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泰州市姜堰區(qū)克強學校(225502)朱亞軍
?
合作探究學習模式在教學中的運用
江蘇泰州市姜堰區(qū)克強學校(225502)朱亞軍
[摘要]目前,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逐漸走進小學數學課堂,并逐漸被接受和推廣。這種教學模式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在教學中要合理創(chuàng)設情景,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溝通、合作和探究,從而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關鍵詞]合作探究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學習模式
隨著我國教育體制的改革和發(fā)展,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被逐步應用到小學教育教學中。合作探究學習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有著非常顯著的作用。教師應結合學生的性格特征以及學習情況,合理運用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數學學習中,從而有效提高他們的數學學習能力,推動我國小學教育事業(yè)蓬勃發(fā)展。
小學生正處于成長和發(fā)展的重要階段,生性活潑好動。因此教師在教學時應為他們提供更加自由的探究學習環(huán)境,以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并通過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圓滿地完成學習任務。在合作探究學習中,通過分組合作進行學習,學生可以從中發(fā)現(xiàn)其他同學的優(yōu)點以及自身的不足,進而通過交流探討,及時有效地改進不足。同時,教師若能從旁確保小組合作學習中分工明確,則不僅能幫助學生快速、有效地解決問題,還能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教師還應適當對學生的合作探究學習進行有效評價。評價時,教師不僅要做到多元化,即對每個學生都進行評價,還應對合作學習的小組進行整體的評價。教師進行評價時應注重對學生探究學習方法以及學習的過程進行有效評價。評價之后,教師要肯定學生,并對他們探究學習中的不足之處提出建議,督促他們及時改正。
如教學“圓柱體側面積”時,我先拿出一個圓柱體,讓學生觀察,問:“你們知道圓柱體有幾個面嗎?它們分別都是什么圖形?”學生紛紛回答:“它有三個面,其中兩個是圓形,一個是長方形。”我接著問:“你們知道圓柱體是怎么做成的嗎?”有的學生回答知道,有的回答不知道。我繼續(xù)問:“你們想不想自己動手制作一個圓柱體呢?”學生回答:“想。”于是我讓學生分組進行實踐,并在制作圓柱體的過程中觀察這三個面有什么關系。每個小組的學生都非常認真地進行實踐和探討,分工明確:有的學生負責剪圓柱體的兩個圓,有的負責剪做圓柱體側面的長方形。不一會兒,一個小組將圓柱體的三個面都做好了,但是這三個面卻無法組合成一個圓柱體,因為他們做的圓的大小不一樣,于是他們將圓進行了調整;還有的小組剪出的兩個圓雖然一樣大,但是長方形的長度卻不夠,也無法組合成一個圓柱體。雖然學生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會出現(xiàn)很多問題,但是他們合作探究,也很好地解決這些問題。同時通過實踐操作,學生也能更加深刻地理解圓柱體的側面積的計算方法。以這種方式開展教學,為學生提供了更加自由的合作探究學習環(huán)境,使學生能牢固掌握知識。
由于小學生的性格特征以及學習能力都有所不同,因此在合作探究學習的模式中,教師還應當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在提出問題后,應該給學生適當的時間讓他們自主思考、獨立探究,從而得出自己的觀點。有時候學生獨立思考并不能得出正確的答案,甚至會進入一種學習誤區(qū)。這時候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展開有效合作、互相交流討論,共同探究、共同進步。
如教學“三角形的面積”時,我在課堂上給學生展示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圖片。學生已經初步掌握了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因此我要求學生進行獨立思考,結合已學的知識說出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并初步猜想三角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我還讓學生思考:通過前三種多邊形的計算方法可以不可以推導出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如果可以,又是怎樣推導的?學生很快就回答出來我提出的前兩個問題,而最后這個問題學生則需要進行操作驗證才能回答。我讓學生分組合作進行探究學習,或計算或實踐操作去驗證他們的猜想。同時,我積極走進學生當中,適時地對學生的操作進行指導。一段時間過后,我提問:“你們是通過什么樣的方法得出三角形的計算方法的?學生1:“我將兩個相同的直角三角形拼湊成一個長方形,然后根據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得出拼得的長方形的面積,然后再除以2就可以得出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長方形的長和寬分別為三角形的兩條直角邊,所以我認為直角三角形的面積等于兩條直角邊相乘除以2?!边@時我問:“如果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而是一般的三角形怎么辦?”學生2:“我把三角形的三個角分別向內折疊,得到一個小長方形,這個長方形的長是原來三角形等邊的1/2,寬是三角形高的1/2,而三角形的面積=2倍長方形的面積,這樣就可以得出三角形的面積=1/2底邊乘以高?!蔽覇枺骸斑@個方法好嗎?它能不能表示所有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呢?”學生齊聲回答:“可以?!弊詈笪易寣W生分小組驗證這個計算公式的通用性。在這個教學活動中,教師為學生指明了探究學習的方向,并且給學生足夠的探究時間和空間,使學生更加自主地進行學習和探究。學生通過分小組合作去驗證結論的正確性,可顯著加深他們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認識,同時也能更有效地提升學生自身的實踐操作能力和數學思維能力。
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是依靠教師和學生共同實現(xiàn)的。教師是課堂的主導,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創(chuàng)造者,應積極走進學生,和學生一起開展探究學習,向學生滲透數學思想,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及思維能力。
如教學“三角形內角和”時,我在課前要求每位學生準備好一個量角器,并自己制作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和銳角三角形各一個。課堂上,我首先給學生展示了三個三角形、一個鈍角三角形、一個直角三角形和一個銳角三角形,并提出問題:這三個三角形哪個的內角和最大?然后我讓學生分別測量自己所準備的三個三角形的三個角的大小,再分別進行求和。雖然每個學生的三角形都有所不同,并且測量工具也會有些誤差,但學生得出的結果都大致相同。在巡視學生完成操作后,我在黑板上進行測量演示,得出這三個三角形的內角和大約都是180度,與學生的結論相同。我繼續(xù)問:“如果不用量角器測量,你們還有其他的辦法可以知道三角形的內角和嗎?”學生紛紛回到可以用折疊的方法。我肯定了這個方法后,要求學生分小組進行實踐操作,用自己覺得可行的方法進行驗證。在合作學習中,學生多數都采用的是折疊的方法。通過折疊,他們也很自然地想到了將三角形的三個角折疊在一條直線上,從而驗證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的結論。通過這樣的引導,教師幫助學生找到了合作學習的方向,促使他們更加積極踴躍地投入到合作探究學習中,能大大提高他們的合作探究學習能力和數學思維能力。
總之,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在小學教育教學中的作用是非常顯著的。教師應該合理運用這種模式,引導學生自主進行探究、合作學習,有效提升學生的團結合作能力、實踐操作能力以及自主學習的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責編吳美玲)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068(2016)08-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