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赤水丹霞地貌景觀的美學特征與價值

      2016-03-18 12:45:31鐘欣梅熊康寧肖時珍高香琴
      安徽農業(yè)科學 2016年8期
      關鍵詞:美學價值

      鐘欣梅,熊康寧,2*,肖時珍,2,高香琴

      (1.貴州師范大學喀斯特研究院,貴州貴陽 550001;2.貴州省喀斯特山地生態(tài)環(huán)境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貴州貴陽 550001)

      ?

      赤水丹霞地貌景觀的美學特征與價值

      鐘欣梅1,熊康寧1,2*,肖時珍1,2,高香琴1

      (1.貴州師范大學喀斯特研究院,貴州貴陽 550001;2.貴州省喀斯特山地生態(tài)環(huán)境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貴州貴陽 550001)

      摘要以赤水丹霞世界自然遺產地的地貌景觀為審美對象,從丹霞地貌景觀的空間結構與形象美學特征等方面研究其美學價值,并探討美學價值與科學價值之間的聯(lián)系。從宏觀、中觀和微觀3個層次分析赤水丹霞地貌景觀的空間結構,得出景觀的空間分布狀況及美感度分布;探討赤水丹霞地貌景觀的形象美學特征,認為赤水丹霞有雄偉之美、奇特之美、險峻之美、秀麗之美。赤水丹霞地貌景觀的美學價值與科學價值是多樣統(tǒng)一的,研究兩種價值的關系有助于地貌景觀審美的不斷深化。赤水丹霞具有世界級別的保護屬性,其景觀元素的原真性與完整性理應得到人類的有效保護與管理,這樣才能使其美學價值得以永續(xù)利用與發(fā)展。

      關鍵詞赤水丹霞地貌;景觀空間結構;美學價值;科學價值

      丹霞地貌是地殼運動中局部被抬升并受密集斷裂深切的厚層陸相紅層,在流水侵蝕、風化、溶蝕、搬運等外動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以陡崖坡為特征的特殊地貌。其色如渥丹,燦若明霞;山峰高聳,崖壁陡峭,峽谷幽深,流水與飛瀑穿梭其中,丹山碧水相輝映;洞穴千姿百態(tài),石柱、石墻、石堡、石橋景觀造型豐富多彩。馮景蘭、陳國達、吳尚時、曾昭璇、黃進等地理學者以詩歌書畫描畫丹霞勝景[1-4],重視丹霞地貌景觀的審美感染力,這引導了學者們對丹霞地貌景觀美學價值的研究與開發(fā)。學者們認為丹霞地貌景觀具有突出的形態(tài)美、空間結構美、韻律美、色彩美,融合了雄、奇、秀、幽等美學特征[6-7]。世界遺產委員會將中國丹霞以滿足第vii、viii條標準而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認定中國丹霞擁有罕見而獨特的自然美,這也肯定了學者們一直以來對丹霞地貌景觀美學價值的研究。中國丹霞申遺成功后,6個遺產地的旅游發(fā)展勢頭強勁,但其美學與科學價值還未被深度挖掘,人們在開發(fā)與利用景觀資源時未能全面認識其價值所在,從而使丹霞地貌旅游景點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因此,筆者以貴州赤水丹霞世界自然遺產地為案例地,從景觀空間結構、形象美學特征等方面評價赤水丹霞地貌景觀的美學價值,并探討其美學價值與科學價值的關系,使人們對赤水丹霞地貌景觀的審美不斷深入與發(fā)展,加強對價值的保護意識。

      1丹霞地貌及特征

      1.1丹霞地貌“丹霞”一詞源于曹丕的《芙蓉池作詩》:“丹霞夾明月,華星出云間”,意為天上的彩霞。其作為專業(yè)詞匯正式進入地球科學是馮景蘭于1928年把形成丹霞地貌的紅色砂、礫巖層命名為“丹霞層”[8]。1939年,陳國達、劉輝泗在《江西貢水流域地質》一文中首次命名了“丹霞地形”這一地貌學學術名詞[9]。

