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心理劇的體驗式教學在心理健康課中的應用

      2016-03-06 09:33:46王育英
      關鍵詞:心理劇體驗式教學

      呂 瀾,王育英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浙江 杭州 310018)

      ?

      心理劇的體驗式教學在心理健康課中的應用

      呂瀾,王育英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浙江 杭州 310018)

      摘要:心理劇形式的體驗式教學,基于實用主義“從做中學”和人本主義“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顛覆了傳統(tǒng)的以教師和教材為主導、強調認知學習的課堂教學模式。教師通過“創(chuàng)作-表演-分享”的三段式教學組織,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和自發(fā)性;學生通過“體驗-感受-領悟”的“浸入”式學習,達到“知-情-意”統(tǒng)一的目標。心理劇形式的體驗式教學能夠起到“教育-發(fā)展-治療”的效果。

      關鍵詞:體驗式教學;心理?。恍睦斫】嫡n

      近年來,教育界越來越高的呼聲“教育應回歸人自身、回歸人的生活”,體現(xiàn)了教育的“目的”(生活)和“手段”(知識)之爭。有人批評說,我們目前的教育是顛倒了目的和手段,知識原本是人們用以生活的手段,生活本身才是目的。我們在大學生心理健康課中嘗試心理劇形式的體驗式教學,是想探索一種與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實際相結合,讓學生親自去感知、領悟知識,體現(xiàn)對知識的綜合應用的實踐性課程,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參與和體驗獲得壓力的釋放、情感的升華和心靈的成長。本文將對這種實踐創(chuàng)新的體驗式教學模式的理論依據(jù)、教學特點和在心理健康課程中的應用效果進行闡述。

      一、體驗式教學的理論依據(jù)

      “體驗式教學”是通過學生親身參與獲得真切感受,與同學分享增加內心認同,教師總結提升達到領悟,并能應用于實踐的教學模式[1]。體驗式教學打破了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中心、以課本內容為主的由教師到學生單向灌輸?shù)慕逃J?,實現(xiàn)了向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學模式的轉變。體驗式教學滲透著實用主義“從做中學”和人本主義“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思想和理念。

      (一)實用主義的“從做中學”教育思想

      美國教育學家杜威是實用主義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他在對傳統(tǒng)學校教育進行批判的基礎上提出了“從做中學”的教育思想,強調學生在環(huán)境中的親身經歷和實踐操作,注重學生獲得直接經驗的重要性,因而蘊含著豐富的體驗式教學思想。實用主義教育思想認為,以課堂、教科書、教師為中心的傳統(tǒng)學校教育不僅脫離社會生活,還壓制學生的主動精神、個性和能力的發(fā)展?!皬淖鲋袑W”就是讓學生“從活動中學”“從經驗中學”。在杜威看來,在“做事里面求學問,比??柯爜淼膶W問好得多”[2],主張學做結合。一方面“從做中學”會讓學生把學校里獲得的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中的活動相聯(lián)系,學生能從那些既有興趣又有意義的活動中學習,從而有助于學生的發(fā)展和成長。另一方面“從做中學”還體現(xiàn)在教學方法上,認為教學不是簡單的灌輸知識,而是尋求有效的方式引導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從而促進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發(fā)展自己的能力。在活動中,學生能夠自己發(fā)現(xiàn)并解決問題,這個過程能使學生豐富自己的經驗。杜威的教學過程不僅重視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的親身經驗和真實感受,而且強調所學知識與實踐活動中所獲得的直接經驗的不斷整合,只有所學知識與個體直接的行為情感聯(lián)系起來,知識才能成為獲得知識。

      杜威的體驗式教學思想,強調了教育應該與社會現(xiàn)實生活相聯(lián)系,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能力,這不僅體現(xiàn)了“教育回歸”的理念,也符合作為應用性很強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主旨。

