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開放式模式在《民事訴訟法》教學中的應用

      2016-03-27 11:24:59潘志玉
      重慶與世界(教師發(fā)展版) 2016年1期
      關鍵詞:民事訴訟法開放式教學網絡技術

      潘志玉

      (山東政法學院 民商法學院,濟南 250014)

      ?

      開放式模式在《民事訴訟法》教學中的應用

      潘志玉

      (山東政法學院 民商法學院,濟南250014)

      摘要:法學是嚴謹的、嚴肅的,但法律又源于生活,是人們的行為準則,與人們的生活聯系緊密,法律工作者必須接地氣。法學教師必須善于運用新的網絡技術,利用新媒體傳播平臺將法律知識及人生經驗和感悟傳受給學生們。民事訴訟法的教學必須走開放式路線,要引導學生多走出去,多跟法院、檢察院、律師事務所的實務工作者學習交流,同時也要請實務工作者走進課堂,讓民事訴訟法的理論與實踐充分融合、互補,豐富同學們的第二課堂。

      關鍵詞:開放式教學 ;法學教學;網絡技術;第二課堂

      本文引用格式:潘志玉.開放式模式在《民事訴訟法》教學中的應用[J].重慶與世界,2016(1):75-78.

      Citation format:PAN Zhi-yu.Open Type Application in the Teaching of Civil Procedure Law[J].The World and Chongqing,2016(1):75-78.

      “民事訴訟法學”是法學教育的必修主干課程之一,與其他法學課程相比,其實用性、實踐性和應用性特點更加突出。然而,民事訴訟法課程因知識點“散亂”,程序內容繁瑣,一直是令學生頭疼和生畏的學科,這給授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民事訴訟法的理論教學固然重要,但指導學生法庭思辨、爭議調處的邏輯思維之養(yǎng)成,培養(yǎng)學生分析和解決實務糾紛的能力更為緊要。自2013年開始,山東政法學院每年暑假都組織大學二年級本科專業(yè)學生進行專業(yè)見習,該項制度在實現我校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目標方面確實具有極大的推動作用,但從實際運行情況以及在見習法院民庭參加見習的學生所反饋的信息看,有一部分學生對民事訴訟的理論、立法和實踐結合不起來,還有部分學生甚至認為只在法院進行專業(yè)見習就完全足夠,學校課堂上的民事訴訟法學習“用處不大”。要讓學生們準確認識學習民事訴訟法的意義,糾正學生對民事訴訟專業(yè)課學習的認識誤區(qū),“民事訴訟法學”的教學方式、方法、手段和模式必須進一步調整和改革。

      一、開放式教學法的含義及意義

      開放式教學,分別源于科恩(R .C .Cohn)和斯皮羅(Spiro)的“開放課堂模型”與“情景性教學”模式。這些教學理論模型強調:學習是學生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的求知過程,“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教師只是學生思想的啟發(fā)者和引領者。開放式教學的開放性特點,一是體現在教學的實施場所,不再受教室的限制,而是向社會開放;二是體現在教學的基本內容打破了封閉的學科知識體系。開放式教學使知識獲取不再局限于課堂書本之內,教師也不能紙上談兵,而是盡可能地將教學活動延伸、拓展到司法實踐中,由實務案例去聯系理論知識,為學生的成長成才提供更多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式的發(fā)展機會和平臺,進而讓學生得到真知,提前對社會得以適應性鍛煉。

