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蕭穆序跋文芻議

      2016-03-29 03:30:22邢海霞
      長春師范大學學報 2016年7期
      關(guān)鍵詞:桐城派

      邢海霞

      (福建師范大學 文學院,福建 福州350000)

      ?

      蕭穆序跋文芻議

      邢海霞

      (福建師范大學 文學院,福建 福州350000)

      [摘要]蕭穆是“桐城后學”的一個代表性人物。他的創(chuàng)作繼承了桐城派文法,內(nèi)容上不斷突破創(chuàng)新,逐步形成了自己善???、長于考證的特點,這一特點主要體現(xiàn)在他的序跋創(chuàng)作上。其序跋文行文氣力醇厚、博辯馳騁,創(chuàng)作內(nèi)容主要涉及版本校勘、文集編纂、方志整理三個方面。蕭穆的序跋文對今人了解晚清的社會文化和學術(shù)環(huán)境具有重要的史料和文獻價值。

      [關(guān)鍵詞]蕭穆;序跋文;桐城派

      蕭穆(1834-1904),字敬甫,清安徽桐城東鄉(xiāng)人。其為文“氣力醇厚,博辯馳騁,有志于古”[1]151。在學習桐城文法的基礎(chǔ)上,他博覽群書、勤于治學,逐步形成了善??薄㈤L于考證的獨特風格。馬其昶在《桐城稽舊傳》中言其“學無專主,博綜群籍,喜掌故”[2]446,“叩問前聞軼事,其所不知,未有能知者”[2]447,這些特點主要體現(xiàn)在他的序跋中?!锻钪玖袀鞲濉酚涊d:“蕭穆為文,長于考證,序跋居多”[3]。在序跋文寫作過程中,蕭穆能克服文人阿諛奉承之弊病,根據(jù)自己的學養(yǎng)識見,實事求是地進行序跋文創(chuàng)作。蕭穆的序跋創(chuàng)作主要涉及版本校勘、文集編纂、方志整理三個方面。本文通過考察蕭穆的序跋文創(chuàng)作,探析其在繼承桐城派古文創(chuàng)作手法的基礎(chǔ)上對傳統(tǒng)學術(shù)的堅守和其序跋文的價值。

      一、反映版本校勘的序跋

      光緒年間,蕭穆幫李承淵校勘姚鼐的《古文辭類纂》。他廣泛收集各種版本,并重視版本之間的異同,??蓖瓿芍髮懥恕缎??古文辭類纂>序》,詳細梳理了《古文辭類纂》康刻本和吳刻本之間的異同優(yōu)劣,提出自己的??毙牡茫鲝堊约核?钡男驴瘫疽诳?、吳兩個刻本的基礎(chǔ)上加以句讀?!拔┮ο壬ū荆m有圈點而無句讀。承淵伏念窮鄉(xiāng)晚進所讀古文,不惟有籍前人圈點獲知古人精益所在,即句讀尤未可以輕忽。句讀不明,精義何有”[4]112。蕭穆指出批點是啟發(fā)后學進入古文學習的途徑,但由于批點在當時被認為是時文的學習途徑,所以后來姚鼐在吳刻定本里去掉了批點。蕭穆注重“學”與“文”的結(jié)合,一方面精準校刊,一方面增加了圈點和句讀,他負責??钡那笠帽境蔀楫敃r及后世的善本。當時作為文壇古文大家的吳汝倫也寫了《記???古文辭類纂>后》,簡單幾句話就將姚鼐選辭賦入本的意義一筆帶過,顯得空疏浮泛。蕭穆的序文則在繼承桐城派文從字順、簡潔雅馴的寫作基礎(chǔ)上,增加了學術(shù)性內(nèi)容,為桐城派序跋文的寫作增添了活力。

      光緒十九年(1893),蕭穆為李宗煝??毙煦C的《徐騎省集》,寫了《跋<徐騎省集>》《<徐騎省集>校本后序》《再跋<徐騎省集>》《跋<徐騎省集>金迂齋手抄本》。其校勘甘苦和學術(shù)實踐總結(jié),在序跋文中皆有所體現(xiàn)。如其在《跋<徐騎省集>》中曰:“舊抄本末有迂齋金侃跋,知其原本乃虞山錢宗伯于崇禎間從史館印摹南宋大字本,今縮小照錄之,凡宋本避諱缺筆之字,悉仍其舊。又云原鈔本非出通人,故舛偽甚多,惜無善本校對,錄竟,為之悵然?!盵4]294指出在版本??写嬖诘膯栴},對于舛偽之辭無法準確???。顏之推曾說:“校定書籍,亦何容易,自揚雄、劉向,方稱此職耳。觀天下之書未遍,不得妄下雌黃?;虮艘詾榉牵艘詾槭?;

