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清末蒙古地區(qū)禁煙活動探微

      2016-03-19 06:03:26
      東方論壇 2016年1期
      關鍵詞:清末清廷蒙古

      柳 岳 武

      (河南大學 近代中國研究所,河南 開封 475001)

      ?

      清末蒙古地區(qū)禁煙活動探微

      柳 岳 武

      (河南大學 近代中國研究所,河南 開封 475001)

      摘 要:清末邊陲地區(qū)禁煙活動屬全國禁煙活動的特殊區(qū)域,隨著全國禁煙運動的高漲蒙藏地區(qū)也被卷入。與內(nèi)地一樣,這些地區(qū)的禁煙活動并不理想,且因其特殊的邊陲地理位置,更使這些地區(qū)的禁煙活動顯得更為“荒唐”。初期各處采取“以捐代禁”做法,后來雖在清廷嚴令下進行查禁,但又因蒙漢雜居、職權不明,給徹底查禁帶來困難,導致許多地方至清政權徹底崩潰前仍未禁絕,相反卻成為民國時期全國煙毒的泛濫之源。

      關鍵詞:禁煙活動;清末;蒙古;清廷

      清末之際,為改變中國三北地區(qū)嚴峻的邊疆危機,清廷提出了一系列振興蒙古計劃,試圖改變其過去羈縻治藩舊狀,以抵制各國誣稱傳統(tǒng)藩部非中國“治土”之謠言。[1](P21)為此,除發(fā)展蒙部生計、振興蒙古教育外,改造蒙古社會、開化蒙古風氣亦成為清廷在蒙古地區(qū)推行新政的重要內(nèi)容,其中禁煙活動就屬蒙古地區(qū)社會改良內(nèi)容之一,且在內(nèi)外蒙古、西藏等傳統(tǒng)藩部地區(qū)全面展開。此類禁煙活動是否如某些學者所言,全國上下均“搞得很有聲色”[2],還是基于邊陲地區(qū)的特殊環(huán)境而有所不同,是一個值得商榷的問題。不僅如此,以往學者研究清末禁煙運動時,多只關注內(nèi)地省份,對傳統(tǒng)邊疆地區(qū)涉及不足,導致清末禁煙活動在具體內(nèi)容上有所殘缺。基于以上不足,略撰此文,是否有當,敬請方家賜正。

      一、清末全國禁煙政策的出臺

      晚清全國范圍的禁煙運動在清末新政背景下很快波及各蒙古地區(qū),雖然此項活動會影響清廷此前藉此斂取財源的重大稅收問題(如晚清各地軍餉開支主要依賴煙稅,全國煙稅收入每年至少達一千萬兩左右),但至光緒三十二年十月間清廷已痛下決心、忍痛割愛、禁絕鴉片。該年八月清廷諭內(nèi)閣就稱,“自鴉片弛禁以來,流毒幾遍中國,吸食之人,廢時失業(yè),病身敗家,數(shù)十年來,日形貧弱,實由于此,言此可謂痛恨”。“今朝廷銳意圖強,亟應申儆國人,咸知振拔,俾祛沉痼而蹈康和。著定限十年以內(nèi),將洋土藥之害,一律革除凈盡。”“其應如何分別嚴禁吸食并禁種罌粟之處,著政務處妥議章程具奏,欽此?!盵3]此前清廷為此已頒禁煙辦法十一條。[4]至光緒三十四年三月,又因各地禁煙成效不佳,清廷特設禁煙大臣,派恭親王溥偉、協(xié)辦大學士鹿傳霖、協(xié)理資政院事務景星、丁振鐸,充辦理禁煙大臣,以便禁絕。[5]但“比年以來,雖迭經(jīng)禁煙大臣即各省督撫將沾染嗜好各官查驗參處,然玩違欺飭者,仍復實繁有徒”,為此清廷于宣統(tǒng)元年二月二十四日又降諭旨,要求各處嚴禁,其中蒙古西藏等藩部再次作為嚴禁對象,即“管理地方之將軍都統(tǒng)等,亦須多訪良方,設局施藥”,“酌量本處情形,督飭所屬,認真辦理”。[6]

      二、清末蒙古等邊陲地區(qū)前期的禁煙情況

      在清廷統(tǒng)一要求下,全國范圍的禁煙活動在蒙古等邊陲地區(qū)也在逐漸展開。但由于清廷自身對禁煙活動并未認真執(zhí)行,相反卻又依賴鴉片等土藥,增征煙稅,彌補中央、地方財政之不足,導致各蒙藏等邊陲地區(qū)的主管官員,紛紛效尤。要么使禁煙諭旨成為具文,要么仿效內(nèi)地“以稅代禁”。導致在宣統(tǒng)元年二月份清廷諭令邊陲地區(qū)統(tǒng)一禁煙的諭旨還未達到蒙古西藏等邊陲地區(qū)之前,各處的禁煙運動多具虛文,以下代表地區(qū)的實例可為證據(jù)。

