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會娟
摘要:高中政治與其他學科相比,理論和概念的東西比較多,學生真正理解的卻很少,政治課程也因此顯得枯燥無味,很難勾起學生的學習欲望。如何解決傳統(tǒng)政治教學所面臨的問題,提高教學效果,是政治教學改革的重點。針對此種情況,在高中政治中采用情景教學模式,能夠活躍課堂氣氛,使枯燥乏味的政治課程一下子鮮活起來,這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關鍵詞:高中政治;情景教學;運用
情景教學,是一種能夠在短時間內提高學生能力的認知方法。采取這種方法實施教學,使模擬手段的使用不再以教師為中心,而是強調給學生盡量多的模擬機會,讓他們在模擬活動中增長知識與才干。筆者結合教學中的案例,淺談高中政治有價值的情景設計。
一、高中思想政治課情景教學法的實施依據(jù)
其一理論依據(jù)。瑞士心理學家、發(fā)生認識論創(chuàng)始人讓·皮亞杰認為,知識發(fā)展受三個基本的過程的影響,即同化、順化和平衡,個體每當遇到新的刺激總是試圖用原有圖式去同化,若獲得成功,便能得到暫時的平衡,如果原有圖式無法同化環(huán)境刺激,個體便會作出順化,即調節(jié)原有圖式或重新建立新圖式,直至達到認識上的新平衡。根據(jù)這個理論,學生接受知識的過程有兩種:一種方法是同化——把新知識轉化為舊知識;一種是順應——當新知識不能被舊知識同化時,要調整原來的知識結構,去適應新知識。為此,新教材在呈現(xiàn)方式上的一個非常突出的特點,就是用富有意義的鮮活的生活案例來呈現(xiàn)問題,提供問題發(fā)生的生動的情境,以循循善誘的設問引導學生進行探究,使學生在具體生動的情境中,通過相應的活動體驗實現(xiàn)自主學習自我發(fā)展。因此,教師在教學中,給學生設置模擬一個真實的生活情景,在范例中展示知識,就能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自主獲取新知識、活化知識,在探究活動中提煉觀點,在價值沖突中識別觀點,在比較鑒別中確認觀點。
二、思想政治課創(chuàng)設情境的方法
情境導人法。就是教師在課堂教學開始,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情境,提供一定的刺激模式,激起學生認識、分析、解決問題的欲望,撥動學生的心弦,點燃學生好奇之火。例如:《生活與哲學)在講授“矛盾分析法是認識事物的根本方法”這個知識點時,引用了遼沈戰(zhàn)役這個歷史故事,接著提出問題“毛澤東提出先打錦州戰(zhàn)略決策的哲學依據(jù)是什么?”“結合生活事例,談談你在面對復雜事物時是如何分析和解決的?!苯虒W中學生的思維一旦處于積極狀態(tài),他們就會感到發(fā)現(xiàn)問題的喜悅。此時,渴望不斷學習、不斷探索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就會格外強烈,為下一步教學內容的實施做好了鋪墊。情境導人法常采用的方法有溫故啟新式、懸念誘思式、情境切入式。情境滲透法。情境教學不能僅僅局限于課堂導人部分,還應該滲透于整個教學過程中。因為在導人部分,我們已經(jīng)把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起來,如果在下面的教學中不能繼續(xù)刺激學生的學習欲望,那么學生很快就會感到學習乏味了。這就好比一堆燃燒的木柴,不及時加柴,就會逐漸熄滅,如果能夠及時適量地加柴,它能燃燒得越來越來越旺。高中思想政治新教材在處理每一個大的知識點時,都為我們授課提供了生活化的素材,使我們能夠把情境教學貫穿課堂教學的始終,成為新教材的一大特色。例如:《生活與哲學》在講授“矛盾的特殊性”時,引用的是“家家有本難念的經(jīng)”俗語;在講授“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關系”設計了17世紀德國哲學家萊布尼茨的故事,他提出“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可是他又提出“世界上也沒有兩片完全不同的樹葉”這兩種說法不是自相矛盾嗎?這些引用的素材.可以是學生的生活常識,可以是警句諺語,可以是歷史故事,可以是時政熱點,總之做到了生活情境的提出與課本理論的傳授有機結合。通常采用的方法有舉例法、小組討論法、分角色扮演法。
三、實踐中的效果分析
情景教學法主要注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只是一個引導的角色,教師的主要任務就是為學生創(chuàng)造情景,給予學生更大的空間進行思考,讓學生充分發(fā)揮個性思維。激發(fā)他們的自主能動性。這樣的教學方法有其積極效果也有不足。其一積極效果。一是有利于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情景式教學使學生主動輕松地學習,更富于創(chuàng)新,能幫助學生走出教室,融入社會.了解社會,認識世界,從而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把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有機結合起來。二是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實踐證明,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運用多種方式創(chuàng)設情境,把思想政治課中抽象的理論具體化、生動化、生活化,能使學生時時感受到真實的學習場景,始終以濃厚的興趣投入到學習情境中。三是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情境教學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鍛煉能力的環(huán)境,在情境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提取有效信息,不僅幫助學生有效的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技能,而且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自主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交流與合作的能力,以及口頭表達能力,從而不斷提高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效果。四是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性。在實施情境教學法時,許多內容都是由學生參與完成的,他們成了課堂教學的主體,而教師只起到指導、點撥、評價的主導作用。在情境教學中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xiàn)。其二不足之處。一是部分學生參與度不夠。學生的個性是多樣化的,在現(xiàn)代教學中,有很多學生是比較積極的能力較強,但也有部分學生主動性不強,并且有些學生因為自己的成績差,在談論時不敢表達自己的意見,有一種自卑感,這樣就無法實現(xiàn)學生整體性的參與。二是教師的時間控制難度加大。在學生參與過程中,可能有些問題需要的時間比較多,或問題難度較大,學生難以得到答案,又或許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指導的時候沒有把握好時間,這樣就很難把握好整節(jié)課的節(jié)奏,導致不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預定的目標。三是學生掌握的知識不夠系統(tǒng)。在進行情景教學的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的作用只是引導,對于很多知識點缺乏系統(tǒng)的歸納,這樣學生所掌握的知識可能就會相對零散,所以教師在教學中應注重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歸納。
總之,在政治課教學中,實施情境教學法,可以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有利于發(fā)揮情感在教學中的作用,對提高政治課的教學效果有積極作用,但也存在一些不足,需要我們在教學中不斷探索加以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