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小勇
(江蘇省南通市海安縣實驗中學 江蘇南通 226600)
?
為學生提供自主精彩展示的舞臺——以“硫酸”教學為例談“262”課堂模式
胡小勇
(江蘇省南通市海安縣實驗中學江蘇南通226600)
摘要:以“硫酸”教學為例,運用自主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教學的體會與心得。分別從導學設計,小組合作學習,學習成果展示等三個方面,闡述了教材、教師與學生三者關系。導學設計,與教材相融合;小組合作,生生互動學習;成果展示,師生互動的平臺。
關鍵詞:導學;合作學習;互動交流
“262”自主課堂教學模式的運用以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為核心,能有效拉近教材、老師與學生三者之間的彼此距離,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我參加了學校組織的青年教師課堂教學比賽。在比賽中,我對“262”自主課堂教學模式進行了初步的嘗試,受到學生和評委的一致好評,榮獲一等獎。下面結合我的這次賽課,談談我個人的一些體會和心得。
蘇霍姆林斯基說:“學生的成就感是推動學生努力取得成就的原動力。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使學生產生好好學習的愿望?!?/p>
從接到本次比賽的課題“硫酸”起,我就在思考:現在媒體上關于濃硫酸毀容的惡性傷害事件報道較多,不少學生因為對濃硫酸的恐懼,故而對化學這門學科興趣不濃。我在設計本課導學案時,重點將如何引發(fā)學生興趣,有效將學生引入到這節(jié)課,切實消除學生對濃硫酸的心理恐懼作為本節(jié)課預習的主要任務。
在預習作業(yè)中,我設計了:莫言與濃硫酸有關系嗎?學生對這一話題很感興趣,通過上網查閱資料等方式獲知:莫言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而諾貝爾獎的設立者——瑞典化學家諾貝爾利用甘油和濃硫酸、濃硝酸反應生產硝化甘油制造安全炸藥,最終設立了諾貝爾獎。學生還知道了濃硫酸在工業(yè)上用于生產化肥、農藥,電動自行車的蓄電池也要用到濃硫酸。學生了解到了濃硫酸在生產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發(fā)了他們預習課本的熱情,主動閱讀教材,進而了解濃硫酸性質。
在設計本節(jié)課的導學案時,我重在使導學案成為搭建學生思維的階梯,成為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載體。對于濃硫酸的性質學習,主要掌握濃硫酸的強氧化性,即能正確書寫銅與濃硫酸、碳與濃硫酸的反應方程式。而在高三復習時,我們總是責怪學生對這兩個反應掌握不好,有的根本就像沒有學過似的。其實我們也應該反思在基礎年級教學時,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為什么沒有能到位。所以我在設計本節(jié)課導學案時,著重放在如何讓學生掌握濃硫酸的強氧化性上,如何以實驗為基礎提高學生學習效果上。
據調查發(fā)現,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集中注意力聽講的有效時間約10分鐘。這與學校提出的“262”教學模式中要求“教師的點撥、引導、答疑的時間不大于20%,即5~10分鐘”是一致的。我在本節(jié)課教學設計時,嘗試將教師所講的內容精減,將導學案設計為三個活動:實驗演示和現象分析(10分鐘)→學生結合實驗現象進行知識梳理(25分鐘)→評價總結能力提升(10分鐘)。學生先集中精力觀察“蔗糖與濃硫酸”和“銅與濃硫酸”兩個演示實驗,再對實驗現象進行分析,然后學生精讀教材內容,嘗試書寫銅與濃硫酸、碳與濃硫酸的化學方程式,達到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
要做到精講,需要教師在設計導學案時要首先考慮到如何用好教材,而不是一節(jié)課完全依賴導學案,完全放棄對教材的使用。讓學生走近教材、融入教材的閱讀學習,是學生自主學習的第一步。
如何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是我們在“262”課堂教學模式構建中要思考的問題。作為教師必須完成角色轉變,即變“二傳手”為放手發(fā)動“一傳”的那個人。所謂“二傳”,是指傳統(tǒng)課堂上教師扮演的知識傳授者的角色;所謂“一傳”,是指課堂學習形式,即讓學生和學習直接對話,教師不再樂于充當“傳遞者”。教師只要做好課堂教學的組織者、策劃者、引導者,為學生的學習構建環(huán)境、提供條件。
