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論“三個自信”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辯證關系*

      2016-03-24 08:09:49劉富勝
      關鍵詞:三個自信小康社會

      劉富勝

      (重慶工商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重慶 400067)

      ?

      論“三個自信”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辯證關系*

      劉富勝

      (重慶工商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重慶 400067)

      摘要: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一目標的提出是基于對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發(fā)展歷程的經驗總結,也是對當前國內外環(huán)境的理性認識,更是要兌現(xiàn)我黨發(fā)展戰(zhàn)略的承諾。增強“三個自信”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要條件;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則是堅持和增強“三個自信”的可靠保證。

      關鍵詞:三個自信;小康社會;精神動力;十八大報告

      一、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擁有“三個自信”的表現(xiàn)

      自信是人們對自己觀念和行為的積極肯定和確認。黨的十八大提出:全黨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就是指全體黨員和全國人民要對我們經過曲折探索,并在實踐經驗中得到驗證的理論、道路和制度保持積極肯定和確認的態(tài)度。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正是擁有“三個自信”的表現(xiàn)。

      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首先是對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發(fā)展成就的肯定。近代中國的積貧積弱在部分中國人中產生了民族自卑的情結,這種情結一直影響到現(xiàn)在,總是認為中國的發(fā)展落后于西方國家,即便是我們已經取得巨大成就,西方主要的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都陷入金融危機、自顧不暇的今天,還是有人戴著有色眼鏡來看中國。對中國現(xiàn)狀盲目樂觀是要不得的,但是對中國現(xiàn)狀盲目悲觀同樣是有害的。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我們取得一系列新的歷史性成就,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了堅實基礎。我國經濟總量從世界第六位上升到第二位,社會生產力、經濟實力、科技實力邁上一個大臺階,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會保障水平邁上一個大臺階,綜合國力、國際競爭力、國際影響力邁上一個大臺階,國家面貌發(fā)生新的歷史性變化?!睙o論是從歷史的縱向比較,還是與同樣發(fā)展基礎國家之間的橫向比較,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的成就都值得我們驕傲和自豪。從橫向來看,中國不僅是“金磚五國”中最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國家,而且在2010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超過日本,躍居全球第二,出口額超過德國,躍居全球第一。從縱向來看,中國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幅度提高,實現(xiàn)了幾億人脫貧,中國的部分地區(qū)已經達到了中等發(fā)展國家的水平。難怪吳敬璉這樣寫道:“像我這樣經歷過苦難年代的人對比現(xiàn)在和當年的情況,簡直恍若隔世?!潭?0年,這個國家的經濟就發(fā)生了如此巨大的變化?!盵1]十八大報告指出,我們取得的這些成就,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了堅實基礎。

      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也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和制度對中國發(fā)展成就的支撐作用的肯定。我們在取得非凡成就的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十八大報告將這些問題歸納為:“發(fā)展中不平衡、不協(xié)調、不可持續(xù)問題依然突出,科技創(chuàng)新能力不強,產業(yè)結構不合理,農業(yè)基礎依然薄弱,資源環(huán)境約束加劇,制約科學發(fā)展的體制機制障礙較多,深化改革開放和轉變經濟發(fā)展方式任務艱巨;城鄉(xiāng)區(qū)域發(fā)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較大;社會矛盾明顯增多,教育、就業(yè)、社會保障、醫(yī)療、住房、生態(tài)環(huán)境、食品藥品安全、社會治安、執(zhí)法司法等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較多,部分群眾生活比較困難;一些領域道德失范、誠信缺失;一些干部領導科學發(fā)展能力不強,一些基層黨組織軟弱渙散,少數(shù)黨員干部理想信念動搖、宗旨意識淡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突出,奢侈浪費現(xiàn)象嚴重;一些領域消極腐敗現(xiàn)象易發(fā)多發(fā),反腐敗斗爭形勢依然嚴峻?!比绾慰创@些問題以及這些問題產生的根源,影響著我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道路和制度的認識。夸大了存在的問題,就看不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成就,甚至會否認這三十多年的偉大實踐??床坏竭@些問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制度不夠完善的產物,而且將必然在進一步的發(fā)展中得到解決,將其視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和制度的不可扭轉的必然產物,就會從根本上否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和制度。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就是認為中國特色社會理論體系、道路和制度是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取得偉大成就的根本保障,將目前經濟社會發(fā)展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視為通過進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能夠加以解決的問題。

