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素芬,楊慧芝(.長治學院中文系,山西長治 0460 .遼寧大學文學院,遼寧沈陽 0000)
?
水滸文化歇后語研究
史素芬1,楊慧芝2
(1.長治學院中文系,山西長治046011 2.遼寧大學文學院,遼寧沈陽110000)
摘要:《水滸傳》是第一部描寫農民起義的長篇章回小說,在中國文學史上大放異彩,也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承載著豐富的文化信息。《水滸傳》成功的原因有很多,但其中意蘊豐富、妙趣橫生的歇后語的運用無疑使作品增添了獨特的藝術魅力。
關鍵詞:《水滸傳》;歇后語;文化
《水滸傳》一書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用白話文寫成的小說,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的瑰寶,為語言研究提供了豐富的資料?!端疂G傳》對中華民族的精神文化生活產生了重大影響,其獨特的水滸文化形成了大量意蘊豐富的歇后語。作品自問世以來,受到歷代讀者的青睞,人們以該作品的內容、人物、情節(jié)等為取材對象,根據自己對社會的認識和生活的理解,進行歇后語的二度創(chuàng)作。這些新創(chuàng)作的歇后語就是我們今天所見和所研究的水滸文化歇后語。歇后語是“由引子和注解兩部分組成的引述語”[1]271,是流傳在人民群眾口頭的一種具有民族特色的熟語。“水滸文化具有較強的民間性,適用于歇后語表現(xiàn)”[2],同時,水滸文化在民間的廣泛流傳也為歇后語的產生提供了良好的氛圍。
《水滸傳》是第一部描寫農民起義的小說,記述了北宋末年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好漢從聚義梁山、到接受朝廷招安、再到四處征戰(zhàn)、直至最后被奸人謀害的故事,譜寫了一曲“忠義”的悲歌。對于普通民眾來說,最津津樂道的是小說的故事內容和人物形象,也由此創(chuàng)作了很多歇后語。因此,“我們必須循著情節(jié)和人物這兩條線索去考察水滸文化歇后語產生的途徑”[3]。
(一)依據故事的內容形成歇后語
《水滸傳》以“官逼民反”為線索來展開故事,塑造了一批有血有肉、赤膽忠誠的“梁山好漢”形象,他們在煙波浩渺的八百里水泊中齊心協(xié)力作戰(zhàn),在義氣凌然的忠義堂內齊聚斗爭,這些英雄事跡對于任何一個讀過或沒讀過水滸的人來說都耳熟能詳,可見水滸故事以及它所代表的忠義思想在民間的影響非同一般。因此,可以根據故事內容和歇后語內容之間的關系把水滸文化歇后語分為三種情況:
1、對故事內容的概括
人們在進行歇后語的創(chuàng)作時,或者借用《水滸傳》的回目,或者使用簡略形象的語言來概括故事內容,從而形成歇后語的前一部分,即引子部分。例如:
林沖夜上梁山——逼出來的(第十一回朱貴水亭施號箭林沖雪夜上梁山)
武松打虎——一舉成名(第二十三回橫??げ襁M留賓景陽岡武松打虎)
時遷盜甲——暗中行事(第五十六回吳用使時遷盜甲湯隆賺徐寧上山)
2、在原文的基礎上衍化而來
人們在創(chuàng)作歇后語的時候,隨著對內容的理解和熟悉,便會將自己感興趣的部分進行加工創(chuàng)作,從而形成更多的歇后語。這些歇后語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引申,使得意義得到了深化,思想更加深邃。
李逵升堂辦案——亂打一通
李鬼的板斧——冒牌
時遷偷雞——不打自招
3、借用原文進行再創(chuàng)作