      或本同末異;或兩文皆欠,不可偏信一隅也?!盵5]235??睍灰?,除了具備文字表述功力之外,還要有豐富的學養(yǎng)識見和精確判別優(yōu)劣的能力。蕭穆在《徐騎省集校本后序》中認為,“大凡??敝g,遇不可解者,往往好以己意直改本文,遷就己意。豈無有千慮之一得?然天下之書不能盡讀,即讀亦不能盡記。有昔人引用故事,今人不知其所本,輒以俗本習見者直改之,不偽而以為偽,非是而以為是,前誣古人,后誣來學”[4]83。在他看來,??辈坏鹬毓湃说奈谋竞退枷?,不能隨己意思來更改古人的文意,也要對后世讀者負責,給讀者一個相對可靠的版本。蕭穆對所校書籍不妄自修改,但也不以訛傳訛。“務(wù)守古人闕疑之義,采諸本之精華,存諸本之異同,但期不失古書之真面目而已!然亦有訛字,諸本皆同,萬不能從者,不得不援據(jù)所本以正之,亦有各本皆同,萬不能改者,亦不得不援據(jù)所本以存之”[4]84。對于版本???,要保存古書的面貌,又要具有高明的眼光,從中選出精華。這是蕭穆于??睂嵺`中得出的真知灼見,成為后來??睂W者治學的原則。此序?qū)懙墓?jié)奏從容、和緩,條理清晰,概括性和理論性較強,拓寬了桐城后學序跋寫作的內(nèi)容。

      二、反映文集編纂的序跋

      蕭穆參與??本幹脑娢募晒S富,所寫的詩文集序跋情感真摯、跌宕有致、富于韻味、別具特色。在《<孫麻山先生遺集>后序》中,蕭穆借助序文來評人,他首先介紹自己在收集整理鄉(xiāng)邦文獻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孫麻山的文集,接著介紹作者的生平經(jīng)歷和創(chuàng)作歷程,孫麻山和戴名世都遭遇當時的文字之禍,但在檢閱遺文的過程中,蕭穆認為孫麻山的“詞氣汪洋,酣恣颯爽,似不得與南山爭衡;而簡倔嚴重,析理精深,新平氣和,皆南山所不逮”[4]95。蕭穆通過閱讀他的詩文集,發(fā)現(xiàn)他的創(chuàng)作文詞雅正、氣象雍容,而其為人篤實卻遭遇不測,序文的字里行間流露出對這位先輩鄉(xiāng)賢的同情和尊重。在《<馬木庵詩稿>序》中,蕭穆先介紹馬木庵的學養(yǎng)基礎(chǔ),再寫其為人性情。在友朋相聚彈琴吟詠的場合,馬木庵最善,他的吟誦給人的印象深刻,突出表現(xiàn)了其豪放不羈的性格?!岸扰宰眩S木庵吟聲之高下,抑揚頓挫,宛轉(zhuǎn)合節(jié),昔人所云,聲震林下,響遏行云,不是過也”[4]90,生動形象地刻畫了馬木庵的人品性情,此篇序文寫的感情真摯、情文并茂。在此類序跋文中,蕭穆側(cè)重從作者的生平為人、創(chuàng)作歷程、藝術(shù)成就等方面來寫,融記敘、抒情、考證、敘事于一體,文辭雅潔,思想醇正,很好地繼承了桐城派古文序跋的創(chuàng)作特色。

