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新建本科高校法學實訓課程的困境及改革路徑

      2016-03-16 13:50:29涂富秀
      武夷學院學報 2016年2期
      關鍵詞:法學教育實訓課程

      涂富秀

      (福建江夏學院法學院,福建福州350108)

      ?

      新建本科高校法學實訓課程的困境及改革路徑

      涂富秀

      (福建江夏學院法學院,福建福州350108)

      摘要:法學本科實訓課程以系統(tǒng)訓練法律實踐技能為教學目標,其定位應當是專業(yè)課程中的實踐課程和技能課程。當前,新建本科高校的法學專業(yè)實訓課程建設普遍存在課程目標不清、技能訓練的教學理念缺失、課程體系不完善、教學手段與教學目標不匹配等問題。今后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改進:通過行政力量推動實訓課程建設;明晰課程目標;優(yōu)化實訓課程結構;建立協(xié)同育人的長效機制;引入工作坊教學模式。

      關鍵詞:法學教育;實訓課程;工作坊教學

      盡管教育界對法學教育到底是素質教育還是職業(yè)教育存在分歧,但鑒于“法科學生的擇業(yè)情況基本是面向從事法學實務和實踐應用的部門”[1]的現(xiàn)實,學界普遍認同法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法學的特點就是為了司法實踐,以法治的動態(tài)化運用為其根本使命,可以說,沒有適用必要性的法學教育是脫離實踐的教育。[1]柯克大法官指出,法律是一門實踐的藝術,任何人在掌握之前都必須經過系統(tǒng)的訓練。因此,法學教育必須滲透實踐性和應用性,法科學生既要接受系統(tǒng)的理論訓練,又要掌握從事各類法律職業(yè)所應具備的專業(yè)能力?!胺陕殬I(yè)所需要的法律技能就成為了法學教學的一個基本培養(yǎng)目標”。[2]近年來,法科學生的就業(yè)難推動了法學實訓課程建設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當前,我國新建本科高校對法科學生的技能訓練還處于探索階段,未形成普適性的做法和模式。因此,對法學實訓課程在新建本科院校的發(fā)展情況進行思考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對提高新建本科高校實訓課程的教學質量具有一定的應用價值。

      一、法學實訓課程的定位

      近年來實踐性教學對培養(yǎng)法科學生專業(yè)技能的重要性已經得到廣泛認同,法學教育改革也因此如火如荼進行,案例分析、法律診所、模擬法庭等實踐教學方法在法學理論課程教學中被廣泛提倡和應用,許多高校還建立了法學實驗教學中心。新建本科高校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以及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fā)展的目標決定了其必須更加注重實踐性教學。一些新建本科高校在加強理論課程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同時,在法學本科階段開設了獨立于理論課的實訓課程。實訓課程是填補理論到實踐鴻溝的重要載體,順應了我國法學教育改革的趨勢,與新建本科高校的辦學理念和定位相契合。

      法學實訓課程以系統(tǒng)訓練法律實踐技能為主要教學目標。從課程性質看,法學實訓課程不同于理論課程中的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理論課程的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沒有脫離理論教學的框架,按理論知識體系來設計和開展實踐教學,目的是幫助學生理解、掌握理論知識,夯實理論功底,其教學內容與實踐技能之間的關聯(lián)性不強。這種與理論知識相對應的實踐教學,在理論框架上承襲了實體法與程序法相互獨立的原則,與現(xiàn)實生活中處理實務的情境和邏輯過程并不一致。而法學實訓課程雖然以法學理論知識和體系為必要前提,學生要具備一定的法學理論功底才能有效地參與到實訓課程的學習中,但實訓課程是一類新型的課程而不是理論課程的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法學實訓課程的定位應當是專業(yè)課程中的技能課和實踐課,其教學目標是圍繞法學專業(yè)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以專業(yè)能力要求為導向,訓練學生的法律實務操作技能和法律職業(yè)思維,從而使學生達到法律職業(yè)的崗位技能要求??梢?,實訓課程的設置是實現(xiàn)法學教育與法律職業(yè)需求對接的橋梁。因此,訓練專業(yè)技能應當成為新建本科高校所有獨立開課的法學本科實訓課程的總體設計理念,通過學生的參與和實踐,各類實訓課程有目標、分層次地進行系統(tǒng)訓練,提供切實可用的技能給學生,以培養(yǎng)學生的法律職業(yè)素養(yǎng)和能力,實現(xiàn)課堂與職業(yè)能力的有效對接。

