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參電影”,俗稱“內參片”,是“文化大革命”的產物。上海電影譯制廠(簡稱“上譯廠”)從1970年初直到1976年粉碎“四人幫”之后,都在忙于譯制“內參片”。
“內參片”說白了就是不公映的內部參考片。上譯廠在“文革”前譯制過少量的參考片,是供中央少數(shù)首長和外事部門的人員觀看的,以了解世界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動態(tài),而“文革”時期集中譯制了幾十部“內參片”。在特定的歷史環(huán)境中,譯制“內參片”充滿了神秘色彩。
這期間,譯制“內參片”有嚴格的規(guī)定。首先是嚴格保密,所有參加譯制工作的人員一律不得外傳片名、影片內容,配音用的對白劇本不得帶回家,配音完成后一律上交、統(tǒng)一處理。凡是不參加這部影片譯制工作的,不管是廠內領導、工軍宣隊,甚至局一級的領導也一律不得看片,這是“無產階級司令部”下達的命令。其次,這些“內參片”譯制完成后統(tǒng)一由徐景賢(時任上海市革命委員會副主任)審查,印制拷貝要用最好的伊斯曼膠片,直接送中央,或文化部派人來上海取片。
當時譯制“內參片”都是“特急”“加快”的命令,弄得譯制人員長時間加班加點,每天夜里十一二點才到家,有時干脆睡在廠里。當時,上面還下達了一條嚴格指示——每部影片譯制完成后,所有參加工作的人員必須開展大批判,肅清影片對大家的毒害,叫“消毒”。批判會必須有重點發(fā)言,而且要做到“人人口誅筆伐”。影片搞多了,批判內容也就雷同了,不外乎是這些影片在宣揚資本主義制度,宣揚資產階級生活方式,宣揚愛情至上,美化資本家,鼓吹階級調和,毒害勞動人民,影片的女主角是化成美女的毒蛇,為帝國主義的侵略行為涂脂抹粉……
(登高摘自《文史精華》2015年第1期上,郝滿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