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呈安 王建方 朱慧(國防科學技術大學理學院,湖南長沙410073)
?
軍隊院校與地方院校的大學化學教育的比較*
陶呈安王建方朱慧
(國防科學技術大學理學院,湖南長沙410073)
摘要:大學化學教育對于完善學生的知識能力結構,培養(yǎng)其相應的化學素質具有重要作用,在本科教學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是培養(yǎng)高素質軍事人才的重要基礎。該文從大學化學課程設置,講授內容、教學方式與考核方式等方面對軍隊院校與地方高校的大學化學教育情況進行了比較研究,并針對軍隊院校學時受限的客觀情況,提出了改進大學化學教育的幾點思考,即加強與物理課程銜接、調整講授內容、教學與考核方式多樣化、引進助教制度、開設設計性實驗等。
關鍵詞:大學化學教育;軍隊院校;地方高校;課程設置
Abstract:Chem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elps to improve students' knowledge and ability structure as well as to promote their corresponding chemical quality, which is also the foundation of training highquality military personnel. This paper compares the chemical education between military academies and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rom the aspects of chemistry course setting, teaching contents, teaching methods and assessment methods. In view of the limited teaching hours in military academies, some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to improve the chem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uch as strengthening connection with physics courses, adjusting the teaching content, using diversified teaching and assessment methods, introducing the assistant system, as well as arranging the designed experiments.
Keywords:chem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ilitary academies;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urriculum arrangement
化學是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以及變化規(guī)律的科學,是人類在征服自然的進程中逐步形成的一門自然科學學科,也是人類用以認識和改造物質世界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之一。當今人類面臨的能源、糧食、環(huán)境、人口、資源等五大全球性問題無不與化學密切相關[1]。因此,作為通識教育的大學化學(或稱普通化學),一直以來都被作為高等教育中實施化學教育的基礎。尤其是對于非化學專業(yè)的學生,大學化學可能成為其四年學習生涯中接觸的唯一一門化學課程?!按髮W化學”給學生以高素質的化學通才教育,使學生掌握必需的化學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運用化學的理論、觀點、方法審視公眾關注的能源危機、環(huán)境污染、新型材料、生命科學、健康等社會熱點問題[2]。這對于完善學生的知識能力結構,培養(yǎng)其相應的化學素質具有重要作用,在本科教學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在非化學化工類專業(yè)中實施化學教育已成為工程技術、高等教育專家的普遍共識。
特別對于軍事院校來講,大學化學課程是培養(yǎng)高素質軍事人才的重要基礎。一方面為軍校學員提供必要的化學知識儲備,使其了解化學在軍事上的應用。更關鍵的是要幫助學員構建自身發(fā)展所需要的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培養(yǎng)他們運用化學的理論、觀點和方法去觀察、分析軍事裝備、軍事工程乃至戰(zhàn)場環(huán)境中的化學問題的能力[3]。
