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
摘 要:本文從伊斯蘭教常見的幾種“乜貼”類型入手,通過對寧夏南部山區(qū)回族對舍散“乜貼”實踐形式的淺描,從而對寧夏南部山區(qū)回族對人與人之間的社會地位意識進行了簡要分析,這種在社會中普遍存在的“乜貼”舍散形式,通過回族的代代相傳,養(yǎng)成了樂善好施的習慣,并對構建回族特有的良好社會地位意識帶來了直接的影響。
關鍵詞:回族;乜貼;舍散;社會地位
一、回族乜貼及其類型
(一)“乜貼”之解釋
“乜貼”來源于阿拉伯文“Niyah”的音譯,有“愿望”、“決心”等的含義,經堂語一般指“舉意”。伊斯蘭教教義規(guī)定,凡信仰者須遵守“五大天命”,即“念、禮、齋、課、朝”,其中“課”即指用財力和物力完成個人的天課?;鼗厝嗽诙Y拜、齋戒、朝覲、重病、過爾麥里及重大節(jié)日時都需要舉念“乜貼”,一般通過內心舉念通過語言表達出來,這“乜貼”就算已經“舉念”出來了。
(二)乜貼的類型
寧南山區(qū)常人們常說“過乜貼”,即干爾麥里活動,在伊斯蘭教中散“乜貼”屬于善功。作為信仰伊斯蘭教的回回人對待施舍是絕對真誠而又無悔的,是絕對虔誠的施舍?!豆盘m經》說“你們決不能獲得全善,直到你們分舍自己所愛的事物。你們所施舍的,無論是什么,卻是真主所知道的?!保?:92)回回人不論窮富大多熱衷于舉念“乜貼”與進行“乜貼”的施舍散發(fā)。
寧南山區(qū)對“乜貼”的幾種說法代表了“乜貼”存在的幾種形式,一為“過乜貼”;二為“舉念乜貼”;三為“散乜貼”?!斑^乜貼”指宗教活動,有紀念已故亡人的祭祀活動、新生兒的歲禮活動、婚禮中的祈愿活動等都可稱之為“過乜貼”,在這種活動上都要邀請阿訇到舉念者家中進行聚禮,然后將舉念的“乜貼”在阿訇聚禮結束后進行舍散;“舉念乜貼”是指在舉行的各種宗教活動和儀式之前,通過內心和口頭所表達的意愿,這種意愿體現在“乜貼”上是通過財力或物力得以表達的;“散乜貼”指因各種原因進行了舉念,舉念者或其家人對舉念的“乜貼”進行舍散的過程。
伊斯蘭教規(guī)定的“乜貼”主要類型有“則卡提”乜貼、“費特勒”乜貼、“索得格”乜貼和“爾麥里”乜貼。
1.“則卡提”(Zakah,意思是法定的施舍)屬于伊斯蘭的五功之一,阿拉伯語意為“純凈”,引申涵義有賑濟、仁慈、發(fā)展、吉慶等意。是一種財產所得稅?!豆盘m經》說“你要從他們的財產中征收賑款,你借賑款使他們干凈,并使他們純潔”(9:103)“你們當謹守拜功,交納天課,與鞠躬者同齊鞠躬?!?(2:43)天課是主命,是回回人的責任,只有履行了這一責任,所獲得的財產才能獲得“干凈”、“純潔”?!豆盘m經》說“他們的財產中有一個定份,是用于施濟乞丐和貧民的?!保?0:24)“則卡提”體現了富人時刻記住自己的財富來源于真主的恩典,應當將這份恩典與窮苦之人分享,當為宗教事業(yè)添磚加瓦,盡一份應當的力量。