      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更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和制度對未來中國發(fā)展作用的肯定。十八大報告不僅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而且也說明了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條件:第一,我們仍處在大有可為的戰(zhàn)略機遇期,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外部條件;第二,以更大的政治勇氣,不失時機地推進重要領域改革,破除一切妨礙科學發(fā)展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弊端,構建系統(tǒng)完備、科學規(guī)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內部條件;第三,全黨同志埋頭苦干、頑強拼搏,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主體條件。只要把握了外部條件,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道路和制度,充分發(fā)揮全體黨員和全國人民的主觀能動性,就一定能夠在建黨一百周年的時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反之,無論是走封閉僵化的老路,還是走改旗易幟的邪路,都將葬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都無法完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目標。

      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戰(zhàn)略的肯定。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鄧小平以戰(zhàn)略家的眼光,提出和設計了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三步走”的發(fā)展戰(zhàn)略:第一步,從1981年到1990年,國民生產總值翻一番,解決人民的溫飽問題;第二步,從1991年到2000年,國民生產總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紀中葉,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fā)達國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較富裕,基本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對于“小康社會”鄧小平曾經從質和量兩個方面進行了定義,從質上講就是“不窮不富、日子好過”,從量上來講就是:“翻兩番,國民生產總值人均達到800美元,就是到本世紀末在中國建立一個小康社會?!盵2]無論是從質還是從量上來講,這個目標在20世紀末都已經實現(xiàn),根據(jù)世界銀行《1998—1999年世界發(fā)展報告》,按匯率法計算,我國在1997年就實現(xiàn)了人均GNP 860美元,開始跨入世界中等收入國家的門檻。盡管如此,我們當時與發(fā)達國家的總體差距和人均差距都很大,黨的十五大報告指出:“我們黨在改革開放初期提出的本世紀末達到小康的目標,能夠如期實現(xiàn)?!钡切枰岢鲂碌母叩哪繕耍础罢雇率兰o,我們的目標是,第一個十年實現(xiàn)國民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寬裕,形成比較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再經過十年的努力,到建黨一百年時,使國民經濟更加發(fā)展,各項制度更加完善;到21世紀中葉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基本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建成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笔宕髨蟾嬉?guī)劃了我們黨在21世紀第一個十年、第二個十年的具體任務。黨的十六大報告在此基礎上指出,我們已經從“溫飽階段”過渡到了“總體小康”階段,但是我們的小康還是“低水平、不全面、發(fā)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一方面需要鞏固;另一方面需要提高,十六大報告同時指出:“我們要在本世紀頭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笔舜髨蟾嫣岢觯何覀冊?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無論從“質”和“量”來講,都無非是對十六大報告的延續(xù)和發(fā)展。從質來講,十八大報告指出:“經濟持續(xù)發(fā)展”“人民民主不斷擴大”“文化軟實力逐漸增強”“人民生活全面提高”“資源節(jié)約型、環(huán)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十六大報告中對2020年小康社會的描述是“經濟更加發(fā)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從量上來講,十八大報告提出:到2020年“實現(xiàn)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xiāng)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十六大報告也曾提出:“國內生產總值到2020年力爭比2000年翻兩番?!碧岢鋈娼ǔ尚】瞪鐣菍χ袊厣鐣髁x發(fā)展戰(zhàn)略的肯定,是擁有“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的積極體現(xiàn)。

      二、增強“三個自信”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要條件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的理想,實現(xiàn)理想的前進道路并不平坦,任務“十分艱巨”,這就更需要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凝聚力量、攻堅克難,力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如期實現(xiàn)。