      西蒙古寧夏部院屬下的阿拉善親王旗,早在光緒二十三年五月間,寧夏部院部郎全瑞就遵照清廷旨意,咨文該親王旗,要求“禁止奸民種罌粟”,文稱:“照得本部院疊奉大部行知暨陜甘總督寧夏將軍抄錄諭旨,一體飭禁私種罌粟,節(jié)經(jīng)轉行阿拉善鄂套克兩旗認真禁止各在案。誠恐有不肖奸民違禁偷種罌粟,希圖漁利,有乖定制。查罌粟惡卉貽害閭閻,有礙嘉禾,久干例禁?,F(xiàn)今內(nèi)地各省概禁私種罌粟,茲奉前因,合極查禁。倘有漢民藉在該旗蒙地定遠營一帶水泉圈地等處任意偷種罌粟,希圖漁利,大干法紀,除派差前往會同該旗達爾古一體認真查勘外,相應備文移知,為此合移貴親王旗,請煩查照來文事理,即飭印房傳令管街之達爾古暨沿山之邊官等會同院差,認真查禁,飭令一律改種五谷。如有愚民膽敢違禁不遵,立即按名提集到案究辦,切速施行,須至移者?!盵7]據(jù)該旗現(xiàn)存檔案載,此后一直至宣統(tǒng)元年,差不多每年五月間寧夏部院都要給阿拉善親王旗發(fā)內(nèi)容相同的咨文或移文,前后共達十二次,具體時間分別為光緒二十四年五月二十六日[8]、光緒二十五年五月二十六日[9]、光緒二十七年五月初九日[10]、光緒二十八年五月二十四日[11]、光緒二十九年五月初六日[12]、光緒三十年五月十八日[13]、光緒三十一年五月初十日[14]、光緒三十二年五月初四日[15]、光緒三十三年五月十六日[16]、光緒三十四年五月十一日[17]、宣統(tǒng)元年正月初一日[18]。其中唯一例外是光緒二十六年,至目前為止,筆者還未找到如此咨文。但照常理推測,該年寧夏部院也應發(fā)送相同禁令。頗應引起注意的是,盡管寧夏部院先后十二年間均給該旗發(fā)送相同的禁令,但該旗并無回應,直到宣統(tǒng)元年,該旗才有回應,在“永成泰”貼出了禁煙告示,告示稱:“御前行走阿拉善和碩特額勒特札薩克和碩親王多羅額駙加四級多旗暫行護印協(xié)理四等臺吉云騎尉那、記名協(xié)理四等臺吉嘎,出示曉諭查禁鴉片煙事:案準陜甘總督部堂升暨寧夏部院誠,節(jié)次來文內(nèi)開,準理藩部咨開,準欽命總理禁煙事務大臣咨稱,查禁煙為自強之要政,內(nèi)外均應一律查禁。今將原奏章程咨行該處,轉飭所屬,一體遵照辦理等因準此,至一并解來章程、條約內(nèi),查閱奉上諭鴉片流毒危害甚深,若不認真查禁,恐禁煙之令難望依限實行,是故吸煙與種煙一律查禁等情,奉此。竊查現(xiàn)在已奉上諭嚴禁吸煙種煙,通飭內(nèi)外一體遵照,事屬甚要,為此擬應出示曉諭,仰蒙漢官民人等全行周知,一體遵照,各要嚴戒禁止吸煙種煙,仰符諭旨嚴戒,俯全其身愛己,勿得怠忽從事,至干重究,悔之不及,為此特示,毋違遵行,宣統(tǒng)元年正月二十二日,實貼永成泰。”[19]

      盡管清廷三令五申要求各蒙旗一體查禁,盡管陜甘總督、寧夏部院也多次行文阿拉善旗要求該旗一律嚴禁種煙和吸煙,但該旗所屬地面似乎并未嚴厲查禁。也正如此,至宣統(tǒng)二年,寧夏部院又給阿拉善旗咨文,要求嚴禁種植罌粟。該年三月十三日,該旗親王、協(xié)理臺吉那木吉勒、嘎拉生卻各都布,又代表該旗出示禁種罌粟告示,貼于定遠營等地。告示原文如下:“辦理阿拉善和碩特額勒特札薩克和碩親王旗印務乾清門行走鎮(zhèn)國公銜世襲罔替協(xié)理頭等臺吉加二級塔、協(xié)理四等臺吉云騎尉那、記名協(xié)理四等臺吉嘎,出發(fā)禁種罌粟告示曉諭遵行事:茲準寧夏部院咨開,‘照得鴉片流毒遺害最深,現(xiàn)聞各處均已禁絕,惟我寧夏內(nèi)外之地,尚未斷除。疊奉諭旨,自當實力嚴禁,庶不負朝廷圖強之意。禁煙本屬上遵朝命,下系民生,凡內(nèi)外各地,自當互相痛除,絕其根株,以立自強之志。現(xiàn)值農(nóng)事正興,務飭各地戶等有已種罌粟者,即為翻犁改種五谷正糧,俾免自取咎戾。擬合備文移請,為此合移貴親王旗護印協(xié)理臺吉等煩為查照,即希傳飭各地戶一體周知,勿得再種罌粟一莖一苗,倘有不肖頑徒,違禁妄行,一經(jīng)查出,定行重治藐法欺公之罪,斷難姑容,是為至要等因準此?!砗袭敿闯霭l(fā)告示遵行,為此仰該處員弁蒙民等一體周知,原奉旨嚴禁種罌粟,一律嚴禁,如有違者,立即拿獲,按律懲辦,絕不姑容。為此出示曉諭,遵行勿違告示。右仰通知。宣統(tǒng)二年三月十三日,實貼定遠營、道藍素海、磴口、哈爾和呢圖、沙金套海,勿損?!盵20]

      除阿拉善旗外,此間報界對某些蒙古禁煙活動也做了報道,如報稱:“字林報云,蒙古色(木咢)格河地方有禁止鴉片會,同伸慶祝,因該處有天然出產(chǎn)之戒煙草,自服此草戒煙后,進口鴉片每月已減少至十八箱,土人之售賣者亦每月減少二萬六千元。”[21]正如以上阿拉善旗一樣,徹底禁絕鴉片會影響各處收入,導致這一禁煙活動一開始就遭到管理蒙旗的一些將軍、大臣、都統(tǒng)、乃至王公臺吉的消極應對,他們往往采取變通辦法,以稅代禁。如熱河屬蒙古地區(qū),光緒三十四年清廷新章下發(fā)后,熱河奏稱已讓各屬查禁,三二年內(nèi)可一律禁絕,但實際上仍是禁而未禁。如禁種只允減種,不允增種,基數(shù)以三十年為準。同時又稱口外煙戶民蒙各半,貧苦居多,不可遽禁。[22](P146-147)至宣統(tǒng)元年二月,清廷又下禁種令,熱河才開始不讓種煙。至該年三月熱河奏報該處禁煙辦法時又稱:先令煙館、煙店不準開賣,然后清查吸戶,發(fā)給牌照二萬三千余張,土膏店賣煙只能賣給有牌照者,戒絕繳牌者1345人,膏店歇業(yè)者1356家。但直到宣統(tǒng)元年十一月再次上奏時才稱,該處禁種已經(jīng)斷絕。[22](P65-66)