      光緒二十一年(1895),吳汝綸、李勉林、羅稷臣等集資刊刻劉大櫆的《歷朝詩約選》,蕭穆總司其事。在認真閱讀劉大櫆的《歷朝詩約選》后,蕭穆認為此選本精博,超過前人。在《劉海峰先生<歷朝詩約選>后序》中,蕭穆先介紹詩歌的發(fā)展源流及歷朝詩選的選文標準,次又介紹此書刊刻的不易,因為在刊刻的過程中資金不足,蕭穆在其他序文中簡單地介紹了自己為此付出的努力。但蕭穆指出此選本內(nèi)容浩博、采擇精審、用意謹嚴,有利于后學者的學習,并且形式上多標錄圈點而少批評。蕭穆指出對于初學者而言,“圈點啟發(fā)人意,勝于解說”[4]107。桐城派歷來重視選本,認為對選本的學習是治學的基礎(chǔ),而選本的圈點對初學者而言尤為重要,蕭穆也贊同初學者對選本的學習。在《劉海峰先生<唐宋八家文選>序》里,蕭穆首先對劉大櫆選本的范圍和特點進行了介紹,然后對“桐城三祖”的選本進行比較。“三先生所造之境不同,所選之本皆卓卓,傳世行遠。而侍郎之文主義法,約選之本最為嚴謹;先生論文主品藻,所選之本光大寬博,評定精實;惜抱先生尤以識勝,其《古文辭類纂》所錄八家之文,大約未出先生之范圍也”[4]102。在客觀評述三人選本的基礎(chǔ)上,指出三人選本的流布歷程,委婉地表達了對劉大櫆的認可和同情,因蕭穆和劉大櫆二人的人生遭遇有很多相似之處?!扒Ч胖鲋遥m醇駁不同,得失互見,且能傳之久者,雖在其人其書,精神才力大小厚薄,亦所遭之時所遇之境,有幸有不幸也”[4]103。選本的流傳雖然和選家的水平有關(guān),但和選家的人生際遇也有很大關(guān)系。蕭穆此序在詳實的考證基礎(chǔ)之上,融入自己的同情之感,寫得語言簡潔而情感含蓄。

      在《跋<曝書亭集外稿>》中,蕭穆指出自己編纂文集的原則和態(tài)度:“大抵拾遺補缺,雖為后人之所當為,然亦須具有真知灼見,慎重出之乃為盡善。否則或拾前人之糟粕,實足以彰其短;或又誤收他人之作,自相混淆,皆為昔人之遺憾也”[4]315。文集的編纂要謹慎為先,對具體作品要懂得取舍和辨別真?zhèn)?。這需要編纂者有廣博的學養(yǎng),他的這一原則和態(tài)度依然具有很強的指導原則和現(xiàn)實意義。對于收編的文集,蕭穆在《書<桐舊集>后》中指出:“凡拾人遺編斷句而代為存之者,比葬暴露之白骨,哺路棄嬰兒,功德更大矣。夫前人流傳之集,原為后人之所取法。而總集尤宜加謹嚴,不第為后人取法其詞章之工,且以存一邑之人品學術(shù)為后學之金檻也。故欲存其人,必先核其人之學術(shù)邪正純駁;欲存其詩,必先別其詩之雅俗淺深;其人可存則存之,其詩可存則存之。不避猜嫌,不詢私恩,不開后人僥幸之端。”[4]163在搜書、校書和編選文集的實踐中,蕭穆總結(jié)出了自己的理論主張:首先要考慮作者人品的優(yōu)劣和學術(shù)成就的高下,論人先論文,論文先論德;其次才是詞章的雅俗深淺、能否為后人取法。在這兩個原則的指導下,對前人的文集進行編纂固然功德無量,但也要實事求是,做到不避嫌疑猜忌、不徇私情,同時為后人做一個榜樣。

      蕭穆的此類序跋文不同于漢學家的字字征實、句句有本,而是增加了自身情感的力量,把編選文集的實踐心得和具體的情感結(jié)合,融真情于考證說明之中,使得文章波瀾起伏、情韻有加、富有情感。

