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袁宏道小品文的世俗化傾向

      2016-04-03 06:22:44黃穎
      文學教育 2016年28期
      關鍵詞:袁宏道小品文世俗化

      黃穎

      袁宏道小品文的世俗化傾向

      黃穎

      晚明時期社會生活頹靡,士人的生存狀況和審美趣味發(fā)生巨大轉(zhuǎn)變,促進了世俗化小品文的出現(xiàn)。散文家袁宏道是公安派的核心人物,他的小品文亦莊亦諧,率真自然,富于真情實感,貼近生活,是晚明生活圖景和文人心理的真實寫照。袁宏道的小品文創(chuàng)作追求閑適自娛,抒寫世俗生活和融匯通俗文學,是傳統(tǒng)散文基礎上的通變創(chuàng)新,為后世文學的世俗化寫作做出了引領和示范。

      袁宏道小品文世俗化

      中國古典散文源遠流長,“小品”是古典散文的一種,發(fā)端于晉代,據(jù)《世說新語·文學》記載:“殷中軍讀小品,下二百簽,皆是精微?!笨芍?,那個時期把佛經(jīng)譯本中的簡本稱作“小品”,詳本稱作“大品”。后來逐漸用“小品”指稱那些體式靈活、篇幅短小的雜記隨筆文字。

      先秦時期,散文基本成型。其中史傳散文和諸子說理散文的發(fā)展都達到高潮,然而這些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文學散文?!蹲髠鳌贰秶Z》等史傳散文的寫作目的在于記敘史實,而《論語》《老子》《孟子》等說理散文在于闡明諸子的處世治世哲學。作為初創(chuàng)期的散文,這些散文在敘述手法、語言修辭和人物塑造等方面具有一定地文學史意義,但不能忽略其道德教化的實際功利作用。

      發(fā)展至六朝時期,散文領域開始注重音樂美、形式美,縟彩輕艷、重形式技巧的駢儷化文章盛行。中唐,韓愈、柳宗元主導唐宋古文運動,打著復古的旗號旨在變革綺靡的文風,講究務去陳言和文從字順,其“文以明道”“文道并重”的主張給文壇留下了深遠的影響。晚唐小品文以諷刺時政之文為主,筆鋒犀利,文中充滿了抗爭和激憤之談,主體意識有所提高,但表現(xiàn)主體情感性靈的文字仍然匱乏,魯迅說他們“并沒有忘記天下,正是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鋒芒”[1]。到了宋代,歐陽修和蘇軾繼承了韓、柳的古文運動,文人的道統(tǒng)意識濃厚,他們的文章中自覺地承載著言志明道的觀念。南宋程朱理學把文視作道的附庸,注重文學的道德教化意義,而忽視了其獨立性價值。

      明初把程朱理學奉為統(tǒng)治思想,“三綱五常”觀念深深桎梏著人的性靈,對倫理道德的極度尊奉,嚴重束縛了人的個人欲望和個性自由,作為文人卻扮演著封建衛(wèi)道士的角色。明初文化高壓政策下,臺閣文人的文章多為應制酬唱之作;主張復古的前后七子提倡“尺寸古法”“師法宜上”,尊崇秦漢古文和盛唐詩歌,詩文創(chuàng)作不僅在立意上,而且在詞匯修辭上也常襲自古人,缺乏新意??偟膩碚f,從先秦散文到唐宋古文,再到明中期的復古之文,散文無不處在經(jīng)世致用傳統(tǒng)的束縛和制約之下。

      在歌功頌德、脫離生活的“臺閣體”和泥于學古、囿于格調(diào)的七子“復古”之后,袁宏道文學主張“性靈說”的提出,為時下文壇注入了一潭活水,促進了晚明小品文的突破性發(fā)展。其小品文率真自然,空靈小巧,清新流麗,是明代小品文中的突出代表;注重抒寫閑適自娛之情,記敘日常生活細事,愛好俗文學,顯示出世俗化[2]傾向。