      “三個自信”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精神動力。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需要全體黨員干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聚精會神、埋頭苦干,不能有絲毫的動搖、懈怠和折騰。胡錦濤同志在2011年“七·一”講話中明確指出,在我黨長期執(zhí)政之后,面臨著“執(zhí)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huán)境考驗”四大考驗,同時還面臨著“精神懈怠的危險,能力不足的危險,脫離群眾的危險,消極腐敗的危險”。黨的十八大再次提醒黨員干部要注意這“四大考驗”和“四大危險”。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就是要肯定我們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一定能夠將中國建設得更好,一定能夠實現(xiàn)民族復興的夢想。任何動搖都會錯失發(fā)展的機遇,任何懈怠都將成為民族的罪人,任何折騰都將損毀來之不易的成就。不動搖,就是堅持“發(fā)展就是硬道理”“發(fā)展是執(zhí)政興國第一要務”,不改變我們對基本國情的認識,不改變我們的根本任務,將發(fā)展的質量與速度統(tǒng)一起來,做到又好又快地發(fā)展;不懈怠,就是牢牢樹立憂患意識、創(chuàng)新意識、宗旨意識和使命意識,我們常說現(xiàn)在還處在大有可為的戰(zhàn)略機遇期,這對我們如此,對其他國家也是如此,抓住了這個機遇期,我們就能在國際競爭中贏得主動,一旦錯過了機遇期,在未來的較量中就會非常被動;不折騰,就是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總之,不能出現(xiàn)道路選擇的分歧,不能制造和夸大人民內部矛盾,而要積極地去化解矛盾。

      “三個自信”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排斥外來干擾。在全球化的今天,任何國家都不可能在封閉中獲得發(fā)展,世界離不開中國,中國的發(fā)展也離不開世界。冷戰(zhàn)已經結束,但是冷戰(zhàn)思維一直沒有終結,資本主義時刻不忘對中國進行意識形態(tài)的滲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離不開與資本主義國家的合作與競爭。堅持“三個自信”是我們與資本主義世界進行合作的基礎。改革開放之初,由于我們發(fā)展落后,我們需要通過對外開放來獲取發(fā)展所需的資金、技術和先進的管理經驗,這就是“引進來”;現(xiàn)在,我們堅持“走出去”與“引進來”相結合,即一方面我們需要繼續(xù)引進資金和技術,同時我們通過三十多年的積累,我們也需要“走出去”參與國際市場的競爭。無論是改革開放之初的“引進來”,還是現(xiàn)在的“走出去”與“引進來”相結合,我們都堅持獨立自主的原則,即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受資本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干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同時也是與資本主義競爭的過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到今天,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同時也存在亟須克服的難題。怎么來看待這些難題?堅持“三個自信”就意味著將這些難題視為發(fā)展過程中出現(xiàn)的階段性問題,并且是通過進一步發(fā)展能夠得到解決的問題。通過三十多年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我們走完了大多數(shù)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用一兩百年才走完的歷程,各種矛盾匯集不可避免,正確認識和處理這些矛盾需要一個過程。堅持“三個自信”,就是要確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一定能夠取得成功,社會主義的優(yōu)越性一定能夠展現(xiàn)出來:生產力發(fā)展要比資本主義更快,人民比在資本主義條件下更能享受社會發(fā)展成果。同時堅持“三個自信”就意味著要正確認識當今資本主義社會的變化,一方面資本主義經過幾百年的發(fā)展已經日漸成熟,與之相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還處在初級階段;另一方面資本主義固有的弊端不僅沒有克服,而且新的矛盾也日益凸顯,成為資本主義發(fā)展的瓶頸。比如說資本主義一直在炫耀的民主,實際上已經成為了資本主義發(fā)展的沉重負擔,民主政治一旦發(fā)展到“選票”政治,政府就不可能采取有助于社會長遠發(fā)展但暫時有損于民眾利益的任何措施,這已經使很多資本主義國家喪失了自我糾錯和發(fā)展的良機。堅持“三個自信”并不等于盲目排外,而是正確對待自己的成就和不足,也正確看待資本主義的優(yōu)點和缺點,從本國自身情況出發(fā),積極汲取有利于自身發(fā)展的人類優(yōu)秀發(fā)展成果,唯有如此,才能全面建成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小康社會。