      除熱河外,早期外蒙古所屬庫倫禁煙辦法同轍,施行“以稅代禁”政策。如光緒三十四年三月初七日庫倫辦事大臣接禁煙諭旨后,雖也札飭圖車二盟即沙畢衙門并庫倫恰克圖兩章京遵辦。但其回奏清廷時卻稱:“庫倫所屬,向不產(chǎn)種煙土。市面銷售者,均來自甘涼等州。其吸食之人,多系貧苦工作。若令即時斷絕,恐有礙生計,庫地購辦藥料,亦屬艱難。”[22](P234-235)光緒三十四年八月間庫倫辦事大臣延祉上奏清廷庫倫土藥捐稅事務時又稱,庫倫地方間有一二家種煙者,多為自己吸食,光緒三十三年按朝廷要求,開始禁種,但仍有來自陜甘販賣者。該處按禁煙章程對各店鋪土藥進行稽查,發(fā)現(xiàn)好多土藥未貼印花,詢之商販,未在庫倫納稅。藉此可見,庫倫地區(qū)的鴉片貿(mào)易也很猖獗,而此前庫倫地區(qū)不向土藥征稅的做法,更刺激了此等貿(mào)易的發(fā)展。為此該大臣電度支部,請求辦法。度支部復電稱,各省向章,每百斤納正稅一百兩,經(jīng)費十五兩,發(fā)給執(zhí)照,黏貼印花,任其所之,不復重征。“現(xiàn)在庫倫尚未奏明辦理統(tǒng)稅,所運庫倫土藥,若查無部局照花,到庫落地銷售者,可令照納。至無部局照花,由庫過境者,仍由落地省份完納統(tǒng)稅,在庫只可酌量抽收?!盵23]該大臣遂決定今后此項私販土藥,“無論由何省販至庫倫,亦無論再販往何處”,一律照章補抽,并稱“如此辦理,雖與部章少有權變,而于煙禁頗有維持”。[22](P7-8)直到宣統(tǒng)元年二月度支部再咨庫倫辦事大臣時才稱,已接內(nèi)閣諭旨,要求一律禁絕,即“禁煙一事乃今日自強實政,教養(yǎng)大端,于衛(wèi)生足民與地利塞漏卮各節(jié)皆有極大關系,萬國屬目,贊助同殷,特是禁吸禁種及籌款抵補洋土藥稅厘三事,相為表里,……此項稅厘關系軍餉大宗,……國家財用雖絀,豈恃此酖酒漏脯以救饑渴而不為吾民除此巨害耶?”但當該道諭旨還未達到庫倫之前,庫倫辦事大臣仍于該年三月二十一日上奏清廷時稱:“茲于宣統(tǒng)元年三月二十九日準督辦土藥統(tǒng)稅總局咨發(fā)到印花二萬顆,執(zhí)照箱單各一千張,土藥章程十本。除自四月初一日起,再有外來私土,遵照部章辦理外。查自上年七月二十日開辦起,截至本年三月底止,計由甘涼而州運到私土十九萬二千八百七十一兩四錢,每兩以三錢零八厘定價,按照值百抽五章程,每兩抽銀一分五厘四毫,共收市平銀二千九百七十兩零二錢一分九厘五毫六絲?!盵23]以上所列煙土,均為私土,至于領有部局印花執(zhí)照的合法煙土又多少,它們在庫倫恰克圖地區(qū)的貿(mào)易數(shù)量如何,限于史料的缺乏,無法考證。但據(jù)上文可知,此期間庫倫地區(qū)的鴉片數(shù)量不少。不僅如此,此等鴉片稅收的絕大部分上交了清廷。如以上二千九百七十兩零二錢一分九厘五毫六絲土稅,庫倫當?shù)爻哿粢怀山?jīng)費銀二百九十兩零二分一毫九厘五絲六忽和匯費加平補色銀一百九十兩零一錢九分八厘一毫六絲外,實交清廷部庫足銀二千四百八十三兩零零四毫八厘七絲。[23]

      直到宣統(tǒng)元年三月二十四日,庫倫辦事大臣接到清廷內(nèi)閣要求邊陲地區(qū)一律嚴禁鴉片的諭旨后,才加以應對,特派電報局委員顧保恒會同管理商民事務章京景昌傳集甲首,設立了戒煙公所,由該衙門捐助藥費;又在庫倫設立牛痘局,戒除煙癮。一面派人按戶查禁,但另一面卻仍“嚴查甘涼私土,以抽代禁”,實則禁而不禁。[6]如宣統(tǒng)元年十二月庫倫辦事大臣延祉奏報清廷該處仍在征收土藥印花稅具體情況時就稱:“嗣于本年三月二十九日,準督辦土藥統(tǒng)捐總局發(fā)到土稅定章并印花執(zhí)照等項,自應遵照定章征收,俾歸劃一。茲計自本年四月初一日起,截至十二月十五日止,由外路運到未經(jīng)粘貼印花之土藥共重六千一百五十五斤十四兩,照章每百斤征收正稅銀一百兩,共應征銀六千一百五十五兩九錢三分七厘五毫,并照章加抽一五經(jīng)費,共合銀九百二十三兩三錢九分四毫。”[24]此等煙土照樣屬私土,對于貼有部局印花的合法煙土又有多少來到庫倫,亦不得而知。不僅如此,庫倫地區(qū)征收的煙稅絕大部分又上交了清廷。如該大臣奏報就稱,以上征收的七千零七十九兩三錢三分一厘五毫,除把經(jīng)費銀九百二十三兩三錢九分四毫作為委員書役等辦公經(jīng)費留庫使用外,其余正稅六千一百五十五兩九錢三分七厘五毫,全部存入大清銀行庫倫分行,解交清廷。[24]

      三多任庫倫辦事大臣后開始嘗試解決庫倫地區(qū)民人的吸食鴉片問題,他曾遵部章將牛痘局改為衛(wèi)生局,又在西庫倫添設分局一所,兼管禁煙事宜。所需經(jīng)費,除由甲商等月捐銀幣一百元外,又由三多等養(yǎng)廉銀內(nèi)每月暫捐銀一百兩。后因庫倫所收貨捐隨時發(fā)存銀號按月生息,每年可得銀一千數(shù)百兩,將其移作衛(wèi)生局經(jīng)費和禁煙之需。[25]宣統(tǒng)二年十一月十六日庫倫辦事大臣三多又向清廷奏報屬下禁煙情形,稱蒙地高寒,向來不種罌粟,禁種一事毋庸置議。蒙古人種吸食者不多,主要為過往客商和民人,該處戒煙局已并入衛(wèi)生局,由華俄醫(yī)生配藥施發(fā),“戒除之人,業(yè)已不少”。官員讓各具保結,保證不吸食,東營子、西庫倫原設煙間經(jīng)勒令閉歇,繳呈煙具、監(jiān)視焚毀。但市面未設立巡警,禁絕不理想。而實際上三多所擬辦法與前任大臣也無實質(zhì)區(qū)別,仍在施行“以捐代禁”政策,即一面仍仿照京城辦法,略加變通,刊給執(zhí)照兩種,一為鋪戶售賣煙膏之照,一為民人吸食購買之照,均令按月一換。該鋪售賣一兩,應繳照費銀一錢五分,售土一兩,應繳照費銀一錢;民人日吸一錢,應月繳照費銀二錢。以此類推,責成衛(wèi)生局經(jīng)營,要求各鋪與吸食戶按月減少十分之一,由局員于開發(fā)照之日核明填給。土車兩盟地方遼闊,戶口散漫,只能責成盟長及各札薩克查禁,令各吸戶一體呈報領照。[26]