      一.晚明社會和士人的生存狀況

      明代自萬歷以后,君王懈怠政事,朝綱大壞,各級官吏不思除患排憂,舞弊營私,國事日非。另一方面,明代商品經(jīng)濟的發(fā)展,生活資料日漸豐富,世間奢靡享樂之風盛行,日漸繁華的城市生活刺激著明代士人追求享樂的欲望。士人為國效力為民解憂的一腔抱負在懈怠污濁的官場和熙攘頹廢的世風下無處棲息,陷入生存困境,他們或隱居山水田園或放浪繁華街市,他們想放開一切追尋有情趣的生活。由于日常生活和審美方式都在向市井化靠攏,他們的價值觀念、審美趣味都不同程度的俗化了。晚明這一時期特定的政治頹廢和活躍的經(jīng)濟狀況,為世俗化的文學創(chuàng)作營造了寬松的社會和時代氛圍。

      陽明心學和李贄狂禪思想對文人追求主體個性精神產(chǎn)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王陽明繼承陸九淵心學“心即理”的觀點,提出“致良知”,要求致良知者“做得個狂者胸次”,心胸開闊坦蕩,像古人一樣志存高遠,一切塵俗紛囂都不能夠牽絆他的心,“真有鳳凰翔于千仞之意?!盵3]而李贄提出“人皆可以為圣”“穿衣吃飯即是人倫物理”的觀點,把這種狂放率性的精神發(fā)展至極致。對儒家道德教化和明志載道觀念產(chǎn)生了巨大沖擊,絕大多數(shù)士人不意仕進,著意于日常生活情趣,詩文、書畫、戲曲、弈棋、品茗、花鳥、山水、園林、參禪等,在所追求的生活中建構自己的理想人格,盡顯輕狂之態(tài),逐漸形成一股率性任真、追求自我價值和心靈自由的士林風尚。

      明代自嘉靖后,文藝界興起了一股反復古的思潮:強調(diào)文學來源于人的心靈,反對擬古,主張師心,要求文學沖破道統(tǒng)的藩籬,充分表現(xiàn)人的個性和情感。思想領域,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認為離開心萬事萬物就不存在,主張充分發(fā)揮主觀精神,向心內(nèi)求理。繼而,李贄提出“童心說”,認為“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文章寫作要求出于絕假純真的童心。這些思潮為公安派性靈文學的出現(xiàn)破除了思想的阻礙。而袁宏道“性靈說”詩文理論的提出,使散文卸下了載道的負擔,作家的思想得到解放,表達個性自我和暢抒性靈情感的主體意識萌發(fā)。這是對長期以來“言志載道”的文學創(chuàng)作標準和文學批評標準的顛覆,為其小品文的世俗化創(chuàng)作破除了思想的柵欄。

      二.袁宏道小品文的世俗化特征

      (一)著文章以自娛,愉悅身心

      中國古人長期受“立德、立功、立言”思想的濡染,并以此作為奮斗不渝的人生目標和立身處世的人生信條。文人騷客則求諸立言不朽,而袁宏道對此卻另有一番看法,獨樹一幟,我們且結合他的仕途經(jīng)歷來深入探討。萬歷二十年,袁宏道得中進士,卻不仕出游;受兄長袁宗道之囑咐,收斂游覽山水的興致,曾任吳縣令、順天府教授、國子監(jiān)助教、禮部主事和吏部郎官,但袁對這牢心的官場生活,過不久就會心生煩厭。在任時,常常請假,亦或游山玩水,縱情詩酒。三仕三出,前前后后三次做官的時間一共不過五六年,賦閑游樂卻有十幾年。

      他在寫給丘長孺的尺牘中曾談到他為官時的感受,說自己為官時的丑態(tài)無法言語。在上司面前像奴仆般卑屈,在來往官員面前像妓女般恭迎,治理財務管理糧谷時是賬房先生,告誡百姓時又變成了苦口婆心的媒人,一天之內(nèi)要扮演多重角色,無不假面。這官場的陰陽冷暖讓他疲憊不堪,身在其中深受荼毒!袁宏道表明自己已嘗盡這為官的“人間惡趣”,心中有道不盡的苦楚,自己的性情實在不能適應這虛偽逢迎的官場生活。他認為處世有玩世、出世、諧世、適世四種方式,而自己最喜歡適世這種生活方式,“以為自適之極,心竊慕之”。[4]袁宏道把自適作為自己的人生追求,在文章寫作中亦追求閑適自娛,不為“高文大冊”所累,借體式自由、短小通俗的小品文表達日常生活之感和自己獨特的生命體驗。