      二、法學實訓課程的發(fā)展困境

      當前,一些新建本科高校在實訓課程的教學內容、方式方法改革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實訓課普遍存在定位不明確、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不足、教學內容缺乏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實踐訓練流于形式等問題”[3],導致實訓課程對法學人才培養(yǎng)的應有作用未能顯現(xiàn)出來,實訓課程的進一步發(fā)展也遇到了一些困難和障礙。

      (一)課程目標模糊

      技能訓練在法學教學中缺位的主要原因是實訓課程定位不清、課程目標模糊,普遍存在以理論課程的教學目標為實訓課程教學目標的誤區(qū)。不少新建本科高校雖然開設了各類實訓課程,但對實訓課程的性質、作用認識不夠清晰,定位也不夠明確。如有的高校規(guī)劃和設計實訓課程的教與學時,主要考慮師資力量、教學場地、教師工作量等方面的因素而不是課程所要達到的目標。由于定位不清,近年來一些新建本科高校法學實訓課程的教學目標比較注重培養(yǎng)學生對法學理論知識和法律規(guī)則的應用,實際上將實訓課程定位為理論課程的從屬課程,其結果是彌補了理論課程教學的不足,卻偏離了實訓課程的本源目標。

      (二)技能訓練的教學理念缺失

      實訓課程的設置不僅意味著新建本科高校法學教育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的趨勢,而且使實踐性教學從教學方法的層面提升到教學理念的范疇。教學理念決定著實訓課程的發(fā)展方向和價值取向,對實訓課程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新建本科高校大多從??葡虮究妻D型,辦學層次提高了,但教學理念仍顯滯后。一些高校和教師把實訓課程視為邊緣性的課程,未擺脫實訓課程從屬于理論課程的觀念,實訓課程的價值未被充分認識。由于教學理念的缺失,不少新建本科高校未形成一個目標明確、內容安排合理的制度化實踐教學體系,導致法學教育與法律職業(yè)的脫節(jié),技能訓練的缺漏。法學教育與法律職業(yè)是密切關聯(lián)的,法學教育培養(yǎng)的人才不僅應具備較深厚的理論功底,還應具有較好的法律技能和較高的法律職業(yè)修養(yǎng)。一些新建本科高校對技能教育缺乏足夠的重視和認識,培養(yǎng)的人才無法適應和滿足法律職業(yè)的現(xiàn)實需要,直接造成了法科學生的就業(yè)難,沒有承擔起法學教育應有的擔當。

      (三)課程體系不完善

      在理論課程設置方面,教育部規(guī)定法學本科階段必須開設16門核心課程,使法律人才的培養(yǎng)有了統(tǒng)一的理論課程標準。但有關實訓課程的規(guī)范供給嚴重不足,對于哪些實訓課程必須開設、要開設多少門課程、課程目標是什么沒有統(tǒng)一的規(guī)定。新建本科高校在課程規(guī)劃時,把實訓課程作為“自選餐”,做法不一。有的高校根據理論知識體系設置實訓課程體系,如開設與民法、刑法、行政法相配套的民法綜合實訓課程、刑法綜合實訓課程、行政法綜合實訓課程;有的高校僅在本科階段開設一門綜合實訓課程,學生實踐能力主要由見習、實習、社會調查、模擬審判等實踐環(huán)節(jié)來培養(yǎng);有的高校則嘗試在每學年開設1~2門實訓課程,開啟“16+2”模式??傮w而言,不少新建本科高校開設的實訓課程缺乏系統(tǒng)性和規(guī)范化,隨意性比較大,各個課程之間關聯(lián)性不夠,缺乏有效的協(xié)調和銜接,普遍沒有構建起相對完善、職業(yè)指向明確的實訓課程體系。已開設的實訓課程主要是對學生某一類法律技能的訓練,沒有連貫性,與實務部門對法律人才能力要求的匹配性差,難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實踐技能,造成大多數(shù)學生畢業(yè)后在法律實務面前仍然無所適從。

      (四)教學手段與教學目標不相匹配

      目前,新建本科高校法學實訓課程的教學主要采用案例分析、模擬法庭等理論課程的教學手段,往往把對法律規(guī)則的闡釋與案例分析的結合當成了學生實用技能的訓練。技能的訓練不同于理論知識的傳授,它只能通過體驗、參與、觀察、模仿、練習等方式來學習。傳統(tǒng)的理論教學的方法無法有效開展法律技能訓練,也不能實現(xiàn)實訓課程技能訓練的目標。教育學的共識是講課不能培養(yǎng)技能,唯一的培養(yǎng)方法是讓學生在教師介入的情況下不斷練習。[4]法學實訓課程教學方法的理論探索和實踐創(chuàng)新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約和限制了實訓課程的實效。