      早期外蒙古所屬的烏里雅蘇臺辦法與庫倫亦同。如光緒三十二年冬將軍奎煥接禁煙章程后,曾“曉諭”營房官兵、一體禁絕,但未籌議商民。不僅如此,該處又加抽煙捐,編練巡警。如光緒三十三年奎煥上奏清廷時就稱:“烏城向來不栽種罌粟,蓋無□店煙館,而吸食者皆仰給于古城。每年商民由古零散帶來者,實不知有若干數(shù)。若不實力整稽,總該嚴法查斷。而來不清,終恐隱瞞偷食,未能照限一律戒凈。反復籌思,惟有仿照內(nèi)地土藥統(tǒng)捐辦法,凡由古城來烏商民,即責成巡警官兵,認真搜查。無論帶有煙土多少,每兩按七分抽捐,黏貼驗票,方準售賣。否則查出重罰。抽得捐銀,即為專辦巡警之用?!盵27]如此禁煙當然不會有什么好結果,每年西路所來煙數(shù)不下數(shù)千兩。

      同屬外蒙古所屬的阿爾泰地區(qū)則因各處漢民稀少,吸食鴉片陋習還未沾染當?shù)孛晒?,禁煙工作較為容易。又因無多少吸食者,地方官員亦無機會搞“以捐代禁”政策。如阿爾泰地方自光緒三十二年接會議政務處禁煙章程后也開始禁煙,主要對象為文武各員,“一體懔遵勒限戒斷”,民間則將工作重點放在“減種”方面,要求“兩年后不準再種?!盵28]光緒三十四年科布多參贊大臣再次奏報時仍將阿爾泰地區(qū)禁煙重點放在“減種”而非立即“禁種”方面,即“阿爾泰締造伊始,境內(nèi)漢民寥寥,前種罌粟僅供自吸,蒙哈不諳耕種,亦尚鮮此嗜好,比之他省較易禁革。奴才于抵任之初,漢民咸來求貸牛種,見其癯瘠襤褸情形,實為可憐。當經(jīng)奴才借給銀兩,勸諭相率力田,不準再種罌粟,且須戒斷煙癮。自奉到禁煙之令,又經(jīng)出示嚴禁,勒令次年減種一半,兩年后務絕根株。凡來阿地貿(mào)易者,不得售賣煙具,違者銷毀科罰?!盵29]

      三、清末蒙古等邊陲地區(qū)后期的禁煙情況

      盡管清廷中央和分管蒙旗的各地方官員基于多種因素,初期對邊疆地區(qū)的禁煙活動多實行“以稅代禁”的政策,但至宣統(tǒng)后在全國乃至全世界的禁煙大潮的影響下,越來越多的地區(qū)被卷入其中,開始較為積極地嘗試徹底禁煙活動。這亦可從以下地區(qū)的具體實例得到證明。

      如科布多參贊大臣于宣統(tǒng)元年正月亦向清廷奏報該處禁煙情形,稱科城蒙古游牧向來不種罌粟,禁忌吸食艷片,居留該處商民人較集中,稽查較易,禁絕尚非難事,吸食者主要為滿綠官弁等一集兵民人,雖有禁者,但不確實是否禁絕,為此又在城內(nèi)廟宇閑房設立禁煙局一所,月費用百數(shù)十兩。[22](387-388)宣統(tǒng)元年六月科布多參贊大臣又向清廷奏報禁煙情形,該大臣接宣統(tǒng)元年二月二十四日新頒禁煙上諭后,設立了禁煙局,并于宣統(tǒng)元年閏二月二十日開辦,“凡有客商前來科城貿(mào)易之人,所帶貨物,飭知巡警隊官兵等用心偵探,內(nèi)有夾帶煙土等項,不論多寡,準其拿獲。如查驗賊證俱實,販運者照例治罪”。“自設局以來,密加訪查,迄今尚無敢有私運夾帶等弊?,F(xiàn)已廣購方藥,極力勸導,但有治染嗜好之人,無論官弁兵民,均令分班調(diào)局查驗,詢其吸食年份之遠近,復其煙癮之重輕,酌量配給藥餌,妥為具備宿食,分別限期戒斷?!盵30]

      又如阿爾泰,至宣統(tǒng)元年二月二十四日再接清廷禁煙上諭后,科布多辦事大臣錫恒稱,阿爾泰“禁種”工作已經(jīng)完畢。即阿爾泰“地處荒陬,草萊初辟,蒙哈牧而不耕,亦尚鮮此嗜好,惟少數(shù)之漢民曏種罌粟,迨設官后奴才多方招徠,商賈漸集,其中雜售煙土煙具者不無其人,故禁販宜并以禁銷,而禁吸更難于禁種,數(shù)者并行不悖,尤貴持之以恒。查禁種即以奴才前定縮短期限限自光緒三十三年為始,分年減種,迭次查出違種煙苗地畝,無不立時鏟除。果系無力之家,仍各發(fā)給銀茶加以愷切開導,勸令另購五谷籽種補種有益衣食之植物。似此恩威并濟,俾知法在必行,逮至本年一律停種,四出清查,委已根株盡絕。奴才猶恐無知愚民潛商素識之蒙古哈薩克等在各和碩鄂托克內(nèi)山溝僻處私自布種,亟應密為之防,曾飭各蒙哈官目等切實查報,倘敢徇隱,一并嚴懲,并先后揀派得力員弁分往搜查,均無違禁情事?!背N之外,阿爾泰也開始施行“禁吸”。首先,職官被作為嚴禁對象。即“必自職官始,蓋以官為民表宜先樹厥風聲,奴才每于接見僚屬時節(jié)經(jīng)面加告誡,不啻三令五聲,其深知慚奮者,固不乏人,而托病偷吸者亦屬在所不免。上年復經(jīng)遵照禁煙大臣查驗章程將所屬文武各員弁認真調(diào)驗,切實取結,不準稍涉瞻徇,其巧為掩飾及訪問明確者均予撤差革退,即續(xù)調(diào)投效各員弁亦皆飭取委無嗜好切結調(diào)驗屬實,方予差委?!薄氨灸陱妥窠麩煷蟪甲傻嚼m(xù)擬禁煙辦法將文武員弁無論素不吸食及實已斷凈者實力調(diào)查,更慮耳目難周并通行各首領官嚴切驗報,并飭各取同官保結,責成互相訪查,遇有違犯,隨時稟揭,免其初保之咎,倘敢扶同欺飾,別經(jīng)發(fā)覺,從重并懲?!逼浯危耖g也列入查禁對象,嘗試尋求民間禁食之法,改變“邊地藥料全無,良方難得”局面。為此該大臣“委赴京各差便購運戒煙經(jīng)驗藥劑來阿,凡齊民之有煙癮者,傳令赴局領藥,概不取值,俾其樂從”。今后“人民日眾,尤當先事嚴防,已飭行營營務處隨時逐戶挨查,此歷年禁吸之實在辦法也?!逼浣溸\之法為先行“剴諭各商家,將現(xiàn)存煙土煙具派員眼同給價燒毀,再敢違禁漁利,照例科罰?!苯?jīng)如此查禁,該大臣認為,效果尚好,“比來多方探訪,尚無陽奉陰違者?!盵28]

