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撫順市第二中學 陳 芳
近年來高考地理試題不是通過加大難度來提高區(qū)分度,而是注重思維的起點和終點,使考生入題容易解題難,那么該如何充分備考,建立自信,使考生能夠發(fā)揮出色呢?
許多考生在高考文綜合中熱愛地理,很大原因是地理只需要寫幾個字就能得到歷史或政治幾行的分數(shù)。地理最重要的得分點是話說到點上,而不是寫多少字。想說到點上,就得抓住教材。
必修一自然地理部分理論性特別強,需要一定的高中物理和立體幾何知識,所以普遍認為自然地理抽象難以理解,這部分的一大優(yōu)點是答案相對固定,以考生最頭疼的地球運動為例,雖然要進行運算,但能夠得到非常準確的答案,某種意義上相對簡單。自然地理的其他部分同樣如此,只要能夠掌握基礎知識,絕對能拿分。教材上的每個圖值得注意的地方都要記住。另外必修一除地球運動這部分以外,其余部分可以以一幅世界地圖為載體,氣候類型為基礎,引出自然帶,以及洋流、板塊等相關知識,實現(xiàn)知識融會貫通,形成一個有機整體。
考生普遍認為人文地理在試題中最容易拿分,但在考試中往往事與愿違。不確定的語言和不確定的出題角度都是扣分的隱患,答題方法可以說是不變應萬變,最重要的還是看教材。教材上的例子,不論是正文部分,還是課后給出的例子,甚至在不起眼的地方列出的問題都和主觀題息息相關。要學會用書上的語言來表述,記住固定的詞匯。教材要翻到每一頁是什么內容都有印象的程度,翻書的次數(shù)越多,術語知道的越多,答題時就越有把握。多去看主觀題的不同類型,從中尋找共性和答題方法。
這部分需要重點掌握區(qū)域地理特征的分析方法,一般可以從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兩大方面入手,自然地理特征可以從地理位置、地形、氣候、河流和湖泊、自然資源等小點分析,人文地理特征可以從城市、人口、農業(yè)、工業(yè)、交通運輸業(yè),商業(yè)、旅游業(yè)、環(huán)境問題、可持續(xù)發(fā)展等小點分析。通過必修三教材的案例分析,掌握典型區(qū)域問題的分析思路及過程。
以地圖復習為主線,抓住區(qū)域的典型特征。這部分主要靠記憶,但并不容易。用老師的話說就是:區(qū)域地理要達到只露出一只腳,就能知道這是一只什么鳥的地步。區(qū)域地理要盡可能細致掌握,最好記憶一些特殊經(jīng)緯度來把地球的大致圖形呈現(xiàn)在腦海中。不僅有利于定位,還有利于尋找周圍有關聯(lián)的事物。如:用0度經(jīng)線、東經(jīng)120度經(jīng)線、東經(jīng)150度經(jīng)線、西經(jīng)120度經(jīng)線、西經(jīng)80度經(jīng)線五條經(jīng)線及赤道、南北回歸線、南北極圈五條緯線就能構建出一幅世界地圖的框架。
時間:(9月~次年2月)
目標:全面覆蓋、整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區(qū)域地理知識。
首先要充分重視地理定義。地理定義是地理事物的特征最本質的體現(xiàn)。要把那些容易混淆的概念羅列出來,進行對比、類比。例如地形、地勢與地貌,地質作用與地質構造,熱力環(huán)流與大氣環(huán)流,農業(yè)生產結構與農業(yè)地域類型等等。還要重視地理原理分析。考生應從基礎知識抓起,扎扎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地過“地理原理”關。現(xiàn)在高考非常注重對原理的考察,考生不但要理解好地理原理,還應學會清晰的表達地理原理。比如在近幾年高考大題中,明確的考查過三角洲的形成原理、溫室效應的原理、植被涵養(yǎng)水源的原理。第一輪復習的意義在于弄清楚每一個知識點,考生應該務實的安排時間,明確自己的強弱項,復習的針對性才能很強。
時間:(次年3月~5月)
目標:專題突破,能力提升。
一輪重知識,二輪重能力。第二輪復習過程以《考試大綱》為依據(jù),以人地關系為主線,進行知識的橫向梳理和綜合,突出重點,把握主干,加強讀圖、析圖能力的訓練,深入挖掘圖表中隱藏的知識點,最終提高考生的能力。復習的側重點有兩個:一是鞏固第一輪復習成果,加強對知識薄弱環(huán)節(jié)的突破,并對知識進行重組,形成重點知識點的知識體系,形成知識聯(lián)系。二是專題突破,形成對不同問題的分析思路和解題方法。最終進一步完善知識體系,使知識得到升華。
時間:(次年5月~高考)
目標:應以綜合練習為主,同時輔以專題練習,兩者結合回歸教材。
注重回歸教材?;貧w教材的方法有兩個:一是在練習中回歸知識的本源,二是通過直接復習教材、筆記。關注社會熱點,地理是接地氣的學科,無論是知識的考查還是能力的考查都需要找到一個載體,在高考中往往以社會熱點的形式出現(xiàn)比較自然??忌芯拷鼛啄甑母呖碱},用心去體會高考真題中是如何滲透能力考查的,并要多記一些高考真題的大題,才能抓住關鍵詞,踩到得分點。
如果說一輪、二輪復習側重聽老師講的話,那么三輪的主要工作是考生自己理解和消化的過程,這一階段的課后作業(yè)主要放在整理教材、試卷、回顧與反思上。要建立有效、高效的復習模式,規(guī)范自己的復習行為,讓有限的時間發(fā)揮最大的效能。
文綜合試卷的試題比較靈活,答案設置也有一定的靈活性,一般在答案標準中都寫明:“其他合理答案酌情評分”。歷年閱卷中基本采取按采分點給分的方式,即尋找關鍵詞給分。
考生對地理學科的知識特點要區(qū)分清楚,要使用學科語言。不能一味的用自己的語言回答。答題要答在點上,要有關鍵詞,語言精練,對課本上的基礎概念要掌握扎實。
考生答題時必須闡明自己的觀點。切忌模棱兩可,似是而非,要做到言簡意賅,同一個答題點不要用很多的語言來闡述,要從多個方面多個角度回答。老師閱卷是“按點給分”的,每一個采分點即使回答再多的內容,也不能超過給分限度,考生答題時要“依分答點”。盡量用學科語言,處理好自己語言和學科語言的關系,使自己的表達更貼近試題所考查的主體思想。
有的考生只答課本理論,沒有將理論聯(lián)系材料,使所答內容脫離給定材料,過分地闡述教材中的理論內容。回答時要盡量依靠材料找出相關聯(lián)的內容,要結合材料進行評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