      三、法學實訓課程的改革路徑

      (一)通過行政力量推動實訓課程的建設

      新建本科高校法學實訓課程的建設和完善,一方面需要高校練好“內功”,另一方面也需要政府部門通過行政力量大力推進。教育部門應當像重視理論課程一樣重視實訓課程,盡快在政策層面確立實訓課程的地位,并建立保障機制。首先,從政策的高度明確實訓課程的地位和開設標準。由教育部門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出臺規(guī)定,把實訓課程列入必修課程范疇,并且制定出一個規(guī)范化的實訓課程開設標準。根據我國法學教育的目標,將一部分實訓課程列為核心課程,明確法科學生必修的實訓課程類別及學分要求。當然,頂層設計在提供規(guī)范和指引的同時,也應保留一定的彈性,以使不同高校的特色和定位得以在實訓課程體系中體現(xiàn)。這樣,不僅解決了學校支持、實訓課程的課時及學分設置、教師和學生認知等問題,還與教育部強化實踐教學的導向高度一致。第二,制定政策推動實務部門參與實訓課程的建設。法律實務部門與高校的價值取向不同,需要政府出臺政策引導其參與學生技能訓練。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要健全政法部門和法學院校、法學研究機構人員雙向交流機制,實施高校和法治部門人員互聘計劃。應由相關部門頒布規(guī)定落實上述精神,賦予法律實務部門對法科學生、教師進行技能培養(yǎng)的責任,并將此作為這些部門的考核指標之一。實務部門履行責任的形式可以多樣化,如可規(guī)定法律實務部門每年接收一定數(shù)量學生在本單位開展訓練,選派專業(yè)人員作為高校的兼職師資,幫助高校培養(yǎng)專職師資,提供教學場地和教學素材等。

      (二)明晰實訓課程目標

      沒有比明確課程目標更為重要的事情。只有明確課程目標之后,才有可能判斷教學內容、教學手段能否實現(xiàn)課程目標。清晰課程目標的首要前提是新建本科高校要重新思考和定位人才培養(yǎng)目標,在制定人才培養(yǎng)方案時,注意從崗位能力倒推培養(yǎng)方案,突出對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的要求,構建與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目標體系,并落實到教與學的過程中。在人才培養(yǎng)目標明確后,根據人才培養(yǎng)目標分解課程目標,做好實訓課程的規(guī)劃和建設,使課程目標面向職業(yè)需求,以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實務操作技能。在這樣的課程目標設定下,實現(xiàn)人才培養(yǎng)規(guī)格與實務崗位能力要求對接,使學生既有一定的理論水平,又掌握法律實務部門的基本技能和工作流程,讓學生在步入社會前即具備崗位所需的專業(yè)技能。

      (三)優(yōu)化實訓課程結構

      法律實踐技能的訓練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實現(xiàn),它依賴于完善的課程設計。因而,新建本科高校應在借鑒國內一流高校經驗和研究法科學生實踐技能結構及其之間關聯(lián)性的基礎上,構建符合法學教育規(guī)律和新建本科高校辦學定位的實訓課程結構。第一,實訓課程結構要與理論課程相銜接。實踐技能的訓練與理論知識的學習并不矛盾,實訓課程設置應注意與理論課程、理論知識體系銜接,體現(xiàn)與理論課程的相容性,并與理論課程保持適當?shù)谋壤5诙?,構建循序漸進又多層次、階梯式的課程結構。實訓課程設置要注意以難度、需求等要素來先后排序,建立分層次的課程結構,并且根據不同的能力模塊由易到難開設對應的實訓課程。各門實訓課程的目標、功能有所側重又形成互補,使學生的能力訓練更有針對性、系統(tǒng)性。低年級可開設單項技能訓練的課程,高年級則開設綜合技能訓練的課程,這樣可以有目標有計劃地培養(yǎng)學生自我解決法律問題的能力和實踐智慧?!胺▽W院應當從以講授內容為中心的課程安排轉向以結果為中心的課程安排,后者關注法科生應當了解什么,如何能夠做到這些,將來執(zhí)業(yè)的第一天就知道自己要做什么”。[5]第三,根據法學人才的培養(yǎng)目標和各高校的專業(yè)定位,將區(qū)域性需求融入到實訓課程體系,開設特色實訓課程。如福建省內的高??梢越Y合福建省自貿區(qū)建設、閩臺合作的區(qū)域需求開設學以致用的特色實訓課程,以滿足區(qū)域經濟、社會發(fā)展對法律人才能力的特殊需求。第四,構建彈性的課程結構。一方面教育部門和新建本科高校要把培養(yǎng)法律職業(yè)群共同能力需求的實訓課程作為必修課;另一方面又要允許新建本科高校和學生有一定的自主選擇空間,根據學校的專業(yè)特色和學生的職業(yè)規(guī)劃,開設一些富有特色和崗位針對性更加具體的實訓課程。