      明代中后期,社會發(fā)生了巨大的變革,獨特的世俗文化背景潛移默化地感染著文人文化,對作家的創(chuàng)作題材、審美趣味等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伴隨著商品經(jīng)濟的繁榮發(fā)展,人們的物質(zhì)生活日益豐富,重消費和重享樂的世俗需求膨脹,社會風俗奢靡?,F(xiàn)實生活的多彩,開闊了文人的視野和也拓寬了文人的生活空間,他們在生活中自得其樂,形成了各自獨特的癖好,登山臨水,斗鳥賞花,飲酒品茗,游園聽曲……越來越追求生活的多姿多彩,以此娛樂身心,并把這種生活閑趣表現(xiàn)在文學作品中,豐富了文學內(nèi)容。

      袁宏道小品文用富有趣味和個性的文字,表現(xiàn)出文人獨特的生活感受和審美追求?!镀渴贰贰稓懻肥窃甑雷罹叽硇缘纳钚∑肺?,《瓶史》中,袁宏道細細談了瓶花的選擇,插花的器具,養(yǎng)花賞花的經(jīng)驗等十二個回目,條分縷析,娓娓道來?!稓懻芬嗍侨绱?,對酒文化做了獨到的評論,讀來饒有趣味。把生活過得如此精致講究,我們可以深切地感受到袁宏道對生活的熱愛。這些生活小品文趣味盎然、幽默詼諧,袁宏道通過對趣味生活的藝術化審美化觀照,獲得身心愉悅和情操升華。

      袁宏道的小品文不僅僅表達對閑適愉悅生活的追求,而且表現(xiàn)出對個性人生的張揚。公安派深受王陽明左派心學的影響,他們個性狂狷,追求率性超邁。袁宏道認為自己性情所在,凡事不可委曲強求,為人處事率心任性,是不掩藏真性情的“真人”。要求擺脫規(guī)矩繩墨的羈絆,張揚個性自我,不與凡夫俗子為伍,用鳳凰和麒麟為喻表達自己志向高遠、獨立不遷的品格,“大丈夫當獨往獨來,豈可逐世啼笑,聽人穿鼻絡首?!盵5]這種真率的品質(zhì)與“獨抒性靈”的寫作思想相呼應,講究抒發(fā)自我心靈,展現(xiàn)真性情,“夫惟有真人,而后有真言”[6]。袁宏道的小品文率性而行、獨抒胸臆,把自己的個性氣質(zhì)抒發(fā)的淋漓盡致。

      《游盤山記》記敘袁宏道與朋友游盤山涉險途的趣事,“遇絕險處,當大笑。每聞笑聲,皆膽落?!痹庥鲭U途毫不畏懼,在山水間縱聲歡笑,饒有趣味,而這種樂趣也只有脫離了官場俗務的羈絆才能如此淋漓暢快,表達出袁宏道陽剛超邁的爽朗風神。

      (二)抒寫世俗生活,放浪形骸

      晚明文人對主流政治積極性不高,受士林風尚和社會奢靡風氣的影響,受“穿衣吃飯即是人倫物理”思想的蕩滌,他們特別關注日常生活,追求生活品質(zhì),強調(diào)對世俗生活的藝術化抒寫。袁宏道的小品文豐富多樣,有山水游記、人物傳記、書信、尺牘、序跋題詞、隨筆等,不拘形式,不限題材,隨心所欲,率真自然。袁宏道隨意采擷生活小事,抒寫所見所感,富于生活趣味和日常氣息。其小品文主要表現(xiàn)了他三方面的世俗生活之趣,一是向往山光水色,二是抒寫生活情趣,三是留戀聲色物欲。

      1.向往山光水色

      清代初期的文學家張岱曾在《瑯嬛文集》中說:“古人記山水手,太上酈道元,其次柳子厚,近時則袁中郎?!痹甑赖纳剿∑?,興象玲瓏,清澈秀美,最能體現(xiàn)他的性情和襟懷。