      丹霞地貌的定義自1961年黃進首次提出以后[10],至今已有不少學者討論并給出具體的意見。綜合學者們的意見,丹霞地貌可歸為狹義和廣義兩大類[11]。狹義丹霞地貌是指全球廣泛分布的燕山運動中形成的紅色陸相碎屑巖建造受垂直節(jié)理、裂隙和斷層切割,在重力水、風、生物等外營力的作用下形成的以赤壁丹霞為特征的紅層地貌。廣義丹霞地貌取消了地層時代、巖層傾角大小、地貌具體形態(tài)和感觀性描述的限制,敘述簡明扼要,具體表述為“以陡崖坡為特征的紅層地貌”。丹霞地貌要普遍推廣到世界,其定義不宜限制太窄,可將其歸屬于紅層地貌。

      1.2丹霞地貌形態(tài)與分類丹霞地貌最重要的識別要素是裸露的紅色陡崖坡[12]。黃進于1982年總結了在濕潤氣候條件下近水平紅層的坡面發(fā)育方式和坡面特點,將其形態(tài)特征概括為“頂平、身陡、麓緩”,緩傾斜紅層區(qū)的坡面特征則為“頂斜、身陡、麓緩”[13]。1991年黃進又將有黃土蓋層的丹霞地貌形態(tài)特征概括為“頂圓、檐突、身陡、麓緩”[14]。陳國能等認為粵北金雞嶺丹霞地貌在沿著構造破裂面的機械崩塌、化學溶蝕和流水沖刷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條、塊、面、線、點5種類型的地貌形態(tài),運用Davis的地貌旋回理論將其演化過程分為槽溝階段(幼年期)、石縫-巷谷階段(青年期)、巷谷-溝谷階段(壯年期)和殘留巖柱階段(老年期)[15]。高善坤等研究浙江新昌丹霞地貌的坡地形態(tài)和演化方式時,運用King坡地理論將坡地形態(tài)按照演化過程分為幼年期陡壁形態(tài)、中年期完整King模式形態(tài)、老年期丘陵坡地形態(tài),分別對應丹霞地貌演化過程的早期、中期和晚期,演化方式以坡地退行、坡地替代為主[16]。

      1.3研究區(qū)概況貴州赤水丹霞世界自然遺產地位于赤水市南部丹霞地貌集中區(qū),總面積72 178 hm2。赤水河從中穿過,將其分為東、西兩片區(qū)遺產地,西區(qū)中心坐標105°47′39″ E,28°22′11″ N,東區(qū)106°02′33″ E,28°25″19″ N。出露地層為侏羅-白堊系紅色巖系,發(fā)育的地貌類型以剝蝕-侵蝕紅層中山、低中山、低山和低丘陵為主。由于受特殊的地質地貌條件與水文氣候影響,赤水丹霞地貌景觀類型多樣,多形成平頂山、方山、巖峰、巖墻、巖柱及丹崖上的巖槽、巖溝、巖洞等近水平地貌,總的地勢為東南高、西北低。崖險峰奇、石怪洞異、瀑美水清、林秀山青,融雄偉奇特、險峻秀麗于一體,具有極高的旅游觀賞價值。在成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和國家地質公園的基礎上,赤水丹霞于2010年8月2日與湖南崀山、廣東丹霞山、江西龍虎山、福建泰寧、浙江江郎山捆綁為“中國丹霞”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世界自然遺產地。其美學價值與科學價值獲得了世界的認可。

      2赤水丹霞地貌景觀的空間結構

      景觀的空間結構是不同層次水平或者相同層次水平的景觀因素在空間上的依次更替和組合,直觀地顯現(xiàn)景觀系統(tǒng)縱向、橫向的鑲嵌組合規(guī)律。景觀系統(tǒng)最本質的屬性是其整體性,景觀系統(tǒng)要素、元素的相互聯(lián)系和互相作用是整體性形成的“紐帶”[17]。赤水丹霞地貌面積廣大,空間變化大,組合多樣,研究其景觀空間結構有利于從整體系統(tǒng)到個體因素,從宏觀到微觀的不同層次水平考察其美學價值。