根據原著中人們耳熟能詳的的一些人物的性格特征、外貌或者僅僅是名字,通過聯(lián)想等方法,虛構創(chuàng)作出一些歇后語,這些歇后語往往都詼諧俏皮,妙趣橫生。
李逵賣炭——人黑貨也黑
魯智深雕花——假裝細氣
宋江的眼淚——假仁假義
(二)依據人物形象而形成的歇后語
文學作品中人物語言的錘煉,是塑造人物形象的一個重要方面。《水滸傳》中的梁山英雄正直勇敢、豪氣沖天、義氣凌然、替天行道,所以水滸文化歇后語中有很多是對浩然正氣的宣揚。但與通常歌頌正義英雄的文學作品相比,水滸文化歇后語中還有相當多對邪惡卑鄙行徑的揭露、批判與諷刺的內容,這些也恰好構成了水滸系列歇后語的獨特之處。
1、有關主流人物的歇后語
(1)梁山系列
梁山入伙——志同道合
梁山兄弟——越打越親
梁山好漢——重義氣
隨著《水滸傳》在民間的快速流傳,梁山逐漸被人們看作不分貴賤、不問親疏的人間天堂,梁山英雄為朋友兩肋插刀、為百姓伸張正義,真正做到了“一榮俱榮,一損俱損”,而民間形成的歇后語也正是對這種江湖義氣的生動寫照。
(2)關于林沖
林沖買寶刀——哪知是計
林沖誤闖白虎堂——中了詭計
林沖誤入白虎堂——上當受騙
在林沖的性格與命運中,突出的是“逼”字。作為軍禁軍教頭,他的“忠君”觀念非常牢固,直到最后高俅多次以死相逼才投奔梁山。關于林沖的歇后語,很好地展現(xiàn)了他被逼上梁山的全過程,形象地展示了他性格轉變的歷程。
(3)關于魯智深
三拳打死鎮(zhèn)關西——痛快
魯智深買肉——故意刁難
魯智深要的肉——沒骨頭
魯智深同樣是被逼上梁山的,但他的投奔在很大程度上是自覺的。在關于他的歇后語中,有些是通過“拳打鎮(zhèn)關西”等事件來反映他愛打抱不平的品質;有些是反映他豪爽的性格及魁梧的外形;還有的是關于他的綽號“花和尚”。
(4)關于武松
老虎撲食——三股勁
武松看鴨子——英雄無用武之地
武松鴛鴦樓留字——敢作敢當
在《水滸傳》中,那些膾炙人口的情節(jié)一定少不了武松景陽岡打虎、斗殺西門慶、十字坡誤遇……“身軀凜凜,儀貌堂堂”的武行者,憑借超強的武功在江湖上聲名顯赫,同時也成為老百姓心中當之無愧的英雄。因此以武松為取材對象的歇后語充分了表現(xiàn)人們對這位英雄的贊美與欽佩之情。
(5)關于李逵
李逵的板斧——逢人就砍
李逵升堂辦案——亂打一通
李逵上陣——身先士卒
“黑旋風”李逵淳樸、直率,但卻性情急躁,因此關于他的歇后語多體現(xiàn)其相貌丑陋、憨直率真,這就使得李逵這一人物少了一些威風與正氣,多了一些輕松與活潑。
(6)關于吳用
吳用派時遷盜甲——用其所長
梁山上的軍師——吳(無)用
吳用智取生辰綱——不動刀也不動槍
《水滸傳》塑造了一位集中國古代優(yōu)秀軍事家智慧于一身的軍師——吳用,他足智多謀、謹慎細心、料事如神,但由于深受封建忠君思想的束縛,在招安這一問題上發(fā)生了動搖,最后致使梁山事業(yè)走向失敗。
(7)關于宋江
宋江下梁山——及時雨來了
宋江殺死閻婆惜——逼出來的
宋江的眼淚——假仁假義
關于宋江的歇后語具有兩面性。一方面,他領導了起義大業(yè),是一個膽略超群的豪杰;另一方面,他又親手葬送了這個事業(yè),是一個信奉忠孝的可憐蟲。圍繞著這樣一個人物,既產生了一些表現(xiàn)他性格中樂善好施、扶困濟貧美好品德的歇后語,同時也產生了一些諷刺他虛情假意行徑的歇后語。
(8)關于時遷
時遷的后代——賊種
時遷的朋友——賊多
時遷的本領——偷雞摸狗
時遷以偷盜為業(yè),善飛檐走壁,人稱“鼓上蚤”,正是由于這種“偷”的本領而在眾多水滸英雄中獨具特色。因此關于時遷的歇后語大都離不開“賊”字。
(9)關于孫二娘
孫二娘的徒弟——開黑店
孫二娘開店——謀財害命
孫二娘開酒店——喝了就迷糊