      (二)人本主義的“以學生為中心”教育思想

      羅杰斯的人本主義教育思想是在對西方重視“物”而忽視“人”,重視邏輯與推理而忽視直覺和體驗、重視知識灌輸和行為塑造而忽視“完整的人”與“自我實現(xiàn)”的教育現(xiàn)實的基礎上產生。人本主義教育強調“自我”,認為每個人都有發(fā)展自身潛力的能力和動力,真正的學習經驗能夠使學習者發(fā)現(xiàn)自己獨特的品質。認為教育培養(yǎng)出來的人應該是個性充分發(fā)展,能夠實現(xiàn)自我價值的人。因此,羅杰斯提出了非指導性教學的思想和策略,人本主義教學的體驗式教學思想也正是蘊含在非指導性的思想中。

      非指導性教學旨在促進人的“自我實現(xiàn)”,羅杰斯認為“自我實現(xiàn)”的人應該是個性充分發(fā)展的人,具有主動性和責任感,“能靈活和理智的適應新的問題情境的人;能融會貫通地運用不同方法處理問題的人;能有效地與他人在各種活動中合作的人;不是為得到別人的贊許,而是依照自己的人生目標工作的人”[3]。從羅杰斯描述的“自我實現(xiàn)的人”可以看到,非指導性教學的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性、獨創(chuàng)性和責任感。

      自我實現(xiàn)的人事實上是指其潛能和價值得以充分發(fā)展和實現(xiàn)的人,而潛能和價值的充分實現(xiàn)并不在于教師能向學生傳授多少知識,學生能領會多少知識,而在于學生能否進行有意義的經驗學習。所謂有意義的經驗學習是指全面滲透到學生人格和行為之中的學習,強調學習對學生所能引起的變化。意義學習注重學生的經驗增長、學習的自發(fā)性和主動性,是一種能夠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符合學生的愿望、且充滿趣味的學習。教師通過給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給學生提供各種學習資料幫助學生在做中進行意義學習,從而促使學生在自我體驗、自我反省中發(fā)展成為“完整的人”。

      二、心理劇形式的體驗式教學特點

      心理劇是由維也納精神病學家莫雷諾于1921年創(chuàng)立,并隨后在美國發(fā)展起來的一種團體心理治療方法。它以戲劇的形式,通過參與者的角色扮演,將內心的問題呈現(xiàn)出來,使當事人的情緒得以宣泄,壓力得到緩解,從而增強自信心,提高解決現(xiàn)實心理問題的能力。20世紀80年代后期被介紹到我國,后來,隨著教育工作者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不斷探索,心理劇被創(chuàng)造性地應用到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中,這不僅賦予了其心理治療以外的教育功能,還顛覆了傳統(tǒng)的以教師和教材為主導、強調認知學習的課堂教學模式。心理劇形式的體驗式教學在課堂組織和學習方式上都有其獨特性。

      (一)“創(chuàng)作-表演-分享”的三段式教學

      運用于課堂教學的心理劇有三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作、表演和分享?!皠?chuàng)作”環(huán)節(jié)的目標是確定主題,完成劇本。學生自主地選擇心理劇表演的主題,比如人際交往、壓力應對、情緒調節(jié)、自我成長等,涉及學生的學習、戀愛、人際關系、對自己的認識等,這些主題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會面臨和關注的,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容易導致內心沖突和困惑,也容易引起表演者和觀眾的思考和共鳴。這種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教學主題,使學生有較大的發(fā)揮空間,這在一定程度上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參與度。