      正如民訴法教材導論所言,在所有的法律部門中,民訴法是與社會發(fā)生碰撞最為直接、顯性的法律之一。在掌握民事訴訟法學基本范疇、體系的前提下,還要注重民訴法的應用價值。民事訴訟法的學習和教學不能僅局限于課堂之內,不能讓學生成為井底之蛙,功夫在“法外”,也在“課外”。開放式教學法就是以開放和發(fā)展的眼光去重新審視我們的法學教育規(guī)律,讓理論教學為司法實踐服務,建立以本專業(yè)“雙師”型教師為主,法律實務專家為輔的師資隊伍,設立起校內外實習(或實踐)教學基地兼有的教育教學互動、互補體系,努力踐行“走出去,請進來”的開放式教學新路徑。通過課外各種渠道和資源的利用去親身體驗司法實踐和社會,可以使學生精確地丈量法律的表達與實踐、書中法律與現實法律之間的距離,生動展示法律實施過程中不同利益主體之間的博弈,從而發(fā)掘法律背后的邏輯和法律實踐過程中的“隱秘”。

      二、教學內容的開放

      傳統(tǒng)課程觀認為,某一課程就是某一科目或教材的知識傳授,也就是在大學學習中,教師講授一本書,學生讀一本書,考試內容局限于一本書,該現象即是“一本書”教學。如此僵化的課程體系,配以“一本書”“一個人”,畢業(yè)出來的學生失去了個性化視野和思想,都像一個模子刻出來的,難以適應現實社會對復合、多元化人才的需求[1],所以包括民事訴訟法在內的法律課程內容應是以學科知識平臺為基礎的開放體系。

      首先,教師應對本學科的前沿理論和最新動態(tài)進行及時跟進,保證在理論和實務方面的知識儲備與時俱進,以全新的素材和案例填充課件,備課的過程也是一個實現自身能力不斷提升的過程。過去,人們常說要想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必須擁有“一桶水”。 然而時過境遷,今天再以這樣的標準要求教師,已是遠遠不夠了。知識更新越來越快,現代教師擁有“一桶水”的知識量,已經遠遠不能滿足學生和社會的需要,教師應該有一條河。這條河要深,教師要具備淵博精湛的業(yè)務知識,只有滿腹經綸,才能高屋建瓴,駕馭全局;這條河要寬,教師不僅在所教學科上獨樹一幟,而且也要在相關學科包括教育學、心理學等方面有所建樹;這條河要是流動的,教師要通過不斷學習,了解學科的發(fā)展前沿和最新科研成果,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與觀念,不能只滿足于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只有“源頭活水”才能使教育教學始終“清如許”。如民事訴訟法教學,教師必須充分掌握當前理論前沿和熱點問題,比如《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所明確提出的改革事項就有審判權和執(zhí)行權相分離的體制改革試點、司法機關人財物管理體制改革、法院、檢察院司法行政事務管理權和審判權、檢察權相分離改革、設立跨行政區(qū)劃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立案登記制等。

      其次,教師應向學生推薦符合教學大綱要求的專業(yè)書目或其他教學資源,引導學生廣泛閱讀和研習。以民事訴訟法教學為例,一般會向他們推薦江偉主編的《民事訴訟法學原理》、常怡主編的《民事訴訟法學》、 江偉主編的《中國民事訴訟法專論》及陳桂明著述的《程序理念與程序規(guī)則》等。另外,在網絡環(huán)境下,教材不再是學生求知的唯一源泉,“師之所存,道之所存”的傳統(tǒng)教育時空觀被淡化,學生可以隨時隨地、隨心所欲地獲取知識,網絡讓他們徜徉于知識的海洋悠然自得[2]。比如老師可以通過網絡教學平臺上傳電子教案、網絡課程、網上答疑和討論、司法考試真庫、文獻庫、考研真題集、教學研究、案例視頻(來源于央視《經濟與法》《今日說法》《庭審現場》等法治節(jié)目)、教學反饋、學習方法等。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做好學習規(guī)劃,自主學習,達到個性化人才培養(yǎng)的教學目的。老師對學生應加強引導,讓學生盡快適應現代信息技術發(fā)展帶來的各種變化。

