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柳柳,鄧仁麗,陳蘇紅,張江輝,段梅杰
(1.遵義醫(yī)學院第五附屬(珠海)醫(yī)院,廣東珠海 519100;2.浙江省湖州市中心醫(yī)院,浙江湖州 313000;3.中南大學,湖南長沙 410012)
?
·調查與分析·
養(yǎng)老機構失能老人護理服務需求調查研究
陳柳柳1,鄧仁麗1,陳蘇紅2,張江輝1,段梅杰3
(1.遵義醫(yī)學院第五附屬(珠海)醫(yī)院,廣東珠海519100;2.浙江省湖州市中心醫(yī)院,浙江湖州313000;3.中南大學,湖南長沙410012)
摘要:目的了解養(yǎng)老機構失能老人護理服務需求,為制定科學合理的養(yǎng)老政策提供依據(jù)。方法采用自行設計的“養(yǎng)老機構失能老人養(yǎng)老服務評估及需求調查問卷”對湖州市的8家養(yǎng)老機構中符合納入標準的72名失能老人進行調查,根據(jù)Barthel指數(shù)總分進行失能等級評估。結果養(yǎng)老機構內失能老人高齡化,80歲以上失能老人占52.8%;失能老人健康狀況不佳,50%以上的老人有肢體活動障礙并伴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疾??;養(yǎng)老機構老人失能情況較嚴重,重度失能的老人占38.9%,中度失能老人占15.3%;老人的社會生活環(huán)境存在較大的問題,23.6%失能老人沒有物質和情感支持,30.5%失能老人反映出入無障礙設施有問題;失能老人的護理服務需求依次是日常生活照料、醫(yī)療保健服務、聊天和文化娛樂。失能等級是影響服務需要的主要因素,年齡、健康狀況、失能持續(xù)時間、文化程度也會影響其服務需求。結論養(yǎng)老機構失能老人護理服務需求較多,機構應改善老人的社會生活環(huán)境,滿足失能老人的多樣化需求。
關鍵詞:養(yǎng)老機構;失能老人;護理服務;需求
doi:10.3969/j.issn.1671-9875.2016.06.007
失能老人是指由于疾病、衰老等各種原因導致部分或完全喪失生活自理能力的老年人,即失能、半失能老人的總稱[1]。據(jù)報道預計到2015年,全國失能老年群體達4 000萬人,占總體老年人口的19.5%[2]。截至2014年底,浙江省有失能老年人口共65.40萬人,占老年人口總數(shù)的6.92%[3];湖州市失能老年人口共2.59萬人,占老年人口總數(shù)的4.4%[4]。隨著人口老齡化、高齡化的加劇,失能老人的數(shù)量逐年增長,如何為養(yǎng)老機構失能老人提供優(yōu)質的養(yǎng)老服務是一個非常嚴峻的現(xiàn)實問題。2014年5月至7月,筆者采用便利抽樣法,選取湖州市8家養(yǎng)老機構的72名失能老人,進行養(yǎng)老機構失能老人護理服務需求調查,現(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納入標準:養(yǎng)老機構中的失能老人,經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量表(ADLs)[5]評定,Barthel指數(shù)總分<100分;意識清楚,簡易智力狀態(tài)檢查量表(MMSE)[6]得分27~30分者,具有溝通能力,自愿參加本研究;排除語言溝通障礙、失聰、認知功能障礙者。采用便利抽樣法,選取湖州市吳興區(qū)碧浪湖老年公寓、朝陽托老所、潘家廊托老所及安吉縣孝緣頤養(yǎng)院、安吉社會福利中心和長興縣長興國泰護理院、長興畫溪街道社會福利中心、織里社會福利中心8家養(yǎng)老機構中符合納入標準的老人進行調查。
1.2方法
1.2.1調查工具在查閱文獻[7-8]的基礎上自行設計養(yǎng)老機構失能老人護理服務需求調查問卷,并經有關護理專家進行表面效度論證,護理專家包括養(yǎng)老機構管理者2人(工作年限20年)、臨床社區(qū)護理專家2人(碩士學歷)、護理學院教授2人。進行10個小樣本預調查后再次調整問卷條目和修改問卷措詞。修改后調查問卷再次進行專家效度測評,采用4等級評分論證其內容效度后形成最終的問卷。問卷各條目的CVI值為0.75~0.97,總問卷的CVI值為0.89。問卷主要包括失能老人的個人基本信息、失能等級、健康狀況、社會生活環(huán)境、失能老人養(yǎng)老服務評估及需求調查。