      (四)建立協(xié)同育人的長效機制

      加強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訓練,新建本科高校普遍存在師資、場地等方面的困境。因此,新建本科高校應整合和尋求社會資源來協(xié)同育人,建立與法律實務部門共同培養(yǎng)、校內外互動融合協(xié)同育人的長效機制。實現(xiàn)這一目標,可以從兩個方面逐步推進。一是創(chuàng)新法律實務部門的參與機制。新建本科高校要在制度層面對實務部門介入人才培養(yǎng)方案制定、實訓課程設計、教學模式改革和具體教學實施環(huán)節(jié)的參與提供明確的規(guī)范,明晰高校與實務部門的角色定位和權利義務,確保各方履行協(xié)同育人的職責,形成實務部門參與應用型法學人才培養(yǎng)的穩(wěn)定有效的機制。二是建立協(xié)同育人的實施路徑。

      1.建立將實訓課堂向法律實務部門延伸的機制

      為更好地開展實踐教學,各新建本科高校都與若干法律實務部門合作建立了學生實踐基地。但從運行情況看,實踐基地大多用于畢業(yè)實習,沒有在實訓課程教學中起到培養(yǎng)鍛煉學生實務能力的作用。實訓課程的教學不應限于校內課堂,也可以安排在法院、律師事務所等法律實務部門。這樣,一方面可以將實訓課程的課堂地點向實務部門延伸,另一方面可以將實訓課程的教學內容向實務部門延伸。比如可以將實務部門遇到的真實法律問題作為課程素材供學生學習。實訓課程與實務部門的結合有助于幫助學生建立面向解決實際問題的法律思維。這樣,可以緊密結合社會實際,以司法實踐的不同崗位和具體工作過程為基礎,突出實訓課程對學生分析能力和職業(yè)素養(yǎng)的支撐作用,從而實現(xiàn)提高學生專業(yè)技能的目標。

      2.建立有形課堂向無形課堂延伸的機制

      新建本科高校法學專業(yè)實訓課程的改革能否成功,教師是關鍵因素。目前,新建本科高校的法學教師普遍缺乏實務操作經驗。協(xié)同育人機制的有效推進可以為高校破解師資難題提供新的路徑。法官、檢察官、律師等法律實務部門的專業(yè)人員工作任務繁重,長期到高校實地協(xié)助開展實訓課程的建設不太現(xiàn)實。因此,應當構建利用現(xiàn)代技術手段擴大教育資源覆蓋的有效機制,建立網絡課堂。實務部門的專業(yè)人員可以遠程對高校教師和學生進行培訓、指導,教師和學生也可以遠程參與法律實務部門的庭審、案件討論等活動。

      (五)引入工作坊教學模式

      工作坊是一種針對專門問題的研究型學習方式的簡稱。自哈普林(Lawence Harpli)將其引用到都市計劃之中后,已經成為了相互交流、探討的新方式和鼓勵參與、創(chuàng)新的新手法,并且作為一種融體驗、參與、互動為一體的模式,已經越來越廣泛地被運用于各個學科領域。在法學領域,最先采用工作坊教學模式的是哈佛大學。哈佛大學以“解決案件工作坊”來推動法學實踐教學改革,這一舉措被譽為蘭德爾案例教學法以來法學教學的第二次革命。工作坊具有較強的操作性和鮮明的實踐性,作為一種新的教學載體,很好地契合了新建本科高校法學教育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其以學生為主體、以職業(yè)為導向的特點,有利于縮小新建本科高校法學教育與行業(yè)、社會用人要求之間的差距,實現(xiàn)法學教育與社會需求之間的良性互動。第一,工作坊教學模式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美國大法官霍姆斯說,“法律的生命始終不是邏輯,而是經驗?!惫ぷ鞣唤虒W模式的核心理念是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在參與的場域和過程中互相交流,進行調查、推理與分析,并一起討論解決方案和方案的執(zhí)行,學生在處理實際法律問題過程中的主體性得到了凸顯。通過教師的規(guī)劃和指導,督促學生親自參與實際法律問題的處理過程。工作坊教學模式既可以發(fā)揮傳統(tǒng)的案例分析、法律診所、模擬法庭等教學模式所長,又可以克服其弊端,在訓練學生實踐技能方面能發(fā)揮獨特的作用。第二,工作坊教學模式圍繞實踐開展教學,能實現(xiàn)各類實訓課程的課程目標。工作坊教學模式以實踐為核心,按照實踐的要求開展課程的教與學,將模擬的或是真實的法律問題直接引入實訓課程進行教學與實踐訓練,并且隨著法律問題的變化及解決進程而改變操作方法和要求,無論是單項技能訓練課程還是綜合技能訓練課程都適合采用。工作坊教學模式真正讓課堂與實踐有效鏈接,學生通過參與、實施具體操作,積累實踐經驗,有助于構建法科學生的能力培養(yǎng)與實踐教學之間的銜接體系。因此,可以嘗試將工作坊教學模式引入實訓課程的教學中。

