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輝
摘要:新課程標準對語文教育提出了“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的要求。教師需要教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激發(fā)他們的學習欲望,變被動為主動,讓他們自己去閱讀、理解、思考、判斷,在自主學習中提高自己掌握知識的能力,為以后的學習和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自主學習;興趣能力;習慣創(chuàng)新
新課程標準從提高學生素質的角度出發(fā),對語文教育提出了“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的要求,其實質就是讓學生變被動接受知識為積極主動學習,從而培養(yǎng)有創(chuàng)新能力的人才。要實現(xiàn)這一目標,就必須教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激發(fā)他們學習的強烈欲望,變被動為主動,讓他們自己去閱讀、理解、思考、判斷,在自主學習中提高自己掌握知識的能力,為以后的學習和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造自我實現(xiàn)的條件,使學生能在快樂中學習,利于提高教師課堂教學的質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一、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
興趣作為一種自覺的動機和知識傾向,對學生自主學習具有定向、推動和激勵作用。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提出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知者”說的正是這個道理。
第一:要依據(jù)學生的特點,多一些有創(chuàng)意的設計,采用設置懸念、創(chuàng)設情境、圖畫展示、音樂渲染等新奇靈活的方式,解放學生的大腦,促進學生思考;解放學生的嘴,提高語言表達能力;解放學生的雙手,增強動手能力,使學生心情愉悅,精神飽滿。
第二:要允許學生發(fā)展求異思維能力,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真正的舞臺。不同的學生因各自的生活經(jīng)歷、理解水平不同,對課文的感悟自然也會有所不同。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多給學生自我表現(xiàn)和獨特質疑的機會,允許學生大膽地各抒己見,讓學生在思考、討論、回答問題中得到鍛煉、提高。
第三:要重視課內(nèi)外的結合。單純的課本學習已遠遠不能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望,教師要把語文教學的觸角伸向廣闊的天地。例如:在講解(美猴王)時,教師就可以把名著《西游記》的有關內(nèi)容引入課堂,鼓勵學生進行課外知識的閱讀、理解和掌握。這樣既可以提高學生閱讀的興趣,又能為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nèi)容奠定基礎??梢哉f,興趣是創(chuàng)造一個歡樂與光明教育環(huán)境的主要途徑,是提高教學質量,激發(fā)學生學習動力的重要一步。
二、引導學生采用正確的學習方法
有的學生學習很用功,成績卻不盡人意,這樣的學生我們也遇到過。原因可能跟他的性格有關,但是主要原因還是學習方法不對。這就是我們輔導教師實實在在的分內(nèi)的事了。“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我們要對他們進行正確的引導和幫助?!皽毓识隆?,教會學生預習和復習。學生只有掌握了學習方法,才能由“學會”變?yōu)椤皶W”,并由“會學”變?yōu)椤皹穼W、善學”。在樂學的基礎上,學生自然而然地產(chǎn)生內(nèi)在的主動學習的動機,從而把學習轉化成為自身的自覺自愿的行為。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引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教邏輯計算題時可以引導學生提煉出一看、二想、三算、四查的“四步法”。在熟練了“四步法”后,學生的能力有所提高,逐步做到“準確、迅速、靈活”地運用知識,學生學習得法嘗到了甜頭,有了成功的體驗以后,才會消除怕受挫的心理,從而由被動學習變?yōu)橹鲃訉W習。
三、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
習慣成自然。良好的學習習慣能使人終生受益。要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就要十分注重學生平時自主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和課上學生自主性的發(fā)揮,尊重和發(fā)展學生個性,使之有所發(fā)展,有所創(chuàng)新。具體實踐中,通過對預習整理、廣泛閱讀和重點閱批、勤于積累、善于傾聽和表達等習慣的訓練和培養(yǎng),加之方法和技巧靈活運用,學生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就會提高,長期堅持,就會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當然,良好學習習慣也需要一個積累和適應的過程,教師需要適時地給予幫助和引導。另外,教師要尊重學生個人能力上的差異,針對不同學生采用不同方法給予指導。如:培養(yǎng)自主寫作的習慣,剛開始教師對學生的習作不要求講究格式。也不要求中心突出,至于選材、結構、表達方式、語言更不必追求細節(jié)。重點放在學生自己的所見、所聞和自己的感受和理解上,只要學生有了真情的流露,寫出了自己真實的感受和體會,就為寫好作文奠定了基礎。教師只要在結構、語言、材料組織等方面稍加指導,就可以使學生完成一篇不錯的作文。這樣的作文,學生基于自己的所思所想,寫起來就不會覺得有多大困難,再由老師加以點評和鼓勵,學生就會對自己有信心,寫作的興趣和熱情也會隨之增強,寫作文就會成為一種樂趣。
四、注重探究實踐,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語文教育的意義不僅僅局限于教給學生多少知識,更重要的是通過一篇篇凝聚作者靈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情感,影響他們對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達方式,并最終積淀成為他們精神世界中最深層、最基本的東西——語文素養(yǎng)。在語文探究性學習中,如果沒有對問題的探究,就不可能有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不可能有學生智慧火花的進發(fā)。在教學中,教師應利用各種手段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發(fā)散他們的思維,開闊他們的視野,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意識,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熱情,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其實,學生自主學習的愿望是強烈的,學生主動發(fā)展的潛能是巨大的,只要教師充分相信學生、尊重學生,以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為前提,以教給學生學習方法為重點,以促進學生智能提高為核心,把學生作為課堂的主人、學習的主人.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看書、質疑、操作、觀察、思考、討論、練習、評價,就能使學生逐步形成具有較強的再生能力的基本素質,從而更加主動地學習、主動地發(fā)展。在教學中,教師應該把學生放在“主人”的位置上,讓學生真正成為教學的主體,把新的數(shù)學教育給我們的所有學生。實踐證明:只要教師能深挖自身因素,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潛能,就一定能實現(xiàn)由學生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的偉大轉變,使學生真正發(fā)揮其主觀能動性,從而積極主動地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