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璐
摘要:我國古代的文學藝術包含詩歌,散文小說,音樂,美學,建筑等等,它們豐富了當時人們的日常生活,也為當代人留下了寶貴文化遺產(chǎn)。對其研究的成果,對后代人有著很大幫助。本文主要是散文與美學這兩方面進行研究。美學不單單是一門學問,更是藝術,智慧,精神的傳承。美學的研究為智慧與精神的傳承奠定基礎。散文,它即反映了一個時代的文明,也反映了一個人的思想與個性,通過研究散文的價值,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利用其精華的不穩(wěn)為當代人所用。本文首先講解了中華的美學精神,希望本文能夠幫助大家了解與認識美學及散文的價值。
關鍵詞:中國美學發(fā)展;美學價值;中國古代散文研究
引言
美學是一種形態(tài),以精神追求與重視生命價值為宗旨,其對智慧與精神的傳承具有重大作用。散文反映一個時代的發(fā)展,是一個時代智慧的結晶,我們可以從中發(fā)現(xiàn)并繼承時代發(fā)展中有益的成果。散文具有強烈的民族色彩,因此本文以中國古代散文為例,加以研究。
一 文藝美學
1.中國美學的發(fā)展
美學隸屬于現(xiàn)代人文學科,其是西方文明的產(chǎn)物。在其傳入中國后,促使了中國現(xiàn)在美學產(chǎn)生,使中國傳統(tǒng)美學向現(xiàn)代化轉變。西方的美學是在哲學的基礎上進行研究,用哲學的思維說明美學。二十世紀,中國在引用西方美學的基礎上,對美學進行創(chuàng)新,使其更好地發(fā)展,但是這樣也會帶來一些弊端,中國美學是在西方美學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出來,不論怎么創(chuàng)新,他都會有西方美學的影子,西方美學始終影響這中國人的審美觀。因此,中國美學現(xiàn)在面臨的問題是如何將西方美學本土化,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將美學進行改造。
2.探索美學的形成原因
每個民族都有自己宗教信仰,民俗習慣,宗法社會,也都經(jīng)過興旺與衰敗,在歷史長河中,各民族人民在不斷地摸索,發(fā)現(xiàn)與積攢中創(chuàng)造了美學。中華民族精神源遠流長,從未斷過,發(fā)展至今,堪稱世界唯一。從古至今,對于中國人來說,血緣與親情,宗法體制尤為重要,這就形成了中國古代既重視親情又能做出理性的判斷的中華文化傳統(tǒng)。精神是人類認識活動后積累的經(jīng)驗,對人類之后的活動具有指導作用,而美學精神正是其中的一個分支。中華民族再長時間的生活奮斗中形成了本民特有的精神文化,自強不息、拼搏向上、勇于奮斗正是中華民族特有的精氣神。透過對中華美學的研究,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中華美學精神的特性。正是這優(yōu)秀的美學精神,幫助人類樹立正確的美學觀念,更好的認識世界,了解世界。
3.研究中華美學的價值的意義
研究中華美學是傳承與弘揚中華美學精神的必經(jīng)之路,是當代美學研究者的責任。文藝美學最能凸顯民族特色的一門學科,正因為人類追求文藝美學觀念的精神層面,文藝美學研究才能在傳承與弘揚中華美學精神發(fā)揮著重大作用。美,是人類感性與理性的精神活動。人們在文藝審美活動中,人可以放下現(xiàn)實社會中的利益,勇于追求人類存在真正的價值,超越自我,進而可以提高自身的價值。中國古代的“天人合一”體現(xiàn)了一種超越自我的精神,中華美學精神正是如此,強調人與自然萬物要和平相處。文藝美學在人類的感情生活中具有指導作用。在利益充斥的社會中,美學精神可以凈化人的心靈,提升人類的精神世界,幫助人類選擇正確的價值取向,提升人的素質等。因此,我們要大力弘揚中華美學精神,建造優(yōu)良的精神世界。
二 散文藝術價值
1.中國散文的發(fā)展
中國最早的散文可以追溯到秦國,其中非常有代表性的是《左轉》,《戰(zhàn)國策》,是敘事散文發(fā)展的先河,其中的《左轉》記錄了歷史發(fā)展,有較強的真實性,為后來歷史類散文打好基礎。春秋戰(zhàn)國時期,當時政治局面動蕩,一些散文用更多的修辭手法進行編寫,形成了新的撰寫散文的風氣,豐富了先秦散文的內容。從秦朝到清朝,歷朝歷代的文人墨客對散文進行創(chuàng)新,寫作方式大有改變,但是依舊遵守著儒家思想,直至清末,一些先進人士突破舊的思想束縛,以“經(jīng)世致用”的新觀念進行創(chuàng)造,打開了近代散文的新局面。
2.研究散文藝術價值的意義
散文在現(xiàn)實生活中起著重要作用。在我們的印象里,中國古代的文學方式以詩歌為主,實際上,自唐代舉行科舉考試后,散文逐漸占據(jù)連主要地位,散文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散文具有日常性,她記錄里一個時代,一個人乃至極其細微事物的日常,它反應了一個時代的人的說話方式,我們可以直接感受到一個時代人類的感情,發(fā)現(xiàn)一個時代的人的生活經(jīng)驗,從中學習。散文以幽默的語言形式表達了日常生活中充滿著無限可能,散文的撰寫是建立在人的基礎上,記錄著人日常生活的小事情,并沒有什么宏圖大志,將讀者帶入安靜舒適的閱讀環(huán)境,慢慢體味人生,散文的最大功能就是讓人享受生活。
3.中國古代散文的研究方向
(1)努力實現(xiàn)古代散文研究與現(xiàn)代生活接軌
綜上所述,散文反應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因此,我們要結合現(xiàn)實情況對其進行研究。抱著仔細認真的態(tài)度,對古代散文進行透徹的分析與理解,掌握其中的精神本質,而不是簡單粗略的了解表面上的東西,以通俗易懂的觀念方式傳遞給大眾,堅持實事求是。
(2)勇于創(chuàng)新,取其精華
改革開放以來,人們對于散文審美的要求越來越高,單一的內容已經(jīng)無法滿足人們的需求,出版社為了追求出版數(shù)量,不在意散文的質量,導致散文內容重復,或是散文內容不準確,誤導大眾的現(xiàn)象越來越多,因此散文作家應該嘗試用新的角度去思考,研究更多不同題材,打破舊的價值觀念,使散文作品更具有靈活性,充滿新意,進而讓讀者耳目一新。向全世界展示我國獨特的散文文化精神,并加以傳播。
三 結語
精神支配著一個人的身體活動,對人的活動具有指導作用。恰巧,文藝美學與散文藝術都是精神層面的產(chǎn)物,所以做好文藝美學與散文藝術價值研究顯得尤為重要。好的精神可以使一個人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努力向上的生活。相反,不好的精神則可以毀滅一個人。在文藝美學與散文藝術價值研究中,我們要對美學精神與散文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使其好的一面與當代生活接軌,一直流傳下去,造福于后人。
參考文獻:
[1]陶水平.深化文藝美學研究 弘揚中華美學精神[J].江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03:11-21
[2]張晶.文藝美學的當代建構及其意義[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02:8-18
[3]王兆勝.論20世紀中國散文研究[J].徐州師范大學學報,2001,04:29-36.
[4]譚家健.六十年來中國古代散文研究之一瞥[J].江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03: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