國防科學技術大學作為軍內培養(yǎng)國防科學技術人才的綜合類最高學府,擔負著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高素質的軍事人才的重擔。了解國內重點地方高校的大學化學教育狀況,并以國防科大為例,對軍隊院校與國內重點地方高校的大學化學教育的情況進行比較分析,保持軍隊院校的特色與優(yōu)勢,學習地方院校的長處,對軍隊院校新一輪培養(yǎng)方案的制定和實施無疑具有重要的指導和借鑒意義。
大學化學作為一門導論性質的基礎課,其課程內容覆蓋面廣,除了化學學科本身的化學反應基本規(guī)律和物質結構的相關知識之外,還包括眾多的交叉及邊緣學科,例如能源化學、材料化學、環(huán)境化學、生物化學等。而與大學化學課程相配套的實驗教學,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5]從地方高校的大學化學課程設置狀況看,一般理論教學學時數(shù)都在48學時以上,上海交通大學最少,也有36學時,而清華大學則高達64學時,而我校09培養(yǎng)方案中的大學化學只有28學時。地方高校普遍重視實驗教學,如北京大學實驗學時數(shù)達到了60學時,最少的浙江大學也有18學時,而我校09培養(yǎng)方案中僅僅有8學時。
在軍隊院校中大學化學課程普遍存在著內容多、學時少的矛盾,大部分非化學類專業(yè)都不開設大學化學課程。這是因為軍隊院校由于培養(yǎng)人才目標和定位的不同,與對方高校相比有更多現(xiàn)實的困難。一是要培養(yǎng)素質過硬的軍事人才,就必須保質保量地首先完成政治、軍事類的課程,而地方院校在這方面投入的學時數(shù)非常少;二是數(shù)學物理作為核心基礎課程,是進一步學習其他工程技術的前提和保障,這一點與地方高校是相似的;三是迫于英語、計算機等級考試的壓力,這類課程的學時也必須保證;四是對人文素質的呼聲逐年增大,人文類課程逐漸增加;五是對化學教育的作用認識不到位,學員進入部隊后沒有體現(xiàn)出化學素質對于軍事人才的普遍重要性[3]。由于多方面的綜合原因,大學化學課程所包含的內容逐漸的豐富,而完成課程講授的理論學時不僅得不到擴展,反而被逐年的壓縮。于是大學化學的教學就出現(xiàn)了一種“教材越編越厚,課時越講越少”的奇怪現(xiàn)象。如何在有限的學時完成大學化學課程的講授和學習,是教員和學員都正在面臨著巨大的挑戰(zhàn)。
(一)講授內容
從知識結構上來看,大學化學(或普通化學)一般分為三個部分,第一篇章物質結構,第二篇章化學反應的基本原理,第三篇章化學與現(xiàn)代社會(如化學與環(huán)境、材料、能源、生命等)。這在地方高校和軍隊高校都是相類似的。但地方高校由于學時相對來講比較充分,在理解物質結構內容的基礎上,把化學反應的基本原理作為學生了解和掌握的重點,而且還能夠將化學與現(xiàn)代社會分成許多專題進行講解,以及讓學生參與討論。另外,重視現(xiàn)代科學前沿,地方高校會結合當前的熱點問題和前沿問題,讓學生查閱相關資料進行課堂討論。我校在學時相對較少的情況下,為使大學化學課程具有鮮明的軍事特色,能夠培養(yǎng)高素質軍事人才的化學素養(yǎng),精簡了化學物質結構和化學反應基本規(guī)律的相關內容,更多地為學員介紹化學在現(xiàn)代軍事高科技中的應用,比如在火箭推進劑、火炸藥、軍用高分子材料、復合材料以及生化戰(zhàn)劑防護等,但由于學時的限制,也只是以教員的介紹為主,沒有形成學生參與的氛圍。
(二)教學方法
重點地方高校一般都重視《大學化學》的課堂教學,倡導啟發(fā)式教學,希望學生多查閱文獻,多思考問題,以便提高學生獨立探索知識的能力。課堂中對一些重點和關鍵內容重點講授,采取講、讀、問、練相結合的方式,并針對難以理解或易混淆之處提出思考性問題,啟發(fā)、思考、討論、對比、總結、綜合,從中得出各種方法的不同;每堂課后留下一個問題,讓學生回去思考,下一次課時再討論,把回顧舊內容與講授新知識很好地銜接起來[6]。我校也要求采取啟發(fā)式、提問式、討論式教學方式,每堂課前,把目的、要解決的問題、運用的手段先提出,引領學生帶著問題去學。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由于學員的課外自學時間較少,而且上網查找資料不方便,學生過多依賴于教員的課程講授,難以開展形式多樣的討論、研討等方式。而且由于“課程內容多而課時少”的限制,教師大都采用以講授為主的教學模式,學生聽教師講課的時間遠多于自主思考和自學鉆研的時間,影響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消化和記憶。而由于學生很依賴教師的課堂講授,教師不得不講得更細、更多,結果不僅影響了學生獨立探索能力的提高,還加重了教師的負擔,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huán)。