      三、教學時空的開放

      學生的很多知識和能力來源于生活,而不僅僅是書本和課堂。以前的教學在很大程度上割裂了課本與實踐之間的聯系,將教學時間和活動場所僅局限于課堂。即使設置了課外的實踐環(huán)節(jié),但形式化色彩明顯,比如大四學生的畢業(yè)實習,由于此時多數學生心思已經全在各處求職面試以及公務員和研究生的復習備考,大多學生隨便找個單位蓋個章就算是實習,沒有任何實質意義。

      在新的教學理念和社會需求指導下,教師應當利用多種渠道將課堂向外延伸,積極開辟“第二課堂”,使學生身臨其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學空間可以是課堂,可以是法院、律師事務所、企事業(yè)單位,也可以是居民社區(qū)等地。目前,我校已在省內多個法院建立了實踐教學基地,學校應當為民訴法老師在民訴法教學期間組織學生去法院旁聽案件提供支持和保障(雖說公開審理的案件依法都可以去旁聽,但實踐中各法院掌握都很嚴,學生自己聯系法院去旁聽案件很難實現);任課教師也可以利用自身兼職律師的身份,擇機帶學生參觀律師事務所,讓他們了解律師的執(zhí)業(yè)環(huán)境和工作流程,這樣學生對于民事訴訟法中與代理人相關的知識點在掌握起來會非常主動和積極;任課教師還可以帶領或指導學生利用周末時間深入廣場、社區(qū)從事義務法律宣傳和咨詢活動,讓學生廣泛接觸各類民間糾紛,親身體會民事訴訟法解決民事糾紛的目的所在。此外,現代信息技術的迅速發(fā)展,教師的教學與學生的學習已經從傳統(tǒng)的文本媒介發(fā)展到電子媒介,老師與學生可以在課余時間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去發(fā)展學習與研究的空間,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

      四、教學工具的開放

      傳統(tǒng)教學工具有限,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在獲取信息上的瓶頸制約,限制了師生能動性的發(fā)揮。隨著各種網絡技術的普及,多媒體成為現代教學中教師必備工具,知識的呈現方式變得生動、形象,容易激發(fā)學生求知欲,效果頗佳。比如在民事訴訟法的教學中,任課教師可以設計與章節(jié)內容相關的小案例,作為作業(yè)布置,讓學生在課下通過上網查詢法律條文或者相似案例,解決案例問題,撰寫相關法律文書,目的就是讓學生不僅能夠利用所學去解決實踐糾紛,而且也能提高在海量信息里探取和搜集自己所需資料的能力,讓他們親身體驗在知識的海洋里“大海撈針”的成就感。再如,在校大學生正從青年過渡到成人階段,是心理斷乳的關鍵期。他們的智力發(fā)展達到高峰,思想活躍,精力旺盛,才思敏捷,喜歡標新立異,有很強的自我表現欲。但畢竟他們缺乏社會認知,眼高手低,容易劍走偏鋒,不善于區(qū)分是非良莠,易受錯誤思潮的影響,缺乏辨識能力[3]。任課教師如果單純地照本宣科,老生常談,學生逆反情緒隨之上漲,老師此時說的再有道理對他們也無濟于事。任課教師如果能夠借助新浪、搜狐或者騰訊博客、微博等新媒體工具,搜集與民訴法課程相關的熱點案例及其權威評論,經整理后定期或不定期發(fā)布到學生群體眾多的人人網上,利用權威專家的點評話語向學生進行相關知識點的傳播和推介,學生接受起來自然非常容易,并且還能獲得共鳴,正所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五、教學方法的開放