      三、反映方志譜牒的序跋

      晚清之際,西學東漸,國人開始關(guān)注地域和方志之學。蕭穆在方志的序跋中提倡“因地立法”,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同時講求“經(jīng)世實用”。而在年譜和族譜的序跋中主張“善惡兼書”的原則。蕭穆的此類序跋文在形式和內(nèi)容上借鑒史家的寫作原則,對我們了解當時的歷史具有史料和文獻的雙重價值。蕭穆在《校刊<湖北通志>檢存稿序》中指出,章學誠在修志過程中能“別裁獨斷,創(chuàng)體立例,往往出于前人”[4]76,對章學誠史學思想的介紹,能夠敘述簡練、明辨透析、章法謹嚴。先介紹章學成的史學思想,辨析其思想在當時的作用和意義;同時指出他能夠“因地立法,變動不拘,各有精義?!盵4]77能夠根據(jù)各地具體的歷史和現(xiàn)在的情況,進行實事求是的立志方法和體制,并且所創(chuàng)體制“熔鑄歷代史裁,平正通達;絕無矜奇好怪,矯同立異之弊?!盵4]78他的識見超出了當時修志之人的見識,由于其修志的思想和方法超前,結(jié)果是“其書半途而廢,其事敗于庸夫之手”[4]79,對其志業(yè)未成的遭遇充滿同情,但蕭穆認為章氏所修通志“條理峻整,體大思慮”[4]78,不但認可他的修志體例,而且表彰其在史學方面的貢獻,蕭穆從一個傳統(tǒng)學人的角度意識到章學誠方志編纂的價值和意義。此序?qū)懙脑斅缘卯?、語言簡練,插入的抒情與全篇和諧統(tǒng)一。

      族譜主要記述家族的發(fā)展流變、人口繁衍和家族成員在社會上的影響,但在編纂過程中很容易為尊者諱、為親者諱。雖說族譜的內(nèi)容豐富翔實,但往往會隱惡揚善,遮蔽后人對當時歷史的認識。在《新刊<新安志>》和《再跋新刊<新安志>》里面,蕭穆依據(jù)自己所掌握的事實進行考證,層層揭開歷史的真相,一一點明隱情的原因。通過嚴密詳實的考證、有理有據(jù)地指出羅鄂州曾是秦檜之黨,參與謀害岳飛的事實,而不是像《新安志》初序中那樣為長者諱,故意曲筆、隱筆,從而造成對歷史事實的遮蔽。蕭穆提醒后人“有議其曲且疏者皆非也”[4]225。要持平而論,客觀公正的來描述和評價歷史中的人和事。此篇跋文寫的邏輯清晰、層次分明,對后人了解宋代歷史具有重要的史學價值和意義。在《跋<吉林外記>》中,蕭穆考證當年宋徽宗和宋欽宗二人所居的五國城,同時指出古人著書慎重,“此書講求輿地之學,有備經(jīng)世實用者”[4]227。同時代的張裕釗也寫有《<鐘祥縣志>后序》和《<高淳縣志>序》,但這兩篇文章只有簡單而宏闊的議論沒有具體的介紹。被郭象升批評為:“此事不可空談,方志之序,用此空文,似無謂?!盵6]16“觀兩縣志序,乃知古文家遇此等題全不濟事?!盵6]19而蕭穆的此類序跋寫作借鑒乾嘉治學的特點,對具體的歷史事實進行實事求是,無征不信,同時在行文的過程中,堅守桐城古文的寫作技巧,情感內(nèi)斂、語言雅潔、層次分明、邏輯清晰。整個跋文寫下來,既有平順雅潔的行文方式,又有具體史實支撐的內(nèi)容。反映了他對傳統(tǒng)史學原則的繼承,又能有自己的思想觀點,通讀蕭穆創(chuàng)作的此類序跋文,有助于我們了解當時的學術(shù)環(huán)境和歷史真相。

      四、結(jié)語

      蕭穆學問廣博,其序跋文創(chuàng)作旁征博引、考證精詳,文辭雅潔、跌宕有致。蕭穆最早通過閱讀劉大櫆的選本得以了解古文的寫作方法和技巧,同時其師以“讀書窮理,明體達用”之語相鼓勵蕭[3]83。蕭穆不斷學習、轉(zhuǎn)益多師,逐步形成了自己守成傳統(tǒng)學術(shù)的基礎(chǔ),吳汝綸在《贈蕭敬甫序》中說:“蕭君敬甫于學無所不窺,閉戶著文,不顧世俗之笑?!盵7]223作為桐城后學,蕭穆堅守桐城派的創(chuàng)作內(nèi)質(zhì),用規(guī)范、正宗的古文闡發(fā)宣揚并踐行程朱理學[8]64,在序跋文創(chuàng)作方面堅持以“義法”為核心①。在堅守桐城古文內(nèi)質(zhì)的創(chuàng)作基礎(chǔ)上,蕭穆把桐城文派所重的“義理”和乾嘉學派所重的“考據(jù)”通過序跋這一文體完美結(jié)合,彌補了桐城派后期為文的浮泛、為學的空疏。梁啟超認為:“平心論之,‘桐城’開派諸人,本狷潔自好,當‘漢學’全盛時而奮然與抗,亦可謂有勇。不能以其末流之墮落歸罪于作始。然此派者,以文而論,因襲矯揉,無所取材;以學而論,則獎空疏,瘀創(chuàng)獲,無益于社會?!盵9]178梁氏認為桐城后學的創(chuàng)作存在很大的弊病。陳平原則認為“有清一代,如果撇開門戶之見,清代文章和學術(shù)思潮之密切,使得‘著述之文’未必不瀟灑,而‘文人之文’也未必沒見識。清代文章的演變,不妨從‘文’、‘學’的會通與沖突這個特定角度來把握?!盵10]164蕭穆在繼承桐城派文法論的基礎(chǔ)上,吸收乾嘉學派的治學特點②,在西學東漸的大背景下堅守中國傳統(tǒng)的寫作方式和學問內(nèi)容。就序跋這一文體的創(chuàng)作而言,他把中國傳統(tǒng)的“學者之文”和“文人之文”結(jié)合,豐富了桐城派后期序跋創(chuàng)作的形式和內(nèi)容??梢钥闯?,桐城派是一個與時俱進的開放的能不斷容納新思想的流派,但同時也預示著桐城后學面臨更大的挑戰(zhàn)。