      “表演”環(huán)節(jié)除了突出主題矛盾外,注重與全體學生的心靈連接。一場心理劇表演,參加者以形象、生動、夸張、濃縮的方式展示主題中人物的心理感受、沖突和困惑,增強了感染力和影響力,讓觀看演出的學生身臨其境,內心受觸動,促使他們深入理解問題產生的原因、體會當事人的心理感受、發(fā)現(xiàn)問題的多重可能的解決方式,也增進對自己的了解。比如,在“唱出心中的自己”劇目中,表演者通過與自己心靈的對白,表達了許多人心中的那個害怕尷尬、害怕失敗的自己,只有勇敢地面對真實的自己,才能做最好的自己;“誰的青春不迷茫”則采用“情緒交通燈”的形式(情緒“紅燈”表示人遇到問題和麻煩,出現(xiàn)內心沖突;情緒“黃燈”的含義是理性思考,冷靜地想出盡可能多的解決問題和調整情緒的方法;情緒“綠燈”的含義是尋找出最有效的解決問題的辦法),幫助團體和成員認知領悟和理性思考,面對生活中的矛盾,自我調節(jié)情緒,理智解決問題。這些帶有個人色彩的演出會向參加者和觀看者展示許多不同而嶄新的生活選擇可能性。

      當演出結束時,全體成員都會聚在一起展開分享?!胺窒怼杯h(huán)節(jié)在心理劇形式的體驗式教學中是很重要的,它是讓團體成員可以宣泄并且再次整合他們的經歷。當主角和成員分享對于剛剛發(fā)生的演出的感受、想法以及對自我的啟發(fā)時,某成員會看見許多成員與自己有相似的經驗、反應和感受,他會真正明白“自己不是那個唯一的”而得到釋放[4]。特別是其他成員在分享自己的焦慮、低自尊的感受時,分享會特別有用。此外,成員也可以在互相分享中發(fā)現(xiàn)人們解決問題的方式常常會隨著他們不同的人格特質和應對方式而有所不同。這樣的理解有助于參與者對不同類型的人有更大的包容,這種不同也能激發(fā)個體的創(chuàng)造性潛能,從而有效地面對生活中的挑戰(zhàn)與機遇。

      (二)“體驗-感受-領悟”的“浸入”式學習

      傳統(tǒng)的心理健康課教學常常是圍繞著向學生灌輸心理健康知識、傳授心理調節(jié)技能、分析心理疾病案例而展開,學生被動地接受這些來源于教材或教師講授的內容,由于缺乏身心“浸入”,習得的知識不僅不能“入腦”,更無法“轉知成行”。體驗式教學力求讓每個同學的認知、情感和行為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不僅是要學生對心理健康知識進行認知的積累,還要讓他們通過親身的體驗和經歷把心理健康知識內化為自己認知的一部分,并付諸于實踐。

      在心理劇形式的體驗式教學活動中,整個心理劇的表演都是由學生來操作的,包括角色的選擇,劇本的內容、舞臺的設計等等,教師只是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和安全、信任、和諧的表達環(huán)境,讓學生能夠盡情的發(fā)揮,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學生能夠積極參與進來,并通過自編、自導、自演的形式將他們實際生活中面對的普遍心理問題以舞臺表演的形式表達和宣泄出來。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要用眼睛看,用嘴巴說,用耳朵去聆聽,還要用心去感悟。比如,在“原來愛很溫暖”的劇目中,表演者讓全體同學參與角色扮演,對一個從小缺少父母關愛、內心孤獨的同班同學說一句話,結果“有我們在你身邊呢”“記住,同學是你永遠的伙伴”“兄弟,有事說一聲”這些話不僅溫暖了演出者,也溫暖了所有參與者,讓大家都感到“友情很窩心”,愛就在身邊。

      心理劇形式的體驗式教學不僅為學生提供了充分的思想表達和身心釋放的空間,而且還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一個積極參與和親身感受的機會。在心理劇表演的過程中,學生會對自己的內心進行反觀和省察,并通過實際的體驗和情感的共鳴從而更加真切地理解和感悟所學知識,并將所學知識運用到自己的實際生活中,幫助他們解決現(xiàn)實的心理問題。