2.“費特勒”乜貼,也稱“則卡提·費特勒”,是“開齋捐”的意思,伊斯蘭教規(guī)定“在開齋聚禮禮拜前,每一個人(主要指掌柜的)按家中成員人數,按每人一天的生活費標準(一般是以所在地的麥子價格為標準),上交阿訇或清真寺?!痹趯幭哪喜可絽^(qū)“費特勒”乜貼一般是散給領“泰勒威哈乃麻子”(齋月間歇拜,一共29拜)的阿訇,也有散給窮人的,主要是感謝阿訇的辛勤領拜,和幫助窮苦人希望他們能度過一個吉祥快樂的開齋節(jié)。
3.“索得格”乜貼也叫隨心乜貼,指回回人自愿將自己通過合法渠道所獲得的錢財中的一部分,舍散給處在疾病中需要救治的窮苦人或生活無所靠的窮苦人等?!八鞯酶瘛必抠N的乜貼數目和散乜貼的時間比較隨機。舉念者一般將“索得格”乜貼舍散給阿訇、清真寺、窮苦人、殘疾人、孤兒寡母或乞丐等需要救助的人。
4.“爾麥里”乜貼,爾麥里是穆斯林為了追憶和紀念他們崇敬的為伊斯蘭教做出過貢獻的先賢之輩而舉行的宗教活動,比如“法圖麥太太日子”“阿里爸爸日子”“道祖太爺日子”等,還有伊斯蘭教歷記載和規(guī)定的一些重大宗教節(jié)日。
二、乜貼常見的舍散形式
從四種“乜貼”的舍散情況和伊斯蘭教對“乜貼”舍散的主張,筆者將“乜貼”的實踐形式分為明揚舍散與隱蔽舍散兩種。明揚舍散主要針對繳納天課,交納天課是要名揚的,最好在大庭廣眾之下交納,穆圣說“主命不可避人,副功最好暗藏?!泵麚P天課也是為了讓更多的穆斯林認識天課的意義,懂得承擔天課的責任。明揚舍散包括散“則卡提”乜貼和“費特勒”乜貼。
隱蔽舍散主要是針對“索得格”乜貼的舍散形式。伊斯蘭強調施舍濟貧要隱蔽的進行,不要大肆宣揚,不沽名釣譽,因為真主確是詳知的。艾布·胡萊賴傳自使者的一則圣訓說“一個人悄悄地施舍,甚至他的左手不知右手施了何物?!?/p>
隱蔽散的形式多樣,主要有:1.遇到大的災難時(天災、人禍等)舉念“乜貼”,然后散給在災難中遇到困難的人,去幫助他們盡早脫離苦海,數目不限,形式不限,時間不限;2.因年邁或體弱長期患病者無法完成齋戒而舉念等量“乜貼”,散給窮苦人。圣訓中指出,對無力還補齋戒者,沒有機會還補者,他們只需要出贖金給窮人吃飯?!安脊镉砂⑺魇龅氖ビ?,他聽伊本·阿巴斯在讀‘難以齋戒者,當納罰贖,即以一餐飯,施給一個貧民。這節(jié)經文,他說:‘這節(jié)經文并不是被停止的,它是針對年邁的老人、老婦的,他們無力封齋,故每天給一個窮人提供一餐飯?!痹诂F代社會的寧夏南部山區(qū),對于無力還補齋戒的人來說,基本會將等量的贖金舍散給馬路上的乞丐、孤苦無依的孤兒寡母、老無所依的孤苦老者、經濟困難的殘疾人等,并當其面做“杜哇”,雙手呈于面前,十指相對,“杜哇”做完交換“乜貼”,而這種儀式在大街上、商場中、馬路上、清真寺等地隨處可能會發(fā)生。3.寧南山區(qū)回回人通常有一種習慣,如果前夜做了不祥的夢境,次日則會隨心舉念“乜貼”散給窮人或清真寺或者直接散給阿訇,并在舉念時心中默念或口述“祈求真主保佑(佑助)”,自然是希望自己或家人身體健康、出行平安、事業(yè)順利等;4.自己或家人生重病時,也會舉念“乜貼”,請阿訇念“嗩”,祈求真主佑助;5.對清真寺的維修、擴建、新建等,回回人大都按自己的情況進行“隨心乜貼”的舍散,直接舍散給清真寺的寺管會或者其他相關管理人員,以為教門進獻自己的綿薄之力。
三、乜貼舍散對構建社會地位意識的影響
(一)平衡人性,倡導人人平等