      現代大學教育改革的核心就是以學生為主體,關注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參與和體驗,注重學生“學以致用”能力的鍛煉和提高。法律的生命力不在于邏輯,而在于經驗。在法學院校,司法實踐經驗的傳授尤為重要。即便是教科書上有的所謂經驗,在學生自己沒有親身經歷前,他們也難以消化體悟。司法經驗傳授本身就是一種法律教育。圍繞這一核心教學理念,本課題組認為,在教學中要多開展以任務為中心的、形式多樣的開放式的教學活動。在加強基礎訓練的同時,因材施教,采用啟發(fā)式、討論式、發(fā)現式和研究式的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最大限度地讓學生參與各種學習活動以及學習的全過程”。在教學中,不同的老師都有不同的知識背景和個性特色,其言辭和講授風格也各異。同樣,學生個性情況也千差萬別,有好學鉆研型的,也有偏于外向活動型的。但不論采用具體的何種教學方式或方法,只要是能為學生創(chuàng)造出充滿生氣的學習、研究氛圍,為學生提供張揚個性、充分發(fā)展的教學環(huán)境,以達到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優(yōu)化就是好方法。比如在民事訴訟法的教學中,在講到“民事糾紛解決機制”和“法院調解”章節(jié)內容時,通過理論講解、評說案例、視頻播放、糾紛設計、角色扮演、調查問卷、課堂討論、深入社區(qū)志愿調解等形式,最大程度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意識;在講完第一審普通程序后,就開始組織模擬法庭;利用周末時間指導學生進行“診所式”法律援助等等。

      參考文獻:

      [1]賈麗.現代教育教學理念視閾內的民事訴訟法學教學方法改革研究[J].科學大眾,2015(9):10-12.

      [2]王金艷.民事訴訟法應用型教學模式改革探討[J].現代商貿工業(yè),2013(21):20-21.

      [3]奉曉政.民事訴訟法教學改革探討[J].法制與經濟,2011(7):25-27.

      (責任編輯張佑法)

      基金項目:山東政法學院教改研究課題“互動開放式教學應用研究——以民事訴訟法教學為例”(2013JGB002)

      作者簡介:潘志玉(1980—),男,講師,研究方向:民商法學。

      doi:10.13769/j.cnki.cn50-1011/d.2016.01.017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7111(2016)01-0075-04

      Open Type Application in the Teaching of Civil Procedure Law

      PAN Zhi-yu

      (College of Civil and Commercial Law,Shandong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Jinan 250014,China)

      Abstract:The law is rigorous and serious,but the law originates from life,and it is people’s behavior standard,which is closely linked to people’s lives,so the legal workers must be ground. The legal teachers must be good at using the new network technology,making the use of new media platforms to feel legal knowledge and life experience back to the students. The teaching of the civil procedure law must go route of open mode to guide the students to go out more,and also to invite practice workers walk into the classroom,and to make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he civil procedure law to fully mix and enrich the students with the second classroom.

      Key words:open type teaching; law teaching; network technique; second classroom

      猜你喜歡
      民事訴訟法開放式教學網絡技術
      議高中數學開放式教學的主要途徑和方法
      關于我國電子商務案件管轄權研究
      論初中數學開放式教學的參與要素及其方式優(yōu)化
      東方教育(2016年16期)2016-11-25 03:03:37
      關于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重點問題的思考
      民事訴訟法對檢察監(jiān)督案件受理的影響
      法制博覽(2016年11期)2016-11-14 10:36:30
      淺析網絡技術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應用發(fā)展
      體育時空(2016年9期)2016-11-10 20:51:55
      計算機網絡技術與電子信息工程點滴談
      計算機網絡技術對物流信息化的影響
      開放式教學法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有效運用探析
      人間(2016年26期)2016-11-03 18:54:41
      網絡環(huán)境下成人學習的有效性探究
      泸溪县| 米易县| 斗六市| 淮南市| 保德县| 东丰县| 库伦旗| 林周县| 六枝特区| 太保市| 新竹县| 伽师县| 滨海县| 石林| 沂源县| 荥经县| 南郑县| 敖汉旗| 城步| 达尔| 信宜市| 娱乐| 呼和浩特市| 关岭| 建德市| 呼和浩特市| 越西县| 陆良县| 新巴尔虎右旗| 潮州市| 兴业县| 咸宁市| 新沂市| 新晃| 四子王旗| 江源县| 黎平县| 柳江县| 巴楚县| 呈贡县| 常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