      “三個自信”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營造和諧穩(wěn)定的社會環(huán)境。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取得重大成就的一個原因,就是我國的建設始終是在一個相對穩(wěn)定的環(huán)境中進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對社會穩(wěn)定的要求更高,面臨的社會形勢更加嚴峻。馬克思曾講:“‘思想’一旦離開‘利益’,就一定會使自己出丑?!盵3]影響當前社會穩(wěn)定的主要因素,還是利益分配問題,人們從改革開放之初的利益共享,到今天的利益分化,乃至利益博弈,這既是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結果,同時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夠完善的表現(xiàn)。孫立平教授認為,市場不僅是一種經濟整合機制,同時也是社會結構的生成機制之一。與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相伴隨的,是社會結構的分化和利益主體的多元化。[4]改革中產生的問題只能通過進一步改革才能解決,十七大報告早就指出:“停頓和倒退沒有出路。”當前的改革與30年前的改革已經不同,當前的改革已經步入“深水區(qū)”。這主要有兩個方面的意思:首先,改革的對象已經從以經濟體制為中心的改革轉向全面改革,溫家寶在2013年兩會記者會上一再重復,沒有政治體制改革,經濟體制改革的成果有喪失的危險;其次,改革已經不再是共贏,任何改革都意味著“利益格局的重新調整”,即有人得有人失,需要人們正確看待得失。只有堅持“三個自信”才能推進改革,才能做好改革的“頂層設計”,深入推進改革,堅信只有通過改革才能解決目前的問題,才能最終化解社會分歧。只有堅持“三個自信”,才能懂得財富的“社會價值”,財富來源于社會,應當共享于社會。堅持“三個自信”就是堅持“先富帶后富、最終實現(xiàn)共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價值追求,就是堅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全民族的共同理想,共同建設“美麗中國”就是共同鑄就世世代代的美好家園。堅持“三個自信”就是懂得發(fā)展需要一個過程,建設也需要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必然會出現(xiàn)發(fā)展的不平衡、不全面,也相信通過改革一定能夠解決這些問題。堅持“三個自信”就是讓領導集體推進改革有勇氣,讓“先富階層”不移民,讓普通民眾有期待。堅持“三個自信”就是相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能夠建設好,為我們共同致力于“中國夢”的實現(xiàn)提供精神動力,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營造和諧團結的環(huán)境。

      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堅持和增強“三個自信”的可靠保證

      任何自信都來自人們的正確認識和親身體驗,即因為認識到了事物的普遍發(fā)展規(guī)律,能夠甄別前進方向的對錯,從而產生自信;也因為親身體驗到了理想目標的實現(xiàn),體驗到了生活的改變,幸福感增強了,自信心就產生了。正確認識是親身體驗的基礎,親身體驗則會強化正確認識。增強“三個自信”一方面需要提高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和制度”的認識水平,另一方面也需要創(chuàng)造人們親身體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和制度”優(yōu)越性的場景。

      提高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和制度的認識水平是增強“三個自信”的基礎。提高認識水平,首先就要認識和了解中國的歷史和國情。中國近代以來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家,“民族獨立、國家統(tǒng)一”與“國家富強、人民幸?!笔墙詠硭懈锩剂η笸瓿傻膬纱髿v史任務,通過新民主主義革命,我們完成了第一個任務,通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我們逐漸接近第二個任務。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的歷史證明,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能夠發(fā)展中國,能夠成就人們的幸福夢想。[5]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我們目前正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實現(xiàn)又好又快的發(fā)展是我們當前“執(zhí)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和制度都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為總依據(jù)。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說明發(fā)展的重要性,同時說明發(fā)展過程中需要兼顧“公平與效益”,沒有公平就喪失了社會主義的方向,沒有效益就無法調動人們的積極性。保持合理的收入差距是社會和諧發(fā)展的必要條件。當前的社會矛盾集中在城鄉(xiāng)差距、區(qū)域差距和收入差距這“三大差距”,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要努力縮小這三大差距,通過改革讓人民共享社會發(fā)展成果,從而堅定人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和制度的自信。提高認識水平,同時也需要認識和把握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正確對待資本主義的新變化。人類社會從資本主義過渡到社會主義,最終走向共產主義是歷史發(fā)展的必然規(guī)律。當然資本主義還存在自我調節(jié)的空間和時間,但是資本主義的本質依然沒有改變,生產資料私有制與社會化大生產之間的矛盾沒有改變,資產階級的統(tǒng)治地位沒有改變。經過了幾百年的發(fā)展,資本主義在社會管理、經濟發(fā)展等諸多方面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在與落后國家進行的社會主義建設的對比中具有一定的優(yōu)勢。正確評價社會主義發(fā)展中取得的成就和不足是增強“三個自信”的必要條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在發(fā)展,資本主義也同樣在發(fā)展,并且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已經具有相對成熟的模式,這是我們在競爭中需要倍加努力的原因。但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和制度顯然“與時俱進”地把握了中國的實際情況,在短短三十多年的改革開放之后,就贏得了包括資本主義國家在內的世界的普遍贊譽,本身也說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和制度選擇的優(yōu)越性和正確性。