      (六)建立有別于理論課程的評價與反饋體系

      獨立開設的實訓課程與理論課程在教學目的、教學手段等方面有著明顯的差異,新建本科高校應建立一套有別于理論課程的評價體系來評估實訓課程的建設和教學執(zhí)行情況。重點對課程結構、課程目標、教學手段等方面與學生實踐技能培養(yǎng)的匹配情況進行考核。新建本科高校教務管理部門還可以通過問卷調查、座談等方式,對學生、實踐基地、教師等主體參與實訓課程的情況進行調查,了解存在的問題并加以改進,從而建立反饋與評價相互促進的互動機制。

      參考文獻:

      [1]陳偉.從法學通識教育到法學實踐教育的轉向——兼論法學教學方法的變革[J].法治研究,2015(1):108,109.

      [2]房文翠.法學實驗教學原理與課程設計[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11:6.

      [3]曹琳,馮軍.淺析法律實訓課程存在的誤區(qū)[J].教育與職業(yè),2014(6):145.

      [4]何美歡.理想的專業(yè)法學教育[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1:16.

      [5]羅伊·斯塔基.完善法學教育:發(fā)展方向和實現(xiàn)路徑[M].許身健,譯.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11:7.

      (責任編輯:陳虹)

      Development Predicament and Reform of Law Practice Training Courses at Newly Undergraduate University

      TU Fuxiu

      (School of Law, Fujian Jiangxia University, Fuzhou, Fujian 350108)

      Abstract:The teaching goal of undergraduate law practice training courses is improving skills of analyzing and dealing with real cases, which should be positioned to be practical courses. However, unclear objectives,unperfet curriculum system and ill-matched teaching mathods has been common problems on constructing training course. In future, we should improve training courses from fllowing aspects: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practical training courses, reforming curriculum goal, optimising curriculum sturcture, establishing effective mechanism and introducing workshop formats.

      Key words:legal education; training course; teaching model of workshop

      中圖分類號:D90-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2109(2016)02-0069-05

      收稿日期:2015-08-18

      基金項目:福建省教育廳項目(JB13259S)。

      作者簡介:涂富秀(1976-),女,漢族,副教授,主要從事社會法學研究。

      猜你喜歡
      法學教育實訓課程
      拓展酒店餐飲精品實訓課程
      未來英才(2016年19期)2017-01-04 17:03:41
      高校法學教育職業(yè)化改革研究
      法制博覽(2016年12期)2016-12-28 12:45:44
      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導游業(yè)務課程實踐教學改革
      法學教育與司法考試有效銜接的路徑探索
      亞太教育(2016年34期)2016-12-26 18:15:16
      試論法律職業(yè)精英化與法學教育大眾化的關系
      淺議加強英語專業(yè)實訓課程實踐的必要性
      青春歲月(2016年21期)2016-12-20 11:33:49
      《人民調解技巧》課程實踐教學方法探索
      完善我國法學教育培養(yǎng)復合型法律人才的對策分析
      亞太教育(2016年33期)2016-12-19 04:51:29
      面向卓越教師的師范生實訓課程評價研究
      考試周刊(2016年21期)2016-12-16 11:34:37
      案例教學法在成人法學教育中的應用
      新一代(2016年15期)2016-11-16 15:37:55
      青龙| 涟源市| 桦川县| 乌苏市| 兴海县| 花垣县| 怀远县| 大方县| 横山县| 雷山县| 兰考县| 沙坪坝区| 通山县| 广宁县| 玉门市| 来安县| 西昌市| 江达县| 康保县| 彰武县| 若尔盖县| 北碚区| 仙游县| 政和县| 社旗县| 无锡市| 广汉市| 哈尔滨市| 德州市| 涟源市| 五河县| 佛教| 聂荣县| 山东省| 陵水| 隆安县| 理塘县| 竹北市| 海南省| 乌兰察布市| 同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