      再如塔爾巴哈臺,宣統(tǒng)元年九月間塔爾巴哈臺參贊大臣扎拉豐阿上奏清廷塔城禁煙情形,稱該處兩額魯特、土爾扈特、纏頭回、哈薩克吸食大煙者百無一二,已一律禁絕,但旗綠官弁兵丁吸食者較多。重點查禁客商居民,已禁絕者十分之七八,總體上禁絕者已達到十分之七八,要全部禁絕不難,為節(jié)約經(jīng)費不設禁煙局,力求全部禁絕。[22](P55-56)

      至宣統(tǒng)二年后,參與禁煙的蒙古區(qū)域更多。如烏里雅蘇臺直到宣統(tǒng)二年后也才開始“嚴禁”鴉片。新將軍堃岫上任后于宣統(tǒng)二年間將查禁對象轉向商民,在城北菩薩廟內(nèi)設戒煙局一所,并于該年七月初六日開辦,[22](P255-256)每月需費一二百金。[22](P128-129)至該年十二月,堃岫上奏清廷時稱:“自開局之日起,約定一年為限,屆時如果一律戒清,即行奏擬裁撤,以節(jié)靡費”。該將軍又飭該局管理各員“遂□分期,詳細調(diào)驗,妥為注冊”,自己亦不時密查,以杜弊混。該將軍稱:“所幸烏屬蒙民素不嗜好,未便調(diào)局查驗。其余官兵商民人等,復其總數(shù)尚不滿千,□□舊染斷清,或形蹤可疑,□□□□□□,但能經(jīng)意直前,實地推行,自不難掃除沈痼,以清毒源?!盵31]

      又如內(nèi)蒙西部的西蒙古阿拉善旗,至宣統(tǒng)三年在全國上上下下的禁煙運動推動下,該蒙旗亦開始改被動為主動,主動貼出了以該旗自身立場立論的禁煙告示。告示稱:“御前行走阿拉善和碩特額勒特札薩克和碩親王加二級塔,出示曉諭嚴禁吸食鴉片播種罌粟事:竊查鴉片煙之流毒已非一日,來自印度,入我中原,士農(nóng)工商,盡入黑籍,人人知害,甘心受其荼毒,婦孺子女自誤,個個愛貪,有意要作廢人,形同骷髏,實屬非人,似鬼色成,青綠猛見,觸目驚心。食之為害,殊難枚舉。欲要節(jié)其流,莫先塞其源;欲要絕其食,莫若禁其耕?,F(xiàn)值富國強民之日,興利除弊之時,朝廷三令五申,官長家喻戶曉,維新要政,首以禁煙為重大之案,煌煌明文,通行中外。竟有不法之徒,藐視王章,明知故犯,終難自返。頹墜之民吸食無止;奸商之徒,販賣圖利,愚頑之農(nóng),播種更深,三者俱難寬容。自示之后,各宜凜遵。倘再違抗,即加嚴形(刑)。無論府內(nèi)外官民農(nóng)商蒙漢人等,或私行偷吸,或販賣經(jīng)營,或任意播種,一經(jīng)查出,即時紐(扭)送公所,先行責罰,后再送交應管地方官,照例治罪,以警效尤,為此曉諭,各定遠軍民人等一體周知,如有故犯,決不姑容,言出法隨,非同虛文,勿謂言之不預也。切切特示。右仰通知。實貼腰壩、道洛素海、哈拉和泥土、沙金套海、磴口、定遠營,勿損,宣統(tǒng)三年二月十九日。”[32]

      同年六月該旗又回文陜甘總督,報告該旗具體禁煙情況。文稱:“御前行走阿拉善和碩特額勒特札薩克和碩親王加二級塔,為備文咨復事,本年六月十三日案準貴督來文內(nèi)開,除原文有案邀免贅敘外,尾開迅即飭屬認真辦理,足紉公誼等因準此。敝旗會同寧夏部院正在痛除煙苗之際,又蒙催促,何敢稍緩。且疊奉朝旨,不啻三令五申。敝旗既在藩屬,當伸公益,明知內(nèi)地克期禁絕,一律肅清,敝旗豈容枕毒自安,貽人口實哉。查此毒卉果爾永絕根株,實系富國強民之基礎,中外人民莫不慶幸,敝旗亦愿同力合作,而收實功。寧夏部院親至敝旗,當即會商,飭派兵役,遍處踩履,切實搜除,迨及敝旗所屬北口外三道河子、沙金套海一帶,無分畛域,一體廓清,而歸劃一。猶恐辦理不善,釀成事端,是以幾經(jīng)顧慮,大費周章,方期平妥竣事。茲準前因,除咨復寧夏部院外,相應備文咨復,為此合咨貴督部堂,請煩查照,望切施行,須至咨復者,右咨欽差都察院御史總督陜甘等處地方軍務糧餉兼理茶馬□□□□。宣統(tǒng)三年六月二十八日?!盵33]同時,該旗又向?qū)幭牟吭撼鼍吡私麩煾式Y,文稱:“為具甘結咨報事,于本年六月十三日,準寧夏總鎮(zhèn)來文內(nèi)開,嚴加打除罌粟,禁絕毒卉播種吸食等因,準此。竊查此案前于五月十五日貴部院親至本旗定遠營,民人略為所種罌粟,當即本旗派委弁兵等會同院差員役,逐日嚴禁毀打絕凈,現(xiàn)在一體竣事。自此以后,不準播種一莖半苗,永遠禁絕,流存毒卉。除由定遠營佃戶民人等取結外,再有本旗北界沙金套海一帶地方所種罌粟,已經(jīng)由貴部咨請寧夏總鎮(zhèn)派出兵丁協(xié)同溫哨官及蒙員一并全行打除緣由,相應備文咨復,為此合咨貴部院,請煩查照轉咨施行,須至咨者,宣統(tǒng)三年六月二十八日?!盵34]