      任何理論上的“優(yōu)越性”“正確性”都要接受實踐的驗證,都要化為人民群眾的親身體驗。在改革開放之初,鄧小平曾說:“人民生活水平不是改善而是后退叫優(yōu)越性嗎?如果這叫社會主義優(yōu)越性,這樣的社會主義我們也可以不要?!薄吧鐣髁x不是比資本主義優(yōu)越嗎?不優(yōu)越叫什么社會主義?”“什么叫社會主義,社會主義總是要表現(xiàn)它的優(yōu)越性嘛,它比資本主義好在哪里?每個人平均六百幾十斤糧食,好多人飯都不夠吃,28年只搞了2 300萬噸鋼,能叫社會主義優(yōu)越性嗎?”[6]鄧小平的發(fā)問至今振聾發(fā)聵,如果我們今天接著提問,我們顯然會問“貧富差距這么大能體現(xiàn)社會主義優(yōu)越性嗎?”“環(huán)境日益惡化、資源日益減少叫社會主義優(yōu)越性嗎?”黨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尤其是提出“五位一體”社會主義建設規(guī)劃,這就從理論上回答了社會主義的優(yōu)越性從根本上講就是人民生活幸福度的提高。

      黨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是執(zhí)政黨基于國情、世情的清醒認識和準確決斷,體現(xiàn)了執(zhí)政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和制度的自信;同時,堅持“三個自信”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精神動力和環(huán)境保證;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讓全體人民共享社會發(fā)展成果,將極大增強人民群眾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和制度的信心。

      [參考文獻]

      [1] 吳敬璉,馬國川.中國經濟改革二十講[M].北京:三聯(lián)書店,2012:1.

      [2] 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54.

      [3] 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103.

      [4] 孫立平.博弈:斷裂社會的利益沖突與和諧[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7.

      [5] 徐俊.中國夢的信仰意蘊與實現(xiàn)路程[J].河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4):14-17.

      [6] 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國道路》課題組.中國道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經典文獻回眸[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10.

      (責任編校:楊睿)

      On the Dialec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hree Self-confidences” and the Comprehensive

      Well-off Society Building

      LIU Fu-sheng

      (SchoolofMarxism,ChongqingTechnologyandBusinessUniversity,Chongqing400067,China)

      Abstract:The report of the 18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proposes that the comprehensive well-off society will be built up by 2020. The objective setting is based on the experience conclusion of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process for more than 30 years as well as the rational recognition of the environment at home and abroad at present, and what’s more it is the fulfillment of development strategy promise made by CPC. To enhance the “three self-confidences” is the requirement of the comprehensive well-off society building, while building up the comprehensive well-off society on schedule is the reliable guarantee to adhere to and promote the “three self-confidences”.

      Key words:the “three self-confidences”; well-off society; spirit impetus;The Report of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CPC

      中圖分類號:F124.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2- 0598(2016)01- 0037- 05

      [作者簡介]劉富勝(1978—),男,重慶南川人;重慶工商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與研究工作。

      [基金項目]重慶市教委人文社科項目(12SKH13)

      [收稿日期]*2015-03-15

      doi:12.3969/j.issn.1672- 0598.2016.01.006

      猜你喜歡
      三個自信小康社會
      《 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凝聚三秦巾幗力量 決勝全面小康社會
      當代陜西(2017年12期)2018-01-19 01:42:12
      為小康社會提供健康保障
      對“三個自信”的認識
      商(2016年5期)2016-03-28 10:18:54
      努力為老區(q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貢獻
      從“三個自信”看“四個全面”
      堅持“三個自信”是高校輔導員的基本要求
      以“三個自信”筑牢意識形態(tài)安全屏障
      紅旗文稿(2015年18期)2015-11-10 13:37:10
      大同夢想與小康社會
      學習月刊(2015年5期)2015-07-09 03:53:06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面臨的新形勢及對策
      衡南县| 贞丰县| 山西省| 介休市| 新野县| 永胜县| 镇平县| 始兴县| 文昌市| 廊坊市| 张家港市| 建宁县| 含山县| 龙山县| 裕民县| 广宁县| 湾仔区| 大荔县| 宣汉县| 岳阳县| 富民县| 基隆市| 南郑县| 从化市| 郴州市| 凤凰县| 昂仁县| 五河县| 台东市| 叙永县| 永丰县| 哈巴河县| 保亭| 蓝山县| 织金县| 大名县| 洞口县| 洱源县| 朔州市| 辽阳县| 高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