      2.1景觀單元要素赤水丹霞地貌最重要、最具特色的景觀要素是赤壁丹崖,碧水、翠林、飛瀑等構景要素主要起到烘托作用。赤壁丹崖有馬蹄狀、墻狀、柱狀、龕狀等多種形態(tài)。馬蹄狀赤壁丹崖是指崖壁呈馬蹄形水平展布,其形成是由于處于溝谷的裂點之上,加上瀑布的溯源侵蝕,巖石不斷崩塌,內凹的馬蹄形陡崖逐步擴大。元厚附近的佛光巖是典型的馬蹄狀赤壁丹崖,一柱狀瀑布在陡崖傾流而下;陽光照射下,流光溢彩,美不勝收。墻狀赤壁丹崖也稱丹霞石墻,是山塊兩側巖石崩塌后呈薄墻狀的殘留部分。柱狀赤壁丹崖的形成是山體經流水切割后沿節(jié)理強烈崩塌的結果,其造型別致,極富觀賞性。龕狀崖壁意指絕壁上規(guī)則凹入的洞狀空間,也稱巖槽、巖腔、凹槽,其是因沿層面或節(jié)理風化剝蝕形成的,一般長可達90~100 m、寬2~3 m、高3~9 m。

      赤水丹霞地貌區(qū)隨處可見赤壁丹崖,色如渥丹、燦若明霞。其中的嶺脊、石柱、溝谷、凹槽、崩積巨石、天生橋、溶穴、壺穴等形態(tài)齊全,造型變化萬千,特色明顯。生長在巖石表面的藻類、地衣、苔蘚等低等植物影響著地貌的發(fā)育與顏色,使丹霞地貌景觀更為豐富。區(qū)內流泉飛瀑遍布,似銀河傾瀉、流淌,水光共藍天一色,為景觀增添活力。由于地理環(huán)境特殊,區(qū)內自然生態(tài)保存完好。亞熱帶常綠闊葉天然林面積廣大,桫欏林密集成群,竹海茫茫,繁育著許多珍稀、孑遺植物。山、水、林、石交相輝映,形態(tài)、色彩、線條、意境與結構等多種美學元素相互關聯(lián),具備雄、奇、險、秀等環(huán)境特色,組成了一個豐富多樣的丹霞地貌景觀空間綜合體。

      2.2景觀空間結構從3個不同的層次水平分析赤水丹霞地貌景觀的空間結構:一是宏觀尺度的整體空間構架;二是中觀尺度的典型空間組合型;三是微觀尺度上空間元素的基本形態(tài)特征。就景觀審美角度而言,宏觀尺度表現(xiàn)的是赤水丹霞地貌區(qū)內整體景觀的差異分布及其特征,這主要是受氣候與地質構造分異控制而形成的空間格局;而中觀尺度則是在較小范圍內丹霞地貌景觀的差異和分布,即丹崖峽谷瀑布群、赤壁方山寨堡群等由于地貌類型、水系格局及地方氣候等造成的差異。微觀尺度則是審美主體對丹霞地貌單體表面形態(tài)特征、物質組成與色彩等因素進行品味的尺度。

      2.2.1宏觀結構。就地貌學的角度看,赤水丹霞地貌景觀的宏觀結構體現(xiàn)在由剝蝕-侵蝕紅層中山、低中山、低山和低丘陵組成的整體地貌形態(tài)。整個赤水丹霞地貌景觀表現(xiàn)出東南高、西北低的特征,高度面大致分為1 600~1 700 m、1 400~1 500 m、900~1 000 m及300~500 m[18]。

      剝蝕-侵蝕紅層中山是赤水丹霞地貌景觀中最主要、最具特色的類型,主要分布于赤水市東南與習水縣交界處。海拔1 400~1 700 m,相對高差大于500 m,坡度大于45°,懸崖幽谷,深壑壯觀,脊狀山和平頂山多有發(fā)育。

      剝蝕-侵蝕紅層低中山分布于赤水金沙溝、葫市溝、風溪河等地。海拔1 000~1 400 m,相對高度300~500 m,坡度35°~45°,V形河谷深切,多有陡崖和脊狀山梁。

      剝蝕-侵蝕紅層低山分布于赤水市官渡、旺隆等地。海拔500~1 000 m,相對高度300~500 m,坡度25°~45°,谷地寬平、地表風化土層較厚。

      剝蝕-侵蝕紅層低丘陵分布于赤水市大同一帶。海拔300~500 m,相對高度50~100 m,坡度15°~20°,丘間谷地寬展,丘、谷界線不清。

      紅層河流階地散布于赤水河下游及支流赤水河、大洞河兩岸,一級階地為堆積階地,階面寬數百米,高2~3 m。二至四級階地為基座階地,階面狹窄,沿河零星分布。

      2.2.2中觀結構。中觀結構比宏觀結構更注重丹霞地貌中赤壁丹崖主體的特征。赤壁丹崖不僅有自身的特點,能獨立構景,而且還會在不同地域內組合其他景觀,形成結構差異。由于這種差異易于被人感知,因此能直接引導審美主體對丹霞地貌的美學特征進行感知。赤水丹霞地貌景觀的中觀結構由丹崖峽谷瀑布群和赤壁方山寨堡群組成[19]。