1.2.1.1個人基本信息包含個人資料及目前生活狀況,內容包括性別、年齡、婚姻狀況、文化程度、醫(yī)保類型、經濟來源、經濟狀況、子女狀況、失能持續(xù)時間、就醫(yī)方式。
1.2.1.2失能等級評估采用ADLs和Barthel指數(shù)評估失能等級[5-6]。ADLs包括進食、洗澡、修飾、穿衣、控制大便、控制小便、如廁、床椅轉移、平地行走、上下樓梯10條目,各條目根據(jù)是否需要幫助及其幫助程度分0、5、10、15分4個等級,部分條目為2個或3個等級,10條目累計得分為Barthel指數(shù)。Barthel指數(shù)總分≤40分,重度失能,全部需要他人照護;總分41~60分,中度失能,大部分需他人照護;總分61~99分,輕度失能,少部分需他人照護。
1.2.1.3健康狀況包括視力、聽力、肢體活動、疾病情況4項,視力分4個等級,聽力和肢體活動分3個等級,按失能老人實際情況填寫,疾病情況采取開放式問答,由老人自己闡述自身疾病情況。
1.2.1.4社會生活環(huán)境包括家庭支持、參與社區(qū)生活情況、居住條件及安全衛(wèi)生評估4項,按失能老人實際情況填寫。
1.2.1.5失能老人對養(yǎng)老機構養(yǎng)老服務的評估調查內容包括對目前生活質量滿意度、生活中面臨的問題、對目前機構服務的滿意度等自行編寫的14個條目,按實際情況選項。
1.2.1.6失能老人需求的照護服務調查內容包括生活照料需求、基礎護理需求、醫(yī)療保健需求、精神需求4維度27條目,以老人實際需要進行選項。
1.2.2調查方法調查者經過統(tǒng)一培訓后,對研究對象進行一對一詢問調查。調查者向調查對象詳細介紹調查的目的,獲得知情同意后,簽署知情同意書,問卷不記名,填表時間20 min,所有問卷當場完成后,由調查者及時核查糾正漏填或填寫不清的項目。
1.3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Epidata 3.1軟件建立數(shù)據(jù)庫并錄入數(shù)據(jù),使用SPSS 21.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研究對象的一般資料采用描述性統(tǒng)計,計數(shù)資料采用百分比描述;同時對失能老人服務需求的影響因素進行二分類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問卷回收情況發(fā)放調查問卷72份,回收72份,回收率為100%,有效問卷72份,有效率為100%。
2.2失能老人一般資料及失能等級見表1。
2.3失能老人健康狀況見表2。
注:1)患病率最高的依次為高血壓、腦血管意外、糖尿病、心臟病
2.4失能老人社會生活環(huán)境情況見表3。
2.5失能老人對機構養(yǎng)老服務的評估41例(56.9%)的失能老人對目前養(yǎng)老機構生活質量較滿意,生活中面臨的問題居前5位的是,病痛折磨(69.4%)、生活不能自理(27.8%)、經濟困難(26.4%)、生病時無人照顧(22.2%)、孤獨(20.8%)。
2.6失能老人需要的照護服務情況失能老人對生活照料需求維度、基礎護理需求維度、醫(yī)療保健需求維度各條目選項排列前5位和精神維度條目選項情況見表4。
2.7影響?zhàn)B老服務需求的主要因素采用二分類Logistic回歸分析失能老人養(yǎng)老服務需求的影響因素。自變量包括失能老人的一般資料中的文化程度、婚姻狀況、子女數(shù)量、主要經濟來源、失能等級、失能持續(xù)時間及健康狀況,采取逐步法,分析其對排名較前的服務需求的影響,通過SPSS 21.0軟件計算,影響失能老人養(yǎng)老服務需求的主要因素見表5。
3討論
3.1失能老人需要生活照料服務本次調查結果顯示,入住機構的失能老人失能程度較重,重度失能的老人占38.9%,中度失能老人占15.3%;喪偶、未婚及無子女的老人較多,喪偶、未婚老人占70.8%,而23.6%的老人沒有子女;高齡老人較多,80歲以上的占52.8%;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小學程度及以下的占81.9%。由于老人年齡較大,存在不同程度的健康問題,再加上身體失能,老人首先希望提供生活照料服務。調查顯示,位居前4位的生活照料需求(均超過80%)依次是打掃房間、洗衣、送餐、協(xié)助洗澡入廁,基礎護理需求方面,近50%失能老人的晨晚間護理需要協(xié)助;在居住方面,因為使用輪椅而要求居住空間完全無障礙,需要專門的家具和設施,如安裝床檔、起床把手、能升降的床等;在出行方面,個人不能外出,外出全程需要有人陪同、攙扶或推輪椅。