      《滿井游記》寫袁宏道初春與朋友在滿井郊游時的所見所感。見到柳絲垂堤,土坡朗潤的滿井美景,袁宏道頓時擺脫了局促一室的苦惱,心曠神怡,就像沖出籠子的天鵝般自由舒暢?!吧綆n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鮮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袁宏道用女性的神態(tài)來描繪山色,用女性特征把山水的神韻風貌展現(xiàn)無遺,表現(xiàn)出他對自然山水的癡愛?!胺财厣持B,呷浪之鱗,悠然自得,毛羽鱗鬣之間皆有喜氣。”在沙灘上曬太陽的鳥和波浪中游戲的魚都悠然自得,鳥兒是閑適的,魚兒是歡悅的,仿佛身上每一個細胞都浸透著喜悅的氣息。袁宏道不是鳥兒、魚兒,怎么會懂得它們的樂趣呢,正應了王國維的“有我之境”,因為從創(chuàng)作主體的內(nèi)在情感出發(fā),所以景物都感染了主體的精神氣質(zhì)。把自我閑適愉悅的心情透過山水景物表達出來,主體性靈和景物融為一體。悠游山水草木之間卻不耽誤公務,也就只有袁宏道這個閑官了吧。他親近自然、蕭散脫俗、閑適自得的形象烙印在我們心中。

      袁宏道一生鐘情山水、漫游各地,寫下了九十余篇游記類小品,文筆雋秀,在他眾多小品文中具有深厚的影響力。他的這類優(yōu)秀作品還有很多,譬如:《西湖一》寫西湖風光,“山色如娥,花光如頰,溫風如酒,波紋如綾”。古人常用“貌美如花”、“美若天仙”來形容面容姣好的女子,袁宏道卻別出心裁,用面容姣好的女子來形容溫潤的西湖美景,把花兒比作女子的臉頰。微風像酒一般讓你神醉,粼粼的水波宛若綢緞,游賞西湖美景的心情就像東阿王第一次遇見洛神那般美妙傾倒,“似乎是他在同大自然戀愛?!盵7]《游高粱橋記》寫與友人同游高粱橋,沉醉于“浪紋樹影以為侑,魚鳥之飛沉”的美景。盤腿坐在古樹根上,酌茶慢飲仿佛醇酒繞口,湖水蕩起的漣漪和微風浮動的樹影在眼前流連,不覺目酣神醉,再看時,好似魚兒在天上飛,鳥兒沉入湖水,往來游客都好似這美景的一部分。袁宏道與友人已融情入境,沉醉不已。袁宏道對自然山水的熱愛可見一斑。

      2.抒寫生活情趣

      在《行狀》中,小修說袁宏道“意興無日不暢適,未見其一刻皺眉蒿目”,在柳浪住了六年,始終性情高漲,要么舒適地睡著要么唱著快樂的歌兒醒來。展現(xiàn)出袁宏道樂觀暢達、自適爽朗的個性,表達出他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和舒暢的生活情趣。袁宏道寫作率性而行,“信口而言,寄口于腕”[8],樂于把富有趣味的生活情狀和自我情感展現(xiàn)在作品中。

      可把袁宏道的生活趣味分為雅趣和閑趣兩種。雅趣是指在精致的文人生活中追求高雅的審美品味,多是性情所在的趣味。前文講到《瓶史》和《殤政》兩部生活小品,插花和飲酒都是文人騷客日常的一些小癖好,袁宏道寫來饒有趣味,體現(xiàn)了袁的文人雅興?!蹲R張幼于惠泉詩后》主要寫丘長孺從惠山帶回山泉水款待眾好友的趣事。各位好友如約而至,鄭重其事的團坐在書齋里,甚為期待,“出尊取瓷甌,盛少許,遞相議,然后飲之。嗅玩經(jīng)時,始細嚼咽下,喉中汩汩有聲……皆嘆羨不置而去?!卑驯娙孙嬋那闋蠲枥L的惟妙惟肖,他們正襟危坐,遞相品評,細嚼慢咽,很以之為然。細想他們莊重膜拜的神情,不禁好笑,卻也反映出他們高雅的生活品味。在《與丘長孺書》中,他道出自己生活的藝術化追求——“有酒可醉,茶可飲,太湖一勺水可游,洞庭一塊石可登”。飲酒煮茶,游覽山水,這種簡單淳靜的生活樂趣是袁宏道的性情所在。