孫二娘是三位女性水滸英雄之一,從她的綽號“母夜叉”便可看出此人性格潑辣,因此以孫二娘為取材對象的歇后語也更多地體現(xiàn)了她狠辣的一面。
2、有關非主流人物的歇后語
在水滸中關于非主流人物的歇后語數量居多這一情況,從語言角度來看,是因為:歇后語是以其詼諧幽默的特點深受民眾喜愛,為了增強幽默感,有時會選取人物的生理缺陷或性格特征來進行創(chuàng)作,因此也就會給予非主流人物中的丑者給多的關注。此外,歇后語的民間性以及集體創(chuàng)作的特點,使得民眾們在選材的時候更多是選擇與自己生活接近的平凡人,畢竟英雄只是少數,能見到的就更少之又少,因此那些普普通通的小人物就進入了創(chuàng)作者的視野。
(1)關于武大郎
武大郎放風箏——出手不高
武大郎出攤——沒好貨
武大郎叫門——熊人到家
作為《水滸傳》中的一個小人物,武大郎"身不滿五尺,面目生得猙獰,頭腦可笑",但以他為題材的的歇后語卻最多。在這些歇后語中,武大郎被當做是軟弱者的代名詞,嘲諷意味十足,但就是這樣一個軟弱者,最后被王婆、西門慶、潘金蓮合謀害死,也使讀者心中產生了深深的震撼。
(2)關于潘金蓮
潘金蓮熬藥——暗地里放毒
潘金蓮上庵堂——假裝正經
潘金蓮偷漢子——本性難移
潘金蓮本是大戶人家的侍女,因得罪大戶而被惡意報復,嫁給了懦弱丑陋的武大郎。雖然“玉貌妖嬈”、“芳容窈窕”,卻婚姻不幸、生性風流,成為一個徹頭徹尾的淫婦形象,歷來受到民眾的唾棄與批判,因此在創(chuàng)作中以她為取材對象的歇后語大多是從憎恨的角度來指控她謀害親夫、假情假意、水性楊花等。
(3)關于西門慶和蔣門神
西門慶請武大郎——沒安好心
西門慶上獅子樓——死到臨頭
蔣門神挨打——活該
作為四大惡少,人們對西門慶和蔣門神令人發(fā)指的行為無比厭惡,因此水滸系列歇后語也深刻揭露諷刺了這些反面人物形象。
(4)關于高俅
高俅踢球——平步青云
高俅當太尉——一步登天
高俅拜壽——賀禮全收
高俅原來是破落戶子弟,因擅長巴結討好又會踢球便得到皇上的提拔,做了殿帥府太尉。因此關于他的歇后語多反映當時官場的腐敗和高俅貪婪的本性。
總之,《水滸傳》中栩栩如生的人物和引人入勝的故事為歇后語的創(chuàng)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在此基礎上對語言進行的深加工,使其具有了鮮活的藝術生命力。
《水滸傳》膾炙人口的故事情節(jié)和生動鮮明的人物形象,構成了水滸歇后語的取材途徑。而《水滸傳》的流傳,又為人們的創(chuàng)作構建了廣闊的語言空間,使二度創(chuàng)作歇后語具有了新的藝術生命力。所以,“文學作品既是熟語之流,又是熟語之源”[4]。水滸文化歇后語博大精深,這里只涉及一部分,還有更多的金礦值得去開采、挖掘,讓我們把這項有意義的探索工作繼續(xù)下去,使水滸文化歇后語盡顯出它獨特的魅力。
參考文獻:
[1]溫端政.漢語語匯學教程[M].北京:商務印書館, 2006.
[2][3][4]劉灝.水滸文化歇后語研究[D].內蒙古:內蒙古大學,2010,(01):2.6.
(責任編輯王建華)
作者簡介:史素芬(1959—)女,山西武鄉(xiāng)人,教授,主要從事現(xiàn)代漢語和漢語方言學的教學和研究。楊慧芝(1991—)女,山西晉城人,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漢語言文字研究。
收稿日期:2015—09—23
中圖分類號:H136.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014(2016)01-005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