      三、心理劇在心理健康課程中應用的效果

      心理劇能被引入心理健康課堂,不僅是因為它本身與大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特點相符合,還與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相一致。教師根據(jù)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規(guī)律,通過精心設置教學情境,并對學生進行積極引導,激發(fā)學生興趣,讓學生在親身參與和體驗中更加深刻地感知和理解教學內容,并在實踐中加以運用,最大限度地將所學知識內化為自身的心理結構和行為。

      (一)激發(fā)和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與合作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應該是“發(fā)展和培養(yǎng)大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預防各種心理問題,促進大學生身心全面和諧發(fā)展的教育活動?!盵5]心理劇形式的體驗式教學以一種隱性教育的方式,讓學生在創(chuàng)作、表演和分享的整個過程中潛移默化的獲得心理學知識,陶冶情操,培養(yǎng)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劇本的創(chuàng)作需要學生主動學習和運用心理學及相關學科的理論,這是一種思維訓練;表演和分享要求演員通過角色置換體會父母、朋友、他人的心理活動以及情緒情感的發(fā)展,這是一種情感教育;一個完整心理劇的呈現(xiàn),從取材、創(chuàng)作、編排、舞臺的布置、演出等一系列過程需要每個同學的積極參與和全情投入,需要集聚學生共同的智慧才能完成,同時學生之間要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配合才能使劇情生動、完整,這鍛煉了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能力。因此,這種寓教于樂的教學方式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發(fā)揮了學生的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性,還提升了學生的合作能力。

      (二)實現(xiàn)了教學目標“知-情-意”的統(tǒng)一

      心理健康課程的目標已經由預防性目標開始向發(fā)展性目標轉變,重視培養(yǎng)學生自的我意識和自信心,注重學生的人格完善等,而心理劇形式的體驗式教學也在促進學生在體驗和感受中發(fā)展和成長。首先,劇本的創(chuàng)作者在呈現(xiàn)問題時會結合自身的經驗,融入自己的思想,展示個人的行為模式,并通過反思提出新的更正確的觀念和更恰當?shù)男袨槟J?;同時,表演本身也能促進表演者表達能力和人際溝通能力的提高,以及自信心和團隊合作能力的發(fā)展;其次,舞臺劇的表達形式有著強烈的視聽效果,更能帶動觀眾的情緒,帶給他們心靈的震撼,而且由身邊的同學來演繹現(xiàn)實生活中的問題會帶來真實感,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從而達到“以劇為鏡”的效果。此外,心理劇形式的體驗式教學打破了“教師就是傳授知識”的觀念,強調以學生為中心,把學習的權利交給學生,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主要是為學生營造學習的環(huán)境和條件,引導學生進行正確的意義學習,學生通過“在場”(不僅身體在場,更重要的是心理在場)的“浸入”式學習,把“我”帶入到學習過程中,自覺自愿自律地去思考、去行動,真正實現(xiàn)知情意的統(tǒng)一。

      (三)促進了心理健康課堂“教育-發(fā)展-治療”功能的實現(xiàn)

      處于青春期的大學生普遍面臨著學習生活適應的困擾,交往和戀愛的煩惱,考研和擇業(yè)的苦悶等等。但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對于很多心理問題,他們出于各種原因而不愿對人敞開心扉,不能及時與人分享和交流,也無法找到宣泄和解決問題的正確渠道,造成心理疏導的阻礙。心理劇通過角色扮演為困惑中的個體提供了投射性地表達內心情感和態(tài)度的機會,幫助他們及時發(fā)現(xiàn)和正確認識心理問題,減少他們對于心理問題的掩飾程度。同時,心理劇中的人物可以借助劇情將憤怒、焦慮和抑郁等不良情緒進行宣泄,然后隨著劇情變化使情緒恢復平穩(wěn),最后找到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勇敢地融入現(xiàn)實生活。