      但宣統(tǒng)三年閏六月間,寧夏部院又咨行該旗,稱該旗查禁罌粟仍未禁絕,存在大面積偷種、販賣、吸食事,即以前查禁徒具形式:“欽差駐扎寧夏辦理蒙古民人事務部院誠為備文移明照辦事。本年六月十五日,案準署寧夏道孫移開,案據(jù)夏朔兩縣紳民王克明、馬自成等稟稱,為稟明賀蘭山后種植罌粟事。竊自禁煙條約訂定以來,關系中國富強之基礎,在此一舉也,朝野上下積極奔走,均知舍此無一救亡。關心國家者莫不留意焉,所以朝旨敦促實行禁煙章程,各省督撫奏請縮短禁煙期限,務期于速清毒卉,永絕根株。凡隸版圖,一體廓清,用昭信守,而示劃一。查甘省地際沙漠,土產(chǎn)澆薄,惟有產(chǎn)煙,特屬大宗。然而無知愚民紐于貪圖,違章抗禁,已正典刑者不止一人,如去歲朔邑之姚明是即明證,今春六屬罌粟仍然偷種,蒙我老大人設法善禁,幸得不動聲色,禁絕各郡煙苗。古云得人而治誠哉言矣。近聞郡中街□巷議賀蘭山右沿邊一帶自定遠營北抵磴口數(shù)百里地盛植罌粟,大約萬畝之多。昨據(jù)往來人言,謂部院往查數(shù)次,約待收獲將畢之候,以打敗苗為之塞責,部院之恤民不可問也。邇來山左貧民趕赴煙場者奔波滿途,絡繹不絕,紛紛異言,彼此不公?!盵35]藉此可見,即使是寧夏部院曾親至該旗查禁鴉片,但該旗禁煙效果仍不太好,多具形式,才有士紳聯(lián)名舉報事。

      正是該旗煙毒未絕,且涉及王旗原府邸屬地王旗佃民,宣統(tǒng)三年八月十六日,阿拉善旗親王親自以該王語氣貼出了新的禁煙告示,文稱:“御前行走阿拉善和碩特額勒特札薩克和碩親王加二級塔,為出示曉諭遵行事,案查,前于光緒年間以來,嚴禁罌粟一案,原奉特旨頒行天下,一體除盡毒卉,即懷黎民守極保強之至意也。因此本王如影響遵照通行,飭到之時,發(fā)帖告示通曉次數(shù)亦多。惟有人民不能遵行,茍且違禁,在他處地面任意種煙流毒,使致蒙眾被內(nèi)地民人藉口連累,又在王地居住得獲土利者亦系不少。屢次禁諫,該民人等置若罔聞,竟有如秦越之相視。自此以后,凡該佃戶民人等均著永遠摒斥罌粟,不準播種一莖半苗,并有民眾等皆再如前流毒販賣吸食者,務須隨時稽查嚴禁治罪,實屬不寬,為此特示曉諭該民人等,一體周知凜遵,仰答欽命特頒普及力強之殷懷,俯則勤慎保全身命家產(chǎn)之本業(yè)。爾民等其毋視為具文,偶然自陷法網(wǎng),追悔不及,各宜恪遵勿違,乃諭,特此切示,右仰通知,宣統(tǒng)三年八月十六日,實貼沙金套海勿損,哈拉和呢圖,道藍素海,磴口等三處照此一樣三張。”[36]

      同日貼于定遠營、前后二街等處告示,內(nèi)容略為簡略,文稱:“御前行走阿拉善和碩特額勒特札薩克和碩親王加二級塔,為出示曉諭事,前于光緒年間以來,嚴禁罌粟,屢奉朝廷諭旨,通行天下。本王遵即特此張貼告示曉諭,幾經(jīng)在案,所有佃戶民等并不遵命,行若罔聞。自今以后,永遠禁絕耕種罌粟,決不準留一莖半苗,播種吸食,為此特示曉諭眾民人等一體周知,各宜凜遵,嗣后永為信戒,上則奉諭力強庶民之至意,下則尊為身命家產(chǎn)之良謀,勿違乃諭,切切特示。右仰通知,宣統(tǒng)三年八月十六日,告示實貼定遠營勿損,南西二街均照一樣二張?!盵37]

      結語

      至宣統(tǒng)三年,清廷統(tǒng)治即將崩潰之際,各蒙部的禁煙活動也接近尾聲。管理蒙旗的地方官員紛紛上報清廷,均稱各地禁煙已經(jīng)獲得良好效果,請求撤除禁煙局。如宣統(tǒng)三年正月間,科布多參贊大臣就向清廷奏報該處禁煙情況,稱已經(jīng)結束,請撤去禁煙局。該處禁煙辦法是令吸食者“酌令住局,由八九日以至十數(shù)日不等,總以明確斷凈,并無發(fā)癮情形,始準出局”,[38]“出局后復行查驗,如有復發(fā)者”,將嚴懲不貸。最初每月約有數(shù)十人入局,最終每月僅有三名,終于禁絕,請求撤局,節(jié)省經(jīng)費。[22](P105-106)又如宣統(tǒng)三年七月,烏里雅蘇臺新將軍奎芳也奏該處禁煙結束,請求撤戒煙局事,稱該處自設局以來,每月入局戒煙者最多亦不過數(shù)十人,按月遞減,至宣統(tǒng)三年閏六月已屆一年,現(xiàn)已多數(shù)戒清出局,請求裁撤該局。[39]