      閑趣是相對雅趣而言,指日常生活中的自適自娛之趣,多是一些興致所及之趣。譬如:《崇國寺游記》中,“余等談易至丙夜,鋒穎疊出,幾不欲歸?!痹甑琅c友人暢談至深夜,尚不盡興,不愿回家。更有意思的是與友人石簣相聚的三個多月里,“無一日不游,無一游不樂,無一刻不談,無一談不暢?!盵9]與朋友率性游樂、暢談的興致汪洋恣肆,袁宏道喜愛交游、享受生活的形象躍然紙上,表達出袁宏道與友人交游的暢快心情。這個率真之人,別有興致,總能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樂趣?!渡骄佣冯u記》寫“巨雞”和“美雞”爭斗的一件小事,而袁宏道卻在一旁看得津津有味,覺得驚奇有趣的很,逢人就說,“說而人笑余亦笑,人不笑余亦笑,笑而跳”,這樣也能開心的過完一天,充滿諧趣。

      3.留戀聲色物欲

      經(jīng)濟的活躍,使得世間奢靡享樂之風盛行。袁宏道毫不避諱自己對聲色物欲的喜愛,期待“目極世間之色,耳極世間之聲,身極世間之鮮,口極世間之譚”[10]。追求世俗享樂:“賓客滿席,男女交舄,燭氣熏天,珠翠委地,金錢不足,繼以田土”為人生一樂趣也?!俺恢\夕,托缽歌妓之院,分餐孤老之盤,往來鄉(xiāng)親,恬不知恥”為人生一樂趣也。認為世俗生活的趣味在于自然而然的性情之趣,跟做學問的深淺卻是一點關系也沒有。懷赤子之心能得人生至樂,山林隱逸之人無所求因而近趣,“愚不肖”之人的酒肉聲伎欲求是一種人之常情的趣味。作為普通人,人人都有對基本飲食男女欲望的需求,官能享樂成為新崛起的市民階層的生活向往,表現(xiàn)出袁宏道濃厚的市民意識和對世俗之趣的肯定。

      在寫給朋友的尺牘中,袁宏道與之戲謔嬉笑:“聞王先生益健飯,猶能與青娥生子,老勇可想,不肖未四十已衰,聞此甚羨?!盵11]流露出對女色的貪戀。

      受士林風尚和市民風氣的雙重影響,袁宏道身上兼有士大夫的清高孤傲和市民階層的平易爽朗,他既追求藝術化生活的審美趣味,又癡于日常生活的世俗趣味,事實上,是士林文化和市民文化的雙面融合。他的小品文既有“獨抒性靈”的審美追求又有休閑娛樂的趣味追求,雅俗共賞。

      (三)融匯通俗文學,饒有趣味

      明代中期,復古思潮興起,以李夢陽為首的前七子和以李攀龍為首的后七子,倡導“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文學思想,主張文章寫作要以前人的立意和章法為標桿,“尺尺而寸寸之”。而袁宏道卻認為不必要以古為師,每個時代的文學各有趣味,抒發(fā)真性情的文章即是好文,“寧今寧俗”。如街巷婦孺?zhèn)鞒摹峨⑵朴瘛泛汀洞虿莞汀愤@樣的民歌,雖是不知理、鮮有見聞之人所作,但情真語直,能與人的喜怒哀樂等感情產(chǎn)生共鳴,表達人的嗜好和基本情感欲望,甚為難得。從側(cè)面說明了袁宏道對民歌的推崇。

      袁宏道把《水滸傳》、《金瓶梅》是看做講究閑情逸致的經(jīng)典。從文學的審美功能和獨立性品格方面來看,袁宏道認為“《六經(jīng)》非至文,馬遷失組練?!盵12]兩者都不如《水滸傳》寫得好。從文學的娛樂功能和閱讀體驗方面來看,袁宏道說自己讀《十三經(jīng)》或《二十一史》時,一開卷沒讀幾頁就昏昏欲睡,它們生硬的語言不及《水滸傳》明白曉暢、通俗易懂。相比經(jīng)史典籍,《水滸傳》更能給人舒適愉悅的閱讀感受,“使我捧玩不能釋手也?!盵13]袁宏道對民歌、小說的喜愛和倡導,一定程度上促進了通俗文學的社會地位的提高。