      心理劇是符合積極心理健康理念的一種團體輔導新形式[6]。從狹義上來看,教師、演員、觀眾,組成了一個心理治療團體,所有團體成員在心理劇的創(chuàng)作和演出過程中感受著團體帶給他們的影響。同樣,所有的觀眾則通過觀看演員的表演、聆聽旁白的解說、感受現(xiàn)場的音樂加入到這個團體當中,進行交流、互動、感受和分享,因此心理劇的表演有著團體輔導的效果。

      綜上所述,心理健康課程中應用心理劇形式的體驗式教學,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自發(fā)性和創(chuàng)造性,促進學生對自身問題的領悟,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能力和解決現(xiàn)實問題的能力,因此具有“教育-發(fā)展-治療”的作用。

      參考文獻

      [1]D A庫伯.體驗學習[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8.

      [2]杜威.民主主義與教育[M].王承緒,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43.

      [3]鐘啟泉,黃志成.美國教學論流派[M].西安: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251.

      [4]鄧旭陽,桑志芹,費俊峰,等.心理情景劇理論與實踐[M].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9:68.

      [5]孟萬金.論積極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研究,2008(5):41-45.

      [6]譚亞菲.體驗式教學在大學生心理健康課中的應用[J].亞太教育,2015(23):249-250.

      On Application of Experiential Teaching of Psychodrama in Mental Health Class

      LV Lan, WANG Yu-ying

      (SchoolofMarxism,HangzhouDianziUniversity,HangzhouZhejiang310018,China)

      Abstract:The experiential teaching of the psychodrama, based on the pragmatism of “l(fā)earning by doing” and the humanism of “student-centered” educational concept, has overturned the teacher and the teaching material oriented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Itemphasizes on the cognitive learning in the classroom teaching. The teachers stimulate their students’ creativity and spontaneity by way of the three-stage teaching organization: “creation-performance-sharing” and their students achieve their integrated objective of “cognition-emotion-intention” through the learning method of “experience-feeling-comprehension”. Thu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experiential learning of the psychodrama in mental health class can achieve an effect of “education-development-treatment”.

      Key words:experiential teaching; psychodrama; mental health class

      DOI:10.13954/j.cnki.hduss.2016.03.011

      收稿日期:2016-04-07

      基金項目: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項目(jq2013057)

      作者簡介:呂瀾(1963-),女,浙江東陽人,博士,教授,應用心理學.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1-9146(2016)03-0063-04

      猜你喜歡
      心理劇體驗式教學
      校園心理劇助力農村初中“臨界生”心理強韌性的實踐研究
      甘肅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4:40
      校園心理劇的意義重構與功能優(yōu)化
      長江叢刊(2018年15期)2018-11-15 01:48:35
      校園心理劇對提高大學生德育自我教育能力的探討*
      校園心理劇在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
      江蘇教育(2017年64期)2017-03-24 08:17:33
      走近校園心理劇
      江蘇教育(2017年64期)2017-03-24 08:17:33
      體驗式教學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
      求知導刊(2016年30期)2016-12-03 08:51:16
      學生性格差異對高職英語教學中使用體驗式教學的影響分析
      分析體驗式教學在中職會計課中的應用
      文理導航(2016年30期)2016-11-12 14:35:21
      體驗式教學法在小學品德與生活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基于體驗式教學的管理學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
      中國市場(2016年35期)2016-10-19 03:11:23
      锡林浩特市| 南阳市| 大同县| 阿克苏市| 元朗区| 公主岭市| 沙湾县| 八宿县| 梁河县| 微博| 建瓯市| 武川县| 涟源市| 革吉县| 泸西县| 大庆市| 娄烦县| 和政县| 孟津县| 临桂县| 平定县| 姜堰市| 玉林市| 海盐县| 邹平县| 辽阳市| 吉木乃县| 金寨县| 高密市| 邵阳县| 宁明县| 鄢陵县| 会泽县| 万山特区| 延长县| 库伦旗| 泰来县| 朝阳县| 郯城县| 新泰市| 新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