      丹崖峽谷瀑布群是赤水丹霞區(qū)最具特色、最具代表性的一種丹霞地貌組合景觀。赤水號稱“千瀑之地”,區(qū)內溝壑縱橫,山泉四溢,有大小瀑布跌水300多條。在深達數十至四百米左右的峽谷中,兩岸丹崖陡直,峰巒疊嶂;支溝銀河倒瀉,主谷不同高度的瀑布鱗次櫛比,有的瀑布陡坎因沿層面或節(jié)理差異風化而發(fā)生崩坍,形成凹進的與瀑布垂直的“水簾洞”。

      赤壁方山寨堡群表現(xiàn)為頂平、坡陡、麓緩,地形密集分布,成群出現(xiàn)。因赤水丹霞區(qū)抬升時間相對較晚,幅度小,速度慢,河流切割深度相對較淺,區(qū)內保留了大面積連片的高原面、高臺地,臺地四周受重力崩塌作用,發(fā)育了數百米高的崖壁,形成相對高度達200~500 m的方山、石寨石堡。如官渡地區(qū)的尖子山(高1 500 m),獅子坪(高1 428 m),燒香巖(1 412 m),鍋圈巖(高1 672 m),葫市溝西大坪子(高1 351 m),上游的望鄉(xiāng)臺(高1 730 m),金沙溝磨槽巖(高1 413 m)等。

      2.2.3微觀結構。 微觀結構的主體是丹霞地貌單體形態(tài),從審美角度來看,主要觀賞其表面形態(tài)特征、物質組成與色彩等方面。從這個層次觀察赤水丹霞地貌景觀,只有結合景觀形成的內外力共同作用,才能從單體形態(tài)的多姿多彩及其巧妙組合,以紫紅色為基調而富于變化的斑斕色彩中,配以青山綠水,讓人欣賞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領悟到赤水丹霞地貌區(qū)多樣統(tǒng)一、和諧而有節(jié)奏的韻律感。赤水丹霞地貌單體形態(tài)豐富多樣,按其成因和景觀造型特征可劃分為四大類型[20]。

      (1)流水沖刷侵蝕類。形成各種類型的瀑布、陡坡溝床、峽谷及深切曲流、近水平溝床、壺穴等地貌景觀。壺穴是指基巖河床上形成的洞口向上、洞身向下、口小肚大的凹坑,是急流漩渦夾帶泥沙、礫石磨蝕河床而成的。壺穴集中分布在瀑布、跌水的陡崖下方及坡度較陡的急灘上,赤水丹霞地貌區(qū)幾乎每一條溝都有發(fā)育,如仁友溪第一級瀑布的上、下兩段瀑布之間的平緩溝床上有15個壺穴,最深可達8 m。

      (2)重力崩塌堆積類。以丹崖赤壁、柱峰、石門、崩積巨石等類型最為普遍。石門是指陡峭巖坡的麓部被河流凹岸掏空或水流沿近垂直節(jié)理滲入巖體內并在巖坡麓部流出,使節(jié)理外側的一部分巖體下部崩落,形成的圓弧形向上的石拱門。在元厚鎮(zhèn)小金乙溝分路去五柱峰的小路左側發(fā)育有上拱形的微地貌形態(tài);天臺山約在海拔875 m的一處朝南的丹崖上形成了一處弧形向上的圓拱門,這是自然界自動調整使圓拱門巖層處于壓應力最穩(wěn)定的形態(tài)。

      (3)差異風化剝落類。即在巖性構造控制下,因差異風化作用形成的凹槽、溶穴、扁平洞、天生橋、象形石、渾圓巖體等。在軟硬巖層中,相對較軟較易風化的巖層經差異風化侵蝕剝落凹進形成的槽狀地貌稱為凹槽。楊家?guī)r(紅石野谷)是一典型的丹霞凹槽,主體景觀寬110 m,深約15 m,洞口高約16 m,洞內壁高約5~6 m;洞內還分布有許多蜂窩狀溶穴。