      禁煙活動是清末清廷對蒙古、西藏等傳統(tǒng)藩部實行社會改良的代表舉措,其主要吸食者當然是活動于該地區(qū)的漢族客民。[40](P295-296)此等改良多少給傳統(tǒng)藩部帶來了一些新的變化,禁絕鴉片者亦不少。[41](P69-70)盡管如此,但至清政權徹底崩潰前蒙古等傳統(tǒng)藩部地區(qū)的禁煙活動并未取得真正成功,各處初期多采取“以捐代禁”做法,其后雖在清廷嚴禁指令下進行查禁,但又因蒙漢雜居、管理職權不明,給徹底禁絕帶來難度,導致許多地方至清政權徹底崩潰前仍未能真正禁絕。即如外蒙古所屬庫倫,宣統(tǒng)三年三月間《申報》報導該處禁煙一事時就稱:“禁煙政令行已數(shù)年,內(nèi)地頗著成效,惟庫倫置若未聞。自三都護蒞任,于禁煙一事頗稱注意,即飭令衛(wèi)生局妥擬辦法,只以庫倫地方商民居住散漫,調(diào)查非易。數(shù)月以來,仍未著實效。去年九月間經(jīng)某日報曾揭登庫倫鴉片未禁一段,三都護閱報后,責成衛(wèi)生局嚴加調(diào)查,并著存土之家以及黑界中人,均限以十日報名衛(wèi)生局,發(fā)給吸煙執(zhí)照,然仍多隱匿不報。隨于上月下旬在西庫倫拿獲私設煙館之家,罰銀一千二百六十兩,十二月二十五日在南□合永裕成店內(nèi)抄獲私土兩箱,計三千余兩,價值六千元左右,罰銀二千兩完案。似此情形,頗有實行之狀。然而官界中人及與官界有連屬之蒙古人家(即暗娼,此地名口貴者)因礙于情面,無人過問,仍吸食如故,而嚴拿重辦者不過商人而已?!盵41](P565-566)不僅如此,清末民初乃至整個民國時期,蒙藏等邊陲地區(qū)煙毒仍然嚴重。加之這些地區(qū)遠處邊陲,查禁不易,導致很多地方成為民國時期煙毒泛濫之源。

      參考文獻:

      [1] 論蒙古現(xiàn)勢[J].外交報.1905,(3).

      [2] 王宏斌.清末新政時期的禁煙運動[J].歷史研究,1990,(4).

      [3]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會議政務處大臣奕劻等奏為遵旨擬定禁煙章程事(光緒三十二年十月初六日)[Z].軍機處錄副奏折,檔號:03-7403-007,縮微號:550-1588.

      [4] 臺灣“中央研究院”近史所檔案館.預送禁煙諭旨由(光緒三十二年十月五日)[Z].外務部全宗.出使設領系列汪大燮李經(jīng)方使英宗,館藏號:02-12-013-01-032.

      [5] 臺灣“中央研究院”近史所檔案館.恭錄專派禁煙大臣上諭一道咨呈由(光緒三十四年三月十九日)[Z].外務部全宗.禁令緝捕系列,館藏號:02-22-002-01-003.

      [6]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庫倫辦事大臣延祉、繃楚克車林奏為現(xiàn)辦戒煙情形遵旨復陳事(宣統(tǒng)元年三月二十四日)[Z].宮中朱批奏折,檔號:04-01-01-1104-036,縮微號:04-01-01-169-1650. [7]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為禁止奸民偷種罌粟事致阿拉善親王旗咨文(光緒二十三年五月十二日)[Z].阿拉善檔,檔號:101-08-0629-003.

      [8]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為禁止奸民偷種罌粟事致阿拉善親王旗咨文(光緒二十四年五月二十六日)[Z].阿拉善檔,檔號:101-08-0634-006.

      [9]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為禁止奸民偷種罌粟事致阿拉善親王旗咨文(光緒二十五年五月二十六日)[Z].阿拉善檔,檔號:101-08-0639-001.

      [10]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為禁止奸民偷種罌粟事致阿拉善親王旗咨文(光緒二十七年五月初九日)[Z].阿拉善檔,檔號:101-08-0649-002.

      [11]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為飭令各沿山邊官等嚴禁奸民偷種罌粟希圖漁利事致阿拉善親王旗咨文(光緒二十八年五月二十四日)[Z].阿拉善檔,檔號:101-08-0657-006.

      [12]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為禁止私種罌粟事致阿拉善親王旗移文(光緒二十九年五月初六日)[Z].阿拉善檔,檔號:101-08-0667-003.

      [13]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為禁止私種罌粟事致阿拉善親王旗移文(光緒二十九年五月初六日)[Z].阿拉善檔,檔號:101-08-0728-001.

      [14]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為禁止私種罌粟希圖漁利事致阿拉善親王旗咨文(光緒三十一年五月初十日)[Z].阿拉善檔,檔號:101-08-0686-009.

      [15]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為禁止私種罌粟希圖漁利事致阿拉善親王旗咨文(光緒三十二年五月初四日)[Z].阿拉善檔,檔號:101-08-0697-004.

      [16]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為禁止私種罌粟希圖漁利事致阿拉善親王旗咨文(光緒三十三年五月十六日)[Z].阿拉善檔,檔號:101-08-0702-008.

      [17]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為禁止私種罌粟希圖漁利事致阿拉善親王旗咨文(光緒三十四年五月十一日)[Z].阿拉善檔,檔號:101-08-0714-003.

      [18]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為查禁偷種罌粟事致阿拉善親王旗移文(宣統(tǒng)元年正月初一日)[Z].阿拉善檔,檔號:101-09-0072-001.

      [19]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為查禁鴉片煙事之告示(宣統(tǒng)元年正月二十二日)[Z].阿拉善檔,檔號:101-09-0007-008.

      [20]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為禁種罌粟事實貼定遠營等地告示底稿(宣統(tǒng)二年正月三十三日)[Z].阿拉善檔,檔號:101-09-0007-008.

      [21] 蒙古禁煙種種[J].廣益叢報,1907年第128期第4頁.

      [22] 政治官報[M].宣統(tǒng)元年三月初八日第536號第146-147頁, 宣統(tǒng)元年十一月初二日第767號, 宣統(tǒng)元年四月十二日第569號,光緒三十四年八月二十四日第319號, 宣統(tǒng)元年正月二十八日第468號, 宣統(tǒng)元年九月初二日第707號, 宣統(tǒng)二年十二月十七日第1159號, 宣統(tǒng)二年正月十二日第829號,.

      [23]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庫倫辦事大臣延祉奏報庫倫抽收土藥印花稅款截數(shù)造冊解部事(宣統(tǒng)元年三月二十一日)[Z].宮中朱批奏折,檔號:04-01-35-0588-012,縮微號:04-01-35-033-1126.

      [24]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庫倫辦事大臣延祉奏報庫倫征收土藥印花稅款截數(shù)造冊解部事(宣統(tǒng)元年十二月十九日)[Z].宮中朱批奏折,檔號:04-01-35-0588-073,縮微號:04-01-35-033-1271.