3.2失能老人需要醫(yī)療保健服務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失能老人的健康保健意識增強,對健康體檢和康復護理的需求較大,失能老人希望在生病時可以接受到可及、便捷和專業(yè)的服務。這與趙懷娟的研究結果一致[9]。調查發(fā)現(xiàn),72.2%失能老人有健康體檢的意識,近一半的失能老人需要康復護理和陪同就診。生活中面臨的問題調查顯示,69.4%老人承受病痛折磨、22.2%老人生病時無人照顧,說明機構養(yǎng)老的醫(yī)療服務還是很不夠的。分析原因可能是:機構缺少醫(yī)護功能,缺乏專業(yè)的醫(yī)務人員,護理人員素質參差不齊,沒有接受正規(guī)培訓,缺少必要的醫(yī)療和康復護理技能;很多失能老年人文化水平較低,獲取醫(yī)療保健知識的途徑狹窄,缺乏正規(guī)的健康教育;失能老人經濟條件差,無法支付較高的醫(yī)療費用。
3.3失能老人需要精神心理服務調查結果顯示,有23.6%的失能老人沒有物質和情感支持,13.9%的失能老人只能獲得一些生活上的支持,11.1%的老人只能得到情感上的支持,說明失能老人的家庭支持系統(tǒng)不夠完善,缺少精神慰藉,歸屬感差,這不利于老人的心理健康和社交,護理人員應給予一些情感支持。66.7%的失能老人希望有聊天和文化娛樂服務,文化水平較高的老人對文化娛樂的需求較高,但從不參加集體活動的失能老人占45.8%,經常參加集體活動的失能老人僅占11.1%,調查發(fā)現(xiàn)個別養(yǎng)老機構沒有組織老人集體活動。機構內護理員主要關注失能老人日常的生活照料和基礎護理,較少能提供專業(yè)的醫(yī)療保健服務以及交流、文化娛樂等服務,這與陳雪萍等[10]分析的養(yǎng)老護理管理現(xiàn)狀一致。
3.4影響失能老人養(yǎng)老服務需求的因素失能等級是決定失能老人需要晨晚間護理、洗衣、洗澡入廁這些生活護理的最主要的因素。失能程度越嚴重,其對這方面的需求越大。由于年齡比較大和身體失能,大部分老人都需要在護理員的協(xié)助下入廁、洗澡。失能老人對定期體檢的意識受到其健康狀況的影響,所調查的老人均患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病。文化程度高的老人對康復護理需求更大,說明他們健康保健意識較高,比較注重生存質量。此外,文化程度的高低影響失能老人對精神需求的表達,文化程度較高的失能老人希望可以陪同聊天和文化娛樂。
3.5養(yǎng)老服務機構管理和養(yǎng)老保險制度需進一步完善調查發(fā)現(xiàn),養(yǎng)老機構無障礙設施不完善,農村機構居住條件相對較差。所調研的機構失能老人中30.5%反映出入無障礙設施有問題,如只有上下樓梯,沒有電梯,48.6%的失能老人反映室內無障礙設施有問題,如采用的是不銹鋼材料,抓不穩(wěn),冬天手冷。由此可見,失能老人居住環(huán)境存在安全隱患。農村機構更應注重無障礙設施建設,確保失能老人安全。同時,入住養(yǎng)老機構失能老人的經濟條件較差,2/3老人的月經濟收入<2 000元,在很大程度上成為影響失能老人入住養(yǎng)老機構和接受更好養(yǎng)老服務的重要因素,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養(yǎng)老機構的發(fā)展。建議養(yǎng)老機構先應確保室內和出入都有無障礙設施,保證老人的人身安全,農村機構更應該努力促進老年居住環(huán)境的改善;政府建立嚴格準入機制,由有關部門監(jiān)督和檢查,加強對養(yǎng)老機構的監(jiān)管力度,保證養(yǎng)老機構的服務質量[11]。建議國家建立失能老人護理等級分類補貼制度,逐步擴大補貼范圍,同時護理康復費用納入醫(yī)療保險報銷范圍,解決失能老人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
參考文獻:
[1] 丁佳麗.我國失能老人長期照護模式研究[D].重慶:重慶大學,2013.