      (4)生物作用類。指因生長在巖石表面的藻類、地衣、苔蘚等低等植物的影響,導致地貌發(fā)育和顏色發(fā)生改變的地貌單體。這些低等植物對巖石表面有一定的保溫作用,減緩了巖石表面的風化作用。低等植物還能使巖石表面形成一層生物結皮,一定時間后,結皮會與其內側的巖石發(fā)生分離、剝落,新巖面出露,風化剝落作用又作用于其上;但經歷一定時間,低等植物又會在這一新的巖面上生長形成結皮,如此循環(huán)演化,巖壁逐漸退化。生長在巖壁上的藻類多為黑色,地衣多為白色或灰白色,苔蘚多為綠色,隨季節(jié)更替其顏色更顯豐富多彩。

      3丹霞地貌景觀的形象美學特征

      所謂形象美是指自然景觀和空間形式的美。黑格爾說過:“美是形象的顯現(xiàn)?!弊匀毁Y源必須具有一定的形象,審美主體才能感受到它的美。赤水丹霞地貌景觀攬自然山水之勝,首先就因為它有天然的雄偉、奇特、險峻、秀麗的形象美[21-22]。

      3.1雄偉之美具有雄偉形象的景觀是高大壯闊的,在攀登審美過程中,給人以奮發(fā)向上的激情和攀登事業(yè)高峰的聯(lián)想。赤水丹霞地貌主要以高原峽谷型為主,海拔最高處約1 730 m,相對高差近1 500 m。赤水丹霞的雄偉之處不僅體現(xiàn)在其海拔上,還體現(xiàn)在面積方面。赤水丹霞區(qū)地貌發(fā)育規(guī)模達72 178 hm2,大面積連片的高原面保存完好。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使人享受到審美視覺的沖擊。

      3.2奇特之美其審美感受是出人意料的,激發(fā)審美者的探索精神與靈感,給人以強烈的刺激感。赤水丹霞地貌景觀的奇特之美在于峰奇、石奇。由于山體被溝谷流水切割,巖體垂直發(fā)育,在溝谷兩側及臺地邊緣多有殘留孤峰,造型別致。區(qū)內的一些孤石、石柱以及山體從某一特定角度看,有似蘑菇、外星人、熱氣球、石猴、靈芝,或似仕女倩影,似猛虎下山,似八仙過海,形態(tài)多變,十分奇妙。

      3.3險峻之美自然景觀中的險往往與懸崖峭壁、深谷陡坡相關,其艱險令人生畏,又激發(fā)探險心理。赤水丹霞區(qū)內大部分山峰山高坡陡,四周為懸崖峭壁,以險峻的意境使人望而生畏。

      3.4秀麗之美秀麗的自然景觀給人以親切感,令人陶醉。赤水丹霞地貌景觀姿態(tài)萬千,造型奇特,以紫紅色為基調的色彩鮮明而熱烈;區(qū)內自然生態(tài)保存完好,森林覆蓋率達89.6%,森林茂密、竹海蒼翠、桫欏林搖曳生姿;流泉飛瀑,曲折多姿,更增活力。丹山、碧水、翠林、飛瀑色彩層次豐富,靜謐中不失生機,景色秀麗。

      4丹霞地貌景觀的美學價值與科學價值的聯(lián)系

      赤水丹霞既是世界自然遺產地,又分屬于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和國家地質公園,具有極高的科學價值和美學價值。這兩種價值在丹霞地貌景觀的空間結構中具有一定的關系,研究這種關系有助于對赤水丹霞地貌景觀的價值進行全面深刻的認識與探討[23]。

      一般說來,美的自然景觀往往是典型的具有自然科學價值的景觀;景觀典型的特征也正構成其罕見而獨特的風景自然美[24]。由紅色巖層構成的赤水丹霞地貌演化形成了壯觀的赤壁丹崖、峽谷、方山、石柱、巖洞等,配以茂密的森林、蒼翠的竹海、秀美的桫欏林、蜿蜒的河流和櫛比排布的瀑布,展示了一幅壯美的自然畫卷,并因極高的美學價值獲得了世界的認可。構成這種非同尋常的自然美的是赤水丹霞地貌所展現(xiàn)出的典型性,即其突出而罕見的自然科學價值。赤水丹霞的科學價值體現(xiàn)在其擁有豐富的以丹霞地貌青年早期階段為特征的丹霞景觀,丹崖赤壁、瀑布眾多,生態(tài)系統(tǒng)發(fā)育完整、典型,生物多樣性豐富。