      [25]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庫倫辦事大臣三多奏為庫倫籌撥銀兩開辦衛(wèi)生局學堂等各廠局并按年報部核銷等情形事(宣統(tǒng)二年三月初九日)[Z].宮中朱批奏折,檔號:04-01-30-0268-030,縮微號04-01-30-016-2513.

      [26]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庫倫辦事大臣三多奏為遵辦庫倫禁煙情形事(宣統(tǒng)二年十一月十六日)[Z].軍機處錄副奏折,檔號:03-7590-025,縮微號:563-2170.

      [27]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奏為烏城煙土抽捐銀兩作為籌辦巡警款項事(光緒三十三年四月二十九日)[Z].軍機處錄副奏折,檔號:03-5521-026.

      [28]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科布多辦事大臣錫恒奏為復陳阿爾泰歷年禁煙辦法事(宣統(tǒng)元年八月初七日)[Z].宮中朱批奏折,檔號:04-01-01-1103-023;縮微號:04-01-01-169-1076.

      [29]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奏為辦理阿爾泰地方禁煙情形事(光緒三十四年),宮中朱批奏折,檔號:04-01-01-0190-012,縮微號:04-01-01-166-2359.

      [30]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科布多參贊大臣溥(釒閏)奏為科城切實辦理禁煙情形事(宣統(tǒng)元年六月十四日)[Z].宮中朱批奏折,檔號04-01-01-1103-12;縮微號:04-01-01-169-1002.

      [31]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署理烏里雅蘇臺將軍堃岫等奏為烏城設立戒煙局開辦日期事(宣統(tǒng)二年十二月十三日)[Z].軍機處錄副奏折,檔號:03-7590-029,縮微號:563-2178.

      [32]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為出示曉諭嚴禁吸食播種罌粟事之通知(宣統(tǒng)三年二月十九日)[Z].阿拉善檔,檔號:101-09-0032-011.

      [33]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為禁止種罌粟事致陜甘總督長庚咨文(宣統(tǒng)三年六月二十八日)[Z].阿拉善檔,檔號:101-09-0032-059.

      [34]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為打除罌粟禁絕毒卉播種吸食等事致欽差駐扎寧夏部院咨文(宣統(tǒng)三年六月二十八日)[Z].阿拉善檔,檔號:101-09-0032-065.

      [35]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為認真嚴查種植罌粟事致阿拉善親王移文(宣統(tǒng)三年閏六月初四)[Z].阿拉善檔,檔號:101-09-01122-008.

      [36]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為嚴禁種植罌粟事實貼定遠營告示告示(宣統(tǒng)三年八月十六日)[Z].阿拉善檔,檔號:101-09-0032-097.

      [37]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為嚴禁種植罌粟事實貼定遠營告示底稿(宣統(tǒng)三年八月十六日)[Z].阿拉善檔,檔號:101-09-0032-095.

      [38]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科布多參贊大臣溥(釒閏)奏報科布多禁煙廓清撤局日期等事(宣統(tǒng)二年十一月二十五日)[Z].軍機處錄副奏折,檔號:03-7590-034,縮微號:563-2189.

      [39]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烏里雅蘇臺將軍奎芳奏為各城吸食煙膏者全數(shù)戒清如期撤銷戒煙調(diào)驗局事(宣統(tǒng)三年七月二十三日)[Z].軍機處錄副奏折,檔號:03-7590-087,縮微號:563-2301.

      [40] 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邊疆史地研究中心主編.清末蒙古史地資料薈萃[M].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復制中心,1990.

      [41] 申報[J].宣統(tǒng)三年二月初五日第一張第五版[111]. 宣統(tǒng)三年三月初七日第一張后幅第一版[111].

      責任編輯:侯德彤

      The Opium Suppression Movement in the Mongolian Area in Late Qing Dynasty

      LIU Yue-wu
      ( Institute of Modern China, Henan University, Kaifeng 475001, China )

      Abstract:In late Qing Dynasty when the nationwide opium suppression movement reached a climax, border areas were also involved, such as Tibetan and Mongolian areas. However, due to their far-fl ung status as well as the "absurd" measures, the movement did not achieve the desired results. For all the efforts by the Qing government and owing to the bad performance of relative departments, opium was still being traded before the fall of the Qing government and became the source of opium in the periods of the Republic.

      Key words:opium suppression movement; late Qing Dynasty; Mongolia; China

      作者簡介:柳岳武(1976-),男,安徽安慶人,史學博士,河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近代中國研究所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河南大學中國史博士后流動站人員。

      基金項目: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清代宗屬體制研究”(項目批準號10CZS019)、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第八批特別資助項目“清代中國邊疆危機及應對研究”( 項目批準號2015T80765)階段性成果。

      收稿日期:2015-12-01

      中圖分類號:K2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7110(2016)01-0063-08

      猜你喜歡
      清末清廷蒙古
      蒙古靴
      淺析鴉片戰(zhàn)爭后清廷閉關觀念的變化
      青年與社會(2019年5期)2019-04-01 09:17:46
      《雲(yún)使》在蒙古
      鴉片戰(zhàn)爭后清廷閉關觀念的變化
      資治文摘(2017年6期)2017-10-09 01:24:51
      10《百駿圖》:清廷洋高官的中西繪畫大融合范本
      藝術品鑒(2017年11期)2017-04-23 05:17:14
      蒙古香
      草原歌聲(2017年1期)2017-04-23 05:08:53
      清末書院改學堂
      東方教育(2016年11期)2017-01-16 01:20:08
      簡述清末西方中國觀的轉變
      論清末粵漢鐵路風潮對粵港地區(qū)報業(yè)的影響
      新聞界(2016年7期)2016-12-23 14:58:46
      淺談清末新式學堂與中國近現(xiàn)代學術文化中心的形成
      祖國(2016年20期)2016-12-12 18:42:40
      巴青县| 东乡族自治县| 米易县| 阿鲁科尔沁旗| 宁城县| 怀集县| 固阳县| 阿克陶县| 浑源县| 建阳市| 苗栗市| 凤城市| 饶河县| 盐城市| 陈巴尔虎旗| 顺昌县| 西林县| 兴海县| 正宁县| 西丰县| 太谷县| 延庆县| 灵台县| 会泽县| 桂林市| 筠连县| 文昌市| 玉林市| 临西县| 马龙县| 木兰县| 五河县| 虎林市| 蒙自县| 修武县| 长岛县| 景宁| 兴安县| 泽普县| 高密市| 沙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