      [注釋]

      ①例如,劉大櫆的《論文偶記》、姚鼐的《述庵文鈔序》《古文辭類纂序》、吳德旋的《初月樓論文》、曾國藩的《求闕齋日記類鈔·問學》、姚永樸的《文學研究法》等都談到桐城派的“義法”說,但各自的側(cè)重點有所不同。

      ②對于乾嘉學派的治學方法而言,漆永祥在《乾嘉考據(jù)學研究》中歸納了四個方面的內(nèi)容。主要有:小學研究方法的先進性與科學性;古書通例歸納法的客觀化與規(guī)律化;實事求是、無征不信的求證方法;博涉專精與綜貫會通的方法。

      [參考文獻]

      [1]劉聲木撰,徐天祥點校.桐城文學淵源撰述考[M].合肥:黃山書社,1989.

      [2]馬其昶撰,毛伯舟校注.桐城稽舊傳[M].合肥:黃山書社,1990.

      [3]吳孟復.文獻學家蕭穆年譜[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8(4).

      [4]蕭穆.敬孚類稿十六卷[M].光緒三十三(1907)年刻本.

      [5]顏之推撰,王利器集解.顏氏家訓集解[M].北京:中華書局,1993.

      [6]張裕釗著.王達敏校點.張裕釗詩文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7]吳汝綸撰,施培毅、徐壽凱校點.吳汝綸全集[M].合肥:黃山書社,2002.

      [8]歐明俊.古代散文史論[M].上海: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13.

      [9]梁啟超.清代學術(shù)概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10]陳平原.中國散文小說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收稿日期]2016-03-25

      [作者簡介]邢海霞(1982- ),女,博士研究生,從事中國古代文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I20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7602(2016)07-0103-04

      猜你喜歡
      桐城派
      桐城派的山水書寫與文脈傳衍
      天中學刊(2022年3期)2022-07-27 05:52:52
      周作人“桐城派”批評之梳理與反思
      融通諸體的桐城派文學理論
      桐城派文化的創(chuàng)新與現(xiàn)代傳承研究
      劉大櫆與桐城派
      北方文學(2018年11期)2018-05-25 10:50:20
      淺論曾國藩對桐城文論的繼承與發(fā)展
      論《西洋雜志》的延與革
      姚瑩的書院教育實踐及其影響
      西部學刊(2015年9期)2015-10-09 13:27:58
      姚瑩的書院教育實踐及其影響
      西部學刊(2015年9期)2015-10-09 13:27:57
      論桐城派“德行”觀在中小學語文教育中的滲透
      五台县| 县级市| 张掖市| 凤庆县| 光泽县| 孟村| 芦溪县| 比如县| 阿拉善右旗| 瓮安县| 汪清县| 禹州市| 渭南市| 盐山县| 宣城市| 米易县| 玉树县| 如东县| 平舆县| 西宁市| 藁城市| 托克托县| 仙居县| 明溪县| 蓬莱市| 上高县| 芦溪县| 报价| 仲巴县| 张家口市| 长治县| 商都县| 肥乡县| 乐都县| 甘孜| 英山县| 济源市| 科技| 贺兰县| 鹤庆县| 祁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