主性以及開展必要的合作,這對于學生能力的形成有著重要的作用,是教師用滿堂講授的方式所無法達成目的的。
再有,從學習的效果來看,學生在課堂上的分工協(xié)作、對相關信息的提取整理、探討和辯論都體現(xiàn)了極大的積極性,只有自己全身心地參與了,這個學習的過程才是最為有效的。這堂課學生的學習過程無疑也是符合學習金字塔理論的高效率學習的要求的。
總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網絡平臺作為信息技術時代的利器,我們不妨積極探索將其引入課堂,以新課標的思想為指導加以應用,或許對于突破傳統(tǒng)教學的桎梏有重要的作用。
·編輯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