在教學中,我與學生分析了實驗現象后,讓學生結合實驗現象和閱讀教材書寫相關化學方程式。通過讓學生書寫化學方程式,學生感到了困惑,發(fā)現了問題,如有的學生無法確定產物,有的學生反應條件不清楚,有的學生在標出電子轉移時得失電子數不相等。在此基礎之上,我提出進行小組討論,學生很快行動起來,交流自己的完成情況,指出別的學生在答題中的錯誤。有一個組在討論1mo1銅與2mo1硫酸反應確定生成二氧化硫的物質的量時展開了激烈的爭論,我在一旁聽著,發(fā)現這一組學生總體基礎較好,幾次爭論之后,基本接近了問題的實質。在課堂巡視過程中,我也發(fā)現有的學生并沒有參與到小組討論中來,可能因為這些學生化學基礎較薄弱,在化學學習中不能合群,對他們進行一對一的適當點撥,他們在我的指導之下,能初步的寫出了方程式。這些學生具備了相應能力之后,能參與到小組學習中,分享小組合作學習的“紅利”。
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并不是一種形式,而應該是一種需要。學生有疑點,有問題,才能進行思考。當學生提出不懂的問題時,教師的作用是保護學生的這種問題意識,引導他們自己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這就是小組合作學習的開始。教師要發(fā)揮主導作用,課堂上教師要善于觀察,多方引導,恰當把握時機,多留給學生自主思考的時間和空間,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能力。
小組合作學習與學生個體學習是分不開的,學生個體學習是小組合作學習的基礎。同時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通過問題的討論、幫助其他同學,也促進了自己對知識的掌握和應用。在組織小組合作時,我們要做到讓學生先獨學,再互學。學生以小組合作這種方式學習,催化激活了他們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對知識的掌握速度,從而實現高效課堂的構建。
學習成果的展示形式多種多樣,可以是個人的小組展示或小組代表的班級展示,可以是講解、板演或作業(yè)投影。展示交流主要是介紹解決問題的過程和方法,闡明小組的觀點和結論。展示時,教師要參與學生的展示過程,及時發(fā)現學生展示中暴露出來的問題。
在課堂教學中,針對學生本節(jié)課的掌握情況,有沒有落實到位,有多少學生真正掌握,我采取了三種方式讓學生展示交流,與學生互動。(1)通過課堂巡視,發(fā)現問題,對學生個體進行指導。如有的學生對產物無法確定,我通過提示其觀察到的實驗現象,強調從現象入手。(2)對典型錯誤進行投影。在巡視過程中發(fā)現的一些典型錯誤及時通過投影,讓大家一起來觀察找出錯誤,發(fā)現問題,集體訂正。(3)小組總結發(fā)現問題。我請一位學生匯報練習情況,在答到“能否用濃硫酸干燥氨氣,并說明原因”時,該生先答“能,因為濃硫酸有吸水性”,猶豫了一會又說“不能,因為濃硫酸具有強氧化性”,后來有學生小聲地提醒他說是酸性。從這一現象中我知道學生對這個知識點認知有偏差。我問這位學生,在前面一節(jié)氨氣性質學習中知道氨氣有哪些性質。學生恍然大悟,“氨氣是堿性氣體,不能用濃硫酸干燥氨氣,體現濃硫酸的酸性”。我追問,那如何干燥氨氣。通過這一探討,學生對不能用濃硫酸干燥氨氣的原因才能真正理解,并對如何干燥氨氣進行了有效復習。
教師要注意小組合作的有效性,關注問題預設與問題生成的探究價值,不能僅僅滿足于表面的課堂活躍。同學之間的討論有時只能停留在表面,不能像教師一樣上升到理論層面,所以教師要適時地參與其中,與學生多維度的互動交流,使課堂教學得到有效掌控,將學科知識的教學落實到位。
在這次賽課活動中,我深刻感受到“262”自主課堂教學模式為學生的精彩提供了舞臺。導學設計拉近學生與教材的距離而不是脫離教材另起爐灶;小組合作拉近學生之間的距離,生生互學不再是無根之木;教師作為引導者參與其中拉近了師生距離,真正貫徹了“262”自主課堂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中心和“學習”中心的教學理念。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實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王祖浩,王磊主編,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實驗)解讀[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3]王祖浩主編,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化學1必修)[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4
[4]宋心琦,王晶主編,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化學1必修)[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6.02.017
文章編號:1008-0546(2016)02-0055-02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