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云波
摘 要:部分初中生比較頑劣,壞習慣永遠改不掉,班主任用“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辦法,有時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關(guān)鍵詞:初中生;壞習慣;轉(zhuǎn)換;效果
班主任的教育工作是一門藝術(shù),對學生的教育方法林林總總,無人能窮盡。然而對待一些比較頑劣的學生,他們什么道理都懂,可就是對自己的一些壞習慣似乎永遠也改不掉。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這一成語出自宋代朱熹《中庸集注》第十三章:“故君子之治人也,即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意為用那個人對付別人的辦法返回來對付那個人。
學生張某,特愛遲到,每周至少1~2次,星期一、星期二不遲到,星期三必遲到。常規(guī)教育方法幾乎用盡,可就是沒有好轉(zhuǎn)。
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星期天早晨,張某給我打了個電話,說家庭作業(yè)搞丟了,問我還有沒有多的家庭作業(yè)(自制試卷),我說有。于是我們約定九點半鐘在學校大門口見面。放下電話,時間是九點二十分,如果馬上出發(fā),十分鐘定能準時趕到學校大門口,可是我覺得教育的機會來了,于是心中便產(chǎn)生了一個簡單易行的教育計劃。
于是我繼續(xù)躺在沙發(fā)上,繼續(xù)欣賞“電視小品”。九點三十五分,張某來電,問我到了沒有,我說快到了,你等著。我繼續(xù)欣賞著《不差錢》的精彩。九點五十分,張某再次來電,問我在哪兒,我說可能要遲到一會兒,家里有點兒事,但很快就會到。放下電話,我繼續(xù)欣賞著《火炬手》的搞笑。等到我趕到學校門口,已經(jīng)是十點半了,之前張某曾第三次打來電話。他見面就說:老師,你讓我等得好苦哇。我說:是嗎?除了苦還有什么感覺?他回答說:還累,還煩,很著急。我說是的,因為我經(jīng)常等你上課也是這種感覺,甚至等得比你還要著急。
從此以后的一年多時間里,張某基本實現(xiàn)了他的諾言,極少遲到。
無獨有偶,學生李某,每次輪到他做教室掃除,他總是敷衍了事隨便做幾下子,要么地板打掃不干凈,要么不倒垃圾。每每遇到此事,都讓人十分惱火。機會終于來了。
新學期發(fā)新書,由于李某坐在最后一排(不為別的,因為個子),他是最后一個得到新書的人,大概是由于工作人員的失誤,我班從書庫剛好少領(lǐng)了一本英語書,所以李某自然就沒有領(lǐng)到英語書。我當即就說上課和同桌共同看一下,明天我再去補領(lǐng)一本。第二天一早,我就領(lǐng)來了一本英語書,把它放到了我辦公桌的抽屜里,見到李某什么也不說。晚自習上課之前,李某來到我的辦公室,問我書領(lǐng)來沒有。我故作驚訝,一拍腦袋:我把這個事情搞忘了,明天一定領(lǐng)來。第三天晚自習上課之前他再次來到辦公室,一見到他我便說:“哎呀真是對不起呀,我今天實在是太忙了,根本抽不出時間去領(lǐng)書。明天我一定將新書親自送到你手上?!钡谒奶?,李某來到辦公室,我故作慚愧地說:“真是對不起,前兩天沒抓緊,書庫多余的書今天一早就運到其他地方去了?!?/p>
“??!那我的英語書怎么辦?”
我倆沉默了一會兒,他低聲說:“老師我覺得你要為我的英語書負責?!?/p>
聽了此話我很高興,但還是故作不解地問:“為什么要我負責?”
“這是老師沒有盡到責任,所以要老師負責?!?/p>
“誰做事情沒有盡到責任,誰就得為事情引起的后果負責嗎?”
“那當然。”
“前天的掃除沒做干凈,班級榮譽受到損害,那該誰負責?”
“前天?”
他抬頭望著我,之后低下了頭。因為他想起了前天的值日生就是他自己。
我看到時機已到,便從抽屜里拿出英語書,遞給他。我趁機點撥道:“任何一個人,事情一旦沒做好,將會引起一連串的后果,將會有許多無辜的人的利益受到損害。一個人的責任感十分重要喔?!?/p>
面對此情此景,我相信:他的心靈深處一定烙下了印記,他的問題應(yīng)該得到基本解決。
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