      明代資本主義經(jīng)濟的萌芽,壯大了市民階層的隊伍,一些符合市民情趣的通俗類文學作品繁盛,小說和戲曲勃興,世俗平民化特征越來越滲透到文學作品中,作品題材拓寬到“穿衣吃飯”等日常瑣事和世俗欲求。小品文是體式開放,靈活多變,它在古文的基礎上,雜取小說、寓言、笑話、詩歌等各種藝術文體因素,形成自身的風格,可敘事、可抒情、可寫人、可描景、可狀物、可說理……受時下世情小說、通俗戲曲興盛的影響,通俗趣味也逐漸在小品文寫作中滲透開來。

      市民意識的覺醒和通俗文學在文壇的興起,使得當時的城市語、通俗話、口語等以驚人的廣泛程度滲透在小品文之中,語言上淺白俚俗,明白如話。袁宏道推崇通俗語在寫作中的運用:

      “古之詩文大家,集中有可愛語,有可驚語,亦間有可笑語。良以獨抒機軸,可驚、可愛與可笑者或合并而出,亦不暇揀擇故也。”[14]

      慣以用之的套語缺乏生機和新意,以土音俗語入詩文,能更直觀貼切地抒發(fā)胸中快意。

      袁宏道注重對市井風情、凡人細事的寫照,期待融入市井生活之中,他曾說“近日覺與市井屠沽,山鹿野獐,街談市語,皆同得去,然尚不能合污,亦未免為病?!盵15]在袁宏道看來,與市井屠夫商人交流往來別有一番趣味,然而不能真正與之“合污”流俗,卻不免深深遺憾。他為市井細民立傳的小品文風趣詼諧,語言通俗,人物形象刻畫得生動傳神,表現(xiàn)出通俗文學的趣味?!蹲拘鳌酚洈⒘思依锒?、東、戚、奎四個鈍仆的趣事。冬性憨訥,嗜酒卻不得一口,反而差點燒了眉毛胡子;平日舉止拙笨引人發(fā)笑。東“稍有詼氣”,東家令其去買作為聘禮的餅,他卻買回來一甕蜜,餅因價錢太貴而沒買。戚性粗莽,縛薪時,因為用力過猛,把繩子拉斷了,捶胸頓足,最后胸悶倒地,半天才醒過來??杨^發(fā)綁得像粗粗的大繩,造型搞怪;遇到狗追逐,竟然“張空拳”跟狗相斗。這四個仆人各有各的“癡絕”,愚鈍而滑稽?;叵胨钠偷那闋睿X搞笑滑稽?!蹲碹艂鳌窋懥艘粋€行為怪誕的醉叟。醉叟性嗜酒,常常喝醉,不愛吃飯,只吃蜈蚣、蜘蛛之類的蟲蟻。對世事了解“入微”,勝過凡人,似是仙人。居無定所,古廟、屋檐皆可住宿,現(xiàn)已不知去向。袁宏道通過寫一樁樁令人詫異驚奇小事,把這一傳奇人物刻畫的生動鮮明,如在目前。這些小品文寫得妙趣橫生,俚俗詼諧,表現(xiàn)出他敢于向通俗文學學習的膽識。周群就曾評論說:袁宏道“真正標舉俗美學”,“他以得民間俗文學的神韻而自得”[16]。

      袁宏道從文學理論和寫作實踐兩方面出發(fā)貫徹“性靈說”,突破了明志載道的僵化傳統(tǒng),為晚明文壇注入了生機和活力,開啟了晚明小品文的繁盛局面。他的小品文形式自由、率真自然,寫景小品清新雋秀、情景交融,敘事小品俚俗詼諧、饒有趣味……表達出對閑適娛樂生活的喜愛之情,具有世俗化傾向。

      這種“世俗化”兼有精神和感官的雙重追求,袁宏道游覽山水就寄情山水,賞花品茗是基于對藝術化生活的審美追求,嬉笑怒罵、衣食住行、聲色享樂皆可入文。體現(xiàn)出文人生活和市民生活,雅與俗的雙重品格。

      在發(fā)性靈之文時,亦不能忽略它的缺點。袁宏道為了傳播其詩文觀念,打破復古思潮,刻意做矯枉之作,認為只有這樣,才足以矯正當時摹古的僵化文風,開闊時人的眼界。卻也使得作品“刻露”,易流于淺薄、俚率。另一方面,執(zhí)著于俚俗之文,導致作品題材狹窄,缺乏深厚的社會內(nèi)容。

