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瓊先
摘要:為了使我國各大高校的素質教育達到新要求,使體育教學發(fā)揮應有的作用,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國高校體育教學面臨的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體育教學今后的改革方向,期望能使我國各大高校的體育改革制度和國際接軌,從而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
關鍵詞:高校體育;教學改革;新時代;方向
文章編號:1674-120X(2016)05-0044-01收稿日期:2015-10-10
傳統(tǒng)體育教學過分追求體育動作的規(guī)范性,注重體育達標結果,忽略了學生對體育運動的個性化追求。面對新的社會需求,高校應將體育教學重心從“增強體質”向“健身”方向轉變,從而實現(xiàn)健康教育與身體教育的有機結合。
一、我國高校體育教學存在的問題
1教學內容陳舊,無法適應學生發(fā)展
如今高校體育的教學計劃基本放在大學一年級開展,主要內容為田徑項目,輔以各種球類與武術;大學二年級會繼續(xù)開展體育項目,但內容基本和大學一年級沒有差別。乏味、陳舊的教學內容會讓學生產生距離感與輕視感,從而認為大學體育教學只是高中體育教學的延伸,這種想法會在很大程度上降低體育在高校中的作用。陳舊的教學內容已經無法適應新時代學生喜歡求新的心理,無法使學生的求知欲得到滿足,最終使我國高校體育教學效果無法得到提升。
2以教師為中心,忽略挖掘學生潛能
在高校以往的體育教學中,往往以教師為教學中心,學生是在教師的指揮下被動進行動作練習。這種過分注重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地位的行為,會使學生的主體地位被忽視,從而造成高校體育教學方法單一、生硬、死板,教學形式強制化、程式化,最終使學生對體育喪失興趣,這十分不利于學生的健康發(fā)展。
3教學方法單一,缺少良好學習氛圍
目前,我國高校體育教學的方法過于單一,教師主要對有關動作進行示范和講解,學生主要是學習并掌握,再練習與鞏固,最終教師按照學生課上表現(xiàn)與動作掌握情況給予學生綜合評價,通過評價結果反映學生學習水平。這種教學方法讓體育失去了基本作用,學生學習時很難感受到刺激與興趣,缺少良好學習氛圍,只能被動接受學習理論知識。
二、我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方向
1改革教學內容,完善教學體系
首先,應根據(jù)高校體育的教學目標與教學方向對教學內容進行豐富,提高體育教學觀念,增強學生對體育教學的學習興趣。其次,教學內容應以提高學生的參與性為目標,根據(jù)學生的個人愛好與興趣實施體育教學,在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同時,能夠使學生更加熱愛體育鍛煉,從而使學生在今后的體育生活中積極開展體育活動,以便增強自身體魄。另外,高校的體育教師應加強對教學體系的改革,注重深化教學內容,豐富教學形式,提高體育教學的實用性,從而使學生能夠全面發(fā)展。
2建設教師隊伍,加強設施建設
為了使高效的體育教學改革能夠順利開展,加強高校體育教師的隊伍建設具有很大的推動作用。在體育教學中,學校應多引進一些優(yōu)秀人才,從整體上提高師資力量。同時,學校應定期開展培訓工作,幫助體育教師掌握最新的教學思想與教學方法,提高教師的素質。為了使體育教學更加多樣化,學校還要加強建設教學設施,提高資金投入,優(yōu)化教學器材與教學場地,以便保證體育教學的正常開展。
3注重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現(xiàn)階段我國高校的體育教學模式較為傳統(tǒng),這很難使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激發(fā)出來,從而造成教學質量一直無法提升。另外,以往的體育教學存在很大的單一性,學生的主體地位一直得不到重視,教師的主導性太強,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與思想,這十分不利于學生的發(fā)展。所以,應加強對體育教學方法的改革,使用新型的教學方法,例如:通過互動教學法、游戲法,提高學生對體育的學習興趣,最重要的是能夠讓學生樂于參與體育活動,這樣不僅能使高校的體育教學質量得到提升,還能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鍛煉習慣。
綜上所述,我國高校體育教學應建立“終身體育”的理念,幫助學生形成現(xiàn)代體育觀念,這樣不僅能立足于現(xiàn)實,又能著眼于未來,使學生健康發(fā)展,為我國今后的建設作出更多貢獻。
參考文獻:
劉萌,謝中淺析我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方向文學教育(中) ,2011,13(2):145—146.
劉永河試論體育教學中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05,21(4):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