      赤水丹霞地貌景觀所展現(xiàn)出來的完整性和典型性,使其具有突出普遍的科學價值,在中國乃至全球具有不可替代性。也正是其完整性和典型性使赤水丹霞地貌景觀具有非同尋常的自然美,為其賦予了極強的美學意義,使其成為中國丹霞景觀的典范,具有突出普遍的美學價值和科學價值,成為世界自然遺產地。因此,赤水丹霞地貌景觀的美學價值與科學價值是多樣統(tǒng)一的。

      5結論

      赤水丹霞地貌區(qū)懸崖幽谷,深壑壯觀;奇峰聳立,挺拔峻峭;怪石異洞,形態(tài)萬千;飛瀑流泉,跌宕起伏;綠樹黛山,蔥郁疊翠。構景要素一應俱全,形式豐富,山光水色交相輝映,充分體現(xiàn)了雄、奇、險、秀四大特色,美學特征獨具特色,具有突出的美學價值和科學價值。這兩種價值是多樣統(tǒng)一的,使人們在審美過程中既能有某種形而上的思想預設,又能對景觀的價值進行科學的、量化的估算,使審美體驗更加豐富。

      赤水丹霞區(qū)的美學價值在滿足人們自然審美需要,培養(yǎng)審美素養(yǎng),豐富審美經驗及感受,激發(fā)藝術創(chuàng)作靈感的同時,促進景觀資源的開發(fā)與保護,協(xié)調區(qū)域旅游經濟發(fā)展[25]。赤水丹霞地貌景觀的美學內涵極其豐富,其自然美學價值與科學價值的有機結合又使人們不斷深化審美境界,挖掘更深層次的價值。

      赤水丹霞地貌以其特有的景觀形態(tài)、色彩、結構與意境等美學特征和特有的韻律構成了一個美學價值極高的景觀空間綜合體。在旅游開發(fā)的過程中,不僅要強調其原真性保護,還要保證景觀元素及整體環(huán)境的完整性,使其自然美學特征得以可持續(xù)發(fā)展,滿足世世代代炎黃子孫審美、求知的需要。

      參考文獻

      [1] 《紀念文集》編委會.馮景蘭教授誕辰90周年紀念文集[C].北京:地質出版社,1990:11.

      [2] 陳國達.陳國達詩選[M].長沙:中南工業(yè)大學出版社,1994:27,38,62,65.

      [3] 吳尚時,曾昭璇.粵北紅色巖系之地質與地形[J].地學集刊,1948(6):13-45.

      [4] 《曾昭璇教授紀念文集》編委會組.曾昭璇教授紀念文集[C].北京:科學出版社,2008:156-157.

      [5] 黃進.丹霞山地貌考察記[M].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4:143,261,269.

      [6] 李植斌.崀山丹霞地貌旅游資源及其開發(fā)利用[J].衡陽師專學報,1994,12(2):38-43.

      [7] 黃可光,張勃.甘肅丹霞地貌的特征及其旅游開發(fā)[J].西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4,30(4):57-61.

      [8] 馮景蘭,朱翔聲.廣東曲江仁化始興南雄地質礦產[J].兩廣地質調查所年報,1928(1):38-42.

      [9] 陳國達,劉輝泗.江西貢水流域地質[J].江西地質匯刊,1939(2):164.

      [10] 李見賢(黃進).廣東省地貌類型[J].中山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61(4):72.

      [11] 趙汀,趙遜,彭華,等.關于丹霞地貌概念和分類的探討[J].地球學報,2014,35(3):375-382.

      [12] 彭華,潘志新,閆羅彬,等.國內外紅層與丹霞地貌研究述評[J].地理學報,2013,68(9):1170-1181.

      [13] 黃進.丹霞地貌坡面發(fā)育的一種基本方式[J].熱帶地理,1982,3(2):107-134.

      [14] 黃進.中國丹霞地貌類型的初步研究[J].熱帶地貌,1991(S1):69-81.

      [15] 陳國能,梁百和,朱素琳.粵北金雞嶺丹霞地貌發(fā)育與地質構造的關系[J].第四紀研究,1991(3):229-236.

      [16] 高善坤,竺國強,董傳萬,等.丹霞地貌的坡地形態(tài)演化:以浙江新昌丹霞地貌為例[J].熱帶地理,2004,24(2):131-135.