(三)考核方式
目前許多985重點高校的大學化學課程除了進行期末考試外,還有期中考試和經常進行的平時小考。各次考試、專題討論、作業(yè)及期中、期末考試在總成績中所占的比例也不盡相同。比如在清華大學,大學化學的考核評定方式如下,平時作業(yè)成績占10%,期中考試成績占20%,專題研討報告或論文占10%,而最后的期末考試成績只占60%。這樣在過程中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了解和評價,一方面有益于促進學生重視學習的過程,真正地掌握知識,培養(yǎng)能力,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單憑最后期末考試“一錘定音”的考核方式,使得學生養(yǎng)成“平時拋諸腦后,考前廢寢忘食”的為了考試而學習的突擊學習方式。而目前我校大學化學理論課程的考核還是僅僅在最后期末考試的時候集中考核,這種考核方式使得學員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對課程沒有足夠的重視,不積極參與課程的思考、討論、研討等,考前突擊,考完就扔,大大弱化了課程的培養(yǎng)作用。
通過前面的比較分析,我們可以看到軍隊院校在“學時少”的客觀條件下,保持了自己課程的大學化學的軍事特色,但在講授內容的安排、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上,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增加教學互動,夯實新型軍事人才的化學基礎。關于改進軍隊院校大學化學教育,作者有如下幾點思考。
(一)保持軍事特色,優(yōu)化與物理課程的銜接,深化結構教學法
針對軍隊院校目前學時少的客觀狀況,加強大學化學與大學物理的課程共建。大學物理和大學化學是高校兩門相關性較大的公共基礎理論課程,不少主體上一致的內容,以不同的表述方式和變化了的視角出現(xiàn)在各門課中(比如原子結構部分的內容,熱力學方面的內容等),由于缺乏邏輯上的聯(lián)系與方法上的溝通,使學員難以通觀全局,致使教學內容缺乏必要的銜接和柔性連接,內容重疊,教學效率低下,學時嚴重短缺與學時浪費的局面共存[7]。
(二)講授內容的調整與優(yōu)化
在優(yōu)化與物理課程銜接的基礎上,略講或讓學員自學物理課程中已經講解的內容(如原子結構、熱力學等)。保持課程的軍事特色,將化學知識與軍事應用緊密相連,在原有的在高技術武器裝備中應用的基礎上,特別要突出如何應用化學知識,解決將來軍旅生涯中可能會遇到的化學問題的實例,以激勵學員學習的熱情,展現(xiàn)化學的魅力。
(三)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的多樣化
在節(jié)約出課時的基礎上,可以增加研討課的比例,鼓勵學員積極參加課堂討論。特別是提煉出國防或部隊中實際存在的化學問題(解決或尚未完全解決的都可以),讓學員查找資料,自行設計解決方案,并在課堂上討論、展示、答辯等。與之相對應,考核方式也相應調整,課堂研討或撰寫課題論文都可以在期末成績中占有一定的比重。
參考文獻
[1]王楓,張會菊.大學化學教學中的問題及對策[J].科協(xié)論壇,2011(2)下:173-174.
[2]曾政權.大學化學課程國內外現(xiàn)狀的比較研究[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7(5):141-142.
[3]杜金會,王妍妍,等.淺談軍隊院校的大學化學教育[A].第27屆中國化學會學術年會第十七會場會議論文集[C].2010.
[4]戚洪彬,鄭紅,等.部分高?!按髮W化學及實驗”開設情況的對比研究[J].中國地質教育,2007(2):26-29.
[5]楊秀平,梁永民.大學化學實驗教學改革與創(chuàng)新[J].高等理科教育,2008(5):109-112.
[6]羅靜,江金強,等.中新兩國大學化學教育比較中的思考[J].廣州化工,2010,38(12):246-247+263.
[7]李正群,杜金會.軍校理化綜合性課程體系的探索與實踐[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05,28(2):80-82.
作者簡介:陶呈安(1983-),男,江蘇高郵人,國防科學技術大學理學院副教授,博士。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6-000X(2016)06-0060-02
*資助情況:本論文受國防科技大學校級教改課題重點項目:“軍事特色大學化學實踐教學體系的優(yōu)化研究”和理學院教改課題“以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為目標的分析化學實驗教學改革研究”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