回回人常說“乜貼無大小”,這里包含兩層意思,一則為舍散的“乜貼”形式不限,數目不限,其數目不能代表誠意之輕重;二則為舍散“乜貼”的對象不論長幼順序,只要是窮苦無助者皆可視為舍散“乜貼”的對象。我們從舍散的形式與對象可以看出,雖然寧南山區(qū)的回回人在經濟水平上有明顯的差別,可是在回回人心理意識上,經濟貧富不影響社會地位。這在清真寺中可以得到體現,清真寺的“學董”或“鄉(xiāng)老”多出自家境貧寒者,但不影響他們在清真寺處理宗教事務的權限與能力,而且在清真寺內,乞丐、孤兒寡母、殘障人士等能夠與經濟條件好的人或達官顯貴一桌共餐,或一起談笑風生,在這里沒有等級差別,沒有窮富差別,這些窮苦之人除了可以得到經濟或物質的扶持之外還可以得到內心的尊敬與平衡。
(二)創(chuàng)建和諧社會的有力心理治愈工具
對因各種心理疑難雜癥情況而舉念的“乜貼”,能夠成為治愈舉念者心中困頓的良藥?;鼗厝讼嘈耪嬷?,依賴真主,當自己或至親好友遇到大災大難或困難的時候第一時間會想到向真主祈禱,并用舉念“乜貼”的形式來完成心中夙愿;有時與人發(fā)生爭執(zhí),紅了耳目,甚至怒發(fā)沖冠儀態(tài)盡失,此時舉念“乜貼”,求真主原諒,也給失儀的自己一個幡然醒悟的機會等,像因這樣的事情而舉念的“乜貼”形式多樣,確是創(chuàng)建和諧社會無形而有力的精神抓手。
(三)縮小貧富差距,增強經濟強實力的社會責任感
“則卡提乜貼”和“費特勒乜貼”的交納實際是縮小貧富差距的良好途徑,經濟條件好的人可以將自己合法收入的一部分舍散給需要幫助的窮苦人或清真寺,如果舍散給清真寺的話,則由清真寺出面幫助救助需要救助的窮苦人,比如孤兒寡母、殘障人士、老無所依者等。在寧夏南部山區(qū),經濟條件好的回回人大多愿意主動將自己收入的一部分拿出來舍散給窮人或清真寺,樂于救助社會底層百姓,通??梢钥吹剑切飞坪檬┑母蝗思液苌僭馊送当I,生意也是風生水起,人們會說“這是源于真主的恩典,你舍散救助了窮苦人,真主便會加倍償還于你”。有些經濟條件好的回回人會捐資助學、設立獎助學金等幫助窮苦回回學生完成學業(yè),他們認為這種樂善好施的行為是值得的,讓回回后繼子孫前途無量,為宗教事業(yè)再創(chuàng)輝煌,為回回人樹立標桿旗幟。
寧南山區(qū)的回回人,代代以這種種“乜貼”的實踐形式教會后人做人處事之道理?!柏抠N”的這種延續(xù)形式使得寧夏南部山區(qū)的回回人好使善功,濟貧助困,不以經濟水平衡量人與人之間的社會地位;遇到困難與棘手之事通過舍散“乜貼”的形式積極地排解心理方面的困頓,減少負面效應,對構建和諧社會起到正面的積極的作用。
注釋:
①綠色火焰編寫,《穆斯林生活常識讀本新雜學》,甘肅民族出版社出版,2013,1.
②馬堅譯,《古蘭經》,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10.
③優(yōu)素夫·格爾達威著,《齋戒論》,出版社及出版時間無記載.
④馬宗保主編,《伊斯蘭教在西海固》,寧夏人民出版社,20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