      [17] 王仰麟,趙一斌,韓蕩.景觀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空間結構:概念、指標與案例[J].地球科學進展,1999,14(3):235-241.

      [18] 陳建庚.黔西北丹霞地貌發(fā)育的成因分析及旅游資源評價[J].經濟地理,1999,19(S1):70-74.

      [19] 楊明德.貴州丹霞地貌發(fā)育特征及其旅游資源評價[J].經濟地理,1999,19(S1):19-28.

      [20] 黃進.赤水丹霞地貌[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5:13-30.

      [21] 杜芳娟,熊康寧,先青平.赤水-習水丹霞景觀美學價值與對比分析[J].貴州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26(1):26-29.

      [22] 熊康寧,肖時珍,陳滸,等.世界遺產與赤水丹霞景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34-139.

      [23] 謝凝高,鄭心舟,谷光燦.云南石林景觀美學價值評價研究[J].地理研究,2001,20(5):517-526.

      [24] 謝凝高.山水審美:人與自然的交響曲[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1:10-11.

      [25] 陳滸,李厚瓊,文正紅,等.施秉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地森林生態(tài)美學特征與價值研究[J].貴州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33(3):1-4.

      The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and Values of Chishui Danxia Landform Landscape

      ZHONG Xin-mei1, XIONG Kang-ning1, 2*, XIAO Shi-zhen1, 2et al

      (1. School of Karst Science, 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 Guiyang, Guizhou 550001; 2. The State Key Laboratory Incubation Base for Karst Mountain Ecology Environment of Guizhou Province, Guiyang, Guizhou 550001)

      AbstractTaking landform landscape of Chishui Danxia world natural heritage site as the aesthetic object, the aesthetic value was studied from aspects of spatial structure and aesthetic featur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esthetic value and scientific value was discussed. 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the geomorphologic landscape was analyzed from three levels of macro, meso and micro,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landscape and aesthetic degree was obtained; Chishui Danxia landform has its unique beauty with majestic, strange, dangerous and affectionate, its aesthetic value and scientific value are unified,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kinds of value is helpful to the continuous deepening of geomorphologic landscape aesthetic. Chishui Danxia has world-class protection attributes, the authenticity and integrity of the landscape elements should get human effective protection and management, so as to enable its aesthetic value sustainable use and development.

      Key wordsChishui Danxia landform; Landscape spatial structure; Aesthetic value; Scientific value

      作者簡介鐘欣梅(1991-),女,廣東河源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世界遺產、旅游資源評價與開發(fā)。*通訊作者,教授,博士生導師,從事喀斯特地貌與洞穴、世界遺產、石漠化治理研究。

      收稿日期2016-02-10

      中圖分類號P 9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517-6611(2016)08-198-04

      猜你喜歡
      美學價值
      健美操的健身及美學價值研究
      考試周刊(2016年104期)2017-01-19 13:38:05
      從《夕陽簫鼓》談我國鋼琴曲的美學詮釋
      東方教育(2016年8期)2017-01-17 15:41:09
      文藝美學觀念與散文藝術價值研究
      東方教育(2016年18期)2017-01-16 17:02:21
      體育藝術的美學特征及美育功能研究
      亞太教育(2016年35期)2016-12-21 19:54:16
      中國傳統(tǒng)音樂美學及其價值的解讀分析
      戲劇之家(2016年21期)2016-11-23 18:49:08
      關于《詩經》中的婚戀詩及其美學價值分析
      現(xiàn)代城市雕塑的美學意義探微
      藝術科技(2016年9期)2016-11-18 17:05:21
      中國畫的高貴傳統(tǒng)
      談雜技人體文化的藝術性
      戲劇之家(2016年14期)2016-08-02 13:25:52
      淺談電視公益廣告的美學價值
      佛学| 巴彦县| 田东县| 海林市| 安庆市| 互助| 长沙县| 大余县| 巴东县| 和林格尔县| 仙居县| 麦盖提县| 永宁县| 南开区| 台前县| 中山市| 延寿县| 左云县| 那坡县| 汕尾市| 镇康县| 华容县| 凤山县| 嵊泗县| 长海县| 宿州市| 岑巩县| 自治县| 天等县| 焦作市| 大安市| 漳浦县| 塔城市| 安多县| 翼城县| 古交市| 察隅县| 青浦区| 望城县| 弥勒县| 耒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