[2] 李培林,陳光金.2014社會藍皮書--2014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M].北京:社科文獻出版社,2013:59-70.
[3] 宋光寶.關于《浙江省社會養(yǎng)老服務促進條例(草案)》的說明[J].浙江人大(公報版),2014(5):18-19.
[4] 湖州市老齡工作委員會.湖州市2014年老年人口和老齡事業(yè)統(tǒng)計公報[EB/OL].(2015-05-08).http://mz.huzhou.gov.cn/art/2015/5/8/art_9104_388426.html.
[5] 高小芬,于衛(wèi)華.采用Barthel指數(shù)評定表對醫(yī)養(yǎng)結合老年患者護理級別再分度研究[J].護理學雜志:外科版,2014,29(2):1-4.
[6] 王化玲,魏永鴿,張卉.MMSE量表在老年癡呆篩選中的應用[J].河南預防醫(yī)學雜志,2009,20(5):37.
[7] 蔡仁美,金鈺梅.國內外老年長期護理的發(fā)展及現(xiàn)狀研究進展[J].護理與康復,2012,11(7):623-626.
[8] 徐曉玲.北京市養(yǎng)老機構現(xiàn)況調查及對策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12.
[9] 趙懷娟.城市失能老人機構照護需要及需要滿足研究——以南京市調查為例[J].中國衛(wèi)生事業(yè)管理,2013(4):315-319.
[10] 陳雪萍,許虹,王先益,等.養(yǎng)老機構老年護理管理現(xiàn)狀及建議[J].中華護理雜志,2010,45(5):454-456.
[11] 王慧.城市失能老人長期照護服務問題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2.
Survey and study on nursing needs of disabled elderly in elderly care institutions//
Chen Liuliu1, Deng Renli1, Chen Suhong2, Zhang Jianghui1, Duan Meijie3//
1.The Fifth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unyi Medical University, Zhuhai Guangdong 519100, China; 2.Central Hospital of Huzhou, Huzhou Zhejiang 313000, China; 3.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012, China
Key words:elderly care institution; disabled elderly; nursing service; need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nursing needs of disabled elderly in elderly care institutions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elderly-supporting policy. MethodInvestigate 72 disabled elderly accorded with inclusive criteria from 8 elderly care institutions in Huzhou by self-designed questionnaire on elderly service evaluation and needs for disabled elderly in elderly care institutions. Evaluate disabled level by total score on Barthel index. ResultDisabled elderly in elderly care institutions are old aging, among which 52.8% are above 80 years old. More than 50% disabled elderly are in poor health condition with limb activity obstacles and different levels of chronic diseases. 38.9% elderly are highly disabled and 15.3% are in medium level. The situation of disability is severe. Elderly live in an environment with many problems. 23.6% of them have no economic and emotional support. 30.5% have problems in barrier-free structures. Nursing needs on daily life care, medical care, chatting and entertainment are from high to low for disabled elderly. Disabled level is the main factor influencing nursing need. Age, health condition, lasting time of disability and education level can also influence nursing need. ConclusionDisabled elderly in elderly care institutions have great need on nursing service. Institutions should improve social living environment and satisfy various needs of disabled elderly.
作者簡介:陳柳柳(1990-),女,本科,碩士在讀,護師.
收稿日期:2016-01-13
通信作者:鄧仁麗,遵義醫(yī)學院第五附屬(珠海)醫(yī)院
中圖分類號:R19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9875(2016)06-05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