      袁宏道小品文的世俗化傾向是晚明特定的時代背景造就的,在文學史上的地位不容小覷,對后世乃至20世紀20、30年代的獨抒性靈、速寫生活的小品文創(chuàng)作高潮仍有深遠的影響。

      1.錢伯城《袁宏道集箋?!?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2.周群《袁宏道評傳》,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3.袁行霈主編《中國文學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4.陸德海《明清文法理論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

      5.孟祥榮《真趣與性靈---三袁與公安派研究》,中國文聯(lián)出版社,2000年版;

      6.任訪秋《袁中郎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7.周寅賓《明清散文史》,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8.陳少棠《晚明小品論析》,波文書局,1981年版;

      9.周初明《晚明士人心態(tài)及文學個案》,東方出版社,1997年版;

      10.王畿《王龍溪全集》,華文書局,1970年版。

      注釋

      [1]魯迅《小品文的危機》,選自《南腔北調(diào)集》,人民文學出版社,1980年版。

      [2]世俗化是相對神圣化而言的概念,表示人們關注現(xiàn)實生活的觀念取向。在《經(jīng)驗研究中的世俗化概念》一文中,席納爾認為世俗化具有六種含義,本文所說的世俗化取其第六種意思,即“神圣”社會向“世俗”社會的轉(zhuǎn)化。

      [3]王畿《王龍溪全集》,華文書局,1970年版。

      [4]錢伯城《袁宏道集箋?!肪砦濉缎鞚h明》,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5]錢伯城《袁宏道集箋校》附錄3《中郎先生形狀》,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第1650頁。

      [6]錢伯城《袁宏道集箋校》附錄3,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引雷思霈《瀟碧堂集序》,第1696頁。

      [7]任訪秋《袁中郎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8]袁宏道《敘梅子馬王程稿》,選自《袁中郎全集》,臺北:世界書局,1990版。

      [9]錢伯城《袁宏道集箋校》卷十一《伯修》,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492頁。

      [10]錢伯城《袁宏道集箋校》卷五《龔惟長先生》,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205頁。

      [11]錢伯城《袁宏道集箋?!肪硭氖杜c王百古》,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1270頁。

      [12]錢伯城《袁宏道集箋?!?,《聽朱先生說<水滸傳>》,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13]袁宏道《東西漢通俗演義序》

      [13]袁宏道《江進之傳》,選自《珂雪齋前集》卷一六,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15]錢伯城《袁宏道集箋?!肪硎弧杜c朱司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16]周群《袁宏道評傳》,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第232頁。

      (作者介紹:黃穎,贛南師范大學文學院文藝學專業(yè)碩士研究生)

      猜你喜歡
      袁宏道小品文世俗化
      轉(zhuǎn)瞬即逝的絕美——例談小品文《蟬》的微解讀策略
      袁宏道吏吳期間交游考述
      北方文學(2017年11期)2017-07-31 16:11:35
      袁宏道吏吳期間交游考述
      19世紀中晚期英國基督教世俗化原因初探
      從??隆皺嗔υ捳Z”視角解讀清前期西藏世俗掌政人物傳記世俗化傾向
      西藏研究(2016年4期)2016-06-05 11:31:15
      小品文的精神
      小品文選刊(2015年1期)2015-08-15 00:46:32
      論鳩摩羅什形象的世俗化演變
      論張岱小品文的“以詩為文” ——以《補孤山種梅序》為中心
      淺談唐代敦煌莫高窟菩薩造像世俗化
      雕塑(2014年3期)2014-03-11 15:41:44
      冬去春來又一年
      小品文選刊(2013年1期)2013-02-01 09:34:18
      政和县| 渭南市| 新疆| 阿城市| 东方市| 贺兰县| 五大连池市| 丹巴县| 长寿区| 离岛区| 五原县| 陇南市| 额尔古纳市| 个旧市| 旬阳县| 南漳县| 南华县| 科技| 玉门市| 喀什市| 嘉黎县| 固阳县| 保康县| 定襄县| 华亭县| 邹平县| 岐山县| 井冈山市| 西乌| 忻州市| 庄河市| 长汀县| 东辽县| 武宣县| 连平县| 茶陵县| 连州市| 读书| 玛沁县| 泾阳县| 永德县|